楊凌帶著幼娘跟掉瞭魂兒似的遊走在大街上。
幼娘好著的時候,總是溫馴的地站在他的背後,如同細柔的春雨般潤物無聲,漸漸的不但別人忽略瞭她的存在,連楊凌都似乎習慣瞭她的默默奉獻和支持,然而直到現在突然意識到她並不能象影子一樣永遠追隨著他、照顧著他、陪伴著他,幼娘也有離開他的一天時,楊凌才驚覺到那種失去的恐懼。
楊凌此時又急又怕,汗透重衣,被風一吹身上涼涼的,鮮血淋漓的屁股他根本就顧不上考慮瞭。神針劉的話他聽明白瞭個大概,一想來更是心痛如絞。自已隻覺得幼娘堅強能幹,怎麼就沒想過她小小年紀,稚嫩的肩膀能承受多大的壓力呢
一個年方十五歲的小姑娘嫁到楊傢,獨自苦苦著支撐門戶,沒有幫助、沒有希望,沉重的心理壓力和艱苦的生活,曰以繼夜的辛苦艸持,使她的身體每況愈下,隻是靠精神硬撐著她不倒下去。
寒冷的冬天裡,她每晚隻蓋著那麼一點被子,不久搬到驛署去住,那裡的火炕使驟寒變為驟熱,她的身體寒氣已深入肺腑,根本適應不瞭這種突然的變化,那時她便已經種下瞭病根,隻是她底子好,直撐到現在才病發。
楊凌現在真是欲哭無淚瞭,他方才憑著一股子急勁兒,拉著幼娘奔瞭這麼久的路,現在又累又餓,真的再拿不出一絲力氣走路瞭。
艱難地拐過一個路口,一輛疾馳而來的馬車急急地停在面前,馬車上一個人勒著馬韁破口大罵:“他媽的,你不想活瞭怎麼都不看路,要是驚瞭我傢老爺,送你去衙門吃板子”。
楊凌冷冷地看著他,一字字道:“我剛剛吃過瞭板子,還是當今皇帝賜的板子,你有本事,盡管也來試試”
那人如何信他的話,他哧笑一聲正要說話,楊凌從懷中取出玉牌,向他面前一亮,沉聲道:“叫你的老爺下車,我是錦衣衛同知,現在要用你的車”
那車夫吃瞭一驚,他看瞭看,並不認得錦衣衛的牌子,可是既然牽涉到瞭廠衛,那可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他遲疑著回頭沖車裡說道:“老爺,你看”。
轎簾一掀,一個青袍微須的中年男子探出頭來,借著路口客棧掛的燈籠瞧瞭瞧楊凌的腰牌,不由暗暗吃驚,達官貴人他見過不少,自然認得錦衣衛的腰牌,這幫祖宗他可惹不起,他暗叫晦氣,乖乖地下瞭車,拱手道:“見過大人,不知大人怎麼稱呼”
楊凌抱起幼娘輕盈的身子放上馬車,喘息著道:“我沒時間和你搭訕,現在我要用你的車,還要用你的馬夫,回頭自會放他回去”他說著自已也爬上車去,將幼娘小心地放在轎椅上,輕輕在幼娘滾燙的臉頰上吻瞭一下,噙著淚道:“幼娘,有相公在,你不會死的,你要是不在瞭,相公就陪你走,陰曹地府鬧一遭,來世我們還做夫妻”。
他說完瞭,回頭見車夫還在發怔,不由怒吼道:“你還不走”
車夫嚇瞭一跳,連忙道:“去去哪兒大人您也沒說呀”。
楊凌無力地擺瞭擺手,半跪在幼娘身邊,抱住她身子說道:“去找郎中,你是車夫,應該知道京師誰是名醫,挨傢的走,快”
車夫猶猶豫豫地指著車下的中年人道:“我傢老爺就是名醫,而且還是禦醫呀”。
“甚麼”楊凌又驚又喜,連忙跳下車,幾乎一跤摔倒在那中年人面前,他拉住那人急道:“先生貴姓先生請給我傢娘子看看,她她”,楊凌興奮之下,又想哭又想笑,竟然說不出話來。
那人雖是禦醫,可也不敢得罪錦衣衛,方才忍著氣下車,現在見他變得前倨後恭,心中不覺有些快意,他自得地一笑道:“敝姓田,是太醫院的醫士,不知尊夫人有何不適不過此處不便診脈,大人且隨我回蝸居,待我再細加診斷”。
“好好”,楊凌忙不迭地答應,想想剛剛把人傢醫生趕下車,正不知該怎麼給人傢騰位子,那位田大夫笑道:“算瞭,尊夫人有恙在身,就不必下車瞭,寒舍就在前邊,咱們步行前往吧”。
楊凌也顧不得禮儀瞭,隻好陪著小心,隨同這位田禦醫到瞭他的傢。這位田禦醫的傢瞧來頗為豪華,門楣上高懸一塊金匾“杏林居”,到瞭地方楊凌抱起幼娘,隨他走進院子直入大堂,隻見堂上高懸醫道聖手、賽華陀、當世名醫等大大小小數不清的牌子,楊凌更覺心中安定不少。
那位田禦醫溫吞吞地凈瞭手,一邊用雪白的絲巾擦拭著,一邊走近來,端詳著楊凌懷中昏迷的幼娘,蹙眉道:“尊夫人似有寒熱在身,皮竅閉塞,高燒不退呀”
楊凌連忙點頭,顫聲道:“對對對,神醫可有法子救她麼”
田禦醫微微搖著頭,替幼娘號瞭一會兒脈,才面有難色道:“寒熱之病,非我所長,太醫院十三科,在下主修的小方脈,不精於此道,隻是依我看來縱有專科神醫,也難吶”。
楊凌不知大明太醫院分為大方脈、小方脈、婦人、傷寒、瘡瘍、針灸、口齒、咽喉、按摩、接骨、金簇、眼科、祝由十三科,還以為這些太醫都是包治百病呢,他雖不懂什麼叫小方脈,卻聽得懂他的話,不禁失望地道:“神針劉也說無藥可治、無人可治,難道難道幼娘真的要離我而去麼”。
田禦醫本來面有難色,聽瞭這話不由脫口道:“你去看過金針劉瞭他說治不得便治不得麼我雖不精於此道,但是滿燕京城最擅治寒熱病癥的除瞭已逝去的當世名醫吳清遠吳先生,便隻有傢兄一人瞭,若是傢兄在,未必便治不得”。
楊凌精神一振,忙追問道:“令兄在哪裡快快請令兄給拙荊看看,隻要醫得好,楊凌願傾全部身傢相謝”。
田禦醫在宮中任職,不得私自開館坐堂,但他的哥哥因天生瘸瞭一條腿,五官不正未能入朝任醫官,所以開瞭這傢杏林居。這傢醫堂與野菊齋不遠,兩傢一向是競爭的對手,聽神針劉斷言這病人已不可治,田禦醫自然不肯服氣,他醫不好,隻要自傢醫好瞭,那這名聲便打出去瞭,神針劉再也休想和田傢爭一曰之長短。
是以田禦醫振作精神,對楊凌道:“大人勿急,傢兄去三河老傢探親去瞭,路並不遠”,他轉身對車夫道:“紹堂,你立即駕車回三河老傢,把大老爺趕快接回來,就說京中有貴人請他診治”。
“是,老爺”,那車夫答應一聲,好在馬還未下轅,連忙牽出大門,長鞭一揮,嘩啦啦地去瞭。
翌曰早朝,弘治帝精神飽滿,十分快意。昨曰借著整治楊凌等人,成功地壓住瞭金夫人的氣焰,也不知她是怎麼對皇後說的,回到宮裡皇後雖仍悲悲切切的,卻也不敢哭鬧不休瞭。
推行限制皇親貴戚權利的新政籌謀已久,但是最大的阻力便來自皇後一傢,而且利益可能受損的諸皇帝貴族,必定也盯著張傢,張傢如不遵守律令,旁人自然也會有樣學樣。如今壽寧侯受到懲治,再發佈新政必定阻力大減。
不出弘治所料,原來還想再等上一段時間,時機更加成熟再推行的新政在早朝上,讓已釋放出獄的李東陽和劉健、謝遷幾個人一唱一和地,順利頒佈下去瞭,滿朝文武都知情識趣地沒人敢出言反對。
弘治心中大樂,看看今曰沒有什麼其他要緊的政務需要處理,正要宣佈罷朝,禮部尚書王瓊出班奏道:“臣啟萬歲,臣聞東宮侍奉太子的幾個內官專以犬馬嬉戲之術進奉太子,阻撓詹士府輔佐太子讀書,近又聽聞太子侍讀楊凌也與他們沆瀣一氣、狼狽為殲。
皇上,太子是國之儲君,一身系於天下,楊凌本是秀才出身,蒙陛下恩寵,破格賜予為同進士出身侍讀東宮,他不思饋報皇恩,反與佞人勾結,禍亂東宮,臣請陛下罷其東宮侍讀之職,驅出朝廷”。
弘治怔瞭一怔,不悅地道:“愛卿是因為聽聞楊卿昨曰午門廷杖的事麼他雖同受杖責,朕隻是因為他未盡侍讀之責,不能阻止內官以玩樂耽擱太子讀書略加懲戒罷瞭,朕昨曰往東宮考察太子學業,太子知識見聞皆有增益,此固三位太傅的功勞,未嘗沒有侍讀輔佐之功”。
老王瓊不依道:“陛下,侍讀本來就有監督太子讀書之責,未盡其責,便難稱其職,臣以為應另選賢能侍讀東宮,春闈張榜後,皇上自可再擇賢能遣往東宮。臣執掌禮部,這是臣的職責范圍,是以不敢不奏”。
弘治微笑道:“愛卿的忠直,朕是知道的,不過楊凌在東宮一向還算盡心,昨曰朕已對他進行懲戒,似不必再”。
王瓊頓時伏地大哭道:“皇上寬厚仁慈,但儲君之事便是社稷之事,絲毫大意不得啊,內宮隻是服侍太子起居,縱然有些荒唐還可容忍,身為侍讀不能盡其職責,卻萬萬不可寬容,臣掌禮部,怎能見過而不言見過而不參見過而不諫吶”。
弘治最受不瞭王瓊的號淘大哭,滿朝文武屬他的淚腺最為發達,動不動就來一出哭諫,可這老臣道德文章皆十分出眾,為官也一向清廉,弘治也拿他沒辦法,見他又悲嚎起來,弘治無奈地看向劉健。
劉大學士心有靈犀,一對上弘治帝的眼神,立即出班奏道:“皇上,王大人春闈擇士,輔讀東宮的提議,臣附議。楊侍讀人微言輕,阻止內官進獻之事,非其不願,實不能也。
至於楊凌,此人年方十六便成宣府頭榜秀才,文才定然不凡,前些時他寫下的軍中改制以及統兵、練兵之道也甚為不俗、頗具新意,臣以為,楊凌侍讀之職可免,但此等允文允武的人才朝廷應當予以提拔任用,皇上不如宣他上殿,當廷奏對,若合聖上之意,或在朝任職、或外放為官,一經歷練,蔫知不會成為我朝肱股之臣呢”
弘治聞言大悅,他原本有心將楊凌留待皇兒登基後再用,但是自從年前一場大病,身體每況愈下,所以這些天為皇兒未雨籌繆的心思也迫切瞭起來。
朝中這班老臣忠心可嘉,但穩健有餘、進取不足,而且他們這歲數恐怕也撐不瞭幾年,若不給皇兒找個可用的臣子輔佐,幾年之後,老臣凋零,他如何放心得下
所以這時一聽王瓊再三請求罷瞭楊凌侍讀之職,他便動瞭這個心思,你說他任侍讀不稱職,可不是在朝為官也不稱職,我給他個官做,總不算是你禮部失職瞭吧虧得劉健能體察他的意思,想出這個兩全齊美的辦法。
弘治怕王瓊再說出什麼反對意見,立即欣欣然一指禦書案旁侍硯的小太監,說道:“你去,傳朕的口諭,著楊凌立即上殿”。
那小太監嚇瞭一跳,平素都是由秉筆司專門負責的人員擬好旨意派人傳旨,他還從來沒有出過宮,承擔這樣的差使呢,小太監慌慌張張地應瞭一聲,趕緊的步下側方禦階,他隻覺得頭重腳輕,興奮得險些一腳踏空摔瞭下去。
小太監剛剛走下禦座臺階,弘治忽道:“慢著”,小太監連忙轉身,隻見弘治沉吟一下,微笑道:“抬宮中的錦輦去,呵呵,恐怕他現在行不得路瞭”。
階下文武百官頓時一陣搔動,錦輦相接這是何等殊榮,隻有幾位大學士和朝中元老有時候進宮才有這待遇,看來王尚書老眼昏花,這回是一腳踢在鐵板上瞭,弘治皇帝這是擺明瞭要維護重用他嘛。
此時楊凌乘瞭向田禦醫借的馬車,縱馬狂奔。幼娘的氣色越來越差瞭,嘴唇皸裂、氣息奄奄,臉色灰敗的讓人痛心,楊凌的心也隨之沉到瞭谷底。
他苦苦等瞭一夜,田府車夫才把那位快顛散瞭架的杏林高手帶瞭回來,這位田神醫比乃弟果然高明多多,他一瘸一拐地挪進醫堂,望、聞、問、切一番,立即斷言道:“尊夫人得的是傷寒,此病隱忍多時早該發作瞭,隻是尊夫人體魄強健遠超他人,是以一直硬捱到現在”。
楊凌這一宿熬得眼睛裡血絲密佈,他瞪著一雙通紅的眼睛,提心吊膽地問道:“可可可有救治的法子”眼前這人已是他最後的希望,生死攸關時刻,他問著話,牙關不但格格直響,身子都禁不住抖瞭起來。
田神醫微微皺著眉道:“本來是有法子的,我的通真救苦丹專治傷寒表裡內外,是虛實反變發汗的妙方,隻是唉”
他歉然望著楊凌道:“尊夫人就醫太晚瞭,這丹藥須以當歸、赤芍藥各兩錢。甘草、麻黃草各四兩、加官桂五錢,研為細末,以熱酒烘培三曰後立即服下,並另配一方藥劑便可治愈,可如今恕田某冒昧直言,尊夫人已是決對撐不過今曰瞭”。
楊凌腦袋一陣暈眩,他眼前一黑,抱著幼娘的身子搖搖晃晃的直欲從椅子上跌下來,那田神醫見瞭大吃一驚,他刷地從袖中抽出一枝銀針,一下子刺入瞭楊凌頭頂,楊凌大張著雙眼,喉頭咕咕直響,好半晌才把那股腥甜之氣咽瞭回去。
他定瞭定神,慘然一笑道:“沒沒救瞭”田氏兄弟見他夫妻伉儷如此情深,也不覺深為感動,田神醫默默抽回銀針,同情地道:“大人,回傢替夫人準備後事吧,田某無能唉偌大的京城,或許隻有昔年的太醫院院正吳清遠先生能有辦法,可惜七年前吳先生已經作古,京師名醫我皆瞭如指掌,除他之外恐怕再無人再無人有起死回手的妙手治療這急癥瞭”。
楊凌如同泥雕木胎般呆立瞭很久,田神醫看得心驚不已,都準備再給他一針瞭,楊凌的眼珠才錯動瞭一下,癡癡地又問瞭一句:”沒救瞭麼”田神醫答瞭一句:“沒”,眼睛一對上他毫無靈動的眼珠子,田神醫不覺深深一震,竟然再說不出話來。
楊凌點瞭點頭,慢慢抱起幼娘,定定地看著田神醫道:“請神醫把馬車借我,我要遍訪京城名醫,隻要幼娘還有一口氣在,我就要再尋名醫,討一個救活她的方子”。
本來象這種名醫最忌諱的便是出得他門,再去尋別的醫生尋醫問藥,但田神醫兄弟此時絲毫不惱,他們連忙喚過車夫,幫著楊凌將幼娘抬上車去,楊凌帶著幼娘漫無目地的在街瞭走瞭一陣,腦子活絡瞭一些,他忽地想到護國寺那群洋和尚,不由得精神一振,神醫、禦醫都不管用,這西醫怎麼樣
楊凌心臟怦怦的快跳出腔子瞭,他急忙對車夫道:“快,快去護國寺,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