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宮裡這種一過節,就逮著一種節令食物使勁做的習俗,令沈菡頗為無語。
但這千滋百味的臘八粥還是很好喝的。
小東子說膳房從初七就開始生火熬粥,初八的凌晨才熬好,火候極到位。加瞭新粳米熬出來的粥,也比平時要更粘潤,口感更好。
沈菡喜歡加瞭核桃仁、蜜棗和葡萄幹的,從粥裡揀出來的蜜棗軟糯潤甜,還帶點嚼頭,特別好吃!
不過蓮子和桂圓百合的就一般般瞭,還不如娃哈哈的八寶粥好吃。
皇上賞的更特別一點,裡頭加瞭奶油和全份的果料。
小東子說皇上和太皇太後賞人的粥,是用兩米的大銅鍋熬的。
這個要熬好幾鍋,第一鍋要祭祖供佛,第二鍋賞瞭宮裡妃嬪,下面的就是往宮外賞瞭。
小東子:“熬這個費力氣,都是從膳房選得身強力壯的廚役,訓好瞭才會熬。前三鍋才加奶油,果料是最全的。”
沈菡嘗瞭嘗,可能是鍋太大,粥的量太多?沈菡沒嘗出奶油味,果料也不多,看著就像是黑米粥,不如膳房送來的好喝。
不過皇上賞的就是吃個意頭,也沒人指著這個管飽。
過完臘八,朝上的事也有瞭定論。
不管背地裡曾有多少暗流洶湧,皇上諭旨一下,大局已定。
赫舍裡傢自然是歡欣鼓舞,門前車水馬龍,比往年的熱鬧更勝三分。
臘月十二,皇上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十三那天又親禦太和殿舉行太子冊封典禮。①
十四日,諸王、貝勒、文武大臣進表祝賀,頒詔天下,冊立仁孝皇後之嫡長子為大清太子,以示國朝永繼。②
……
沈菡:“歪瞭歪瞭,右邊那條上邊往左轉轉。”
沈菡看季綸被左右搞蒙瞭,忍不住自己上瞭:“我來我來。”
宮裡的人都在旁邊圍著看,紫芙隔著兩步看:“還是主子貼得正。”
內務府送來瞭嶄新的春聯和門神畫,各宮開始貼春聯瞭。
大過年的,沈菡希望宮裡能熱鬧一點,就自己帶著人出來貼瞭。
為著大傢都高興,沈菡還特意問玄燁要瞭一副字。
玄燁:“寫個福字?”
沈菡給他捏肩:“皇上的字威武霸氣,貼在門上指定比門神管用多瞭,百邪不侵啊!”
玄燁讓沈菡奉承得挺舒服,就給她寫瞭。
沈菡捧著‘福’字回宮,大傢都來圍觀,都覺得榮耀得不得瞭!
貼完春聯,沈菡把這‘福’字請出來,小心翼翼地貼在瞭正殿的門上。
貼的時候,周圍的宮人都屏氣凝神地看著。
等貼完瞭,沈菡看他們那眼神,都恨不能上來摸兩把,沾沾福氣。
貼完福字,就該把門神請出來瞭。
宮裡的門神做得特別精致,不是紙制的,是絹做的,泥金描繪,藍邊紅條,四周還鑲著木框,人物畫得栩栩如生。
正殿門上既已貼瞭萬歲親筆的福字,門神就隻能貼到永和宮的宮門上瞭。
倆將軍門神畫得剽悍英武,據說是唐代名將秦叔寶和尉遲敬德的戎裝像,還挺有范兒的。
內務府還給瞭一對娃娃門神,紫芙二話不說就貼東側殿門上瞭。
沈菡:……
忙活瞭一上午終於貼完瞭宮裡所有的門,宮人們瞧瞭一上午熱鬧都挺心滿意足的。
沈菡左右看看,要說有什麼不好的地方——
這春聯和福字都是白絹寫的……
宮裡確實大手筆,寫春聯不用紙,用絹。
但你用絹也用個紅的啊,紅的多喜慶。
用個白的……
知道的是滿人尚白,不知道的還以為戴孝呢。
沈菡無奈,也不知道宮裡其他漢人,瞅著這滿宮的白佈是不是和她一個心情。
這多不吉利啊……
貼完春聯,宮裡就要開始掃塵瞭。
整個永和宮上下都忙碌起來,連其他鎖著的殿都挨個打開瞭整理,擦擦桌子、撣撣灰塵好過年。
屋子和院子裡的青磚每天都要擦洗一遍,還得用熱水,不然這麼冷的天兒,水積在地上萬一結瞭冰,再摔著主子就麻煩瞭。
前院後院的樹也都得拾掇拾掇,這個是內務府派人來修剪的,務必要保證沒有枯死的殘枝殘葉。
沈菡這邊更費事一點。
季綸帶著人裡裡外外擦洗整個屋子,屋裡的傢具桌椅、屏風畫像、器具擺設,甚至喝茶的茶盞,盛點心的盤子、攢盒、漆盒都得逐一清洗。
查查傢具有沒有需要上漆的,銅器有沒有銹,銹瞭的是去內務府換件新的,還是再打磨打磨接著用。
再看看蠟燭燈油炭火還夠不夠用——過年宮裡要求燈火通明,熄燈又晚。總不能就永和宮黑燈瞎火的吧?要是不夠用還得抓緊想辦法。
季綸管著外務,紫芙就負責內務。
沈菡平時用的被褥、床帳、帷幔、迎枕、靠枕、坐墊、桌佈等等,全都要拆洗換新,收起日常用的那一套,換上特地為過年準備的紋飾喜慶的那一套。
沈菡看她們這一統換,可算明白為什麼份例少的妃嬪連衣服都不夠穿瞭。
原來除瞭衣服,其他要費佈料的地方還有這麼多。
虧得之前沈菡的份例漲瞭老多,不愁料子和棉花做新的。當然瞭,舊的換下來也不是就不用瞭,出瞭正月再拿出來用就行瞭。
沈菡囑咐紫芙悄悄給福格送一套去:“顏色不要太紮眼,也不要大包小包帶過去招搖,揀實用的先送過去用著。”
福格收到後也遞給紫芙一大包東西:“我新繡瞭件鬥篷,正好你帶回去吧。”
紫芙:“……不是說讓您別繡瞭嗎?”
福格遞給她一把銀瓜子送她出門:“哎呀過年的年禮,姐姐穿著喜慶嘛!”戴佳氏雖是包衣,但其實傢境很好,福格的叔父噶魯是天子近臣,還撫養過大阿哥,並不缺錢。
紫芙無奈隻好收下。
除瞭這些瑣事,還有些大頭事務。比如紫芙得帶人清點東西,青衿負責算賬清賬。
沈菡覺得自己之前道聽途說的‘清宮太監宮女都不讓識字’真是假的可笑。
她一個小福晉,身邊的事都不少瞭,管外事、管東西、管賬的一個都不能少,要是太監宮女都不識字,難不成都要宮妃自己幹?
沈菡聽紫芙說,小選後沒能成為後宮主位的都得進關防衙門培訓。
按照個人的培訓結果不同,女紅好的,梳頭好的,按摩好的,煮茶好的等等,各有各的前程。
最出挑的一撥當然是分去伺候主子,次一等的才會分去各處使用。當然也有笨的什麼也學不好的,那就隻能去打雜瞭,更差的還可能被攆出宮去。
而這裡面最有前程的一撥就是能寫會算的。
因為主子別的人可以沒有,但打理裡外事務,管賬本的總得有一個吧?
且因為包衣普通人傢的姑娘識字的特別少,所以但凡水平不錯的,最後基本都能分到主子身邊伺候。
太監就更不必說瞭,宮裡識字的太監更少。
雖然清朝入關後極力防備太監,但還是那句話,讀過書的和沒讀過書的,說話做事水平差別不是一般的大。
物以稀為貴,何況在宮裡,人走得越高,對人才的需求就越大是真的。
別人不論,皇上身邊的顧問行就是個好例子。
以沈菡平日所見,顧問行的文化素養絕對算是不錯的瞭,而且他還很好學,有時候皇上讀書時閑扯瞭兩句,他竟能接上——沈菡就聽不懂。
而皇上也並不忌諱他這一點。可能因為他是先帝舊人?
沈菡覺得顧問行除瞭在皇上心情不好的時候,顯得小心翼翼瞭點,平時和皇上相處還是很親近自然的。皇上對他稱得上無話不談,十分信賴。
其他能在禦前混出頭的太監,文化也都不差,旁的不說,至少滿語是過關的。
因為宮裡現在是雙語並行,而太監都是漢人,想混到禦前,至少得在識字班裡把基本的滿語學會瞭才行。
這個標準可不容易,就連沈菡,要不是有烏雅氏的記憶和本能在,估計也早就抓瞎瞭。
沈菡當初留下季綸,也有這部分的原因——季綸小時候進宮前上過蒙學,進宮後又在太監識字班下功夫學過,要不是當時心眼太少讓人截斷瞭路,以他的長相本事,也輪不到沈菡撿這個漏。
扯遠瞭。
總之,過年需要寫寫算算的活真是不少。而且沈菡雖然才進宮不到一年,但攢下的東西已經有好幾個箱子瞭。
紫芙和青衿驗過外頭擺著的,又把箱子都打開,挨個拿出來跟單子上的記錄核對,看看有沒有缺瞭少瞭的。
所有人都在忙,就沈菡閑著無事可做。
因為臘月裡最忙的就是皇上,各種活動、儀式全是皇上的活兒。忙成這樣,自然沒空到後宮來。
沈菡除瞭伺候皇上,也沒什麼別的事能做,隻好窩在炕上邊吃點心,邊看紫芙她們收拾東西。
紫芙帶著人把沈菡今年還沒上過身的新冬裝、新鬥篷都攤開,一件一件挨個檢查,防著有哪裡不好地抓緊改。
首飾匣子全打開,看著顏色不鮮亮的抓緊送去炸一炸。
新年要有新氣象,這話放到後宮妃嬪身上,就是她最好每天都換一身新衣裳,首飾也不能帶舊的。
從除夕到十五,但凡需要她露面的場合,都得穿新的。
沈菡緊張起來:“什麼?露面?有我必須出席的場合嗎?”
她不是個庶妃嗎?
這一年那麼多場合沒一個她有資格出席的。沈菡還以為在正式冊封前,她都不需要露臉的。
紫芙發現有件鬥篷上有個小線頭,去找瞭把小剪子剪掉:“每年除夕乾清宮會舉行傢宴,以前主子娘娘在的時候,所有妃嬪都要參加的。不過去年沒辦,今年……奴婢也不知道,不過總得準備著,萬一呢!”
沈菡緊張起來,那豈不是說,她第一次亮相的場合就是——國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