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是個不起眼的中年男人,他在鎮北侯府待客的正堂落座,倒是一點也沒有顯得局促。
丫鬟給他上瞭上好的茶水點心,他也大大方方地享用著。
夏書顏走到門口,腳步微頓,看瞭這位先生一眼,隨即揚瞭揚嘴角。
不愧是鮑千凝留在京都看著鮑雨菲的人,不是尋常人物。
看見夏書顏走進正堂,那人趕緊站起身行禮。
“參見肖夫人,小人姓徐,您叫我老徐就行瞭,我是我們傢小姐,就是端王妃專門安排的在京都盯著宣平伯府的探子,之前負責給宣平伯府送菜的,現在任務已經完成瞭。”
夏書顏笑著落座,沒說什麼,紫竹倒是瞪大瞭眼睛。
“你這人還挺實在,我們夫人還什麼都沒問呢,你倒是把傢底都交代瞭。”
老徐樂呵呵地摸瞭摸腦袋。
“回這位姑娘的話,不瞞您說,我來之前我傢王妃交代瞭,讓我不要隱瞞任何信息,肖夫人想知道什麼我如實說就是,跟聰明人玩心眼是找死。
我便是被嫌棄冷待都沒什麼,壞瞭我傢王妃的事,那就是天大的罪過瞭。”
夏書顏還是沒有說話,隻看瞭紫竹一眼,紫竹會意。
“你傢王妃根基都不在京都,竟然能在這裡安插探子,可真是瞭不得!”
老徐連連擺手。
“肖夫人,這位姑娘,你們千萬不要誤會,小人萬萬算不上探子,起碼不是專門幹這個的。
害,就是我老娘和兄弟一傢,在西南糟瞭難,受人迫害,多虧王妃出手相救。
王妃本來也沒指望我們小老百姓報答的,但是我們傢受瞭王妃這麼大的恩情,什麼都不做也太沒良心瞭。
後來王妃知道我在京都生活,所以就托我多盯著點宣平伯府的風吹草動而已。”
夏書顏對他這番說辭隻是淡淡一笑,沒說相信也沒說不信。
“所以你今日登門,可是你們王妃有什麼要事?”
老徐正瞭神色,完全沒瞭剛才憨厚老好人的模樣,警惕地看瞭看周圍。
紫竹明白他是什麼意思。
“你放心,我們府裡的都是自己人,你盡管說就是。”
老徐面色嚴肅地點點頭,把鮑千凝的計劃說瞭。
和他想的不一樣,夏書顏的臉上沒有絲毫驚訝的神色,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一般。
半晌,夏書顏輕笑出聲。
“有意思,我果然沒有看錯她。世子和郡主可說瞭他們的條件?”
老徐感覺自己頭皮一緊,連忙否認。
“這完全是我傢夫人的主意,世子和郡主並不知情。”
夏書顏輕飄飄地瞟瞭他一眼。
“明白瞭,兩個孩子沒有以此為條件要跟京都談判。
那看來他們是隻想自保,至於為什麼突然選在這個時候……端王殿下要把小郡主嫁給誰?”
老徐冷汗都下來瞭,他也就知道這麼多,沒想到肖夫人全都猜到瞭,難怪夫人讓他不要耍心機,跟聰明人打交道當真是要命!
這種事對夏書顏來說百利而無一害,這次合作是絕對安全的,因為迫不及待想要逃離端王殿下迫害的不是京都,而是端王府的幾人。
但是這件事也不能現在就給鮑千凝回復,還是要先同太子殿下商量一下。
“明日此時,你來我府中,我會告訴你該怎麼做。”
老徐趕緊行禮答應。
“是,是,小人知道瞭,小人告退。”
看著老徐有些落荒而逃的背影,紫竹也禁不住感嘆。
“這位端王妃當真是不簡單,竟然敢對端王殿下動手。”
夏書顏倒是一點都不意外。
“鮑千凝身負深仇,對端王本來就是隻有利用,如今端王不消停,不僅要犧牲自己的孩子,更是可能把鮑千凝也拖入險境。
明明大局已定,他不過是沒瞭牙齒的老虎,這番折騰,除瞭他自己已經沒人看好。
端王四面楚歌的情況下,確實是最好的時機。
鮑千凝怕是早就想好瞭,隻等世子和郡主陷入困局的時候提出合作。
幫我備車,我要進宮一趟。”
“是,夫人。”
自打聖上當眾宣佈瞭要禪讓皇位於太子殿下,太子也比之前更加忙碌瞭起來,這次夏書顏進宮,太子高興壞瞭,趕緊把其他事都推瞭,帶著姐姐去瞭老師的院子。
慕容先生看見小徒弟來瞭還挺驚訝。
“你現在還能抽出時間來我這偷懶?”
太子給老師行瞭禮,然後就坐沒坐相地癱在瞭椅子上。
“這不是姐姐進宮嘛,肯定有大事,我這是明確區分優先級,您怎麼能說我偷懶呢!”
夏書顏笑著在他身邊坐下。
“老師,您還別說,我今日進宮還真的是有大事,與端王有關。”
太子趕緊坐直身體。
“二皇兄?他又咋瞭?”
夏書顏喝瞭一口茶,不緊不慢地把鮑千凝聯合端王的兩個兒女想要害人性命的事情說瞭。
太子驚訝地張大瞭嘴巴。
“他現在已經混到這種眾叛親離的地步瞭?”
慕容先生恨鐵不成鋼。
“都快登基的人瞭,能不能長點腦子!”
普天之下,能說出這種話的也隻有這位帝師瞭。
太子乖乖地坐正身體,認真想瞭一會兒。
“這個時候……看來二皇兄也知道父皇要禪位於我的事瞭,他坐不住瞭,所以迫切地想要拉攏某一勢力,應該是動瞭把小郡主嫁出去的念頭,而小郡主不放心弟弟,也不甘心就這麼成為棋子,所以和端王妃一拍即合,都覺得隻有這個辦法才能徹底把所有人從潛在的危機中解救出去。
看來我二皇兄還真是沒少折騰,連至親之人都看不下去瞭。
京都……靖國公府應該是不知情的,他們現在已經夾起尾巴做人瞭,對二皇兄那邊的動作隻是觀望。
而端王妃知道二皇兄一旦倒下,與他有關的各方勢力也會生亂,她怕自己和兩個孩子的能力不足以善後,留下後患,所以幹脆以此為投名狀,把這個機會拱手送給姐姐,為自己尋一個保命符。
這件事,確實於我們有利,但看看時機,卻又不是最合適的。
畢竟我的登基大典在即,這個時候傳出端王薨逝的消息,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我動的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