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
“萬燕現在是本地的名牌企業,盡管之前政府幫他尋找資金不成功,但可以看出當地政府對這傢企業的重視。咱們若想順利拿下萬燕,恐怕要過當地政府那一關。”
狄思科疑惑道:“萬燕是一傢私營企業,又不是全民所有制,政府為什麼不同意?”
“萬燕不是國營的,但咱們騰飛是國營的。”石峰提醒,“目前是按照企業的行政隸屬關系繳納所得稅的,萬燕是私營企業,一直在地方上繳稅。但是,一旦咱們成功並購萬燕,萬燕就要跟著騰飛走,將所得稅上交給中央。咱們並購瞭萬燕,就會讓當地政府部門失去一個稅源。您覺得人傢能輕易撒手麼?”
狄思科嘖瞭一聲,這好像還真是一個問題。
上午的談話中,江總透露過,省裡很重視萬燕,給瞭他們一定的資金扶持,但也要求他們在采購元器件的時候不能出省,隻能選擇本省配套企業。
連采購元器件都想著肥水不流外人田,那被外地國企並購就更要慎之又慎瞭。
萬燕可是重要稅源。
狄思科有點為難地抓抓頭發。
南下之前,他絕沒有想過,並購萬燕這傢私營企業的最大阻力不在萬燕內部,而是政府部門。
郭美鳳說得沒錯,多出來走走,能開闊眼界,他這次算是開瞭眼瞭。
*
騰飛既然已經千裡迢迢地跑來談判瞭,當然不能輕易放棄。
但他們在當地沒有熟人,騰飛在這裡沒有分公司和辦事處,跟政府部門基本沒打過交道。
三人各自聯絡熟人,終於請人幫忙遞話,在市裡找到瞭一個關系。
狄思科邀請對方在酒樓吃飯,想趁機打探一下當地政府對這次並購的態度。
他和翁佩雲提前半小時在酒樓大堂等候,畢竟是求人辦事嘛,姿態需要擺得低一點。
“這傢酒樓的菜色可能還不錯,瞧著客流量還挺大的。”
“我請當地人幫忙推薦的,很多本地人都在這裡宴請外地客人,聽說那個沿海投資考察團就是被省裡安排在這裡招待的。”
二人站在門口,一邊等客人,一邊閑聊。
外面的天色有些陰沉,眼瞧著大雨即將傾盆而至,翁佩雲覷著墨團似的烏雲說:“我去前臺借把傘吧。”
“不用借瞭,”狄思科瞇眼望向從街角轉過來的黑色轎車,不確定地問,“那輛車應該是吧?”
兩人都停下動作,註視著轎車漸漸靠近,慢慢在酒樓門口停穩。
車門被人打開,走下來兩位西裝革履的男士。
狄思科還在辨認哪位是他們的客人時,卻見又有一人從後座走瞭下來,抬頭瞥見他,便驚訝地問:“小狄,你怎麼等在這裡?來出差的嗎?”
聞言,狄思科立馬掛上假笑,“王生,好久不見瞭,我最近在這邊出差呢。”
他一邊跟對方寒暄,一邊在心裡琢磨,小姨的電話號碼是多少來著?
大傢還是別在省會集合瞭,讓旅遊團爬完山就直接回北京吧。
第182章
從酒樓的包廂離開時,狄思科和翁佩雲的心情都說不上多好。
翁佩雲背上挎包,輕蹙著眉頭說:“狄總,萬燕並不是不可替代的,地方上的阻力太大瞭,我覺得咱們可以考慮放棄並購萬燕。”
“萬燕的生產規模並不大,確實,沿海的很多工廠都比它強。”狄思科思忖著說,“但萬燕真正值錢的,不是年產兩萬臺VCD的生產線,而是他們的研發能力和前瞻性的眼光。”
要不是被市場和營銷拖瞭後腿,哪還輪得到騰飛來並購萬燕?
翁佩雲異想天開道:“要是能把江總挖來咱們騰飛就好瞭。”
“人傢賣掉公司就能凈賺1億!怎麼可能舍棄自己的公司,跑來騰飛賺每月的千八百塊?”
說出這番話時,狄思科的腦海裡顯出另一個身影。
其實,如果並購不成功,也挖不到江總的話,他們倒是可以換一個目標挖。
他心裡有個還算合適的人選。
翁佩雲不以為然道:“沒有挖不動的墻角,我看他在科研上還挺有追求的,要不咱試試?”
狄思科反問:“那你說他當初為什麼要離開研究所,自己創辦萬燕公司?”
追求科研成果的同時,人傢也要追求經濟利益的。
翁佩雲啞火,說得有理。
兩人一面低聲交談,一面穿過走廊來到酒樓大堂。
經過休息區時,狄思科下意識瞟過去一眼,於是就看到瞭從沙發上站起身,沖他招手的王錚安。
翁佩雲顯然也發現瞭,笑著說:“狄總跟朋友聊吧,我先回酒店休息瞭。”
狄思科嗯瞭一聲,將她送上瞭出租車,才轉身走向王錚安。
傍晚那會兒,王錚安剛下車沒多久,狄思科請的客人就到瞭,他要先招待客人,自然沒時間跟他多談。
王錚安對他之前的怠慢不以為意,笑著問:“送走客人瞭?談得還順利麼?”
其實不用問,隻看他跟同事的表情,就知道事情不算順利瞭。
狄思科隻說瞭句“還行”,轉而問:“王生是來談生意的嗎?”
“算不上談生意,先過來考察一下環境。他們省外辦在港島舉辦瞭招商酒會,我最近想在內地投資一些項目,就跟過來看看。”
大多數港商習慣在廣東投資,畢竟經濟特區在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上有天然優勢。
但這次去港島招商的領導聯系瞭商會,王錚安在商會掛著職務,既然雙方有合作,他自然要給對方面子,親自跟著投資考察團走一趟。
正好他也想將港島的一部分產業轉移到內地來。
與何文漪分割瞭財產以後,嘉盛集團旗下的嘉合盛商行,百貨公司,連鎖超市,地產和金融公司全都給瞭何文漪和她的兩個兒子。
而跟制造業相關的所有實業,以及大華超市在內地的業務,則全歸王錚安所有。
這樣分割,相當於將夫妻共同財產的六成都給瞭何文漪。
何傢占瞭大便宜。
當時隻有二兒子Alex提出瞭反對,覺得他們不能放棄內地的業務。
但何文漪和大兒子宗興都表示瞭贊成。
何文漪從小在港島長大,結婚之前是嬌小姐,結婚之後是闊太太,從沒來過內地。
她對內地的唯一印象就是偷渡來港島的大陸仔。
何宗興與他母親的情況差不多,隻在八十年代初去過一次廣州。
當時內地的改革開放政策已經實行瞭三四年,整個廣東隻有廣州勉強能看看,與港島完全沒有可比性。
所以,當王錚安要求拿走內地的全部業務時,除瞭沒什麼話語權的Alex,何傢母子都沒提出異議。
在王錚安有意讓步的情況下,雙方和平簽字,徹底完成瞭財產分割。
這兩年他已經把輕工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轉移到內地,一年有半年的時間在內地出差。
而內地的電子工業和傢電行業正在崛起,人傢省裡有意打造傢電之都,王錚安也就跟來考察一下。
狄思科聽他介紹瞭這次考察的幾個項目,很感興趣地問:“王生打算轉戰傢電行業?”
“我在港島有個電器公司,主要生產窗式空調和熱水器。港島的土地和人工成本越來越高,我這兩年一直想將生產業務轉移到內地來。他們省裡給出的政策很優惠,可以再看看。”
為瞭吸引外商投資,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政府方面開出瞭土地免費使用和免征三年企業所得稅等優惠條件,並且由政府負責工人的崗前培訓。
光是各種優惠政策,就足足列瞭一張A4紙。
任何一個商人看後都會動心。
與港島的高地價,高稅收,高工資相比,這裡簡直是天堂瞭。
狄思科聽出他話裡的猶疑,不由問:“既然政策這麼好,您怎麼還下不定決心?”
“呵呵,”王錚安聞言就笑瞭出來,“政策是政策,落實是落實。政策再好,如果不能落實,也是白搭。”
“您懷疑當地政府沒有能力落實政策?”
“我不懷疑他們想要發展經濟的決心,能拿出這些優惠政策,足以看出他們的誠意。但是保證政策的落實和延續性才是我比較關心的。”
港島商會成員之間,經常互通有無,交換消息。
王錚安雖然多數時間隻在廣東活動,但對其他城市的情況也有些瞭解。
某些地方在招商引資的時候說得天花亂墜,隻要能把人吸引過去,什麼條件都能答應下來。
但是等到簽訂瞭合同,資金到位以後,當初的追逐者和被追逐者就該調換位置瞭。
投資商們反而要追在人傢屁股後面,催著他們辦事情。
投資體驗欠佳。
這也是明明內地很多城市都提出瞭更優惠的政策,而外商們卻獨獨青睞珠三角的原因。
兩人沒在酒樓大堂逗留太久,邁出大門後,信步走在剛被大雨沖刷過的馬路上。
王錚安主動問起瞭他這次南下出差的目的。
“您應該聽說過萬燕吧?我們騰飛計劃並購萬燕。”
王錚安頷首說:“發明瞭VCD的那傢企業,我前幾天在政府組織的招待會上見過萬燕的總經理。你們騰飛怎麼會想到收購萬燕?他們除瞭發明瞭VCD,其實在生產實力上並不出色,而且收購這傢企業的阻力應該不小。”
狄思科剛調任到騰飛,王錚安就接到消息瞭。
這兩年一直關註著騰飛公司的發展,騰飛VCD的廣告在中央臺打得火熱,他每晚看新聞聯播時都能看到。
後來在《焦點訪談》的那期《知識產權保護路在何方》裡,發現瞭記者對狄思科的采訪。
他這才知道,前段時間他兒子還跟一個私營企業的經理隔著幾千公裡,打瞭大半個月的口水仗。
他讓秘書把那段時間的報紙都收集瞭回來,光是看他兒子撰寫的檄文,就看瞭一上午。
放下報紙以後,他心裡既驕傲又遺憾。
艾莉那孩子這幾年也成長瞭不少,但是與狄思科相比還稚嫩得很。
這種與競爭對手隔空吵架的事,艾莉做不來,還會覺得有失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