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31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3980

藺贄從車窗中探身回望,朱襄不知道什麼時候把胡琴搬瞭出來。

當看到藺贄從車窗探身回望,朱襄像是料到瞭這一幕似的,對藺贄咧嘴一笑,坐在路邊大石頭上拉起瞭胡琴,唱起瞭《小雅·白駒》。

友人騎著像雪一樣的馬駒離開,他的品德如同芝蘭玉樹;希望友人離別後多多來信,切勿忘記我們之間的友情。

《小雅·白駒》之作,有人認為是王者想留賢者在朝中任職,但賢者非要歸隱山林,所以王者為求賢不得所做。但全詩本意是送別友人,後世也有許多人取其朋友離別之意。朱襄在此時唱《小雅·白駒》,是很應景的。

藺贄潸然淚下,高唱《衛風·木瓜》回應。

你給我木瓜,我還你瓊琚。我們二人的感情永遠和現在一樣好!

朱襄和藺贄歌聲相和相別,引來不少行人駐足觀看。不少人為這兩人的依依惜別而感動。

藺相如也不由哽咽。

隻有嬴小政拉瞭拉廉頗的袖子,小聲問道:“廉翁,藺伯父要赴任的郡城離我們很遠嗎?”

廉頗道:“不遠,就一日路程。”

嬴小政道:“那為何舅父和藺伯父哭成這樣?”

廉頗道:“他們有病。”

藺相如用拐杖狠狠砸地,罵道:“不要教壞政兒!他們是感情好!”

嬴小政眉頭緊鎖。廉翁和藺翁究竟誰說得對?

當半月後,藺贄回傢探親,繼續逗弄嬴小政,搶朱襄為嬴小政做的酥餅時,嬴小政悟瞭,看來是廉翁說得對!

“藺伯父,你不是去當郡守瞭嗎?趕緊走!”

“不走,政兒把酥餅給伯父吃,伯父才走!”

“全給你,趕緊走!”

朱襄對雪道:“藺禮怎麼越來越幼稚,年紀快倒退到和政兒差不多瞭?”

雪道:“你不也是?”

朱襄幹咳一聲,不肯承認。他再怎麼說,心理年齡比藺贄大一些吧?

……

李牧和藺贄相繼離開(但藺贄每月都會回邯鄲省親)後,朱襄的日子安靜不少。

他仍舊每日牽著嬴小政去聽荀子的課,然後在田埂上逛來逛去指導冬小麥種植。

冬小麥拔節後,是許多病害高發期。朱襄每日都在田埂旁翻看地裡的小麥,指導農人除草斬滅傳染病灶,及時追加有機肥增加小麥抗病的能力,開溝排水以免真菌聚集。

嬴小政聽不懂。他隻是牽著朱襄粗糙的大手,跟著舅父在田埂處閑逛,接受來往農人的誇贊,走路越來越穩。

農人們都有一手好手工活。每當朱襄蹲在田埂旁與他們聊天的時候,他們都會一心二用摘取青草花枝編小玩具。嬴小政每日出門一趟,總會收獲許多新玩具。

玩具第二日就會枯萎,但第二日,嬴小政又會有新玩具。

偶爾朱襄會去拜訪木匠和鐵匠,請求他們打造新的農具。

這時候嬴小政就會收獲木頭動物、滾鐵環等大型玩具。

朱襄見嬴小政跑跳越來越熟練後,讓相和為嬴小政打造瞭一輛小獨輪車,讓嬴小政可以推著他的玩具朋友們到處跑。

獨輪車在秦朝時發明和完善,在西漢時已經很普遍。現在已經有瞭獨輪車的雛形,朱襄減少瞭其中完善的時間,相和十分高興。很快,嬴小政的玩具獨輪車,就變成瞭附近農人常備的好東西。

朱襄看到農人推著獨輪車運送東西時,一拍腦門,啞然失笑。

他腦海中有許多有利於這個時代的東西,隻是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有時候靈光一閃心血來潮所做的東西,有可能就能給平民們提供很大便利。

自己的腦子真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大寶庫。

朱襄誇瞭一下自己後,立刻去找相和,讓相和隱瞞獨輪車的來歷。

相和十分無奈:“朱襄公,你不必如此膽小。你若真怕樹大招風,為何不幹脆讓名聲更響亮,然後去投奔一個英明的王?我想一定會有王願意庇佑你。”

朱襄道:“我一介平民,能去哪?現在的生活很好,我很滿意。”

相和更無奈。你滿意,我們不滿意啊。

他在想,要不要去拜訪藺相如,讓藺相如勸說朱襄離開。

因藺公的恩德,朱襄公不願意離開趙國。但朱襄公活人無數的本事,怎麼能困在不能施展才華的趙國?藺公應該為天下人著想,而不是局限於一國一地。

相和打定主意之後,去拜訪瞭荀況。

雖然墨儒敵對,但他們在敵對的同時,又是彼此的知己,認可對方想讓這個天下更好的理想。

同時,墨儒都支持天下大一統,認為天下大一統才是結束民眾痛苦的治本之舉。所以相和相信,在朱襄公的事上,荀況會站在他這一邊。

荀況接待瞭相和後,卻搖頭道:“你們墨傢死認一個‘義’字,先鉅子才會在陽城君拋下他後,仍舊殉城赴死;我儒傢也認一個‘信’字,朱襄受藺相如之恩,承諾為瞭藺相如留在趙國。我們怎麼能毀壞朱襄的‘義’和‘信’?如果朱襄是背義毀信之人,他又如何能活人無數?”

墨傢有一位鉅子曾是楚國陽城君的下屬和好友。吳起變法威脅到瞭楚國舊貴族的利益,楚國舊貴族在楚王靈堂上射殺吳起,把楚王的遺體都射成瞭刺蝟。

新王繼位之後,為此事族滅七十多傢貴族,其中就有陽城君。不過他雖然殺瞭這些貴族,卻廢瞭吳起之法。

陽城君逃離楚國時,墨傢當時那位鉅子以“鉅子不守義,天下恐無人信墨傢”為由殉城,一百八十多名墨傢弟子同赴死。

之後墨傢發現,如此做法隻會讓墨傢子弟白白消耗,不能實現墨傢的政治理想。於是墨傢思想漸漸發生瞭變化,更傾向於大一統。

雖然楚墨當時依附的是反對吳起的舊貴族,但也看到瞭吳起變法對楚國的好處。楚國國君殺掉瞭與吳起敵對的人,卻沒有延續吳起的變法,這讓楚墨對楚國國君很失望。他們認為楚國這樣的做法,陽城君之事還會發生。

這就是楚墨漸漸朝著秦墨靠攏的緣由。

後續之事暫且不提,楚墨明知道陽城君有罪,但仍舊為瞭守住承諾而甘願殉城赴死,以明墨傢之義。荀子點出這一點,告訴相和,想要將朱襄勸離趙國是不可能的。

“難道就眼睜睜看著朱襄公困在趙國?”相和嘆氣。

荀子道:“有機會,機會就在政兒身上。若公子子楚被立為太子,趙國肯定會送這一位趙人所生的質子回秦國爭奪皇位。那時朱襄作為養育政兒之人,肯定會和朱襄一同回秦國。你所說的能任用朱襄的雄主,就是指秦王吧?”

相和點頭:“秦王確實是雄主。我觀天下有一統之勢的國傢,僅有秦國。”

荀子嘆氣:“但秦國重利益輕仁義,由秦一統天下,對天下人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相和道:“朱襄公和政兒或許能改變秦。”

荀子道:“你倒是對他很有信心。不過我也希望如此。”

相和道:“我們墨傢會繼續留在朱襄公身邊,希望儒傢也能幫助朱襄公。”

荀子點頭:“當然。我的弟子已經入趙,成為趙國宗室的門客。他們會在適當的時候為朱襄進言。”

相和拱手作揖。

荀子拱手回禮。

儒傢和墨傢此時的領頭者達成默契,暫時站在瞭同一戰線。

此時荀子和相和都認為,朱襄離開趙國的時間還很早,趙國的局勢還很穩定。

事情總是在所有人以為風平浪靜的時候急轉直下。

今年年初,秦國攻占野王後短暫休整瞭半年,繼續朝著上黨進軍,攻占瞭韓國的緱氏和綸氏。

韓王派人向秦王請罪,願意獻出上黨郡,請求秦王退兵。

秦王同意,以為此次戰略目標已經達成。

與此同時,上黨郡郡守馮亭不願意降秦,派人前往趙國遊說,想要將上黨郡獻給趙國,借趙國的力量抵抗秦國的軍隊。

趙王十分歡喜,立刻召集群臣商議此事。

趙太祖原本離王位很遠,因太子悝死於瘟疫,才被立為太子,繼位成瞭趙王。

趙惠文王和朝中大臣都對這位弱冠繼位的趙王不放心,讓趙威後聽政。趙王繼位後第一年逼退秦國進犯的功勞,也落在瞭趙威後的頭上。趙王心裡一直憋著一口氣。

現在上黨郡守馮亭主動獻出上黨十七城,趙王高興得飄飄然瞭。

有人主動帶城來投,這不證明自己雄主的聲望遠揚嗎?

而且上黨十七城,就算是自己的父親和祖父,打下這麼多領土也非常困難。自己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到上黨十七城,這豈不是證明自己逼父親和祖父還要厲害?

趙王越想越興奮,恨不得立刻就答應下來。

但他雖然能力不成,謹慎還是有的。秦國強勢,趙王對這個從他祖父時就與趙國為敵的老秦王有些發憷,所以他還是挨個詢問大臣的意見。

令趙王沒想到的是,一向謹慎的藺相如反對他接受上黨郡守獻城就罷瞭,誰都知道,藺相如年紀大瞭之後,不復以前直面秦王的勇敢。他的叔叔平陽君趙豹,一向唯國相平原君趙勝是從,此次居然堅持站到瞭平原君趙勝的對立面,阻止他接受獻城。

趙豹聲淚俱下:“君上!秦國打瞭好幾年,眼見著就能得到上黨。我們趙國什麼都沒做,卻想白白得到上黨。聖人說過,無緣無故的利益就是巨大的禍害!這是韓人嫁禍趙國,絕對不能接受啊!”

趙王十分不滿:“這怎麼能說無緣無故?上黨郡守和平民厭惡秦的暴政,向往寡人的德政,這才願意投奔寡人!”

趙豹還想再勸,趙王讓人請他離開,不再聽趙豹說話,接受瞭平原君趙勝的建議。

平原君趙勝的建議是,整整十七城,不拿白不拿,白送的東西不拿是傻子。

趙王說,平原君叔叔說得對。

於是,趙王派平原君趙勝前往上黨接收馮亭的投獻,派人占瞭上黨郡。

已經接受韓國獻城,以為可以得到上黨郡後暫時休整的老秦王得知瞭此事,氣得手中的酒杯都砸瞭。

趙王,你是不是有病?!寡人和你勢不兩立!

朱襄得知此事的時候,腦袋“嗡”的一聲,半晌沒緩過神。

他及時對先秦時候的歷史脈絡再不瞭解,當聽到廉頗屯兵長平時,也知道長平之戰快要打響瞭。

平原君趙勝雖然目光短淺,利令智昏,但看人眼光比趙王好瞭不少。他清楚接收上黨郡秦國絕對不會善罷甘休,於是推舉廉頗前往守城。

廉頗披甲上陣,臨走前還來朱襄傢嚇唬嬴小政,說要把嬴小政的母國秦國打得落花流水,讓嬴小政哭鼻子。

嬴小政沒哭鼻子。他在心裡把廉頗再次狠狠記上一筆。

藺相如在趙國接受上黨郡守獻城之後大病瞭一場。廉頗出征時,他仍舊在朱襄的攙扶下出城相送。

廉頗勸慰藺相如:“比攻城野戰,我不如白起;但守城,白起在我這也站不到便宜。何況現在攻打上黨的秦將並非白起。你不需擔心。”

藺相如幹咳瞭幾聲,雙手緊緊握著廉頗的手:“小心,不可……冒進!”

廉頗拍著藺相如的手背道:“打仗的事,我還需要你教?好好養病,在邯鄲等我的捷報。”

廉頗戴上頭盔,翻身上馬,意氣風發地離開瞭邯鄲城。

藺相如墊著腳尖遠遠望著廉頗離開的背影,直到連馬蹄揚起的塵埃也看不見時,才咳著嗽道:“回去吧。”

朱襄蹲在地上,道:“藺老,我背你。”

藺相如沒有拒絕。他趴伏在朱襄背上,不斷幹咳,咳得撕心裂肺。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