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113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3437

秦王在莊子裡睡瞭個好覺,正在妻妾床上睡覺的太子柱被驅趕起來,一臉懵懵地往王宮趕。

“蒙武,為何君父突然讓我批改文書?”太子柱越想越害怕,該不會是君父在考驗他吧?

蒙武老老實實道:“因為君上吃飽喝足玩累瞭,正在睡覺。君上明日還要繼續在莊子裡休息,讓太子批改文書。”

太子柱傻眼:“啊?”

蒙武道:“朱襄做的涼面真好吃。”

太子柱:“……”你究竟在說什麼?

太子柱按著額頭,道:“你的意思是,君父真的在朱襄傢中休息,讓我暫代國君之職?”

蒙武糾正道:“那是君上賜給政兒的莊子,所以應該叫政兒的傢。”

太子柱道:“政兒的傢和朱襄的傢有區別?”

蒙武道:“朱襄的傢是政兒的傢,政兒的傢不是朱襄的傢。這是朱襄告訴政兒的,應該是有區別。”

太子柱微愣,然後扶額苦笑著搖頭:“朱襄真是……唉,我怎麼沒有這樣的舅父?”

蒙武疑惑道:“太子,朱襄是你的子侄,這有什麼需要羨慕政兒的?”

太子柱再次微愣。半晌,他嘆瞭口氣,笑道:“是啊,他是政兒舅父,也是我的子侄,是我想岔瞭。”

馬車裡沉默瞭一會兒,太子柱問道:“那個涼面,真的很好吃?”

蒙武使勁點頭:“夏天吃真舒服,我真想每日都吃。但雖然朱襄給瞭我食譜,我傢裡做的飯菜總沒有朱襄做得好吃,真奇怪。”

太子柱有些饞瞭。他也想去啊。但朱襄去瞭城郊之後,他不好意思每日去打擾,擔心君父會猜忌他。

君父都說朱襄是他的輔政大臣瞭,他是不是去蹭飯也沒關系?

太子柱有些意動。

當他到瞭王宮,看到滿桌子的文書時,他臉上的意動散去。

文書太多,壓得他動不瞭瞭。

他坐在案旁,一邊翻看文書一邊嘆氣。君父每日要處理這麼多事,也太累瞭。他將來真的能像君父一樣,將這麼多事都處理得井井有條嗎?

“真不知道君父怎麼會在處理完文書後,還能有精力每日去朱襄傢閑逛。”太子柱嘟囔。

他愁眉苦臉地批改起文書,而秦王則牽著曾孫兒去水邊釣魚。

太子柱得知此事後,臉上的皺紋更深瞭。

……

又過瞭兩月,咸陽學宮建立起來。

荀子開始和藺贄商量怎麼“招生”的時候,韓非緊趕慢趕來到瞭咸陽城外。

他本來不會這麼快到達,但路上遇到瞭呂不韋的車隊,被捎帶瞭一程。

呂不韋的眼光極好,即便韓非還是個年輕的結巴,他也認準這是個賢才。當他聽說韓非要去拜見長平君的時候,那一顆“奇貨可居”的心又蠢蠢欲動,立刻拍著胸脯表示自己能幫韓非引薦。

呂不韋向朱襄解釋完誤會後,雖說沒能成為被秦王護得很嚴實的朱襄的友人,但也算是能在秦王不在的時候,去朱襄傢裡轉悠轉悠,和朱襄說上幾句話瞭。

隻是推舉一個想要拜見朱襄的學子而已,呂不韋以自己對朱襄的瞭解,朱襄不會拒絕。

韓非當知道幫助他的“商人”就是著名的呂不韋時,結巴得更厲害瞭。

“呂、呂公不是和長平、長平君不睦嗎?”韓非緊張道。

呂不韋大笑:“朱襄公如此高德,我敬仰朱襄公都來不及,怎麼會和朱襄公不睦?你放心,朱襄公是一個非常和善的人。你一心求學,朱襄公一定會指導你。對瞭,你知道咸陽學宮嗎?”

韓非搖頭。

呂不韋道:“荀子,你知道嗎?”

韓非點頭。

呂不韋道:“荀子也曾指點過朱襄。他為瞭照顧朱襄入秦,現在成為瞭咸陽學宮的祭酒,你還可以去拜訪荀子。”

韓非驚訝:“為瞭、為瞭照顧?”

呂不韋嘆氣道:“是啊。朱襄說荀子是他老師,但我看啊,荀子更像是朱襄的大父。”

韓非糾結地扯瞭一下頭發:“咸陽、學宮,秦王要學稷下學宮?”

呂不韋道:“不,秦王怎麼會學別人?咸陽學宮就是咸陽學宮,不是稷下學宮。咸陽學宮是甄選為秦王效力的人才的地方,不是讓別人不受約束地講學的地方。你去瞭就知道瞭。”

韓非道:“秦王、霸道。”

呂不韋尊敬道:“當然,那可是秦王。”

韓非問道:“是誰、誰提議,建、建咸陽學宮?”

呂不韋道:“是上卿藺贄,藺相如的兒子,朱襄公的友人。朱襄公的友人個個都是賢才啊。”

呂不韋說著說著,有點酸瞭。他也想成為朱襄公的友人。

好處暫且不提,成瞭朱襄公的友人,就會被天下所有人認可為賢才瞭。

第61章棉花地花蕾

韓非去拜見朱襄的時候,朱襄正蹲在棉花田旁,指導農人整枝。

現在棉花已經結出瞭花蕾,能看出果枝和葉枝。

朱襄教導農人如何分辨果枝和葉枝,剪掉葉枝,隻保留主莖下部的葉枝,留下的葉枝在三個以內,好騰出棉花果枝生長的空間,避免葉枝搶奪果枝的養分,節省地力。

摘掉葉枝,農人尚能理解,但朱襄說果枝也要適當摘除,還要摘取剩餘果枝上的果子時,農人面露猶豫。

朱襄笑著解釋:“棉花和果樹一樣,不是結果越多越好。摘掉爛掉的果子,才能保證其他健康成長的果子的營養。如果不摘掉不健康的果子,所有果子都會因為營養不良長不好,那收成就不好瞭。”

農人點頭,露出瞭理解的神色。

見農人理解後,朱襄繼續教導他們如何打頂心,抹贅芽,去空枝。

朱襄說得很慢,每一句話都會重復很多遍。他總能從農人麻木滄桑的臉上觀察出農人是否聽懂瞭他的話,然後耐心十足地教導他們,直到他們全部聽懂為止。

如果是在現代,他會分發小冊子,照著小冊子指導農人。

在現代社會,就算是農人也基本識字,隻是對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比較差,需要農業指導技術員解釋很多次。朱襄本以為教導這樣的農人已經足夠吃力。等回到瞭戰國時代,朱襄才明白,現代的農人大概都能在這個時代當官瞭。

識字在這個時代,是多麼稀缺的技能啊。

還好朱襄在趙國生活的幾年,已經磨礪出教導不識字的農人的本事,現在教導六國中最聽話的秦國平民,比當初在趙國輕松許多。

不過即使隻要他下令,秦國平民無論心中有多少疑惑都會照做,朱襄仍舊不厭其煩地試圖讓農人真正明白這些做法背後的道理。

隻有明白瞭這些道理,他現在教導的事才會成為農人自己的能力,才能讓農人離開這個莊子後,將他教授的技能傳播到其他地方。

若隻是他視野裡的農田增收,對這個國傢的意義並不大。隻有他看不見的地方也用上瞭他教導的事,他才不枉穿越一場。

秦王閑瞭一段時間後還是控制不住權力欲,又回宮兢兢業業地幹活。

太子柱開心得淚流滿面,立刻拋棄瞭傢中的美人住進瞭朱襄的莊子上,每日含飴弄孫好不快活,整個人臉色紅潤瞭不少。

現在太子柱就牽著嬴小政的手站在樹蔭下。朱襄耐心地教導農人,他和嬴小政耐心地看著朱襄教導農人。

“政兒,你的舅父是不是和書裡寫的聖賢一模一樣?”太子柱道。

嬴小政老氣橫秋道:“舅父對貴族、對平民都一視同仁,確實和聖賢一模一樣,所以很容易遭人記恨。”

太子柱點頭:“他的一視同仁,對很多人來說是侮辱。”

嬴小政道:“我會保護好舅父!”

太子柱笑道:“政兒一定可以做到。”

嬴小政仰頭:“舅父下田示范如何摘取枝葉瞭,我也想去。”

太子柱牽著嬴小政樂呵呵地走出樹蔭:“一起去。”

於是秦國太子和秦王的曾孫也下地,與朱襄一同在田地裡忙碌。

韓非在護衛的引領下前來拜見朱襄時,正好見到瞭這一幕。

“請稍等,太子、公子政和朱襄公正在田裡忙碌。”護衛板著臉道。

韓非驚訝道:“太、太子?”

護衛沒回答,隻攔著韓非的去路。

韓非伸長脖子,從護衛的身後張望。田地裡的人衣著都不算華麗,但勉強能看出有兩個人的衣服佈料更加精致。

其中一人滿頭泛著銀光的白發,另一人頭發花白,從背影上看都像老人,不知道誰才是秦國的太子,誰又是朱襄公。

韓非猜測,頭發花白,身形微胖的人應該是朱襄公,因為秦國太子的年齡更大。

以韓非的身份,沒資格讓護衛去通傳,打斷朱襄的工作。

所以韓非站立瞭整整兩刻鐘,朱襄看著嬴小政走路在打偏瞭,抱著嬴小政上田壟的時候,才發現有人等著自己。

韓非也才發現,原來田裡還有一個衣著華麗的人。因為太矮,他沒看到。

這個小矮子,就是公子政嗎?

韓非想起瞭公子政是誰。傳聞朱襄公是秦國質子的舅父,那麼會跟著朱襄公下田幹活的秦國小公子,應該就是朱襄公的外甥瞭。

“久等瞭,你是?”朱襄一邊幫灰頭土臉的嬴小政擦臉,一邊問道。

韓非拱手:“我、我是、是……”

他一緊張,更加結巴,半天沒介紹成功。

朱襄抬起頭微笑道:“別緊張,慢慢說,要喝口水嗎?”

會直接到他面前的人,應該是有人引薦,所以朱襄即使不認識這個人,也很客氣。

本來別人引薦,朱襄應該知道名字。但他最近忙於農田指導,這些事都丟給瞭無事可做的蒙武。蒙武覺得能見,他就見。

因為此事,蒙武回傢向自傢父親煩惱瞭許久,埋怨朱襄實在是太輕信他人。

朱襄洗幹凈手,拿出一個竹筒遞給韓非:“先喝口水,我們去樹蔭下慢慢說。太子,可要先回去休息?”

太子柱擦瞭擦額頭的汗珠,道:“不用。政兒,喂大父喝水。”

太子柱半蹲,嬴小政踮起腳尖,拿起竹筒給大父喂水。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