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144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3730

他們二人去瞭咸陽之後,秦始皇遷地方豪強進咸陽的阻礙就基本掃除瞭。

而寡婦清和烏姓商人的傢族和產業之後再無記載,顯然,他們的產業大概都被慷慨的秦始皇買瞭。

秦始皇墓中的水銀,有一部分就是從寡婦清傢族的丹砂礦中提取的。

朱襄低頭看瞭一眼眉頭緊皺,苦大仇深的政兒。

嬴小政不滿道:“舅父,你看什麼?”

朱襄感慨道:“我在想,政兒,你可真厲害啊。”

嬴小政嘟嘴:“就算你誇我,我也不會原諒你。”

朱襄苦笑:“舅父錯瞭,政兒快點原諒舅父,否則舅父就哭給你看。”

嬴小政神色一僵,嫌棄地背過身體。

嬴小政和朱襄鬧矛盾,是因為朱襄出外的時候身上裹瞭皮革,但手背上仍舊出現瞭紅腫。按照朱襄的判斷,他可能在幫忙幹活的時候,遭遇瞭無孔不入的血吸蟲。

朱襄當晚就用高濃度大蒜油敷紅腫處,又一直在喝黃花蒿泡水,並隨後制備瞭大蒜素塗抹患處並艱難飲用。

紅腫處幾日後退去。即便朱襄體內可能還有血吸蟲卵殘留,也應該不會引發疾病。

在這個時代,要不感染寄生蟲太難瞭,他隻能保證自己盡可能地維持身體健康。身體免疫系統會幫助他長命百歲。

但嬴小政聽到朱襄所說的話,絲毫沒有得到安慰。

朱襄第一次看到自詡成熟的外甥坐在床榻上,蹬著腿嚎啕大哭,嚇得手足無措。

好不容易哄得嬴小政停止瞭大哭,嬴小政就開始和朱襄冷戰。直到朱襄保證他以後不會再去疫區,嬴小政才原諒他。

但疫區就等於產糧區,朱襄沒辦法向嬴小政保證。

李牧十分無語:“你就不能騙騙他?政兒知道你沒辦法不下地,他隻是想要一個心安。”

朱襄苦笑:“我不想欺騙政兒。他雖然年幼,但十分聰慧,我擔心任何一次欺騙,都會給他造成不好的影響。”

李牧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他搖搖頭,嘆口氣,將朱襄的話轉告給嬴小政。

嬴小政別別扭扭主動找朱襄和好,但讓朱襄保證,盡量不下水。

他見過瞭得水蠱病的人,即便朱襄告訴他,隻有到瞭晚期病人才會變成這樣,大部分人都是看著很健康,與血吸蟲共存。嬴小政也是吐瞭一場後,堅決不願意和血吸蟲共存。

李牧手捧黃花蒿茶水,不住嘆氣。

他和李冰身上也有紅腫,消腫後就沒見政兒焦急瞭。政兒對舅父和老師的感情還是完全不同啊。

李冰去巴郡借糧賑災,李牧維持災後秩序,朱襄向李牧借兵,帶兵在四處幫農人搶收補種。

粟的好處此刻就出現瞭。粟抗倒伏能力強,殼也很厚,經歷瞭洪水,存活率也挺高。

即便傢園被沖毀,即便傢人在洪水後得病,成都平原的農人臉上也出現瞭笑容。

而丘陵地區的農人就很淒慘瞭。他們的田地基本被沖毀,隻能在淤泥中艱難地刨出還未腐爛的糧食,曬幹後期盼能吃個一兩月。

朱襄雖然帶來瞭一些土豆,但要供整個蜀郡受災地區的災民補種,也幾乎不可能。

還好李冰的好感度在此次洪水後,迅速飆到三心。二心好感度給瞭朱襄水稻,三心好感度給瞭朱襄南瓜。南瓜也是救荒的食物,能讓朱襄暫時彌補一定糧食危機。

南瓜半年收獲,一年可以種兩次,秋季正好是南瓜種植的季節。待南瓜冬季收獲之後,就能讓農人們暫時挺過這個冬季。

不過要讓農人種沒有見過的作物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還好秦兵有許多軍屯的田地,李牧做主,山間比較幹旱的地方種土豆,地上搭建架子種南瓜,南瓜下面還能種菽。

朱襄松瞭一口氣。

災民們或許隻需要吃半年的黴爛糧食、草葉草根、樹枝樹皮瞭。

第85章慶典麥芽糖

系統給朱襄提供的南瓜種子,直接是已經處理好的南瓜子。一份南瓜子,就是一整個南瓜裡籽的數量。

朱襄又是慶幸又是遺憾。

如果給他一萬個大南瓜,他就能將南瓜用於救濟災民。但他能找到借口突然拿出南瓜子,卻找不出借口突然拿出大南瓜。

憑空掏出糧食,老秦王不知道是會把他供奉起來,還是直接把他殺瞭。

其實朱襄拿出南瓜子的借口也很蹩腳。

一次兩次“行商帶來的”就罷瞭,次數多瞭,如小麥、水稻等現在已經有的種子還能蒙混過去,其他沒人見過的種子實在是不好糊弄。

但他身邊的聰明人們,此時都像是突然變傻瞭一樣,朱襄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

連嬴小政此刻都裝真小孩,睜大著眼睛說“舅父淘貨的眼神好厲害,我好想學”。

嬴小政的語氣和眼神都太真摯,讓朱襄總感覺胖外甥在嘲諷他蹩腳的借口。

周圍人裝傻,朱襄也裝傻,就當自己蒙混過關瞭。

南瓜的種植管理可以非常粗放,朱襄一教,其他人看一遍就能學會。

朱襄將南瓜子先用五十度左右的水燙將近一刻鐘,然後置於三十度左右的水中浸泡兩到三個時辰,讓南瓜子吸足水分。

若是普通種植,這時候就可以直接下南瓜子直接播種。不過朱襄第一次種南瓜,穩妥起見,先育苗再移植。

育苗時不需要施肥,甚至不用澆太多水,隻需要在土壤幹透時噴灑一點水,一個月後,南瓜苗就可以移植瞭。

“等下一次早春種植的時候,隻需要在地裡施足底肥,直接播種即可。”朱襄道,“南瓜很好養活。”

朱襄是個取名廢,多用後世的名稱。他閉著眼睛瞎稱“南瓜”是吳越地區傳來的瓜,所以叫南瓜。因為成熟後是金色,又叫金瓜。

反正別人沒見過南瓜,他說是什麼就是什麼。

南瓜植苗也很容易。田地不需要起壟,直接將田地劃分成間隔半米左右的土塊,進行平畦種植。

因為要在南瓜之間種菽,朱襄將株間距離隔得遠瞭一些,中間種菽,菽還能給南瓜提供肥料。

南瓜隻需要施腐質綠肥即可,後期追加糞肥。

“等南瓜藤蔓長到三十厘米……一尺左右,就要開始紮架子,把藤蔓綁上去。”朱襄道,“看懂瞭嗎?”

李牧拿著紙筆記錄好朱襄說的話,道:“前期很簡單,紮架子和綁藤蔓還要你繼續教。”

朱襄道:“到時候我再教。”

李牧學成後,就“轉職”成為屯田將軍,有些忐忑地拿著朱襄給的救荒南瓜種子,去軍屯田地種田瞭。

咸陽學宮部分學子跟隨李牧一同進行農業指導。

在跟朱襄入蜀前,他們還分各種學派,以儒傢為最多。

現在他們都隻稱自己是咸陽學宮學子,並在私下自稱朱襄的學子,朱襄讓他們做什麼就做什麼,似乎忘記瞭自己的派別。

無論是遊說富豪、律令執行還是指導農學,他們都做得像模像樣。

這些弟子都不是後世留名的人,但朱襄從中發現瞭幾個人才好苗子。

他很期盼將來能在這些學宮弟子身上收獲意想不到的好感度禮物——能上好感度名單的人,都被系統認定會為歷史長河造成影響。

李牧率領秦兵種植南瓜時,朱襄繼續指導農人在災後如何補救田地。

經過農人的努力,田地裡多餘的水已經排出,淤泥和腐爛樹枝雜草被清理幹凈,農人們小心翼翼地清洗擦拭每一株粟上的泥土。

這是個細致活,動作稍稍重一點,就可能損傷粟株。

農人們就蹲在田地兩側,一手握著水瓢,一手拿著破佈條,全神貫註地清洗擦拭粟株,從晨光初現,到披星戴月,後世可以用灑水裝置,而現在一個農人一天處理完一畝地都難。

而清洗粟株是必要的事,泥土不僅會影響粟株穗子成熟灌漿,還含有大量病菌,不清理幹凈,就會讓粟株腐爛。

朱襄帶著嬴小政旁觀瞭一天農人擦拭粟株。

他們沒有下地幹活,隻是在田邊地頭觀看瞭一整日。觀看時,朱襄順便教導嬴小政水災後田地補救的知識。嬴小政與朱襄一起啃著夾瞭咸肉的饃饃,喝著涼白開度過瞭這一天。

回去後,嬴小政對朱襄道:“農人真難,種地好累,糧食生長不易。”

朱襄笑著揉瞭揉嬴小政的腦袋。

始皇崽現在有瞭這樣的意識,待他成為始皇帝後,應該不會因為自己立下瞭堪比三皇五帝的大功績就大興土木瞭。

“政兒,舅父要指導農耕,精力不足。你的算術好,救濟糧的發放由你負責。”朱襄道,“把你的算盤珠子撥弄起來。”

嬴小政點頭:“沒問題。”

比起整日讀書,去琢磨前人寥寥無幾的幾個字中有多少種意思,在公務中學習,才是嬴小政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反正就撥動一下算盤珠子,做些記賬,又不累,就當玩樂瞭。

尋常孩童,此刻精力都用於玩鬧中。嬴小政認為自己已經過瞭喜歡玩具的年齡,應該把輕松的公務當作玩鬧。

朱襄摸摸自傢胖外甥的腦袋。不愧是始皇崽,小小年紀就有卷王之姿。

不過朱襄也認為,與其拘著嬴小政每日翻來覆去讀那幾本已經快被他背下的書,不如在實習中學習更有用。

“每日按照舅父給你的日程表,勞逸結合,每日休息充足,斷不可勞累。”朱襄叮囑道,“若我哪日聽說你不按照日程表休息,你就繼續每日關在屋裡聽人念書。”

嬴小政小胖臉臉色一垮:“非得午睡嗎?睡不著!”

“睡不著也要閉目小憩。”朱襄道,“每日午間閉一會兒眼睛,身體也會輕松不少。多睡才能長高,你不想長高瞭。”

朱襄說完,還把嬴小政提起來顛瞭顛。

嬴小政的臉色垮得更厲害。

他在心裡哼哼,自己在夢境房間中可高大瞭,等他長大瞭,也要把舅父拎起來顛顛。

當南瓜藤蔓長到可以紮架子的時候,粟終於成熟,補種的菽也已經全部出苗。

蜀郡種植的菽也是從戎狄那裡傳來的大菽,即黃豆,三個月就能成熟。

菽成熟後補充一點糧食,南瓜和土豆成熟之後再補充一點,農人需要熬過的饑荒時間又短瞭一半。

蜀郡草木豐盛,三個月的時間,對成都平原的農人來說不算太難熬。

隻是蜀郡東邊丘陵地區的農人日子就沒有那麼好過瞭。丘陵的土壤層本就不太厚實,田地也很分散,大水沖刷之後,重新整備田地十分困難。

山洪之後,還會引發山崩等次要災害。

朱襄雖然下令官吏去山間預警,但一是官吏人手不足,二是農人不願意離開村莊,放棄田地,所以基本預警無用。

洪災之後的一月,老天稍稍給瞭蜀郡黎民一些希望,天放晴瞭許多天。

但在天氣放晴的那些日子,朱襄得到多起山體滑坡,村莊被掩埋的報告。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