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襄道:“不是什麼危險的事,就找人來寫些故事,不需要人保護。”
蒙武立刻道:“我在門外聽你說要寫凡人斬神的故事?給我也來幾個!”
“有,都有。”朱襄哭笑不得。
這個時代的人應該特別尊敬神靈,祭祀都特別用心,很相信鬼神之事。
可怎麼一說到斬神,他們都如此興奮?
看來華夏族向上天挑戰的習慣,又是刻在祖傳血脈裡的東西。
祖先真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都隨隨便便往血脈裡刻。
“不過政兒,你不能這麼容易就被你舅父糊弄過去。”蒙武把嬴小政送回朱襄懷裡,不懷好意道,“你知道我見到他的時候,他有多憔悴嗎?如果不是強迫他休息瞭一段時間,你現在看到的就是一個骨瘦如柴,走路都搖搖晃晃的病弱舅父。你一定要好好懲罰他,讓他以後再也不準做這些會讓他有很重負擔的事。”
“啊?舅父都瘦得像阿父瞭?”嬴小政瞪圓瞭眼睛,“舅父!”
朱襄:“?”
對公子子楚瞭解不深的李冰:“?”
朱襄趕緊道:“我倒不至於弱到夏同那地步,政兒別信!”
嬴小政摟著朱襄的脖子使勁晃:“舅父!你怎麼能這樣!”
蒙武拉起不算很熟的李冰就跑,貼心地把門關上,留舅甥二人慢慢聊。
李冰疑惑:“怎麼瞭?”
蒙武樂道:“政兒那念叨人的功夫完全繼承瞭朱襄的教導,朱襄至少要聽一個時辰的訓斥。”
李冰擔憂道:“政兒會口幹。”
蒙武更樂瞭:“朱襄會照顧政兒。他一邊聽政兒訓他,一邊還要照顧政兒,嘿。”
李冰哭笑不得。
在朱襄離開咸陽的時候,蒙武曾來相送,他也在那時認識瞭蒙武。
但沒想到,蒙武私下是這個喜歡看朋友笑話的性格。
不過朱襄的友人,很難不去看朱襄的笑話。因為朱襄非常擅長逗笑朋友。
“照顧政兒辛苦瞭。”蒙武自來熟道,“聽說政兒在成都幫朱襄處理政務?朱襄又壓榨政兒。”
李冰不好意思道:“是我忙於治水,讓政兒暫代郡守。政兒做得非常好。”
蒙武對李冰更加熟絡瞭:“你如此信任政兒,看來朱襄和你感情很不錯。來來來,和我多說說朱襄和政兒在蜀郡的事。”
李冰從善如流:“好。”
通過“朱襄”這根紐帶,他大概又要多一位摯友瞭。
朱襄的朋友都相信,能和朱襄成為朋友的人,一定是值得結交、能夠托付信任的人。
楚國受離間計的挑撥,影響比李牧想象中的還要厲害。
李牧本以為楚國很快就會派兵試圖奪回鄂邑,他需要和楚國再進行幾次大戰,讓楚國放棄拿回鄂邑。
沒想到,楚國居然安分瞭很長時間,李牧在鄂邑等到瞭蒙武,等到瞭李冰,都沒等到楚國人來搶回鄂邑。
李牧第一次在戰略的問題上懷疑自身。
他的判斷居然會出問題?!
李牧此刻想起瞭和白起喝酒的時候,白起感嘆曾經在長平戰場上吃的虧。
當時白起難得露出瞭後怕的神情。
現在李牧就遇上瞭這個窘境。楚國居然比他預測中的要蠢許多,讓他前期做的那些準備都白費瞭。
不過他比白起好,至少沒有危險,隻是惋惜浪費瞭很多物資而已。
李牧之後才得知,楚王不是不想出兵,隻是貴族們都在觀望,為誰領頭而吵瞭起來。
秦國新型舟師的名聲越傳越可怕,讓楚人心生恐懼。
再加上朱襄伐山破廟的事,鬼神信仰很深厚的楚人以為,李牧的舟師可能借用瞭鬼神之力,朱襄殺山野小神是為瞭把神靈當祭品,為李牧的舟師提供力量。
這個傳聞真的很離譜,但楚國人就是相信瞭。
楚王和各大貴族都召集瞭巫覡和方士占卜,巫覡和方士都這麼說。
李牧思索之後,認為楚王和楚國貴族肯定不是真的信瞭,而是他們需要給這場大敗找一個借口。
自己雖然在與匈奴戰場上揚名,但七國人不一定看得起匈奴,認為對戰蠻夷,“我上我更行”。李牧沒有在與他國對戰中有過戰績,又是個年輕的將領,自然容易被人輕視。
再者他剛剛從趙入秦,按理說不一定指揮得動秦人的兵。所以他迅速擊敗楚人宿將,楚人一定很難接受這個事實。秦國舟師又過於強大,種種傳聞讓他們不敢置信,心生恐懼。
這時讓他們相信是鬼神相助,比讓他們接受秦國真的有瞭一支強大舟師和一個前途無量的年輕將領,更讓他們心安。
但他們把鬼神相助的勢架起來之後,就算最上面的人不信,其他將領和兵卒會信。
他們需要派人來試探自己,但誰都不想當這個試探的人。
再加上楚王和大貴族剛剛中瞭離間計,間隙沒有那麼容易修復,商量出兵的事就拖瞭更長的時間。
楚人還在爭吵的時候,秦國關中的支援來瞭,蜀郡的支援也來瞭。他們一看,要再開戰就是沖著秦楚大戰去瞭,便更不敢輕舉妄動。
“白公把他們打怕瞭,哪怕秦國在三晉之地分不出身的時候,楚國也不敢出兵。”蒙武對無聊至極所以也來看政兒的李牧道,“楚國就這樣,就像是被白公打斷瞭脊梁的猛獸,雖是猛獸,也與傢畜無異。”
蒙武毫不掩飾自己對楚國人的輕視,哪怕楚國外戚在秦國身居高位。
朱襄有些不敢置信蒙武對楚人的評價。
不是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國很堅韌很兇悍嗎?
他回憶瞭一下這個時空楚國在白起伐楚後做的決定,撓瞭撓臉頰。唉,還真是。
其實原本歷史中,楚國也差不多,被白起打怕後就基本一蹶不振,看到機會也不敢攻打秦國。
當時秦國長平之戰雖然獲勝,但也付出瞭很大的代價。邯鄲之戰,秦國更是損失慘重,把打來的三晉之地都吐瞭出去。
但楚國完全不敢趁著秦國失利的時候奪回失地。
秦昭襄王晚年昏招頻出,秦國又退回瞭函谷關中,但從楚國奪來的地仍舊在秦國的控制中,秦昭襄王死的時候,秦國的版圖還是擴大瞭不少。
按理說,楚國的失地是“祖地”,在這個非常重視祖先和祭祀的時代,楚國肯定應該看準機會就出兵。所以說楚國被秦國嚇破瞭膽,的確沒有說錯。
之後楚國的膽子,大概是從昌平君背叛秦國,導致秦軍伐楚失利後練瞭出來。
現在這個時空,秦國在長平之戰中損失不算太大,白起活著,邯鄲之戰沒有發生,秦國正是最強盛的時候,楚國就更不敢與秦國敵對瞭。
反正曾經的都城都丟瞭,祖陵都被燒瞭,再丟一個曾經的陪都也沒什麼。這個陪都還是春秋時的,很早瞭,可以丟。
朱襄想通之後,笑著把自己的分析說出來:“李牧,看來你期盼的楚國人送軍功的美事,不會實現瞭。”
李牧平靜道:“他不來,我就去。我會沿著長江而下,如果楚人一直不出兵,那我就和他們劃江水而治。”
“劃江水而治?”朱襄疑惑,“怎麼個治法?”
李牧手指沾瞭杯中溫水,在桌面上畫瞭一條彎彎曲曲的弧線:“江水以北歸楚國,江水以南歸秦國。”
蒙武:“噗。”他把茶水噴瞭出來。
李冰用衣袖掩著嘴咳嗽。張若忍不住按壓著自己的太陽穴。
隻有朱襄和朱襄懷裡的嬴小政啪嗒啪嗒鼓掌:“好啊好啊,之後我們北伐,攻占中原!”
李牧露出淺笑:“是,下一步北伐。”
蒙武擦著噴出來的水道:“你、你真是瘋子!”
李冰咳嗽:“北、北伐……”
張若不斷念叨:“後生可畏,後生可畏。”
朱襄笑得眼淚都出來瞭:“有這麼驚訝嗎?不就是劃江而治,北伐,哈哈哈哈,對不對政兒?”
嬴小政抱著手臂道:“對,不驚訝,我老師肯定做得到。”
那可是我的老師!
……
咸陽宮,秦王再次遭遇震撼。
“朱襄、朱襄他被人祭氣到,親自上戰場,還放言非秦王敕封的神靈都是妖魔?”老秦王臉部瘋狂顫抖,臉上的褶子都快抖下來瞭,“敕封神靈?”
太子柱結結巴巴道:“君、君父,你敕封嗎?”
老秦王猶豫瞭許久,道:“會不會太狂妄瞭?”
太子柱深呼吸,差點暈倒。
看這個朱襄做的什麼事啊!居然能讓我無敵於世間的君父說出“會不會太狂妄”的疑問!
第97章豬油酸菜面
朱襄的提議,當然不止是“敕封神靈”這一句話,他給出瞭一個秦王難以拒絕的原因——從敕封神靈來奠定秦國統一的合法性,達成思想的統一。
這件事在後世的歷史中經過瞭多次驗證,第一個做的人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為瞭達成真正的大一統,不僅“書同文車同軌”,還多次巡遊天下,祭祀各國神靈。
他巡遊天下,並不僅僅是監督六國舊貴族,也不僅僅是求仙問道。
這時候講究“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秦始皇東巡泰山,南巡雲夢澤,將從中原到楚地各國主要神靈都祭祀瞭一遍,並且規定瞭祭祀的標準,就是由認可其他國傢祭祀的神靈,來展現出“秦是統一六國,而非滅掉六國”這個思想。
為何說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古文明都已經消失,唯獨華國朝代更替,文明卻一直綿延至今?這就可以從秦始皇現在做的事說起。
某島國侵略後叫囂“崖山之後無中華”,又有許多人看瞭許多島國人的“史料研究”跟著起什麼皇漢的哄。隻要稍稍看過幾本史書就能發現,無論是魏晉南北朝那所謂的五胡亂華,還是元朝、清朝,從秦始皇時就奠定的統一文字一直是他們的官方文字之一。哪怕他們規定瞭其他官方文字,官吏和民間所運用的文字依舊沒有改變。
“文字”是文明的載體之一,第二個載體就是“祖先”和“神靈”。
雖然後世朝代立瞭不同的國教,但秦始皇巡遊天下的時候奠定,漢朝發揚光大整合規范的祭天祭祖流程,每朝每代都會延續。
文字不滅,祭祀不滅,文明就不滅。
這不僅是後世,在春秋戰國,甚至更早商周時代就已經是如此。
朱襄給老秦王遞上瞭一本厚厚的文書,文書中描述瞭現在七國各自祭拜的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