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196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3811

“你再貧嘴,我就把你剛才的話告訴荀卿。”秦王柱威脅。

朱襄立刻焦急道:“君上,你是國君,一言九鼎,怎麼能食言!”

秦王柱哈哈大笑,心情徹底暢快。

秦王柱笑道:“朱襄,你看別人都說你已經是實際上的相國,幹脆直接給寡人當相國,如何?”

朱襄連忙搖頭:“不去不去,我去當相國瞭,誰照顧田地,誰照顧你們的生活?朝堂上能當相國的人多的是,能代替我去種田和照顧你們的人可沒有。”

嬴小政抱著朱襄的手臂道:“對,舅父不當相國!舅父隻給政兒當相國!”

“行行行,隻給你當相國。”秦王柱無奈。

既然朱襄不願意,他就不再勸瞭。

現在咸陽城的謠言太多,秦王柱也憂心。他準備等君父安葬,還是讓朱襄繼續去外地種田吧。

雖然君父讓朱襄留在咸陽輔佐自己,但秦王柱更在意朱襄和嬴小政的生活好壞。他自己可以處理好政務,趁著有自己護著,朱襄和政兒可以再在外面逍遙幾年。

他總不能讓朱襄和政兒過得比君父在位時還憋屈。

秦王柱在別莊睡瞭一晚上,第二日吃過朱襄準備的奶油饅頭才離開。

朱襄本來準備烘焙奶油面包,但他掌握不好土窯烤爐的溫度,面包烤好之後,隻能用來砸核桃,所以隻能蒸奶油饅頭給秦王吃瞭。

秦王柱離開的時候,朱襄嘟嘟囔囔。吃素真是反人類,秦王、夏同和政兒都是急需補充營養的時候,居然連蛋都不能吃。

朱襄摸著下巴,心裡冒著壞主意。

有什麼富含蛋白質又可以繞過守孝吃素的食物?海鮮可以嗎?

荀子正在註視著你.jpg。

朱襄抖瞭抖,把心中的壞主意按下。

……

秦王柱回到咸陽宮時,華陽夫人立刻前來請罪。

她哭得梨花帶雨,請求秦王柱一定要讓陽泉君閉門思過,別讓他上朝瞭。

華陽夫人知道陽泉君被攛掇著抨擊朱襄,嚇得魂都掉瞭。

她是秦王柱的枕邊人,是秦王柱身邊最得寵的女人,所以她對秦王柱十分瞭解。

隨著秦王柱被秦昭襄王逐漸放權,他的脾性就越來越向老秦王靠攏,逐漸成為瞭一個合格的秦王。她的枕邊人可一點都不軟弱可欺,且對朱襄公十分信任,認為朱襄公是他的心腹重臣。

你究竟被什麼糊瞭心,才去秦王面前說朱襄的不是?你還想比過朱襄,不照照鏡子看你配不配!

秦王柱見華陽夫人很懂事,笑容和煦地安撫瞭華陽夫人,按照華陽夫人的話,讓陽泉君閉門反省,說此事暫且揭過不提,希望華陽夫人好好管教陽泉君。

陽泉君倒是很聽華陽夫人的話,何況他清醒之後也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乖乖閉門躲風頭。

秦王柱沒有處理謠言,隻以過度悲傷為由,將更多的政務交給子楚,自己住在瞭靈堂旁的偏殿,為秦昭襄王守孝。

秦王柱對外稱,現在他心情十分悲痛,認為沒有什麼比君父的葬禮更重要的事。

他又把朱襄和政兒召到靈堂一同守孝,說秦昭襄王生前最愛重這兩個晚輩。本來子楚也應該來,但政務還需要人處理,太子子楚理應以國事為重。

秦王柱連流言的事提都沒提,流言便平息瞭。

傳流言的人從秦王柱的實際行動中看到,秦王柱不容易中離間計。如果再傳下去,秦王柱恐怕能揪出流言背後的人,他們便無法隱藏瞭。

當流言平息的時候,咸陽學宮關於秦王守孝的爭論越來越烈,眼看著諸侯快到咸陽瞭都還沒吵出結果。

秦王柱心情還成,嬴小政的臉色越來越沉。

這一幕,讓他想起瞭那群儒生討論他封禪泰山時的伎倆。

此時此刻,恰如他夢中的情景。

不過與他夢中不同的是,有一個能夠力壓群儒的荀子站在秦王柱這邊。

荀子見鬧騰時間差不多瞭,直接呈上瞭自己定好的喪禮禮制。

“國君乃庶民之君父,庶民為國君守孝理應如為親父守孝。不守孝三年有違孝道,若三年禁酒肉嫁娶宴請又令庶民負擔過重。”

“臣請以日代月,秦國庶民為先王守孝三年!既彰顯秦以孝治國,又不害民!”

第107章君子偽善心

咸陽學宮的學者們以為,他們吵出一個結論來之後,荀子才會把他們達成瞭一致意見的文書呈遞給秦王。

荀子卻在自己心裡劃瞭一條時間線,到瞭那個時間,無論有多少人反對,直接將文書當著滿朝卿大夫的面,以丞相的身份呈交給秦王,一錘定音。

咸陽學宮的學者們不知道心裡是什麼反應,看秦王柱的表情,他肯定是很愉快的。

荀子沒有說秦王柱怎麼守孝,話裡話外都是為瞭庶民。

嬴小政和朱襄也在朝堂上。不過他們是在朝堂一旁的屏風後面坐著,群臣看不到他們。

朱襄嘆瞭口氣,臉上都是看熱鬧的笑容。

嬴小政嘴角微抽,想起瞭夢境中那個秦帝國的守孝之事。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雖然希望能夠兼容並包,接受東方六國的學問,也讓東方六國的學者們接受他和秦帝國。

但秦始皇無論怎麼忍讓,對方連個眼神都不給他,更別說真心給他獻策瞭。

那群東方學者張口閉口就是分封,秦始皇無論問什麼策,他們都會將話題先拐到分封上,秦始皇不想提這件事,他們就反復地說。

朱襄若在嬴小政夢境中那個秦始皇的朝堂,一定會感到一種令他懷念的熟悉感。

他在網上和人吵架的時候經常碰到這樣的復讀機。

總之對方已經帶著立場和你談話,無論談什麼都沒用,他有明確的立場和目的,並不想真的和你好好說話。

所以秦始皇的守孝政策,仍舊是原本屬於法傢的秦吏們規定,所以出現瞭兩個極端。

首先,秦民不能為自己的父母守孝,“令曰:吏父母死,已葬一月;子、同產,旬五日;泰父母及父母同產死,已葬,五日之官”;然後,秦民要為皇帝守非常苛刻的三年重孝。

夢境中的秦始皇頒佈的這個律令與嬴小政本人的想法出現瞭分歧,嬴小政便將此事改頭換面,詢問舅父的意見。

朱襄當時告訴他,這是秦朝“亢上抑下”,是商鞅虐民的政策的延續。

“隻是民也是人,兔子被壓狠瞭都會咬人,何況黎民?”當時朱襄的笑容十分無奈,“無論高高在上的君王是否接受這一點,待黎民的怒火一點點累積,終於焚盡瞭他巍峨的江山時,他沒機會明白,他的後人也會明白。”

嬴小政看著舅父的笑容,出現瞭不寒而栗的錯覺。

聽到荀子的獻策後,嬴小政抬頭低聲問道:“舅父,國民隻為君王守孝三十六日,不會輕視君王嗎?”

朱襄微笑道:“他們會發自內心地感激君王。”

嬴小政道:“我問的是,他們會不會輕視君王的權威。”

朱襄揉瞭揉嬴小政的腦袋:“政兒,你要明白一點,活著且有權力的君王才有權威。”

嬴小政咬瞭一下還沒掉的後槽牙,露出憤憤不平的神色。

朱襄道:“政兒,每個君王都希望自己的權威無論生死都永遠存在,但現實不可能。你看無論暴君明君,哪怕被奉上瞭神壇的三皇五帝,現在有誰真心懼怕他們?權威即恐懼,隻要這個人死瞭,就不會再有人懼怕他瞭。”

“後人會尊敬你的功績,會崇拜你,向往你,甚至神化你,但不會懼怕你。”朱襄說這句話的時候,視線好像透過宮墻看向瞭遙遠的彼方。

後世人對秦始皇就是這樣,敬仰他,崇拜他,向往他,甚至惡趣味地叫他“政哥哥”,好像秦始皇變成瞭舞臺上的小鮮肉愛豆一樣。

不說那些閉著眼睛對秦始皇真實的暴政視而不見的迷弟迷妹,就算是正視秦始皇是暴君的人,也不會因為秦始皇的暴虐事跡而懼怕他。

因為秦始皇是一個已經作古幾千年的死人,再暴虐,又能拿現在活著的人奈何?

“政兒,畏懼會隨著你的死亡而煙消雲散,隻有敬意會長存。”朱襄收回視線,“若你想後世人都永遠記著你,就做出更多讓他們永遠尊敬你的事。”

嬴小政冷漠臉:“哦。”

朱襄失笑:“不過政兒就算不特意做什麼,你也一定會讓後世人永遠尊敬你,這一點舅父很放心。”

嬴小政的臉色這才好看瞭一些。

秦王柱給朱襄和嬴小政使眼色。

你們倆怎麼還聊起來瞭?註意點!在上朝呢!

秦王柱抓心撓肝,真想也湊過去和朱襄、嬴小政一起暢談今日之事。他心裡有很多話要分享。

可惜,他還得熬到朝議結束。

荀子拿出“國民為國君守孝以日代月”後,有人立刻反對,說這喪失瞭國君的威嚴。

荀子不緊不慢地反駁:“我聽聞先主有一年重病,敬愛他的國民紛紛為先主祈福,多地官吏奉上萬民書和祥瑞。先主並不為國民自發的擔憂而高興,反而斥責瞭國民,並下詔以後還有這種事,要重懲。”

荀子嘴角緩緩上翹:“老朽來秦國沒幾年,請問是否真有其事?”

那人沒回答,看熱鬧的秦王柱立刻道:“確有此事!”我知道!我就在旁邊!被嚇得夠嗆!

嬴小政身體往前探,豎起耳朵。

朱襄拍瞭拍嬴小政的肩膀,手在耳朵邊做喇叭狀。

嬴小政會意,也立刻把手放在瞭耳朵邊做喇叭狀。

秦王柱瞥到這兩人的小動作,嘴角不由瘋狂上翹。

荀子道:“國民為賢王祈福,這明明是最能展現出國君威嚴的事,先王為何不僅不高興,還要重罰呢?”

他瞥瞭反駁他的卿大夫一眼,慢條斯理道:“老朽不明白,卿可否為老朽解惑?”

那人臉色一沉,卻不敢回答。

即便秦昭襄王已經崩逝,但秦王柱做足瞭孝子的態度,他怎麼敢在秦王柱面前說先王的壞話?

蒙驁掃視瞭一眼眾人,拱手道:“當年先主重病時,不僅國內正值荒年,邊疆六國也虎視眈眈。此刻國民和官吏都應該全力耕種備戰。先主認為,任何會阻擋秦國強盛的事都不應該發生,哪怕這件事是為國君祈福。”

蒙驁又掃視瞭眾人一眼,冷笑道:“先主留下遺詔,不可因為守孝而影響國政。荀丞相此舉,不僅讓國民為先主守重孝,以彰顯國君威嚴,又按照瞭先主遺詔吩咐,不擾民,不影響國政。眾卿還有何不滿?”

秦王柱帶著金扳指的手重重敲瞭一下王座的扶手:“寡人也想聽聽,眾卿有何不滿?”

朱襄放下手,滿臉遺憾。

這一位秦王和老秦王不一樣,不喜歡繞彎子。若是老秦王,一定會讓朝臣吵起來,然後抓住更多朝臣的把柄,以後慢慢收拾。

秦王柱做事直奔結局,一旦拿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徑直跑過去,不會節外生枝。

比起老秦王,秦王柱這樣做,可以說對臣子十分寬容,臣子不用像在老秦王朝堂上時議政那樣,一不小心說錯話,招致可怕的後果。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