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225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3125

呂不韋、李斯、韓非,以及沒有存在感的嬴小政的侍從蒙恬站在馬車外,豎著耳朵偷聽。

朱襄將哪吒的故事改頭換面,按在瞭嬴小政身上。

最後說到龍王水淹錢塘關,嬴小政要割肉割骨還父母的時候,朱襄感到有點不吉利,便話鋒一轉,嬴小政的曾大父和大父從天而降,鎮壓瞭龍王,然後把嬴小政他阿父揍瞭一頓,為嬴小政好好的出瞭一口氣。

“原來嬴小政英明神武的舅父朱襄見勢不對,趕緊跑到天外之天,請來瞭正清修的方外大神仙嬴稷和嬴柱救嬴小政。”朱襄洋洋得意道。

雪姬先是捂嘴笑,後來忍不住瞭,差點笑得從朱襄腿上滾下來。

嬴小政也笑得肚子疼:“舅父,原本的故事絕對不是這樣,你肯定把別人的故事按到我的身上。”

雪姬道:“怎麼又出現瞭天外之天?這你之前可沒說過。”

朱襄笑道:“反正是編故事,怎麼編都行。”

雪姬道:“那也不能編瞭後面忘記瞭前面。良人,你這《封神榜》可不好聽。”

朱襄無奈:“好好好,我仔細琢磨琢磨,給你們編一個我記得前面的故事。”

長篇真的記不住全部劇情啊,朱襄想瞭想,隻好給他們講聊齋的小故事。

這次雪姬和嬴小政沒有再挑剔瞭,聽得入瞭神。

當馬車重新出發的時候,嬴小政說什麼也不肯離開,病氣就病氣,他就要聽故事。

雪姬被他纏得沒法,隻好同意。

馬車外的幾人無奈回到瞭自己的馬車上。

“真想繼續聽下去。”

“其實我覺得之前的故事更有趣。”

“也隻有長平君才敢如此編排太子瞭。”

“是啊,恐怕太子在這裡,也會跟著一起笑。”

蒙恬在外面騎馬。呂不韋、李斯、韓非三人坐在同一輛馬車中,聊著聊著,就從聊故事的內容,變成瞭訴說對朱襄的羨慕。

特別是呂不韋和李斯,那語氣真是酸透瞭。

還好他們隻是羨慕和酸澀,不敢嫉妒。韓非在心裡翻瞭個白眼,道:“朱襄公大、大才,理應被人尊敬。不服,你們也編故事讓公子、笑一笑。”

李斯不服氣道:“你就能編故事?”

韓非挺直胸膛:“我現在不能!所以不羨慕!”

李斯:“……我隻是羨慕,羨慕而已。”

韓非挺直胸膛:“羨慕,不如學習!”

呂不韋見李斯和韓非要吵起來,趕緊打圓場:“韓非說得對,與其羨慕,不如趁著與長平君同行,向長平君多學習。”

韓非道:“沒錯!”

李斯:“……我又沒說不學習。”

韓非拍著李斯的肩膀道:“一起學。”

李斯無力:“好……”

他好想罵韓非,但不敢罵。現在鬧起來,被朱襄公聽到,會不會誤以為自己嫉妒他,品行不端?

韓非這人真是……不能和我們一起聊,非要做出一副遺世獨立的模樣嗎?

李斯暗暗生氣,晚上睡覺前都不與韓非說話。

當要入睡的時候,韓非撩開瞭李斯所住的帳篷,獻寶似的將一冊書遞給李斯:“來學習!”

李斯:“什麼?”

韓非將燈籠湊上去,翻開自己拿來的畫著簡易小人圖案的書籍,結結巴巴向李斯解釋。

聽到今日朱襄講故事,韓非想起荀子曾說過,朱襄給嬴小政啟蒙的時候,寫瞭許多有趣的故事引導嬴小政學習。朱襄到瞭南秦後,也寫瞭不少關於神仙的故事教化庶民。

韓非不抱希望地詢問朱襄身邊是否有已經寫好的故事書,沒想到朱襄還真把自己寫過的故事都塞進箱子裡帶走。

朱襄隨身帶著這些東西,一是行李不需要他搬運,二是他親筆寫東西太辛苦舍不得丟,三是他認為這些故事可能對教化庶民有用。現在韓非問起,他就隨意挑瞭一本送給韓非看。

韓非認真道:“朱襄公說,這叫寓教、寓教於樂。朱襄公親筆寫的書,一起看!”

“好。”李斯心情復雜極瞭。難道韓非沒有發覺自己在生氣嗎?還是他不在乎?

李斯決定,看完這本書後再厭惡韓非。

……

有瞭朱襄路上開的故事會,雪姬的暈車好瞭不少。

坐上船後,雪姬終於能起身行走瞭。

她不由嘆息:“我在咸陽享受瞭多年富貴,身體嬌氣瞭。以前我從邯鄲到咸陽,便沒有這次難受。”

朱襄道:“是我們年紀不比以前瞭。看看政兒都多大瞭。”

雪姬點頭:“也是。政兒長大瞭,我和你都老瞭。”

朱襄失笑:“我們也不過而立,算什麼老?我們還很年輕,能活很多年,活到給政兒帶孩子綽綽有餘。”

雪姬無奈。良人一會兒說我們年齡不比以前,一會兒又說還年輕,什麼都被良人說瞭。

雪姬不理睬胡言亂語的朱襄,拿著魚竿陪嬴小政釣魚。

好不容易恢復精神,見到在咸陽城見不到的美麗景色,雪姬可不想待在船艙裡。

見雪姬恢復瞭活力,朱襄松瞭口氣。

雪姬出發前一直擔心不習慣坐船,沒想到卻是坐馬車身體不適。

朱襄說“年紀不比以前”是真話。雪姬年輕時吃的苦太多瞭,雖說在咸陽養得臉色紅潤不少,但人的身體到瞭三十歲就開始走下坡路,朱襄擔心雪姬吃不消。

早知道,他就讓雪姬留在咸陽。

不過看雪姬現在開心的模樣,哪怕路上受點罪,她也更想與自己和政兒一同出門吧。

朱襄晃瞭晃腦袋,琢磨今日如何吃魚。

子楚說他隨老秦王南下的時候,吃魚都要吃吐瞭。他可不能吃魚吃吐。

朱襄看向漢水兩岸飛速後退的風光,突然想到,老秦王站在船頭,看著大秦瑰麗山河的時候,心情是不是如自己一樣暢快。

他呆立瞭半晌,回船艙取出琴。

雪姬和嬴小政在船尾垂釣,朱襄盤坐在船頭,輕輕撥弄琴弦。

“匪風發兮,匪車偈兮。顧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風飄兮,匪車嘌兮。顧瞻周道,中心吊兮。

誰能亨魚?溉之釜鬵。誰將西歸?懷之好音。”

《檜風·匪風》,有人解讀為被迫東遷的檜國士大夫懷念周朝,但更多人用他表面上的含義,僅僅表達思鄉的含義。

朱襄所唱的,也是字面的含義。

他先借此詩回望西方之意,懷念安葬在老秦王;然後“願為烹魚”是借子楚說老秦王非要吃魚的往事,說想為老秦王做魚;最後希望有人能向已故的老秦王捎去一切安好的消息。

“朱襄公在唱什麼?”李斯小聲問道。

韓非道:“思念咸陽?”

呂不韋道:“可能隻是感覺這一首詩很適合現在?或許長平君隻是取‘烹魚’之意。”

李斯和韓非都用無語的眼神看著呂不韋,頗有些不想與呂不韋說話的意味。

蒙恬道:“說不定真有可能。長平君不是說他行事背後沒有那麼多深刻含義嗎?”

李斯和韓非有些不確定瞭。

難道朱襄公真的是因為今日吃魚,所以想唱這首詩?

朱襄的歌聲傳到瞭船尾,雪姬一手握著魚竿,一手捧著腮,聽著朱襄低沉的歌聲。

嬴小政回頭朝船頭看瞭一眼。

舅父難得認真唱歌,歌聲中有懷念,有悵然,是想到瞭誰嗎?

朱襄仍舊在唱歌,滔滔江水為他打著拍子,讓他低沉的歌聲多瞭一分昂揚。

當年老秦王站在船頭的時候,應該就是帶著幾分昂揚的。

朱襄收起琴,心中鬱氣一掃而空,樂顛顛地準備烹魚。

……

從漢水到長江,這一路雪姬都沒有暈船,朱襄徹底將心中巨石放下。

因嬴小政被“刺殺”一事,朱襄此次南下的陣仗有些大。

漢水中遊屬於漢中郡,郡守都有帶兵的權力。秦王柱下發詔令,朱襄走到哪個郡,郡守就要派兵護送。

浩浩蕩蕩,仿佛秦王出巡。

漢水還未走完,蒙武的大船已經在江邊等候。

見到朱襄,蒙武先哭瞭一場。

他鎮守漢水和長江交匯要道,不能回咸陽為先主送行。已經過去這麼久,蒙武本來悲傷心情已經緩解不少,見到朱襄從北方而來,他又忍不住想起先主,痛哭起來。

蒙武想起當初秦昭襄王南下時意氣風發的模樣,怎麼也想不到,此次離別,居然是永別。

朱襄重走秦昭襄王人生最後階段走過的路,本來心情也有些惆悵。聽蒙武痛哭,自己也忍不住跟著哭瞭一場。

嬴小政本來以為自己不會哭。

他雖然在秦昭襄王死前悲傷瞭一會兒,但他與曾大父的感情並不是很深厚,還被曾大父試探過。

可見到舅父和蒙武抱頭痛哭,他不知為何也鼻頭一酸,腦海中浮現出曾大父離世前慈祥的模樣。

嬴小政皺瞭皺鼻子,背著雙手,扭頭不去看朱襄和蒙武。

兩人哭瞭許久,又向北邊拜瞭又拜後,才止住哭聲。

他們如此真情流露,讓船上的人都稍顯尷尬。

這時候,他們應該露出同樣悲傷和懷念的神色。但他們沒有料到這一幕,所以沒做好心理準備,也沒有備好沾瞭薑蒜的帕子,隻能皺著臉裝懷念。那模樣,別提有多別扭。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