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待著,說不定未來還能混個郡守當當。”朱襄擦瞭擦汗水,仰頭看著晴朗的天空,用別人聽不到的聲音自言自語。
今日晴好。
朱襄和秦軍清理淤泥時,許多非貴族的東甌人都靜靜地圍觀著。
之後他們被驅趕著與秦人共同勞作。每當休息的時候,他們就會看著秦軍發呆。
聽說這群人連他們的主人都很害怕,為何這群人會下地勞作?
難道在遙遠的北方,所有人都會下地勞作嗎?
他們想象著北方的模樣,怎麼也想不出來。
然後他們死死地盯著秦軍,將秦軍的模樣印入腦海中,以替代他們的想象。
有比較得貴族賞識的奴隸,比較能言會道,頭腦靈活。他們偷偷學會瞭秦軍的一些話,與秦軍指手畫腳攀談,詢問北邊的情況。
秦軍如實說,南郡正在墾荒,許多戰俘都在那裡。如果他們開墾的荒地足夠多,幹活幹得足夠賣力,就能成為秦人,分得一塊土地。
“分得土地?自己的土地?”
“對。”
“糧食能自己吃?”
“要交一部分給官府,還要服徭役。”
其實蠻苦的。秦兵如實說瞭他們庶民那並不美好的生活。
比起當庶民種田,還是服兵役好一些,賺錢更多。當然,一般他們都是傢裡人種田,自己服兵役,兩邊都有得賺。
現在跟隨李牧將軍,他們過得很好。李牧將軍幾乎不會拿走他們的糧餉。
幫助朱襄公耕種,他們過得很好瞭,因為朱襄公還會補貼他們。
“一般來說,遇不到這麼好的將領。”秦兵道,“不過隻要不戰死,活下去還是不難。”
秦兵想瞭想自己遇到的他國庶民,最後得出瞭這個結論。
至少現在,秦國人對比六國人,活下去是不太難的。
未來如何他不知道,他隻說現在。
“怎麼,你想當秦人?”秦兵猜到瞭詢問他的奴隸的想法,低聲道,“這附近不是山就是海,你怎麼可能逃得掉?除非你在戰場上投降。但戰場刀劍可沒有長眼睛,你不好好打仗,恐怕直接被砍頭瞭,沒機會當俘虜。”
奴隸聽瞭秦兵的話之後,沒有回答,安靜地離開瞭。
之後又有奴隸悄悄來詢問秦兵,遠方吳郡的情況。
聽說翻越一片山,再翻越一片山,就能到秦國。
秦兵總是給他們潑冷水。
“別想瞭,你們怎麼可能逃得瞭?我聽說你們被抓到,就會被殺死。”
“與其想怎麼逃過去,還不如寄希望我們打過來……啊,現在肯定不可能。我們要打六國,沒空打你們。”
“我都說瞭,沒希望。”
秦兵都被問煩瞭。
或許是發現瞭秦兵的不耐煩,奴隸們不再來詢問,秦兵耳根子清靜瞭不少。
又過瞭半月,朱襄帶著人終於把災後的積水和淤泥清洗幹凈,原本還未成熟的農作物也成熟收割。
接下來,朱襄就要帶動他們種植新的作物,教導他們新的種植方式。
朱襄想得很好,但實施的時候就很麻煩。
奴隸們向來是能偷懶就偷懶,活幹多瞭,奴隸主隻會給他們更多的活,不可能休息。
朱襄那套種植方式雖然能夠讓田地產出更多的糧食,但這些糧食和種田的人有什麼關系?
他們隻知道自己的工作量加大瞭。
於是朱襄教得火熱,反應稀稀拉拉。
東甌國貴族們倒是願意奴隸們動起來,派人抽鞭子懲罰偷懶的人。
但就算這樣,朱襄推行新的種田技術仍舊非常不順利。
朱襄想瞭想,讓李牧把嬴小政接過來,讓王翦回去暫替郡守一職。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互相影響,就像是腳和鞋一樣。如今這一幕,正好給政兒授課。
他也讓許明和相和好好看著這一幕,從中獲得啟發。
朱襄沒有機械性地向他們傳輸思想,隻是引導他們往這方面想。
墨傢和農傢美好的願景難以實現,因為擁有利益的人不會損害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們需要如儒傢道傢法傢一樣,尋找一個“中間點”。
如何既提高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待遇,又能幫助國君獲得更多的兵力和錢財,這就是他們應該尋找的“中間點”。
朱襄雖然告訴他們兩千年後如何如何,但人不能靠著未來畫餅充饑,還是得立足當下。
若在這個時代找不到餅,人仍舊會被餓死。
嬴小政來到東甌後,遇上瞭雖然不敢再“招惹”朱襄,但仍舊偶爾隔三差五就厚著臉皮向朱襄請教學問的歐陽搖。
嬴小政不知道為何,看見歐陽搖就心裡不喜。
於是他背著朱襄偷偷帶人威脅瞭歐陽搖一頓。歐陽搖從此不再出現在朱襄面前。
朱襄得知此事時,隻知道嬴小政威脅瞭人,至於怎麼威脅的,不知道。
“政兒,你威脅他什麼瞭?”朱襄實在是好奇。
嬴小政道:“沒威脅什麼,隻是與他切磋瞭一下學問。”
隻是告訴那個小南蠻,這點學問就別在舅父這裡丟人現眼。
至於以未來秦王的身份威脅攻打東甌什麼的,東甌他肯定會打,怎麼叫威脅?
第132章蛇蛙南瓜子
朱襄在東甌的大動作,逐漸引起瞭東甌貴族的緊張。
他們本以為,朱襄就是站在田邊指手畫腳。哪曾想,朱襄居然帶著秦軍在田間耕種。
一開始,東甌貴族以為自己占瞭大便宜,好像秦軍成瞭他們的奴隸似的。
但很快,他們就意識到瞭不對。
當漫山遍野的秦軍下地耕種時,東甌這大片的田地看著還是他們的田地嗎?
秦軍究竟想幹什麼?
當他們看到自己的農奴人心浮動時,立刻感到瞭情況的緊迫。
即使他們不能預料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也敏銳地察覺必須立刻禁止秦軍繼續耕地。
秦軍強大,屈尊降貴為東甌人耕地,直接強硬地驅趕出去,肯定不妥。他們連忙向東甌王送信,希望東甌王回來解決此事。
李牧派出的探子探得此事。
嬴小政不悅道:“舅父你看這群人不識抬舉,你就不該來幫他們。”
朱襄替剛洗完頭的嬴小政擦腦袋:“他們這麼快就反應過來,還不算太蠢。”
嬴小政疑惑:“嗯?反應過來什麼?”
朱襄問道:“政兒,你看,吳郡現在缺人開發荒地,楚王說他願意派出一萬楚軍南渡吳郡幫我們耕地,你同意嗎?”
嬴小政想也沒想就道:“滾!”
看著朱襄臉上的笑意,嬴小政不好意思地伸長脖子撞瞭一下舅父替他擦頭發的手,板著臉道:“他們現在才反應過來,真蠢!”
朱襄失笑。
不管秦軍上岸做什麼,當秦軍長時間在東甌常住人口最多的沿海平原停留的時候,東甌國就已經做錯瞭。
李牧都在愁能當探子的兵卒太少,不夠使瞭。
“不僅如此,我讓秦軍下地耕種,還讓這裡的農奴們看到瞭另一種生活方式。”朱襄道,“東甌的貴族隻占東甌人口的不到兩成。隻要他們向往秦國,向往中原,秦國要拿下這塊地就容易許多。”
朱襄沒有和嬴小政說什麼底層人民的辛苦,說什麼奴隸解放。
這麼多年,朱襄深刻地認識到瞭前世課本上枯燥的文字所表達的含義。
用道德感化的方式讓貴族這群既得利益者良心發現,去主動幫助底層人民過得好,那是違背現實規律的事。
或許階層中有背叛階層的人,但不會有背叛階層的階層。
朱襄想要讓統治階層做一些惠民的實事,就要讓統治階層知道如此做之後,能獲得怎樣的利益。
這種利益不僅要大於他們付出的代價,還要多很多倍,讓他們“利欲熏心”,願意更改現在習以為常的習慣和思想。
因為改變習慣和思想需要很大的工程,造成很大的動蕩,遠遠比表面上付出的代價多。
荀子推行“仁德之君”“大義之兵”,沒有國君心動。
其實國君知道這樣做有好處,但他們從未這樣做過。因為要這樣做,國君就必須改革從軍功到治理等一系列政策法令。
朱襄想讓嬴小政將來稍稍善待平民也是如此。
對秦始皇而言,疲民和虐民政策是從商鞅以來,秦國已經證明正確的道路。
即便朱襄知道當外部環境改變時,這條道路已經不再正確。但就像是當年商鞅變法很困難一樣,要讓秦國從“暴秦”中拐過彎來也很困難。
朱襄必須讓嬴小政從現在起就看到足夠多的利益,嬴小政才會改變自己的思想。
秦始皇雖然是千古一帝,但千古一帝也是皇帝,還是奴隸制度朝封建制度轉變時的皇帝。他就是統治階級金字塔最頂端的那個人,秦國所有人法理上都是他的仆從,供養他一個人的野心。
秦國是他一個人私產,他想讓這個國傢走向何方,這個國傢就會走向何方。
“若他們心中向往秦國,那麼秦國攻打東甌的時候,遇到的抵抗就會少許多。”嬴小政思索,“待秦國占領這裡,他們也更容易服從秦國的管理。”
朱襄道:“不僅是未來的利益,現在我們也能得到很大利益。”
嬴小政沉思瞭一會兒,嘴角露出嘲諷的淺笑:“秦軍已經上岸幫東甌耕種,他們想讓我們回船上,不付出點代價怎麼行?”
朱襄道:“此事我建議叫呂不韋來做。做生意,他很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