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246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3815

子楚道:“魏無忌說,他回到魏國之後也會繼續被猜忌,而他被猜忌,一定會讓魏國有識之士對魏王有意見,分裂魏國朝堂。所以他就去為趙國北邊打胡人瞭。抵抗胡人南下,也是保護魏國。然後說這是朱襄說的。”

藺贄大笑:“朱襄說到魏無忌的心坎上瞭。不過沒想到魏無忌一個富貴公子,居然真的下定決心要去北邊。”

蔡澤道:“趙王似乎還沒有同意。”

子楚道:“當然。魏無忌畢竟是魏國公子,讓魏無忌掌兵,趙王那個心胸,恐怕還是有些害怕的。”

蔡澤道:“既然是朱襄的願望,我們是否應該幫助一下魏無忌?”

子楚笑道:“我告訴你們這件事,就是正有此意!魏無忌若去瞭雁門郡,恐怕再也不會回魏國,魏國從此不足為懼。”

此次他勞軍,是廉頗將軍覺得自己年紀大瞭,恐怕打不瞭幾年仗,請求秦王給他一個機會再立點軍功,去攻打韓國。

所以如果子楚不親自去勞軍,確實對他自己聲望沒有任何影響。

廉頗當然天然地站在他這一邊。

但正因為如此,子楚才決定去。

廉頗是朱襄的長輩,曾經在趙國也對他照拂挺多。廉頗說自己可能是最後一次出征,子楚怎麼能不親自去勞軍?

廉頗攻打韓國,把魏國嚇得不輕。

魏王堂堂一個國君,居然親自來拜見子楚這個秦太子。

要知道戰國太子多是消耗品,常常作為質子派往國外。就算不是質子,戰國的王太子也幾乎沒有什麼權力,國君想換就能換。

堂堂國君居然親自來拜見秦太子,還以君臣之禮對待太子子楚,即便魏王存瞭挑撥秦王和太子關系的心思,他此舉也太過貶低自身。

此舉堪比韓王親自為秦昭襄王披麻戴孝哭喪瞭。

子楚接待魏王時,心中譏笑不已。

魏王寧願對一個秦太子卑躬屈膝,也不願意好好對待一個從未展現出對魏王王座野心的親弟弟。

愚蠢如趙王都已經醒悟,將國事托付給瞭平原君。魏王還不如趙王。

如今的趙王對比六國君王,居然算得上明君瞭。

魏王拜見秦太子,不僅沒能挑撥成功秦王柱和子楚的關系,還讓因為忙過頭有些失眠的秦王柱開心地多吃瞭一碗飯,睡瞭一夜無夢好覺。

秦王柱沒有忌憚子楚,隻是羨慕子楚,自己當秦太子的時候怎麼沒有這種好事。

即便是他君父在位的時候,如果有他國國君以君臣之禮待他,君父也會樂呵呵地多吃一碗飯,不會忌憚。

魏王想太多。

第133章老壇泡青菜

現在平均氣溫普遍較高,吳郡收瞭晚稻之後還能再種一季菽。

朱襄握著豆種感慨,大豆真是古時候老百姓的救命糧啊。

天氣漸涼之後,對杭嘉湖平原的開發會更容易一些,但也容易不到哪去。因為能用的人太少瞭。

朱襄去杭嘉湖平原視察瞭幾日,坐在湖邊的巨石上不斷嘆氣。

就算李牧從南邊俘虜人來開荒,現在人數也不過一兩千人而已。

這個數字是不是聽上去很讓人驚訝?仿佛李牧好像沒有多大戰果似的。

當然不是如此。

史書上最初對閩越的記載,閩越稱王的時候才幾千人。

到瞭秦始皇南征的時候,百越全部加起來,也不過湊瞭六七萬人。但依托對地形的屬性,他們能壓著水土不服環境也不熟悉的秦軍,打出接近一比五以上的戰損。

到瞭西漢時,中原休養生息,百越也得到瞭一定發展,沿海城池中常住人口才達到瞭幾萬人。

在這時候,長江以南是蠻荒之地,人煙稀少,可不是開玩笑。

朱襄想著要不要從秦王那裡要人。算瞭算秦國能出的人,他無奈打消瞭這份想法。

這個時代的人口本來就少,七國交戰動輒十萬數十萬,除瞭虛報之外,也是傾盡全國之力。

所以長平之戰秦國阬殺趙軍,趙國才會死瞭一代人。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想讓東方學者歸心而不得,想讓民心歸秦而命令庶民自己核實有多少田地上報結果導致物價飛漲,最後拿出瞭秦國穩定統治的老辦法——出兵和勞役來疲民。

根據史料統計,秦始皇當時治下庶民也隻有兩千餘萬。所以當時他征調的民夫,數量差不多是總人口的五分之一,秦國才會迅速崩塌。

朱襄又嘆瞭口氣。後世還有人十分認真地希望秦始皇長生不老,帶著秦國統一全球呢。就兩千多萬的人口,按照秦始皇那樣的用法,確實不用學外語瞭,因為人都沒瞭,直接沒後代。

也可能秦始皇自己先被沒活路的庶民弄沒,吃瞭長生不老藥也沒用。

兩千多萬的人口,雖然不包括藏匿的人口,但也代表這是秦朝能控制的人口。

統一天下之後都隻有這麼點人,即便統一戰爭死瞭很多人,現在秦國的總人口也不會比這個多。沒有任何現代機械,朱襄想要開發杭嘉湖平原,真的太難瞭。

戰俘們悶頭挖水渠排水,然後往淤泥中填土。

朱襄看著幾乎看不出增長的田地發呆。

半晌,他狠狠拍瞭一下自己的臉,重新端正瞭心態。

自己不是早就知道這個時代的極限瞭嗎?急什麼?南方開發成魚米之鄉,老祖宗們持續努力瞭近千年的時間。難道有瞭一個穿越者,就能一兩年時間搞定?

先開個好頭,爭取讓後人在一百年內,讓南方地理位置較好的地方成為宜居之地。

沒瞭秦昭襄王的壓力,朱襄最近做事幾乎一帆風順,心態浮躁瞭不少,總覺得自己能做到很多事。

杭嘉湖平原的墾荒進度讓朱襄從飄飄然中清醒,再次沉下瞭心,放緩瞭自己對南方的開發進度,順便休息一下。

他老說著讓嬴小政勞逸結合,結果自己是最累的人。

朱襄稍稍閑下來的時候,雪姬開始忙碌起來。

紡織機已經準備妥當。上次朱襄南下的時候已經在吳郡種瞭些棉花,這時今年的棉花已經豐收。秋收後進入農閑季節,雪姬正好招人進紡織工坊。

有在咸陽的經驗,雪姬的工作推進仍舊十分困難。

咸陽的老秦人們從商鞅變法時就開始被高強度壓榨,不抵觸高強度幹活。隻要有錢糧拿,老秦人們能卷到讓六國人懷疑人生。

吳郡的庶民完全不同。

楚越之地物產豐富,庶民難以餓死,所以較為懶散。吳起變法時就是強迫庶民們卷起來,終於把楚人抽得動瞭起來。但吳起死後,楚王廢瞭舊法,楚人們又漸漸懶散起來。

當地的婦人們很不能理解,她們已經很努力地種瞭一年的地,為什麼還要幹活?

佈匹什麼的,自己在傢裡紡織一下,夠自己用和交稅就成瞭,為何還要集中起來一起紡織,甚至還要學新東西。

雪姬沒見過這有外快都不賺的情況,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還好呂不韋回來瞭。

作為一個商人,他最懂如何壓榨人做工。紡織工坊終於運轉起來。

“呂不韋做瞭什麼?”朱襄好奇地問道。

雪姬搖頭。呂不韋發佈的政令太多,她看不太懂。

朱襄便找到呂不韋詢問,希望呂不韋能教導雪姬。

呂不韋很驚訝,沒想到朱襄居然願意雪姬學習經商的事。

雖然民間女子有經商者,但多是寡居之人尋求生計。在貴族女子中,還是以十指不沾陽春水為榮。

再者,經商一事,貴族多交予傢仆門客,自己親自經商,顯然是覺得有些丟臉。

“雪姬在此事上感受到瞭挫敗,自然就要學習如何把此事做好,心裡才能舒坦。”朱襄道,“她將來是否想經商,和她學習更多的知識沒有必然聯系。”

呂不韋雖然還是不明白,但朱襄都這麼說瞭,也不是什麼特別為難的事,他便手把手教導雪姬如何經商,如何管理工坊。

呂不韋所做的事很簡單,不過是恩威並施而已。

他先在村裡散佈謠言,說秦國以後收稅隻收棉佈,不收麻佈和葛佈;這個紡織機效率非常高,所以秦人以為人人都能紡織這麼多佈,可能會提高稅額;秦軍以後會征召民婦入軍協助後勤,就是專門為秦軍紡織衣物,如果征召的民婦不會用新的紡織機,可能會被殺死……

總之,呂不韋借著庶民對秦國和秦軍的恐懼,先造成瞭恐慌。

然後,呂不韋又讓人去辟謠,說沒這事。

“秦國當然不會隻收棉佈,也不會提高稅額。隻是棉佈和麻佈、葛佈交稅的價值一致,學會瞭如何用新紡織機的人能一天之內就把一個月的稅織好,就相當於交稅的額度比其他人低。”

“再者,紡織工坊管吃管住,還給佈。你們的糧食存下來,明年就算遇到災害也不會餓死。”

吳郡的民婦先被嚇唬得心驚膽戰,又聽到好處,仔細一琢磨,她們不知道秦國官吏說的是真是假,最壞的情況是嚇唬她們的事是真的,那麼她們必須進入紡織工坊;如果嚇唬她們的事是假的,她們省瞭糧食,又得瞭佈,都不虧。

所以她們立刻踴躍報名,紡織工坊招工處從門可羅雀變成瞭人滿為患。

朱襄旁聽瞭呂不韋對雪姬的教導,見呂不韋確實沒有敷衍,便放心地離開。

嬴小政不放心。

雖然他知道舅母和親母完全不一樣,他對舅母很信任,但他不信任呂不韋。

於是他將李斯派出去一同學習,讓李斯把呂不韋每日言行都寫給他。

李斯明白瞭嬴小政對呂不韋的厭惡,正想做點什麼,就被朱襄敲打。

“你是賢臣,不是佞臣。”朱襄溫和道,“你現在的起點,可以讓你飛黃騰達而不污身,我相信你不是自己往自己身上糊泥的人。”

李斯被朱襄嚇出瞭一身冷汗。

他不明白為何自己剛生出這樣的念頭,就被朱襄公發覺瞭。朱襄公難道能讀懂人心?

李斯告退後,嬴小政從屏風後慢吞吞走出來,強調道:“我可沒有讓他陷害呂不韋!我隻是讓他幫襯舅母!”

“為君者,隻要稍稍表達出對一個人的不滿,哪怕你什麼都沒打算做,自有人為你做。”朱襄道,“甚至你知道陷害瞭某個你不喜歡的人後,給你帶來的隻有麻煩。但那些想要討好你的人可不一定有這樣的聰慧。”

嬴小政問道:“所以為君者不應該直白地表現出自己的喜好?”

朱襄搖頭:“這哪可能做到?就算再隱藏,想要討好你的人一直觀察你,也能發現你的喜好。”

嬴小政又想瞭想,道:“為君者應該學會自己判斷如何對待手下人,如果有人以我的喜好為由去傷害我不允許傷害的人,我應該擯棄親疏遠近,懲處得我喜愛的人,獎賞我厭惡的人。”

朱襄道:“這很難。”

嬴小政抱著手臂道:“這就是荀翁和舅父經常說的,為君者當有公心,不可為私。”

朱襄笑道:“政兒已經很瞭解瞭。”

嬴小政道:“那是自然。不過我沒想到,李斯居然想要陷害呂不韋?他就算不討好我,我難道不夠重視他?”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