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324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3304

嬴小政張開嘴,用拉長的聲調哈哈大笑,氣得子楚掄著拳頭要揍這個膽敢嘲笑君父的不孝子。

荀子聽到秦王來瞭,拄著拐杖慢悠悠前來拜見,就看見秦王和太子圍著朱襄追打。

荀子舉起瞭拐杖:“成何體統!”

這下輪到朱襄哈哈大笑瞭。

第177章泡白菜蘿卜

子楚最終還是吃到瞭烤鴨。

孝子嬴小政親手給子楚包烤鴨。一份鴨肉一份蔥絲蘸甜面醬,子楚吃得美滋滋。

朱襄一邊給荀子包烤鴨,一邊暗自發笑。

在荀子面前,嬴小政也隻能當孝順好太子。

看你還叛逆,不敢叛逆到荀子面前吧?

吃完烤鴨,子楚與朱襄賞瞭一會兒月,罵瞭一會兒朝堂中的庸碌,才安寢。

第二日一大早,子楚便帶著嬴小政回宮,繼續忙碌公務。

朱襄站在門口相送,還讓子楚提瞭兩隻肥鴨子、兩隻肥雞走。

子楚剛出孝期,該好好補一補身體。朱襄已經把脆皮燜爐烤雞、烤鴨的方子寫給宮中禦膳夫,讓子楚和政兒吃個夠。

剛送走子楚和嬴小政不久,張勝和張良兄弟二人便前來拜訪。

兄弟二人眼中都有血絲,看來晚上沒睡好。

朱襄被子楚笑話欺負晚輩,雖然知道子楚是開玩笑,再見到張勝和張良,心裡仍舊有些尷尬。

他板著臉請肯定沒好好用早膳的張傢兄弟吃飯,小米粥和小籠包子安排上,還有一碟放瞭一點辣醬的泡白菜,一碟拌瞭芝麻油的泡蘿卜。

朱襄道:“若吃不得辛辣,就不蘸辣醬。小籠包可以蘸醋吃。”

張勝和張良本以為沒胃口,沒想到咕嚕咕嚕喝瞭一大碗粥,吃瞭五籠小籠包子。

朱襄不斷讓人上包子,他們都沒註意到吃瞭那麼多。

朱襄見兩人吃完之後,讓人泡來淡綠茶給二人解膩。

兩人喝著茶,渾身暖洋洋懶洋洋,又惶恐又忍不住放松。

朱襄見兩人放松下來之後,便帶兩人去韓非曾經住過的屋子。

這裡等韓非回咸陽時會繼續居住,所以韓非留瞭不少書稿在這裡,讓仆人打理。

兩人看韓非已經離開咸陽數年,朱襄不僅保留著韓非的院子,櫃子上連灰塵都沒有,可見常派人打掃,就知朱襄對韓非確實非常親近。

兩人有些羞赧。怪不得長平君昨日猜到先父打算之後,會十分生氣。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不代表君子被欺之以方時不生氣,更不代表君子的親朋好友會忍氣吞聲。

“這是他在咸陽學宮時撰寫的書稿。等他從南秦回來,這些書稿可能會刪改過半。不過僅憑這些書稿,也能看出他的才華。”朱襄道,“你們先看這幾本,去庭院亭子看,那裡比屋裡亮堂。”

朱襄選瞭幾本書,帶張傢兄弟來到庭院。涼亭中已經擺好瞭桌椅,還有小爐可以隨時溫水添茶。

張良註意到其中一個椅子下面放著一個小矮凳,立刻意識到這是長平君特意照顧自己,心中五味繁雜。

當兄弟二人看到朱襄還特意拿來軟乎乎的棉花靠枕時,臉都不由紅瞭。

特別是張勝,明白朱襄將他們二人當晚輩看待後,心中忍不住尷尬。

他明明歲數和朱襄公差不多啊!

思及朱襄公剛及冠時便名滿天下,自己已經而立之年還未有建樹,張勝把拒絕的話咽瞭下去。

輩分不看年歲,他能給長平君當晚輩,是他高攀瞭。

經過短暫的相處,張勝已經知道長平君名不虛傳,是韓國朝堂小看瞭長平君,心中的畏懼也終於多瞭敬意。

韓非的政治思想,最主要的是“君主集權”,所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最厭惡“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傢”的世卿之傢,主張“散其黨,收其餘,閉其門,奪其輔”。

這個政治主張,即便遇見瞭朱襄,也與前世沒區別。

這一世的韓非與朱襄所熟知的韓非區別是更接地氣瞭一些,低頭看到瞭庶民,把法和儒融合得更完善瞭一些,言語沒有太偏激。

不過他這些政治主張在世卿張傢看來,已經非常礙眼瞭。

這些話,就差沒指著張相的鼻子罵瞭。

小張良雖被傢中寵得驕縱瞭些,但少年留侯的智商可不低。他隻翻瞭韓非的幾頁著作,就眼神一黯。

如果說昨日被朱襄訓斥,小張良還抱有僥幸,自我催眠朱襄公是秦國的長平君,所以對韓相失之偏頗。

看瞭韓非的著作後,他心中立刻明白,正如長平君和兄長所言,韓非即便擁有張傢支持,韓王也不可能用韓非。

小張良沮喪道:“這些書若傳出去,公子非一定會成為舉世稱贊的賢才。”

朱襄道:“他現在已經是瞭。”

看著小張良垂頭喪氣的模樣,朱襄不由心頭一軟。

他對乖巧小孩就是沒轍,哪怕昨天小張良是熊孩子,今天的小張良確實禮數周到。

朱襄安慰道:“說不定亡國之災迫在眉睫,韓王和韓國的卿大夫會支棱起來,你也不必太沮喪。”

小張良疑惑:“支棱?”

朱襄把用來夾糕點的筷子立起來:“支棱。”

“撲哧……”不由笑出聲的小張良趕緊捂上嘴。

朱襄輕笑著給小張良夾瞭一塊桂花糕:“你這個年紀餓得快,雖然剛用過早膳,肚子應該也有些饑餓瞭。吃點桂花糕墊一墊。”

長者授,不敢辭。小張良用帕子擦瞭擦手後,雙手接過桂花糕,小心翼翼啃瞭一小口,然後眼睛一亮。

張勝見弟弟臉上憂鬱散去,松瞭一口氣。

他誇贊道:“長平君府上膳夫技藝超群,我在韓國從未吃過如此美味。”

朱襄端起茶遮住嘴邊笑意:“這膳夫就是我。我就謝過誇贊瞭。”

小張良差點咬到舌頭。

朱襄道:“不必驚訝,下廚是我愛好。不過我倒也不是特意為你們二人做飯,昨日太子宿在傢中,我為他準備瞭早膳和糕點,隻是多備瞭些。”

張勝和小張良這才松口氣。

昨日長平君還訓斥瞭他們,今日居然給他們做飯,那會嚇死他們。

不過朱襄的和善也讓兄弟二人猜到,朱襄雖對張傢有不滿,但氣消瞭之後沒打算和小輩計較,不由松瞭一口氣。

隻是“被成為小輩”張勝心裡又生出些小小的尷尬。

小張良聽到秦太子三字,想起瞭昨日見到的可怕身影,不由肩膀縮瞭縮。

朱襄見小張良懼怕嬴小政,心裡不由失笑。

這一世不知道張良還會不會在韓滅後刺殺政兒。希望不要,這一世的政兒肯定對天下掌控力度更強,張良不一定逃得掉瞭。

“有何不懂,盡可問我。”朱襄道,“我今日不下地,很閑。”

小張良驚訝道:“下地?不是上朝?”

他驚訝完後,又立刻把嘴捂住。

我這嘴,怎麼管不住!

朱襄溫和道:“我的本事就是種地,國政大事自有朝堂眾卿操勞。我在政務上並無太大才華,就不獻醜瞭。你在咸陽學宮這一月,可能也會跟著學子下地。農桑乃國之重事,若不知農桑,便不知如何利民;不知如何利民,就不知如何國富。”

張良如何成為一代名相,性格大變?

不是刺秦,不是復趙,而是看到瞭秦末的生靈塗炭。從剛追隨劉邦時隻是“暫時”輔佐劉邦,一心復韓相韓,到後來阻止劉邦分封,承接秦制,張良的改變幾乎是天翻地覆。他的人生重心,也從韓國韓王轉移到瞭天下庶民。

黃石公隻傳瞭兵法,人生理念和治國思想是張良自己的。

小張良也是張良,朱襄一頓棒喝讓他提前醒悟,他或許會提前成為“留侯”那樣的賢良。

朱襄願意提點,張勝和小張良兄弟二人當即十分殷勤地求學。

朱襄看著小張良那副充滿求知欲的雙眼,心裡不由一嘆。

若小張良提前成為“留侯”那樣的賢良,恐怕會提前痛苦很多年,原本史書中記載的性格肆意脾氣火爆的貴公子,恐怕就不會出現瞭。這對小張良而言,或許不是一件好事。

清醒,就伴隨著痛苦啊。

而且史書中的張良有劉邦,這裡的張良不一定會侍奉滅韓的仇人。他可能一輩子都生活在痛苦中。

歷史改變,有失意者奮起向上,也會有原本的得意者墜入塵埃。

朱襄心裡感慨一聲,收攏心思悉心教導張傢兄弟。

不想未來,隻說教導聰明的孩子,朱襄心裡還是很愉快的。

小張良留在瞭咸陽宮當書童。

荀子原本看不上張平,但看瞭幾眼小張良的功課之後,就把小張良帶在自己身邊當書童。

朱襄原本打算把小張良留在身邊教導。他已經很久沒有遇到如此聰慧的學生。

但荀子出手搶人,他也無可奈何。

嬴小政聽聞瞭朱襄的誇贊後,十分不屑,特意出宮來考校小張良。

小張良膽氣十足,明明被嬴小政關過大牢,幾日後就不怕瞭,還就書本知識和嬴小政爭論起來。

嬴小政許久沒遇到能與自己爭論的人,也起瞭爭勝負的少年意氣。他把政務丟給子楚,自己要與小張良好好比一比。

朱襄無奈極瞭。

他傢政兒叛逆期之後不僅變成河豚,遇見人就鼓足氣長滿刺,還變鬥雞是吧?

叛逆期的孩子好難養啊。

子楚更無奈:“既然太子要偷懶,太子的舅父請入宮代太子處理政務?”

朱襄語重心長道:“夏同,你已經是成熟的秦王瞭,你要學會自己處理政務。待我和政兒走後,你要怎麼辦……啊,不要拽我頭發!”

秦王子楚拽著懶得戴冠的秦國長平君的白色高馬尾,在荀子的怒視中離開瞭莊園。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