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334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3493

……

李牧第一次給蒙恬佈置單獨的任務,小將蒙恬十分激動,見朱襄時居然披瞭全甲,被朱襄笑話瞭一頓。

兵卒由蒙恬管理,朱襄隻過目瞭隨行工匠的名單。

工匠有名有姓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庶人那種很隨性的名字。朱襄掃瞭一眼名單,視線在一個名字上停駐。

“鄭國?”朱襄聲音一抖。

雪姬問道:“這人有何問題?”

朱襄咧嘴:“沒問題,一點問題都沒有。”

哎喲我的好廉公,你真的是太會抓人瞭!鄭國這種有名有姓的工匠,都是韓王室所屬啊!你是從哪把人抓過來。

他這次回去沒見到廉公。廉公以軍營為傢,一副完全不想念朱襄,不找借口來探望朱襄的模樣。

結果廉公還是想我的嘛。

朱襄手指摸索著“鄭國”這兩個字,笑得眼睛都彎瞭,與嬴小政真心歡笑時十分相似。

鄭國來瞭,鄭國渠還會遠嗎?等他讓鄭國在廣陵修瞭鄭國渠後,就把鄭國推舉給夏同,讓鄭國去關中修鄭國渠!

不過鄭國渠長達三百餘裡,修築的民夫刑徒大概會死不少吧。

朱襄心中一嘆,將不適壓下。

鄭國渠修成後,能覆蓋關中四萬餘頃土地,活下去的人會比修水渠死掉的人更多,得做取舍,是以如都江堰一樣,必須修。

等廣陵鄭國渠發揮作用,他就將鄭國舉薦給夏同。以現在秦國的財力,修鄭國渠應當比歷史中秦王政時容易。

朱襄吩咐下人道:“把鄭國叫來,我與他聊聊修建水渠的事。”

第185章成傢立業夢

鄭國是個黑臉絡腮胡大漢,面色有些愁苦。

難怪他面色愁苦。從韓國被擄,與傢鄉隔著千山萬水,能不愁苦嗎?

鄭國原本是在公元前247年去秦國修水渠,暴露奸細身份之後,還能說動秦國君臣同意他繼續修下去,可見口才不錯,並非底層庶民,應該也是讀過書,有過傳承的士人。

春秋戰國亂世,國君後人尚且淪為田間耕種的庶民,有士人淪為工匠也正常。

朱襄叫鄭國來時,也叫上瞭一直跟在他身邊的墨傢人和農傢人。

農傢和墨傢原本較為嚴密的組織都已經散瞭,許明和相和就是最後一任首領。

這是許明和相和為瞭將農傢、墨傢的思想傳下去所做的艱難決定。

他們現在留在瞭咸陽學宮,想與荀子一樣以成為咸陽學宮教授的方式,把自己的學說傳下去。

許明研究的是朱襄同款雜交育種,墨傢則拿著朱襄給他們寫的物理化學知識琢磨。除瞭完成朱襄所說把技術變成知識的願望之外,他們也在重新著書,想讓農傢和墨傢樸素的思想變成統治者能用的“工具”。

變成“工具”很可悲,但若連“工具”都不是,那再好的思想也隻是鏡花水月,看似美妙,實際一場空。

他們得接受這個。

不過農傢和墨傢雖然將組織散去,不再有“首領”。但在農傢和墨傢弟子心中,朱襄才是最後一任“首領”,自發跟隨朱襄。

現在朱襄雖然沒有門客,但傢丁仆從如雲,基本都是這兩傢弟子拖傢帶口混進來搶活幹。

秦王柱知道農、墨兩傢的組織不會輕易散去,為瞭統治穩定,默許瞭這件事。

他不是秦昭襄王,不會非把朱襄身邊伺候的人都變成自己的人,讓朱襄呼吸都不自在。

秦王子楚繼位後,就更不用說,直接讓朱襄好好管。

所以朱襄現在如果振臂一呼,他身邊的幾百傢丁就會抽出武器,告訴你什麼叫諸子百傢中的混社會的。

墨傢和農傢都曾達成瞭非儒即墨非儒即農的成就。

何況,朱襄身邊的儒傢弟子也挺多的。

鄭國那張悲苦的臉,在看著朱襄身邊兩位抱劍的“傢丁”時就一僵,不敢悲苦,換上瞭一副討好的神色。

“做吧,別緊張,先看看地圖,我要在廣陵修幾條灌溉水渠。”朱襄道,“我聽聞你在水利灌溉修建上十分有才華,若幹得好,我將你推舉給秦王,成為官府供奉。”

鄭國討好的神色一僵。

朱襄對鄭國笑瞭一下,道:“我聽聞你曾是韓國官府供奉的工匠世傢,若你真有本事,也能來秦國官府當供奉。待你去咸陽時,若想念傢中人,可以在置辦傢產後將傢人接來。”

鄭國神思恍惚瞭一下,然後一張被曬得黝黑泛紅的臉上露出激動的神情:“謝朱襄公!”

朱襄道:“這位叫焦勻,也擅長水利,是修墨傢學說的學者。”

焦勻放下手中抱著的劍,對鄭國頷首示意。

鄭國看著焦勻那精悍如猛將的姿態,捏瞭一把汗。

好瞭,這一看就像是墨傢弟子,夠兇悍。

朱襄對焦勻道:“你也坐下。”

焦勻在鄭國扭扭捏捏坐下後才坐下,但劍一直放在膝蓋上,就像是威脅誰似的,看得朱襄十分無奈。

焦勻本非秦墨,而是跟隨楚墨鉅子的人。

秦墨和楚墨商量著合並,現在墨傢組織散瞭,楚墨也沒走,跟隨朱襄來到南秦。

他們本來就是楚人,算是回故鄉幹活瞭。

秦墨多工匠,楚墨多遊俠,齊墨多辯者。

現在齊墨還在稷下學宮過得很悠閑自在,秦墨和楚墨有的在秦國各地做官吏,不喜歡拘束的人就留在朱襄身邊當名義上的仆從,實際上的門客。

所以說朱襄不收門客,其實隻是沒有門客這個名頭而已。

秦王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他人也不敢說。

在秦王柱那裡說說,秦王柱隻會“擱後再議”。秦王子楚可是直接將人棄市瞭。

現在咸陽城中有流言,原本以為秦昭襄王和秦仁文王時期,長平君已經足夠受王重視。現在秦王子楚繼位,之後還跟著太子政,他們這才知道什麼叫權焰滔天。

秦王子楚巡遊路上聽到這樣的歌謠,頻頻點頭。

說得對,說得好,朱襄你聽聽,快反省。

焦勻就是楚墨中不想出仕的人。他身手極好,能在疾馳的馬上拉強弓。李牧說焦勻若去瞭北邊,一定是追殺胡人的好將領。可惜焦勻志不在此,寧願武力蒙塵。

朱襄此次去長江北岸,李牧特意從廚房中把剁肉的焦勻揪瞭出來,讓他換衣服給朱襄當貼身護衛。

李牧叮囑焦勻,若楚人真的腦子壞瞭來攻打廣陵,無論朱襄是否樂意,把朱襄打暈瞭也要帶回來。

焦勻沒點頭,隻說會保護好朱襄公。

朱襄默許此事。

隻是他看到焦勻隨時抱著一柄長劍跟在他身後轉悠,隨時一副會出劍的模樣時,別人怕不怕他不知道,他自己有點怵,害怕焦勻誤傷。

雖然焦勻是楚墨遊俠,但那隻是“傾向”。身為墨傢學者,不說學富五車博覽全書,那也是“讀書人”,不是隻會打架。

焦勻對水文水利地質等知識較為瞭解,擅長設計舟船堤壩,與修灌溉水渠的技術道路有重合。

李牧選定焦勻給朱襄當護衛,也考慮到瞭這一點。

焦勻雖然可能因為習慣瞭在廚房裡殺各種美味剁各種美味的肉,導致身上隨時帶著殺氣有點嚇人,但一談論起技術上的事後,就顯得很敦實憨厚,判若兩人。

鄭國被嚇到後狂跳的心臟漸漸平靜,認真與焦勻探討。

現在長江三角洲的范圍比朱襄那時小很多,沒有實地探查,朱襄不會用自己前世的經驗來套這一世,隻聆聽,頂多說一下自己的需求,不發表技術方面的意見。

鄭國的技術確實紮實,一些在此時算得上“黑科技”的比如用漫灌沖鹽堿土的灌溉方式信手拈來。

焦勻則對廣陵附近的地形瞭如指掌,似乎他還是楚國遊俠的時候,在這裡待過一段時間。

隻經過短暫半日的交談,朱襄不能得到一個完整的方案。他隻是試試鄭國的能力,也讓鄭國看看自己這邊的能力和需求,給之後的事奠定一個較好的基礎。

待鄭國臉上帶著興奮的神色回去休息後,朱襄問道:“你對廣陵很熟悉?”

焦勻眼眸閃瞭閃,老實道:“我算是廣陵人,不過在傢鄉結瞭仇,逃到瞭黔中郡。”

他頓瞭頓,補充道:“我仇人和傢人都沒瞭,不會給朱襄公添麻煩。”

朱襄笑道:“你看我這地位,什麼麻煩才能叫麻煩?”

焦勻憨厚笑道:“確實。我的麻煩,比不過朱襄公自找的麻煩。”

朱襄:“……”

他幹咳瞭一聲,道:“鄭國如何?”

焦勻道:“工匠的基本功還算紮實。隻是他對朱襄公的不敬令人不喜。”

朱襄疑惑:“他對我挺恭敬,禮數很周全。”

焦勻沒有反駁,道:“那大概是我多疑瞭。”

他心道,不是表面上的那種禮數周全。鄭國對朱襄公沒有發自內心的尊敬。

不過這不是什麼大事,或許鄭國不能理解朱襄公高尚的品德,隻是一個俗人,沒必要在意。

朱襄聽焦勻這麼說,沒有多在意,繼續和焦勻聊廣陵周邊的事,琢磨要從哪裡入手。

鄭國回到工匠住的院落時,立刻被同伴圍上。

“你見過長平君瞭?長平君和善嗎?”同伴忐忑無比。

鄭國沉思瞭一會兒,道:“朱襄公此人,與韓國對他的傳聞不符,和他國對他的傳聞相符。”

同伴思索瞭一下鄭國的話,嘆氣道:“那我就放心瞭。”

鄭國心道,不僅是放心,若朱襄公真如他國人所言,是最能踐行“仁”一字的正人君子,那麼他們的未來可能不錯。

鄭國確實現在沒有發自內心尊敬朱襄。

不說朱襄又不是金錢,不會人人都喜歡他。再者這和韓國內部對朱襄的評價有關。

朱襄揚名是因為長平,而長平之戰的起因是秦國和韓國的上黨之戰。雖然到瞭長平之戰時,與韓國已經沒有關系。但上黨之戰是韓國幾乎完全失去瞭爭霸可能的一戰,所以韓國士人有些遷怒因長平之戰獲得名聲的朱襄。

朱襄在韓國的風評,就有些類似朱襄前世網絡上看到的“他偽裝瞭如此久從未暴露,論跡不論心,就算他是個君子吧”這種評價。

鄭國今日見瞭朱襄,雖隻是短短一瞥,他也發現朱襄在韓國的風評失之偏頗。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