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357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3289

李斯嘆氣:“朱襄公,再不開始工作,今夜就睡不成瞭。”

朱襄起身往外走,被韓非拉住。

“朱襄公,去哪?”韓非疑惑。

朱襄面無表情道:“去把政兒接回來。”

李斯差點撲哧笑出來。他捂住嘴道:“朱襄公,太子的船大概是追不上瞭,趕緊處理公務吧。”

韓非看向居然能輕松地和朱襄公開玩笑的李斯。

李斯平時不是總端著,對朱襄公十分恭敬。怎麼突然性格變瞭?

韓非猜測,李斯肯定是陪同朱襄公守城時,守出瞭交情。

可惡,我也想去戰場!

這個時代重軍功,哪個貴公子沒有一個兵戈夢?韓非第一次對李斯酸瞭。

朱襄知道自己不可能把嬴小政追回來處理公務,他隻是徒勞無功地掙紮一下。

“李牧呢?”朱襄開始找外援。

李斯道:“武成君正在軍營。”

朱襄拍桌子:“把他叫回來!怎麼能就我一個人忙碌!”

李斯忍著笑尋人去通知李牧回來幫忙。

朱襄翻開堆積如山的文書,看瞭幾眼就開始頭疼。

現在的一個郡等於後世一個省,縣等同於市,但就郡縣兩級,沒有真正的“縣”,村鎮的組織就更不存在瞭。

秦國原本的郡縣面積沒有這樣大,領土變大之後,郡縣的面積也跟著膨脹。

怪不得秦朝建立之後基本對地方失去瞭控制,這能不失去控制嗎?

朱襄想起秦始皇在咸陽城被刺殺都查不出來兇手,深深嘆瞭口氣。

那時候別說地方,秦始皇連腳底下的咸陽城都失去瞭控制。

擱在秦國統一之前,如商鞅、白起之類的重臣想殺就殺,隻要當時他們身在秦國,就根本逃不掉。

楚王被刺殺在都城,卻連兇手都找不到,被視為楚王對貴族和地方失去瞭控制的象征。秦始皇此事不也是?

朱襄思維發散一下,又嘆瞭一口氣,繼續處理這令人頭疼的政務。

耕種、稅收、緝盜、斷案、基建、軍防等所有事全由郡守一人決斷,大到防備楚國來襲,小到鄰裡因為院墻問題互相狀告,朱襄看著堆積如山的文書,使勁按壓太陽穴。

現在這地方官制不適合實際情況瞭啊。等有空,給夏同上書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要不等政兒回來後,就把吳郡重新丟給他,自己回咸陽與夏同、藺贄、蔡澤當面聊聊。

李牧得知朱襄求助,換下瞭軍中戎裝,恢復普通士人模樣,來郡守幫忙幹活。

然後他就聽到朱襄抱怨瞭一大堆。

李牧道:“現在的郡縣確實太大。郡縣之上,本來還會有一個封君。現在秦國撤掉封君的權力,也該另選流官,在郡縣之上再設一級。”

流官便是字面意義,“流動的官吏”的意思,即中央直接派遣的官吏。

朱襄贊同道:“郡縣需要縮小,郡縣之上需要再設一級,比如州。待天下安定之後,各級長官大概文武也要分權瞭。”

李牧笑道:“若文武分權,那文官一定會被君王抬高,以打壓控制武將。你不要出這個主意,小心被暗殺。”

朱襄摸瞭摸鼻子:“我不傻。”

李牧道:“我看你很傻。”

朱襄給瞭李牧一拳,然後唉聲嘆氣道:“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先把這些事處理完……我覺得沒必要什麼事都讓郡守過目,其他官吏是幹什麼吃的。說的就是你二人,李斯、韓非!”

李斯無奈道:“太子要求,所有事必須由他定奪。”

韓非使勁點頭。不是我們偷懶,這是太子的要求!

“政兒是政兒,我是我!”朱襄道,“趕緊過來,我們分一分職責,該你們做的事,不用再來麻煩我。”

李斯猶豫道:“待太子回來……”

朱襄打斷道:“等政兒回來,你們再按照他的要求做便是。”

韓非道:“朝令夕改,不好!”

朱襄道:“那我就爭取勸服他,讓他別事必躬親。現在一郡之事都忙得腳不沾地,等他管理一國之事,豈不是睡覺的時間都沒有瞭?就算政兒很厲害,能夠事無巨細地處理好政務。他總不能指望後代秦王都和他一樣精力充沛還能力出眾。”

李牧道:“這事等政兒回來再說。趕緊處理文書,很多文書今日必須處理完。”

朱襄慘叫一聲,把臉砸在瞭桌面上。

李牧忍俊不禁,拍瞭拍朱襄,安慰道:“忍一忍,待政兒回來就好瞭。”

韓非提醒:“朱襄公,這些事,本就該你做。是太子,替你做瞭,你該做的事。”

李斯幹咳一聲,道:“朱襄公當然知道這些事本就該他處理,但朱襄公為瞭磨礪太子,才將政務全交給太子,朱襄公隻管春耕秋收一事。這是朱襄公對太子的慈愛。”

韓非道:“哦,慈愛。”

朱襄抬起頭:“你們倆一唱一和,有意思嗎?”

韓非和李斯用默契的表情回答,沒意思,但朱襄公你真的不快點幹活嗎?

李牧又拍瞭拍朱襄的肩膀:“再不開始,今日就做不完瞭。”

朱襄在拖延擺爛中使勁掙紮瞭兩下,默默再次翻開瞭文書,與無聊的政務作鬥爭。

他寧願在田埂上蹲一天把腳蹲麻,也不耐煩看這些文書中的彎彎道道。

明明是很容易解決的事,但寫文書的人總是拐來拐去,讓人看得雲裡霧裡,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

吳郡雖然開墾瞭田地,吸收瞭許多流民,削弱瞭本地士人的力量。但本地士人仍舊掌控著吳郡大部分經濟命脈。

親親相隱,郡守作為流官,要搞懂其中錯綜復雜的關系,不僅需要敏銳的直覺,還要有足夠的信息來源,否則就會被當地豪強架空。

事實上封建時代大部分流官都是被當地豪強架空,能協調好與當地豪強關系,便能做出一番成績,不然就是被排擠走。

朱襄又想給秦王上書瞭。

夏同啊,你想過將來你一統天下之後,六國貴族的勢力在當地根深蒂固,你空降一個流官,大概率是被架空嗎?

朱襄想起劉邦起義的時候,縣令閉城不出,劉邦隻射出一箭通知縣城裡的鄉親,鄉親立刻把縣令殺瞭,開城門迎接劉邦。

由此可見,至少秦國縣令一級的流官,大部分是被當地豪強壓制的。

朱襄一邊處理政務,一邊對李牧嘆氣:“我現在很煩惱,我就想讓夏同也煩惱。”

李牧懶得回答。

他隻是有些好奇,秦王和朱襄早年的相處模式。李牧雖與朱襄友情真摯深刻,但與朱襄結識,在幾位最親密友人中,算是最晚。

秦王在蔡澤給朱襄當賬房時就已經離開,李牧沒有見過秦王還是夏同的時候。

見秦王不僅和朱襄如平常朋友一樣打鬧,甚至對藺贄也十分縱容,李牧知道這三人大概以前是非常親密的。

夏同與朱襄年歲相差不多,也就是與朱襄結識時,大概年歲與如今政兒差不多?

那確實是少年朋友,年少友誼瞭。

李牧突然有些羨慕。他如果在年少時就與朱襄和藺贄結識,想來會有更多樂趣。

朱襄就跟有讀心術似的,道:“李牧,你要是年少時結識我和藺贄,大約你都無法早早去雁門郡當你的小將軍瞭。”

他正色道:“你會成為打馬遊街的紈絝子弟,天天被長輩追著打罵。”

李牧失笑:“那我還是晚幾年結識你們更好。”

李斯和韓非豎著耳朵,聽李牧和朱襄一邊處理文書,一邊說起在趙國的事。

那時朱襄還是個被人看不起的庶人,藺傢一個平平無奇隻會種田的門客。李牧身為將門之後,隻因眼緣便與朱襄折節相交。兩人與蔡澤、藺贄一起飲酒吃肉,談天說地,端得快活無比。

韓非想,李牧遺憾沒有早結識朱襄幾年,錯過瞭少年時代的友情。秦王會不會也遺憾在朱襄最困難的時刻沒能陪伴在摯友身邊?

這樣的友誼真是令人羨慕啊。

他看向李斯。

李斯:“?”瞅什麼瞅?

韓非收回視線。沒關系,我也有摯友!

李斯打瞭個噴嚏,差點把文書毀瞭。

他揉瞭揉鼻子,面露疑惑,總感覺有人在說他壞話。

……

嬴小政第一次單獨和舅母“出遊”,開心得就像是一隻脫籠而出的小狗,每在一處碼頭停靠,就拉舅母下船遊玩。

回咸陽?我不正在回去的路上嗎?君父又沒說多久回去。

雪姬縱容寵溺嬴小政,由著嬴小政的玩心,隻是不準嬴小政離開碼頭,走太遠。

這次蒙恬陪同嬴小政一同回咸陽,順便回傢探親。

蒙武還是南郡郡守,早早等候在碼頭,請雪姬和嬴小政停留瞭半日。

蒙武可不敢再稱呼嬴小政為“政兒”,對嬴小政十分恭敬。

嬴小政卻不給蒙武面子,對雪姬道:“舅母,我最初見到的蒙伯父就是這樣,沉默寡言,冷靜幹練,好像十分穩重。結果認識沒多久,蒙伯父就露出本性。”

蒙武:“……”

蒙恬豎起耳朵。我來聽聽,阿父的本性是什麼!

雪姬笑道:“什麼本性?蒙郡守與你舅父熟悉後,自然不會用對待生人的態度對待你舅父而已。”

嬴小政道:“那不就是暴露本性?”

蒙恬使勁豎起耳朵。太子,你別光說本性,說說什麼本性啊。

蒙武察覺到兒子的心聲,給瞭兒子腦門使勁一拳,道:“太子,別笑話臣瞭。”

嬴小政道:“沒笑話,隻是拉拉傢常。伯父,你兒子蒙恬真是出息瞭,都敢去斬項燕的旗幟瞭,快誇誇他。”

蒙武看向蒙恬:“真的?”

蒙恬不好意思道:“其實也沒有那麼誇張。”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