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406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2767

除瞭幾套拜見公卿貴族的衣物,他帶得最多的就是竹簡木牘。

那些衣物不太適合日常穿著,且對於南秦的氣候而言太厚重。朱襄猜到張良不清楚南秦氣溫,才會體貼地為張良準備瞭更換的衣物。

韓國雖有紙張傳入,但沒有自己的造紙作坊,且韓國公卿認為竹簡木牘更適合貴族,所以他們的書寫載體仍舊以竹簡木牘為主。

七國中除瞭秦國大舉推廣紙張,隻有朱襄公出身的趙國和水草繁盛的楚國建造瞭官方的造紙工坊。

楚國的造紙工坊是春申君當令尹的時候,悄悄從趙國挖來工匠籌辦的。

張良出使楚國的時候,未見楚國公卿用紙。他想,造紙工坊這新來的事物,大概在春申君失勢時就解散瞭吧。

“公子,床已經鋪好瞭。”傢仆道。

張良揉瞭揉有些酸的手腕,心想,還是紙做的書更好。

……

張良本以為他來到一個新環境會睡不著,何況他心情如此復雜。

但他一沾軟綿綿的棉花枕頭就睡著瞭,還一覺睡到日上三竿。

當他起床時,居然都該吃午膳瞭。

張良十分尷尬,連忙向今日沒有出去巡視,正在押著弟弟做數學卷子的嬴小政道歉。

小成蟜抬起頭,疑惑道:“你在路上顛簸一個多月,好不容易能睡個安穩覺,多睡一會兒怎麼瞭?為什麼要道歉……哎喲。”

“做你的題,別那麼多為什麼。”嬴小政用手中卷起的書輕輕敲瞭小成蟜的腦袋一下。

“好吧,做題,做題。”小成蟜嘟著嘴嘀咕,“我討厭數學。”

他愁眉苦臉咬牙切齒繼續和數學題搏鬥。

滿分一百分。如果他能得八十分,就能得到舅父特制炸雞塊獎勵。

大兄都沒有!

為瞭炸雞塊,拼瞭!

嬴小政對張良道:“韓非已經到瞭,他得知韓國要滅亡瞭,哭得涕泗橫流稀裡嘩啦,等他收拾好之後才會見你。”

張良聽到老師痛哭流涕的事,心情居然沒有跟著一同難過。

他關註點歪瞭。涕泗橫流他知道是什麼,稀裡嘩啦是什麼?

張良努力思考,猜出瞭“稀裡嘩啦”大概是描述老師哭泣時如同流水般的聲音。

太子政有時候的用詞真的很奇怪。

“雖你遠遠不如我,但你能在十三歲孤身潛入楚王宮,說動已經不管政事的楚王出兵救韓,比這個世間大部分庸碌稍強些。”嬴小政道。

張良面色古怪:“難得太子誇贊我一句。”

嬴小政沒說話。對於優秀的人,他不吝嗇誇贊。

何況他早就誇過張良瞭。

張良投秦,嬴小政挺高興。

他的驕傲讓他不會走上任何人的道路,無論是舅父的道路,還是夢中大嬴政的道路。

這是夢境中大嬴政未見過的賢才,所以嬴小政很重視。

當然,他不是不重視李斯、韓非、蒙傢兄弟等在夢境中見過的賢才。隻是“未知”比“已知”更有趣。

當小成蟜做好今日的測試題,隻得瞭六十多分無緣特制炸雞塊,正破口大罵“我討厭數學”的時候,韓非終於整理好瞭儀容,在李斯的陪伴下,前來見張良。

朱襄準備好瞭拜師禮,張良正式拜入韓非門下。

拜完師後,韓非想勉勵幾句,話未說完,又失聲痛哭。

張良忍瞭許久,最終還是悲從心來,與老師相對垂淚。

李斯拍著韓非的肩膀安撫友人,朱襄和嬴小政悄悄離開,並拽走瞭小成蟜。

“讓他們哭一會兒吧。說不定他們哭的時候,韓國已經被滅瞭。”

“舅父,你比我還惡毒。”

“啊?政兒?怎麼會有人說自己惡毒!舅父不允許你侮辱自己!”

……

朱襄沒猜錯,就在張良向韓非拜師前後,韓王投降瞭。

曾經的韓國左邊是魏國,右邊是趙國,下面挨著楚國,面積和魏國、趙國差不多大。

現在的韓國國土縮小到一郡之地,左邊秦國虎視眈眈,上面壓著魏國,下面挨著楚國。若不是魏國和楚國相助,巴掌大的韓國早就被滅瞭。

為瞭守望相助,共同抵禦秦國,楚國的陳都、魏國的大梁、韓國的新鄭挨得很緊,都靠近楚國、韓國、魏國三國共同的三叉國境交匯線上。

張良請出楚國援兵,楚將隻一旬便到達新鄭。

楚王沒有派出項燕。

他雖昏庸,但不愚蠢,知道項燕是楚國最能打的將領。所以在秦國立志掃平天下之時,項燕當然要拽在手中防備秦國。

廉頗對新鄭隻圍不打,忙著收割和分地。

楚王一出兵,他就停止包圍新鄭,但也沒退兵,占著的地盤仍舊占著。

韓王本來很高興都城解圍。結果解圍後一看,韓國隻剩下新鄭一座城池瞭。

張勝力主一邊請求救援楚將一同攻打廉頗,奪回韓國土地,一邊繼續向他國求援。

但張勝年紀輕,資歷淺,韓王不聽他的。

且韓王累瞭。

他先給自己起瞭個“桓惠”的謚號,然後投降獻城。

廉頗傻眼。

七國愕然。

韓國的卿大夫還準備再頑抗一陣子。

國都被攻打然後復國的例子很多,比如齊國,比如剛被趙國又打瞭一次國都的燕國。

他們不認為韓國會這麼迅速地滅亡。

但韓王本人擺爛瞭。

廉頗親自受降,看著那位給自己取好謚號的韓王,半晌無語,不知道該說些啥好。

……

“新鄭之圍被解後,韓王開城門投降瞭?”

韓非眼睛一眨一翻,暈瞭過去。

張良一屁股坐在地上,失聲大笑,笑得喘不過氣。

第226章不過多門課

戰國開啟,無數諸侯小國被滅,最終定局秦楚燕趙魏韓齊七國。

七國間有零星小國作為緩沖,大多是其他國傢的附庸,比如衛國和魯國。

現在這個定局被打破瞭。

天下重歸動蕩不安。

“什麼天下重歸動蕩不安,明明是天下從動蕩中要重歸穩定瞭。”嬴小政聽到民間士人說這話後,不滿道。

朱襄趕緊攔住嬴小政,讓他別去找人傢辯駁。

嬴小政天生單杠化龍,聽見和自己相左的意見就渾身不自在,非要和人辯個輸贏來。

這大概也是帝王唯我獨尊霸氣的一種體現。

不過嬴小政若被別人辯贏瞭,就會真心接受對方的意見,不會為瞭臉面小心眼。

現在朱襄拉住嬴小政,不是擔心他與士子結仇,隻是現在吳郡學府開學考試在即,他擔心嬴小政影響到人傢考生的狀態。

嬴小政不理解朱襄的想法,不過他本也沒打算親自下場和一群沒有才名的士人辯論。

自己堂堂秦太子做這等事,是用自己的名聲給別人抬高地位。

嬴小政任命浮丘主持此次吳郡學府入學考試,浮丘和嬴小政、朱襄一同回到瞭吳城。

他嘆息道:“天下士人大概心裡都難以接受,明明韓都解圍,為何韓王還降瞭。”

嬴小政倨傲道:“韓國從根基上就是這副模樣,韓王做出此事,並不令人驚訝。”

朱襄問道:“政兒為何如此說?”

嬴小政白瞭舅父一眼。

舅父明明知道,卻一副無知的模樣,又是想要考我。

朱襄看見嬴小政的白眼,就知道嬴小政這傢夥又在無端惡意揣摩他。

冤枉啊,他就是單純想聽聽嬴小政是怎麼看待韓國。

不等朱襄辯解,嬴小政開口說瞭自己對韓國和韓王的看法。

三傢分晉,三傢強弱也是不同的,所以導致立國路線也不同。

趙氏軍功傳傢,掌握晉國兵權,所以趙國也武德充沛;魏氏在晉國世代為掌握朝政的大夫,魏國在國政治理上較為擅長,興文教,重法制。

韓氏則不同。

韓氏先祖韓厥原本隻是尋常出身,因在晉景公時力保被清洗的趙氏一族,後與趙氏結成瞭緊密聯盟,即著名的“趙氏孤兒”。

魏氏和趙氏分晉,勢均力敵,便拉來韓氏形成穩固的三角。

韓國在魏國和趙國中間,成為兩國的緩沖地。

不過韓國曾經也強盛過。

三傢分晉後,韓國的國土面積雖是三傢中最小,但與魏國和趙國也差不瞭多少。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