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439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3169

大梁都沒有。

廉頗懷疑,大梁城一直沒有被人攻破,隻是沒人攻打而已。

廉頗曾聽白起說水淹楚國城池的事。白起做成此事,現派人修瞭一條水渠引水淹城,耗費瞭大量人力物力。

大梁城自帶引水河流,隻需要稍稍引導一下就行。

廉頗都看樂瞭。

他本來以為攻打他國國都一定很困難。當年他圍困燕都,看見燕都城墻堅固,都是圍而不打,叫話燕王派人來談判。

誰知道這攻破大梁之功,居然伸手就有?

於是廉頗一邊派人圍住大梁的城門,順帶嚴防援軍,一邊派民夫準備水淹大梁城,完全不派人攻城。

朱襄來時,廉頗正在等一場雨。

厲害的將領都能簡單地預判天氣。現在天氣陰沉,廉頗猜測不久就要下雨。雖然現在也能水淹大梁城,但有雨更省事。

見朱襄來瞭,廉頗大罵:“你來做什麼?”

水淹大梁肯定浮屍無數,朱襄這樣軟弱的懦夫哪能見得!

朱襄道:“魏王派無忌的門客來惡心我,我要替無忌親眼看到大梁城破!”

廉頗一巴掌給朱襄扇背上,差點把朱襄扇地上。

他破口大罵:“我看魏無忌一點都不想看到大梁城破!滾回去!”

朱襄站直身體,試圖揉被廉頗拍疼的背,但是揉不到,可淒慘:“廉公,你放心,我守過城,這點血腥嚇不倒我。”

廉頗抱著手臂冷笑:“我要把整個大梁都淹瞭,你能看?”

朱襄:“……”

他道:“能!”

廉頗往旁邊“呸”瞭一口,鄙視道:“我看你不能。你先去勸降,就說我要水淹大梁城瞭,如果魏王不投降,整座大梁城都為他陪葬。如果魏王不肯投降,你就滾回去。”

朱襄道:“我……”

廉頗橫眉:“我是將軍,軍中的事我說瞭算!”

朱襄蔫瞭:“是。”

雖然他已經十九歲,按照這個算虛歲的時代,已經是四十不惑的年紀。但在廉公面前,他還是那個唯唯諾諾的毛頭小子。就像是青年秦王政在他面前,還是那個暴躁易怒的嬴小政一樣。

依照廉頗的吩咐,朱襄派出使臣以他的名義勸降,告知魏王秦軍已經準備妥當,等雨一下,就水淹大梁城。如果魏王不投降,所有城民都會被淹死。

若不是魏王不忠不義,秦國就不會攻打魏國;若不是魏王不投降,大梁城就不會被淹。

此戰若是很多無辜魏人被淹死,都是魏王的罪責。

相反,現在長平君就在城外。這是大梁城最後的機會,隻要魏王投降,所有人都能活下來。

這些話不是朱襄教的。

此次隨侍朱襄前來魏國的人,正是朱襄的腦殘粉蒙毅。

他因害羞躲瞭很久,現在終於能站在朱襄身邊,幫朱襄做事瞭。

雖然他是秦王內吏,但他不僅是秦王政夢境中的寵臣,也是蒙武的兒子,蒙恬的弟弟。他想跟隨朱襄磨礪自己,秦王政立刻就允許瞭。

蒙毅口齒伶俐,臉皮很厚,不僅將戰爭所有的過錯都推到魏王身上,還在入城時將這件事散播瞭出去。

長平君求瞭秦王許久,才為大梁城中的魏人求得瞭一線生機。

這一線生機就在雨下起來之前。

若雨下起來瞭,長平君就會驅車回咸陽。是大梁城的魏人自己不願意被救,那就怨不得別人,在大梁城與昏庸的魏王同死吧。

什麼?昏庸的是前一個魏王?

我是秦人,分不清。

蒙毅沒有給魏王考慮的機會。他倨傲地說明來意,給魏王甩鍋之後,就立刻離開大梁城,半點沒有給魏國卿大夫與他辯論的機會。

蒙毅前腳一離開,後腳大梁城就亂瞭。

魏國曾經有精銳甲兵幾十萬,武力值比戰國初期弱小無助真可憐的不入流小國傢秦國強多瞭,是戰國初期第一強國。

現在魏國強盛時留下的“遺產”,已經被武安君白起滅光瞭。

魏國和韓國的精兵都是被武安君白起打沒的。

精兵不是等新的一代青壯年長成之後就能補充。

白起的殲滅戰不僅讓他們的將領斷代,也讓他們失去瞭大量的精良兵甲。

魏國和韓國原本都擅長制造精良兵甲。魏國和韓國的地減少瞭,人口大量流失,無力再制造新的兵器和盔甲。就算湊出瞭足夠人數的青壯年,沒有老將老兵帶著訓練,沒有足夠的兵器和盔甲,不過是烏合之眾。

原本魏無忌還在的時候,還能依靠魏無忌的聲望和勇猛,提升魏軍的士氣,讓魏國各貴族慷慨解囊籌得軍資。

現在魏王可沒有這個本事。

雖然魏國還有大量城池沒有被攻陷,廉頗隻是直搗大梁城。但魏王是不指望其他城池的封君郡守派兵來救他的,隻能寄希望楚國、趙國和燕國。

他相信至少趙國肯定會來救他。魏國和趙國是真的唇亡齒寒啊!

但秦軍居然用水攻,還在用水攻之前先通知整個大梁城他們要用水攻瞭。魏王的堅守待援就成瞭笑話。

城中人心惶惶,不少人想要偷跑。

魏國一些大臣也在不斷勸說魏王,趕緊投瞭,別拉著大夥兒一起去死。

魏國也有鐵骨錚錚之臣,讓魏王不要學習韓王和齊王那兩個丟臉的貨,讓全魏國的人都和韓國人、齊國人一樣抬不起頭。

國君受國民供養,就該在國滅時與國同死。

說完,那鐵骨錚錚之臣立刻自刎朝堂,率先殉國。

魏王增嚇瞭好大一跳,差點被嚇出病來。

因有大臣殉國,本來有瞭投降之意的魏王增猶豫不定,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又有大臣勸說,雖然大梁被圍,但魏國還有許多城池。為何魏王不逃出城,到其他城池繼續抵抗秦國?

魏王增一拍大腿,對啊!為什麼沒人早提這件事!早點提,寡人不是早就跑瞭,哪會被廉頗圍住?

魏王增不由有些埋怨朝臣,為什麼不在秦國宣戰的時候就勸他離開。

朝臣都很無語。

顯然,魏王在哪個城池,廉頗就會圍住哪座城池。

大梁是最堅固的城池,所以魏王才會在大梁固守待援。如果換作其他小城,魏王早就被俘虜瞭。

以魏國的兵力,除瞭大梁能守,其他城池都是一碰就破。

提建議的人的真正目的隻是讓魏王開城門,自己一傢人能活下去而已。至於魏王逃不逃得掉,“被秦國俘虜”的自己可管不瞭。

於是魏王和大臣在為自刎殉國的人落瞭幾滴眼淚後,立刻開城門,讓守軍驅趕城民湧出城門吸引秦軍的註意力,魏王和宗室混入人群中逃走。

大梁城門大開,無數城民死在踐踏中,還有無數城民在推擠中落水溺亡。

第245章長平君喚雨

廉頗已經做好瞭萬全的準備。

魏王或降或逃或堅守,無外乎這三種選擇。

當城墻頭的守軍減少時,魏王就隻剩下投降或者逃跑兩個選擇。

魏王若投降,廉頗不需要做什麼。所以他隻用準備應對魏王逃跑。

魏軍很難直接從秦軍的包圍中殺出重圍。以廉頗多年的打仗經驗,魏王肯定會驅趕大量平民當盾牌,自己混雜在其中逃走。

廉頗猜到魏王的做法之後,給秦軍下令,若城門大開,除非有人來到瞭他們的戰陣前,否則不準主動攻擊魏人,任由他們逃走。

他又在大梁通往其他城池的要道上設伏,不需要辨別身份,隻需要搶奪衣著富貴和帶有輜重的人馬。

廉頗完全看不起魏王本人,就算魏王逃走也沒關系。他所執行的斬首行動隻是破魏國的國都。隻要大梁被攻破,不僅魏國士氣大跌,而且再沒有一座堅固城池能抵擋秦軍的兵鋒,打其他城池都會很輕松。

他甚至認為,魏王到處逃竄,說不定還讓魏國更容易被掃滅。

朱襄既然說他能撐得住,廉頗就帶著朱襄一同旁觀瞭這場“鬧劇”。

朱襄雙手抓緊瞭韁繩,韁繩在他手心勒出瞭紅痕。

他一言不發地看著魏王給魏人造成的慘劇,心思翻騰,最終沉靜如淵。

大梁城門開啟後,有魏國士人舉傢投降秦國。

朱襄由此得知瞭魏國朝堂的事。

魏王或許是想降的。但那位殉國的士大夫把魏王架瞭起來,讓他無法說出投降的話。

至於為瞭國民投降什麼的,現在的貴族沒有這個“愛民”的概念。

何況魏王若想得到這個聲望,就該自掛梁上,然後讓眾臣開城門投降,請秦軍勿傷大梁城中的魏人分毫。

他若是這樣做瞭,魏國就算覆滅,也會成為秦國的一顆定時炸彈。

可惜他沒有這個意識。

而且就算魏王有這個意識,恐怕他也沒有這個膽量。

朱襄想起瞭雁門郡守將司馬尚。

“差不多瞭。”廉頗冷淡道,“奏戰鼓!”

秦軍擂起瞭戰鼓。慌亂的魏人立刻往回跑,重新湧進大梁城。

人群轉身回城,又有許多人被踐踏和擁擠落水而亡。

此時還有許多守軍和貴族私兵沒來得及離開。被驅趕的魏人回頭狂奔,與這些人起瞭沖突,堵塞瞭他們的去路。

貴族也聽到瞭秦軍的戰鼓聲。

他們心急如焚,命令私兵和守軍砍殺堵路的魏人。

秦軍擂響戰鼓之後仍舊一動未動,就這麼冷眼看著魏人自相殘殺。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