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457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3476

可惜夏同不在,他找不到人問當年的事。

呂不韋可能知道,但呂不韋絕對不敢說。

藺贄遺憾地離去,秦王政瞪瞭藺贄的背一眼。

顯然,他很清楚藺伯父試圖看他笑話。

他開始猶豫,在被舅父罵,和報夢境中的仇中選擇哪一條。

可他還沒猶豫好,燕太子丹的所作所為就讓他不需要猶豫瞭。

太子丹回國之後,對秦國和秦王的恐懼深入骨髓,仍舊做出瞭在秦王政夢境中的事——他暗自招攬壯士,試圖刺殺秦王政。燕王居然暗中支持。

太子丹遮掩得極好,藺贄和蔡澤一直盯著太子丹,這才發現蛛絲馬跡。

秦王政恍然。燕王也參與其中?

也是。太子丹在燕國的動作,燕王怎麼會不知道?何況無論獻城還是出使,都必須燕王同意。燕王肯定也是主謀之一。事情敗露之後,他把過錯都推到兒子身上,裝作一無所知的模樣,用太子丹的頭顱平息自己的憤怒。

從逼走樂毅,到不斷找錯時機攻打趙國,再到試圖刺殺自己,歷代燕王都十分愚蠢啊。

且不說秦國防衛森嚴,雖然大嬴政確實因為疏忽大意不小心被刺,但按照常理而言,派一個從未有過刺殺實績的刺客,深入秦王宮裡行刺殺之事,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

就算退一萬步成功瞭,秦國隻是失去瞭一個秦王,很快就能推舉出新的秦王。

秦國國內可能會混亂一段時間,但以秦國的強勢,也不會給他國留下可趁之機,隻是延緩瞭攻勢。

之後無論哪個新秦王繼位,第一件事一定是攻打燕國報仇。

燕國處於中原之外,如果足夠聽話,很可能能留到最後,燕王一脈也或許能得個善終。

他們刺殺秦王,那就是和秦國不死不休,奔著滅族去瞭。

藺贄和蔡澤心情古怪無比。他們總覺得,政兒是早就猜到瞭燕王和太子丹要刺殺他,所以提前憤怒瞭。

一定是錯覺。

怎麼會有人為未來沒發生的事提前佈局報仇?

但他們又很難不往那裡想。

因為秦王政在得知太子丹的動作後,練劍的次數更勤瞭,看著似乎過分興奮。

秦王政自繼位之後就忙於政務,很少出遊。

現在他甚至把政務推到一邊,組織人馬去驪山圍獵,還親自與狩得猛獸的壯士比試切磋。

看著秦王政一個接一個挪倒貴族推舉的壯士,藺贄和蔡澤把雙手兜在袖子裡,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藺贄:“政兒的勁頭十足啊。”

蔡澤:“政兒很強。我倆還需要偷偷帶武器上朝嗎?”

秦國朝臣入宮面見秦王時都不能帶兵器,隻有少數深得秦王信賴的朝臣有殊榮帶劍上朝。藺贄和蔡澤在秦仁文王時期就擁有瞭帶劍上朝的殊榮,隻是平時懶得帶。

朱襄在秦昭襄王時期就已經獲得帶劍入宮的殊榮瞭,但他是帶瞭也沒用所以從來不帶。能隨時牽走秦王的小羊羔的殊榮,比帶劍殊榮厲害多瞭。

藺贄:“我看不需要瞭。政兒比我倆厲害,不愧是李牧親手教導的學生。”

蔡澤:“那要偷偷告訴朱襄嗎?”

藺贄失笑:“待朱襄聽到政兒遇刺,一定會和雪姬一同急忙趕回來。如果政兒能瞞住他夫妻二人,我們就放過政兒這次吧。”

蔡澤挑眉:“我賭他瞞不住。”

藺贄的笑聲超級響亮。

秦王政剛贏瞭一個壯士,不屑地想不過如此。

那些貴族豢養的壯士,和軍中真正的壯士天壤之別,自己讓他們一隻手也能贏。

聽到藺贄的笑聲,他不悅地回頭瞪瞭一眼。

藺伯父絕對在打什麼壞主意!

趙高察覺秦王不悅的顏色,若有所思。

第254章趙高尋捷徑

趙高很擅長揣摩人的心思。

他在宮廷中長大,對於宮廷中爾虞我詐特別瞭解。

耳濡目染,他以前雖然沒有機會面見秦王,但宮廷中不斷被清理的宮人,讓他深知秦王的多疑和殘忍。

跟隨在秦王政身邊後,趙高很快就適應瞭內侍的工作,讓秦王政十分滿意。

但趙高並不想隻當一個內侍。

秦王宮中的宦官有兩種,後宮伺候妃嬪的宦官多為閹割後的寺人。趙高很擔心自己失寵,被秦王打發去後宮伺候妃嬪。

他是有名有姓的貴族之後,上溯幾百年,能與趙王連上宗。再上溯幾百年,他甚至是秦王同宗!

趙高自認為不比朝堂上的眾卿出身差,隻是倒黴瞭些。秦國朝堂上那些卿大夫所站的位置,才是他該去的位置。

他現在隻是一個小小內侍,想什麼遠大前程還太遠。

趙高知道自己現在最該做的事是提升自己,讀書練字習武,在秦王面前展露才華後,秦王才會給自己機會。

但隻說才華,他很難比得過前朝的卿大夫。

趙高不想熬日子,他想快點出人頭地,想要走捷徑。

最好的捷徑,自然是奉承秦王,及時站隊,在秦王猶豫不決的時候為秦王助力一把。若事能成,秦王就會將他視作心腹,他的前途就一片坦途瞭。

還有比共同討厭一個人,共同扳倒一個人,更容易成為心腹嗎?

秦王既年輕又有野心。先王的托孤大臣處處鉗制他,還常以秦王長輩自居,對秦王絲毫無尊敬之心,秦王心中肯定有怨言。

國君是人上人,不會允許有人在他們上面。

區區一個卿大夫,居然膽敢自稱秦王長輩,這不是取死之道?

趙高不知道長平君和秦王如何相處。他雖在宮內,但之前長平君出現的地方,都不是他敢肖想的。

他隻看到瞭相國藺贄和秦王如何相處。

藺贄對秦王的恭敬隻在人前,人後十分輕慢無禮,竟然視秦王如孩提。

趙高有一次隨秦王前去別莊小住,藺贄不請自到,一頭鉆進酒窖。

秦王氣沖沖去訓斥,藺贄居然把衣服撒開,袒露著胸膛,爬到樹上嘲笑秦王人胖腿短。

秦王低頭看著自己的大長腿,被氣沉默瞭。

趙高以為藺贄如此侮辱秦王,至少也是免官。誰知道丞相蔡澤與相國藺贄同氣連枝,居然以一句“藺卿喝蒙瞭,錯把秦王當做年幼時”給糊弄過去,秦王竟然無法給藺贄任何懲罰。

由此可見,秦王政被藺贄和蔡澤壓制得多狠。

見到這一幕,趙高已經看到瞭藺贄淒慘的死狀。

誰讓秦王忍耐,秦王掌權後的怒火就會加倍將他焚燒殆盡。

趙高心裡十分興奮。他認為自己找到瞭可以成為秦王心腹的捷徑。

隻是他十分謹慎。就算確信藺贄必死,他也不會早早跳出去,以免被正在隱忍的秦王所拋棄。

他一邊繼續觀察秦王和藺贄、蔡澤的相處,一邊在藺贄欺辱秦王的時候說些對藺贄不滿的話,讓秦王逐漸發現自己的忠心。

趙高現在看著藺贄的眼神十分熱情。在他看來,藺贄就是他踏向高處的階石。

野心大的人賭性也大,誰能想到,一個小小的宮奴,居然敢圖謀相國?

正因為他們都瞧不起自己,自己才能將他們玩弄於股掌之上。趙高心中飄飄然。

藺贄確實沒有發覺趙高對自己的惡意。

秦王政也沒發覺。他在生藺贄的氣時,身旁伺候的人附和幾句很正常,完全沒往趙高所期盼的地方想。

當狩獵結束,趙高假裝無意間嘆息,相國藺贄和丞相蔡澤看著秦王戰勝力士面帶譏諷,竊竊私語,一定是嘲諷力士不夠強。

秦王政立刻警覺起來,屏退眾人獨自思索,似乎不知道給誰寫密詔。

趙高看著窗戶上搖曳的燭火影子,臉上浮現出陰暗的笑容。

能從宮奴變成內侍,趙高的皮相自然是相當出色。他平時就算帶著幾分諂媚的神色,也難以讓人生出厭惡之情。

但現在他臉上的陰暗神色卻破壞瞭他良好的皮相,仿佛什麼披著人皮的鬼魅。

秦王政對此一無所知。

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趙高在拐彎抹角地加深他對藺贄和蔡澤的厭惡。現在他正在給兩位長輩寫信,重申長輩對他的承諾,絕對不會向舅父舅母告狀。

“他們一定在暗笑,我現在多得意,等舅父舅母訓斥我的時候,我就會多麻煩。”秦王政咬牙切齒,“看來還是我給他們的公務太少瞭!”

……

朱襄還不知道自傢政兒身邊又提拔瞭一位歷史名人。

秋收之後,朱襄沒有休息。他來到瞭黃河邊上,趁著枯水期疏通黃河水道,加固黃河堤壩。

黃河中流流經土質較為松散的黃土高原,下遊經過地勢平緩的華北平原,中下遊支流很少,泥沙很容易淤積。

先秦時代的黃土高原森林資源豐富,水土流失不嚴重。

但在戰國末期,鐵器和牛耕的推廣,黃土高原的植被逐漸被破壞;七國分屬黃河不同流域,常常為瞭戰爭破壞黃河堤壩,導致黃河水泛濫,讓更多泥沙進入黃河河道;再加上這幾年天氣異常,北方氣溫逐漸降低,降雨減少。

朱襄很擔心黃河會出問題。

趁著現在黃河問題不大,多是隱患,治理較為容易。

趙人正好缺糧,秦國又暫時停止兵戈,各地糧倉爆滿。朱襄便以工代賑修繕黃河,並多挖幾個池塘支流蓄水灌溉,還能給後人留下治理黃河的經驗。

朱襄原本不太懂水利。他在蜀郡與李冰一同治水,又在吳郡與鄭國討教,現在算是半個水利專傢瞭。

再加上他有後世水土流失的科學知識,治理還沒有成為地上河的黃河綽綽有餘。

先秦治理黃河最大的難點在於黃河流域沿途政權不統一。現在三晉之地盡歸秦國所有,麻煩解決瞭大半。

朱襄隻要想做事,歷代秦王給他的權力幾乎等同於國君代理。所以他隻給秦王政遞瞭一道“我要修一修黃河堤壩”的文書,就背著行囊帶著隨從出發,又是先斬後奏,絲毫不擔心自己調動如此多的錢糧,秦王會不同意。

魏地韓地楚地齊地,他騎著馬在黃河沿岸奔馳,一邊主持沿岸官吏在原本黃河堤壩上修補,一邊親自繪測黃河沿岸地形水域圖,為秦國統一天下後系統性地治理黃河做準備。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