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智能超級工廠的總體佈局和設計,蕭宇都是全程參與的,並且主導瞭工廠的設計,施工方都是按照他的要求來施工。
蕭宇之所以要主導這個事情,當然是為瞭在智能工廠內部打造一個合適進行兩界倒騰的環境,把藍星世界的室溫超導材料倒騰到這個工廠裡,搖身一變就成瞭這個廠子量產出來的瞭。
目前,蕭宇手裡已經囤瞭上萬噸規模的精煉過後的室溫超導納米復合材料,這是他上次去藍星世界帶回來的“土特產”之一,不過眼下並不在這裡,而是囤積在瞭蕭宇秘密打造的地下基地裡。
此前蕭宇報的產能並不多,他打造的地下秘密基地完全足夠囤所需的貨量。
不過,要從地下基地弄到這個工廠裡,還需要先把貨再次弄到藍星世界,然後再弄到這個工廠裡。
這一點蕭宇也很蛋疼,因為傳送星門隻能同一個世界使用,隻能連接藍星與地球,而地下基地又是完全與地面隔絕,徹底封死瞭通路,地面進不去,裡面也出不來,隻能靠傳送星門轉運。
蕭宇帶回來的這批室溫超導材料主要是應急用儲備的,如果藍星世界那邊發生瞭什麼意外,不能第一時間轉運材料到地球,那麼這批已經在地球的材料就可以應急。
畢竟,產能預期已經報出去瞭,一旦宣佈生產線正式運作起來,就得要有貨。
現在各方都非常關註中航臨飛公司的室溫超導材料產能的問題,國傢層面都高度重視,這材料的戰略價值可比石墨烯要高瞭好幾個檔次,而且需求量一點都不比石墨烯少。
加上蕭宇首次報的產能不多,那就更是備受各方的關註,都盯著中航臨飛什麼時候能供貨呢。
但隻要藍星世界那邊別出什麼岔子,肯定是從那邊倒騰新貨過來,地下基地的貨是應急用的。
……
大約半小時後,蕭宇又去瞭一趟石墨烯材料的智能工廠,這個就跟室溫超導材料生產線大不一樣瞭,室溫超導材料是真的隻能從藍星世界倒騰才能實現大量供貨,因為這種材料就連現在的藍星世界目前也做不到人工合成量產化。
但石墨烯材料就不一樣瞭,這玩意在藍星世界已經路邊攤級別的產物。
新總部園區的完工,這裡新建的石墨烯材料生產線就是貨真價實的具備實際量產能力瞭,即便不從藍星世界倒騰,也能在地球這邊自產自銷。
石墨烯量產技術,蕭宇早就已經掌握瞭,隻不過前些年還沒發展起來,所以始終以兩界倒騰為主。
現在肯定是不一樣瞭,公司已經崛起,成為瞭世界級的超級巨頭,再也不是之前那個需要找什麼瑞聯集團來庇護的弱者瞭,國傢就穩穩地護著瞭。
簡而言之,蕭宇已經在新總部園區的石墨烯工廠引入瞭藍星世界完整的技術生產線,自己在地球采購石墨礦,進行石墨烯材料的量產即可。
不過,超高品質純度的石墨烯材料還不能實現量產,現在這個工廠隻能量產出次一級的產品,主要是用於生產制造石墨烯電池,相對要求不高,而且價格也相對便宜的多。
這個生產石墨烯的超級智能工廠,蕭宇的定位就是用於大規模量產石墨烯電池,他鎖定的下一個主要應用場景赫然便是新能源車領域。
新能源車就是產能消耗大戶瞭,不同於智能手機,車子是大件商品。
前些年,好多新能源車廠商就已經跑到靈鏡科技調研詢價,同時希望能夠拿到石墨烯電池供貨。
但蕭宇沒答應,原因是產能不夠,要把有限的資源優先分配給其它行業和別的應用場景。
各大新能車廠商對此也很無奈,他們是求著買,蕭宇都不賣,又找不到平替產品,隻能等瞭。
靈鏡科技旗下的石墨烯電池技術也是一大絕活,尤其是去年宣佈的消息,幾乎把石墨烯電池技術的能量密度開發到瞭極致。
新能源車一旦得到石墨烯電池技術的支持,那麼續航裡程這個痛點將會成為歷史,燃油車一直吹噓續航裡程是新能源車永遠都不如燃油車這一點也將成為歷史。
要是搭載瞭靈鏡科技最先進的石墨烯電池,滿電狀態下輕輕松松就能幹到三千公裡以上,不但能追上燃油車,甚至還能輕輕松松就超過燃油車的續航裡程。
新能源車的整體駕乘體驗舒適度也將因此迎來史詩級的飛躍,姑且不說別的,現在的新能源車主為瞭省電,大熱天或者冷天都不敢在車內開空調。
不是車主舍不得那點電費,而是擔心車子開到一半電沒瞭。
而搭載瞭石墨烯電池的新能源車,就能完美的解決這一系列的痛點,空調什麼的,全程開著都不用擔心電量不夠用。
毫無疑問,這對新能源車的產品競爭力而言是巨大的提升,各路新能源車廠商都想搶首發,尤其是看到當初雷佈斯給他的小咪手機拿下石墨烯電池和全面屏的首發,產品發佈直接賣爆瞭,足以證明首發的含金量。
靈鏡科技雖然至今還沒有給任何新能源車廠商供貨,但各路廠商其實一直有人負責盯著這傢公司的石墨烯材料產能動向。
當下雖然彼得·維塔斯的橫空出世,似乎有打破靈鏡科技在石墨烯領域的技術壟斷格局,但從目前披露的消息來看,仍然與靈鏡科技的產品技術有著很大的差距,成本差距也很大。
最為關鍵的一點是,Cyera-AI公司是北鎂企業,就目前阿鎂與東大的關系,能不能給你供貨還兩說,而且這還是次要的,比這更關鍵的一點是產能。
退一步講,就算彼得·維塔斯真的把技術搞定瞭,但看阿鎂傢裡現在的工業現狀,工廠什麼時候能夠建成就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殊不知,埃隆·馬斯克的特斯拉要不是來東大建瞭個超級工廠,到現在都還沒有解決產能問題,比如毆洲的超級工廠到現在都還沒搞定。
由此可見,產品走不出生產線,那也是白搭。
國內的新能源車廠商,其實還是更加關註靈鏡科技的供貨,在他們看來,還是蕭宇靠譜一些,而且人也厚道。
雖然條款霸道瞭一些,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卻有著十分明確的立場,而且他把產品賣給內地的廠商都要比國外的產商便宜,還主要優先解決內地廠商的需求,這都是間接在幫扶國內的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