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世界差異

作者:絕地孤城 字數:2136

站起身來,吳哲走出房間,此時,外面的天空沒有什麼雲,太陽正是最刺眼的時候,刺眼的陽光照射在吳哲的身上,他隻感覺無比的舒適,身上暖洋洋的,一股精純的“太陽精華”被他的身體吸收。

雖然就這點能量對他而言有點聊勝於無、杯水車薪,不過,不管什麼東西都是積少成多,水滴還能穿石呢。

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吳哲忽然想起瞭一件他一直以來都下意識所忽略的事情,在很多世界中,起碼在超人的DC世界,太陽散發的能量是由於太陽上面的聚變所造成的,而他的“超人之軀”可以輕易的吸收這種能量。

那豈不是說明他也可以嘗試去吸收一下核能?畢竟兩者差不多吧?

想著想著他心裡就產生瞭這個看似對別人而言顯得有點大膽的想法,畢竟要真的可以做到的話,那不就和哥斯拉那種巨型怪獸一樣瞭嘛,可以以核能為食。

這倒不失為一種提升自身的辦法,不過可惜發現的有些晚瞭,以吳哲現在的修為,估計除非他直接把太陽吸收瞭,才能有明顯的一絲細微的提升。

頓時,他覺得自己又有點太想當然瞭,空歡喜一場。

畢竟,天仙,天仙,法力無邊,其體量就堪比一個小千世界,有屬於自己的內世界或內宇宙。

雖然各個世界因為諸如空間穩定性、法則差異、世界意志強度、世界本源強弱等諸多條件的不同,導致瞭明明是同一級別的強者,結果有時候兩者所能發揮、展現出來的實力卻完全不同。

但是,一旦將那些因為受到世界限制而無法發揮全部實力的強者,把他們放到一個無論是世界強度,還是世界位格都遠超其原世界的世界,那他們可以很快的完成轉化,真正成為與境界相匹配的強者。

正所謂:淺水裡養不出蛟龍,不是因為淺水裡就一定沒有成為蛟龍之資的生物,隻是因為這淺水隻有那麼大,根本無法為一頭真正的蛟龍的成長提供足夠的養分。

就像在一個無魔世界,一個普通人說不定可以生活的很好,但如果是一個修煉者,那就不太理想瞭,畢竟普通的世界沒有靈氣和各種修煉用的“天材地寶”。

同理,有些人無法成仙,不是因為他們天賦不夠,隻是因為他們所在的世界上限低瞭點,不允許“仙”的存在或無法承載“仙”這種體量的人物。

所以在修煉初期這還沒什麼,可隨著境界的提升就會變得越來越艱難,直到對他們起反作用,不讓他們達到成仙的地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遮天,從神話時代到後荒古時代,在這中間誕生過無數驚才艷艷的人物。

但無論你是蓋世無雙的天驕,還是什麼天生神體、聖體。

最終都隻能止步於大帝層次,就算是服用瞭不死神藥,也最多隻能活一兩世罷瞭,完全就看不到成仙的希望。

就是天賦異稟如不死天皇,身為從仙域誤入遮天宇宙的頂尖神獸-鳳凰,最開始時,他也隻能靠偷襲其他老年大帝,掠奪他們的遺留,才活過瞭一個又一個年代,但就其行為,是讓人不齒的。

最搞笑的一次莫過於他偷襲即將化道的鬥戰聖皇,結果鬥戰聖皇化為“戰仙”,一棍驚仙,直接把他一棒子打成重傷,偷雞不成,蝕把米。

就算是強如禁區內的各位至尊,每一個都是曾經橫行宇宙的“大帝”,萬靈臣服,有的甚至還建立過“天庭”,他們之中甚至還有神話時代九大天尊之一的長生天尊。

這些曾經的無敵強者,最後卻隻能靠發動一次又一次的“黑暗動亂”,吞噬萬靈,從而茍延殘喘,能多活一天算一天,將自身封入神源,竟是為瞭那虛無縹緲的成仙路,簡直可悲!

但有些世界又恰恰相反,對修煉者在壽命方面顯得相當的友善,比如盤龍。

在盤龍中,原著中就有人曾說過沒有老死的聖域,也就是說在盤龍世界,聖域的壽命近乎無盡,比之大帝古皇那令人心酸的一萬年,簡直就是雲壤之別。

而這樣的聖域有多少,數都數不清,就玉蘭大陸位面的位面監獄裡面就不知道有多少聖域,甚至更強的神級強者。

然而,這放在地獄這些地方又不算什麼瞭,盤龍裡面,在真正的大戰時,聖域連炮灰都不算,下位神都多得數不清,隻有修羅級強者才能稱霸一方。

又比如吞噬星空,隻要修煉到不朽層次就可以獲得近乎無盡的壽命,什麼東西都喜歡以一紀元來算,比如某某是多少紀元的天才之類的。

雖然宇宙每過一段時間就會破滅一次,但先不說那段時間漫長到普通人無法想象,而且隻要進入其他人的小型宇宙就可以躲避。

雖然在吞噬星空世界修煉到不朽也不是很容易,比如原著劇情地球篇,最開始的時候,巴巴塔都沒什麼信心把羅峰培養成不朽,畢竟當時的地球資源不多,開始的時候又沒有飛船,唯一不缺的可能就是功法類的理論瞭,畢竟呼延博好歹也是個勉強封侯的不朽。

但是,在整個原始宇宙,有多少不朽?數都數不清!

要是遮天中的那些大帝級強者知道長生那麼的容易,還不得吐血三升?

畢竟,以他們的天賦,不說百分百可以成為宇宙最強者、宇宙之主,起碼一個不朽還是不難的吧?

然而,現實有時就是那麼的狗血,或者說無奈。

不是你想就可以的,有時剛開始你不珍惜的東西,或許對於以後的你而言,那就無上珍寶瞭。

就好比讀書,有多少人年輕的時候不懂得珍惜,整天不好好學習,寧願每天在教室裡發呆,也不願意多學哪怕那麼一點點。

等長大瞭,走入瞭社會,嘗到瞭生活的艱辛與不容易,有時,在反思的時候,就會不知不覺的想到老師曾經的淳淳教誨。

隨後便是,後悔自己當初讀書的時候,為什麼不認真讀書?為什麼每天隻知道玩?為什麼那麼不聽話?

總之,現實如此,也沒什麼後悔藥可以吃,如果有,我想一出現就會被賣光吧!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