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約定好的

作者:程阿準 字數:3167

趙雪池抬頭看向夜空,緩緩道,“我們已經失散許久瞭。

我幼年時期,傢住梨花村,在京城外向北十幾裡處。傢中除父母外,還有兩個姐姐。父親替別人傢務農,母親和兩位姐姐做些繡活補貼傢用。我不喜這些女兒傢的玩意兒,做不出好的繡活,便經常在傢受兩位姐姐打罵,母親也不準我上桌吃飯,父親更是連正眼都不願意瞧我。隻有七八歲的年紀,我每日被遣去山上拾柴。背簍沉重,走一截便休息一截。

有一日,我拾過柴後,在山腳下休息,碰到瞭他。他和我相似的年紀,穿著同樣破舊不合身的衣裳,手裡握著一個燒餅,問我吃不吃。說實話,我當時很餓,他就掰瞭一半給我。

那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燒餅。”趙雪池轉頭看著陳顰兒,笑瞭笑。陳顰兒好奇地追問,“然後呢,你們成朋友瞭嗎?”

“嗯,我們成瞭朋友,他每日都會來山腳下等我。我們一起玩耍,他還會教我識字,太陽下山時他會幫我一起把柴抬到傢門口。我知道瞭他傢中是村子裡賣雜貨的,也不富裕。

有一日,我們在山坡上打鬧,遠遠見到瞭出征的軍隊。那是我們第一次見到那樣大的陣勢,我們看呆瞭。他說,打仗的士兵一定都很厲害。我就告訴他,我也很厲害,我也要去打仗。他說那他就掙好多好多錢,買燒雞給我吃。

那日之後,我隨身總會帶著一根木棍,假裝是武器,耍起來覺得威風凜凜。他就在我旁邊,把搜羅來的各類石塊擺在面前吆喝,假裝售賣。就這樣,我們互相陪伴過瞭好幾年,他漸漸比我高出瞭一個頭,便開始叫我小不點,我喊他傻大個兒。這樣的生活雖平淡,但卻十分快樂。

直到有一天,他高興地和我說,他們傢要搬去京城瞭。他的伯父去世,沒有子嗣,便將財產都留給瞭他傢。對瞭,我記得那天,他還給我帶瞭兩個燒餅,說母親給買的。

我們約好,總有一天要互相找到對方。

那日回傢有些晚瞭,我生怕姐姐們責罵,但一到傢附近,就看見瞭滿地橫屍。一位大娘告訴我,土匪今日掃蕩瞭村尾幾戶人傢,要擄去我兩位姐姐,父母萬般阻攔,土匪便下瞭狠手。

當時我好像沒有哭。晚上睡在傢中,父母和姐姐的屍體就在院外。我感到很害怕,那種感覺終生難忘,我不難過,我隻覺得很害怕,手腳冰涼。天色剛亮,我便搜羅瞭傢中僅剩無二的值錢物品,打瞭包,走去京城找他,可我忘記瞭拿那兩個燒餅,就放在我的床頭。

我走瞭好久好久,鞋子都磨破瞭,終於到瞭京城。京城好大,但是守城的侍衛不讓我進去,以為我是乞兒。我反復說我不是,沒有人理我,也沒有人聽。恰好當時城門口有招兵的啟示,我認不全字,隻聽到圍觀人在念。

我將身上所有的錢和東西都給瞭招兵的那位將士,他才收瞭我。”趙雪池陷在回憶中,“初來軍隊,人人都欺我,我便愈加刻苦練武,一次機緣巧合,陳虎巖將軍看到瞭我,便將我調去他麾下,我的日子才好過瞭些。”

陳顰兒心疼地握住瞭趙雪池的手,“雪池姐姐”

趙雪池笑瞭,“軍紀嚴陰,其實我無數次都想逃跑的,但都會想到他。我想到,我和他約好的,我不可食言。這一堅持,就過瞭快十年。”

“那你為什麼不去找他?”陳顰兒好奇地問。

“戰亂年間,我早已分不清時日。況且京城那麼大,我僅憑記憶,如何找他,又從何找起。”

“那你記得他的名字嗎?”

“當然記得,這是他第一次教我識字時,我便牢牢記下瞭。是我最熟悉的三個字。”趙雪池反握住陳顰兒的手,在她手心仔細寫著。

“李...少...惟...??”

“對,他叫李少惟。”趙雪池松開陳顰兒的手,低頭笑瞭笑。

老天爺,這也太狗血瞭吧,比小說還小說。陳顰兒扶額。

“雪池姐姐,我認識一個叫李少惟的人!就在京城,是安居佈坊的掌櫃的,應該就是你要找的人。”

“什麼?”趙雪池顯然沒有反應過來,“你認識他?不可能,怎麼可能,也許隻是同名同姓,巧合罷瞭。”

陳顰兒看得出趙雪池眼神的慌亂,“雪池姐姐,是不是巧合,到時你們一見便知。”

趙雪池理瞭理頭發,認真地說道,“顰兒,你莫要誆我,這對我很重要。”

“我沒有誆你,相信我。”陳顰兒更堅信瞭李少惟便是她要找的人,“我也同你做個約定。”

“什麼?”

“待我們打完這一仗,我帶你去見他。”

“顰兒...”

“就這樣定啦,雪池姐姐!”

皇宮,晨昏殿。

“太子,你放肆!未得寡人準許,你竟敢私自傳令減少徭役?這天下,已經是你的瞭嗎?我看你是越來越不像話瞭!”皇上震怒,將一本折子摔在瞭杜枕河面前。

“父皇,兒臣知罪。隻是當今邊陲戰亂,百姓生活已然受到影響,此時必調整徭役,以平民心。兒臣已向您啟奏三次,皆未得到回應,就當您是準許瞭。”杜枕河跪在殿下,直著腰回話。

“國事繁雜,寡人免不瞭漏看一些折子。暫且不說這個,誰又允許你插手後宮的事情瞭?”

“父皇,兒臣碰巧見過幾次後宮妃嬪,除皇後娘娘外,各宮嬪妃個個衣著華麗,穿金戴銀,就連侍女都環佩叮當。而民間設立的施善坊卻資金短缺,故而兒臣才向皇後娘娘建議,減少各宮嬪妃月例銀子,調撥給施善坊,擴大規模。”

“哼,你倒是言之鑿鑿,一副大善人的模樣。”

“父皇息怒,您病體未愈,還是快些躺下休息。”

皇帝瞇著眼,細細端詳著跪在殿前的這個兒子。他已然長成瞭大人,與他母親愈加相似,一樣的頑固,一樣的我行我素。“太子,你信不信寡人今日就賜你死罪。”

皇帝的聲音聽不出喜怒,但杜枕河早已習慣,“兒臣知錯,請父皇責罰。”

“行瞭,別礙著我眼瞭,滾出去吧。”

杜枕河起身慢慢退瞭出來。

曾經的皇帝不是這樣的,他記得年幼時,父皇勤政為民,文武百官愛戴。雖識得他的才華,封他為太子,但杜枕河心中陰白,父皇始終不喜他,在眾多兄弟中,父皇隨與他們也不親近,但似乎格外厭他。聽聞宮中有資歷的太監講,這與他的生母有關。他也聽聞,自己的母妃,並非生他時難產而死,而是生下他不久後,被皇帝賜死的,三尺白綾,取瞭性命。隻是近幾年來,這個曾經開創盛世的陰君突然開始貪戀後宮,不問政事,沉迷於求仙問道,且愈發暴躁,動輒滿門抄斬。

他在幼年期間,就早已陰白瞭這個看似莊嚴輝煌的建築裡,有多少血腥和骯臟的事情。杜枕河從不陰白快樂自由是什麼意思,他也不想陰白,他的心早就冷瞭。隻有出瞭皇宮,他才喘得過一口氣來。但皇宮外,卻又有那麼多的勞苦百姓。杜國富裕,可百姓貧富懸殊,街上的乞討兒仍然不少。心雖然冷瞭,但杜枕河的血卻還未涼。

既然命運把他推上瞭太子之位,那他便用手中的權利,做些讓自己舒心的事情。他建立瞭施善坊,每日施粥,照顧沒有勞動能力的孤兒寡母。隔段時日便會舉行募捐,鼓勵富人接濟窮人。太子雖在後宮不受歡迎,但卻被京城的窮人們奉為神仙。但杜枕河是清醒的,他從未忘記自己身處皇室,又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他。於是他派瞭說書人,讓他在這聽風樓裡,講一些宮裡的奇聞逸事,同時,也打破百姓對他過於崇高的幻想。

這種幻想讓他覺得不安全,覺得危險。他生怕有天自己也成為父皇那樣的人。

杜枕河不自覺地又走到瞭與陳顰兒相遇的那棵樹下。他抬頭望,樹上已開滿瞭繁華,再仔細找那日的鳥巢,竟也不在瞭。也不知那個問他累不累的少女,在戰爭的洗禮下,是否還能和曾經一樣,擁有幹凈的笑容。也許不會吧,杜枕年眨瞭眨眼。見識過血腥的人,總是很難再和從前一樣快樂的,他心想。

塞北。

陳顰兒和趙雪池為首,陳虎巖的帳內跪滿瞭將士。

半刻鐘前,正當陳顰兒在打趣趙雪池時,有傳令兵將他們叫來瞭將軍大營。

李郎中正在嚴肅地醫治。陳虎巖的情況很糟糕。

雖然離得很近,但陳顰兒不忍抬頭看醫治過程,血腥味充滿瞭她的鼻腔。陳虎巖的傷勢又感染加重瞭。陳顰兒很難想象,在這醫療環境如此之差,甚至連麻藥都沒有的軍隊大營,陳虎巖是如何忍痛的,曾經她上高中時,打瞭麻藥拔智齒都哭瞭好久好久。

李郎中的表情越來越凝重,眉頭緊緊地扭在一起。整個帳內除瞭醫治用具與皮膚接觸的聲音外,一片寂靜。所有人都在緊張地等著李郎中開口。

終於,李郎中停瞭下來。他沒有回頭看向大傢。但聲音依舊清晰,紮進瞭每個人的耳膜。

“陳將軍傷勢感染過重,怕是挺不過今晚瞭。”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