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下定

作者:鄉村原野 字數:3341

痛苦,為啥兩更反不如一更?今天有事,一個字沒寫,好容易攢的稿子又沒瞭,早知道就請假好瞭。明天還不知能不能碼出兩更來。淚奔!

板栗聽瞭花生的話,很想揍這小子。

想想又忍住瞭。

都是他自己惹的禍,由木雕板栗惹出《香木緣》,墨鯽又幫黃瓜編出同心鯉的故事,現在連弟弟也學會找緣分瞭。

香荽也愣住瞭,好一會才白瞭花生一眼,道:“你瞎說啥!送給墨鯽也是我送,有你啥事?還想瞧瞧人傢長得啥樣,想得美哩!”

花生辯解道:“這條魚當時被我挑中瞭,當然算我的。就算三姐姐拿去送人,那也還是我的,不過是通過三姐姐轉一道手。”

香荽道:“胡說!你先送給我,那這魚就成我的瞭;我再送給別人,就跟你沒幹系瞭。”

花生聽瞭不情不願,兀自嘟囔。

板栗對弟弟喝道:“你都拿出來瞭,就別管這魚送給誰。我用一樣東西跟你換。說吧,想要啥東西?”

花生聽瞭高興,急忙就道:“我想要大哥那把匕首。”

板栗聽瞭皺眉道:“你還小,要匕首幹啥?那匕首很鋒利,可不是你能玩的。”那匕首是屬下軍士在一位元軍將領身上搜來獻給他的,也是件罕物。

花生便保證道,他先藏著,等長大些再用。

板栗無法,便給瞭他;玉米趁機也索要瞭一根精美的馬鞭。

等打發瞭這兩小子,板栗才問香荽道:“你真要把這隻玉鯉送給墨鯽?那黃瓜這邊不是不成對瞭?不如另外送別的東西給她,把這個給你黃瓜哥哥吧,他跟錦鯉正好一人一條魚。”

香荽道:“前面那條魚是同心鯉。‘同心’,自然隻要一個就夠瞭,這條魚攪進去算咋回事?況且這條魚身上也沒血點,要如何跟人解釋?墨鯽那麼大方,把自己的魚兒送人瞭。正該用這個補償她,方才皆大歡喜。”

板栗失笑搖頭,道:“說不過你!算瞭,就這樣吧。我先拿去給黃瓜瞧瞧模樣,回頭再還給你,憑你給誰去。”

香荽見事情圓滿瞭。這才笑瞇瞇地起身,兄妹二人去吃飯不提。

一夜無話,第二日,是張傢往周傢送定禮和婚書的日子。一大早,鄭青木便帶著黃瓜青蓮等人過來幫忙。鄭長河夫妻作為外公外婆,自然也來坐鎮。

板栗便瞅個空子,將黃瓜讓進自己房裡。關上門,拿出那玉鯉,將前因說瞭。

黃瓜比板栗和香荽得信當時更加震驚,簡直像聽天書一樣。待回過味來,俊臉就漲得跟塊紅佈似的——劉三順定是以為自己對錦鯉做瞭見不得人的事,才對他發火。

他羞惱不已,想發火,惹事的小丫頭又不在眼前。況且她還幫瞭自己,也不能怪她。真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一臉憋屈難受。

板栗笑吟吟地瞧著,好整以暇地勸道:“你也別難受。我覺得這結果不錯,正好跟我編的《香木緣》相媲美。也是一段佳話。”

黃瓜忍瞭又忍,才道:“說錦鯉一晚上沒回去算咋回事?”忽又想起昨天劉傢人臨去時奶奶喊的那句莫名其妙的話,遂狐疑地問板栗,“你還有啥事瞞著我的?”

板栗急忙搖頭,正色道:“我能有啥事瞞著你?這都是你小姨鬧出來的,可不幹我的事。人傢還賠瞭一條玉鯉哩。你別得瞭便宜還賣乖,倒顯得我們這些又送東西又忙著從中調和的人多管閑事,裡外都不落好!”

黃瓜還能咋說?隻好閉嘴瞭,還得感謝他費心。

因要這隻玉鯉。

板栗忙收回來,道:“這可不能給你。”

黃瓜納悶道:“弄瞭這一出,不就是要湊一對麼,咋又不給我瞭?”

板栗就把香荽的話說瞭,說這條魚要賠給他小姨妹墨鯽的。

黃瓜道:“哪有這道理?我另找一樣好東西送她就是瞭。這陰陽魚明明就是一對,咋能拆散哩?這不是咒我跟錦鯉麼!”

板栗笑道:“這魚原先叫‘陰陽魚’,如今不叫這個名瞭。”

黃瓜道:“叫啥?”

板栗道:“送給錦鯉的那隻叫‘同心鯉’,那是你倆同心同情同意的見證;這個就是一條普通的玉雕鯉魚。不,都不一定是鯉魚,當作鯽魚也成,形狀差不多少。若是你拿瞭這條魚,豈不顯得有二心?”

他可不能把這魚給黃瓜,香荽妹妹會不依的。

黃瓜長大嘴巴看著他,好一會才合攏,道:“板栗哥哥,聽說姑姑當年懷著你跟小蔥姐姐的時候,就常帶葫蘆哥哥玩,從那時候起就整天嘴裡嘀嘀咕咕教導你們三個。是不是你一個人把姑姑教的都占去瞭,才練就這樣一張‘舌燦蓮花’的嘴?這死人都要叫你給說活瞭!說是黑,沒人能把它洗白;說是白,旁人休想抹黑它。”

板栗拍桌大笑,又對他抱拳致謝,說“多承誇獎”。

黃瓜氣得無語,隻好丟開。

板栗完瞭一樁心事,將這玉鯉還給香荽。香荽自派人送去給墨鯽,無需細說。

早飯後,張槐親自領著板栗,並鄭青木、黃夫子等人,挑著十八擔各色聘禮,一路吹吹打打,送去周傢。

周傢,已經來瞭許多人,除瞭本族人外,大多是書院師生,還有流連在下塘集的各路名士宿儒等。一是向周夫子道賀;二是想聽《香木緣》這出戲,如今早傳開瞭,尚未公演;三也是看在玄武王的面子上。

板栗騎著大黑馬,身穿紫紅袞龍袍,外罩紫黑毛領披風,風帽後垂,頭上並未戴王帽,隻戴著方巾,面含陽光笑容,一掃威嚴氣勢,看去好一個俊雅少年。

這是玄武王回鄉後首次出現在眾人面前。

之前,有遞拜帖的。或是邀請赴宴的,一律被劉總管擋瞭,言道王爺才回傢,俗務繁忙,等日後閑暇再行會見。

十八擔聘禮並不多,其中更有十五擔都是茶果五谷牲畜魚等吉祥物。挑進來時。雞鴨“咯咯”“嘎嘎”叫,魚桶內大紅鯉探頭甩尾,翻騰得水花四濺,勁兒大的很,那挑擔的漢子腳步趔趄。都站不穩瞭。

周傢頓時熱鬧起來,眾人見瞭嘖嘖稱奇。

這是應周夫子要求置辦的,不希望張傢聘禮金玉閃光、珠寶耀目。

但是。畢竟是王爺下定,也不可太簡,太簡則失瞭應有的富貴威儀。所以,剩下幾擔除瞭聘金衣服鞋襪等外,還有頭面首飾,並各色珠玉簪環等,件件都不是凡品。

在場大多出身名門,一眼看去。心下有數,遂笑著恭賀,紛紛稱贊玄武王這聘禮別致。

當下。將聘禮交割後,在黃夫子和田夫子見證下,兩傢長輩互換瞭婚書。周傢又送瞭回禮,板栗叩頭畢,這儀式便算結束瞭,他從今日起就是周傢未來姑爺,周菡便是張傢未過門的媳婦瞭。

板栗一一拜見過周傢長輩,又與小輩們寒暄,再在周夫子引見下,朝各方宿儒抱拳問好。

他四處周旋,言談瀟灑,人皆誇“佳婿”。

隨著前院戲臺上一聲鑼鼓響,拉開瞭《香木緣》上演的序幕。

凡近親友朋和名士宿儒,都坐在早已搭好的正面喜棚內,一應茶水果品爐火都安置十分妥當;次一等以及年輕的小輩們則坐在兩邊;書院的學子們也想看熱鬧,沒座位瞭,就站在一旁;更有鄉鄰村童,或爬上院墻,或攀上大樹,或搬瞭長凳來站在凳子上,熱鬧的很。

周傢人也不驅趕。

因老太爺說瞭,今日隨他們樂去,隻不許進後院就行瞭。

原由玄武王提供情節,田夫子編曲填詞的《香木緣》,經周傢一幹人潤色添加後,在靖國內憂外患的大背景下,以一顆木雕板栗為引子,以玄武王和周姑娘之間的巧遇牽絆、輾轉離合為主線,演繹瞭一出曲折離奇的香木情緣。

鄉下人也就看個熱鬧,一出一出都牽腸掛肚的,追到最後,見有情人終成眷屬,才歡呼鼓掌不絕。

眾文人儒生則聽得如癡如醉,或贊曲美,或稱詞妙;或言大背景波瀾壯闊,或說情感纏綿悱惻;窮困書生看得熱血沸騰,富貴子弟感嘆警醒;有被激起報國熱血的,有被牽動俠骨柔腸的,種種表現不一。

八出戲整整演瞭兩個半時辰,中間歇息瞭半個時辰。

演完後,眾老儒們紛紛開言評說。

他們當然不會評價玄武王和周姑娘的姻緣——就算說,也不過客氣恭賀一聲罷瞭,他們評說的是詞曲,以及劇中透露的時政和相關人等。

這本戲,並不是簡單的才子佳人劇目。

因為玄武王的身份,以及他從逆境中崛起的歷程,有些情節就算一筆帶過,那也牽連深廣。比如張傢被抄,所以玄武王當年才化名投軍;再比如伴隨著靖國的強盛,玄武王也一路攀升,直至封王等等,無一不牽扯到傢國天下、奸臣逆黨。

也正因為這樣,周夫子十分慎重,親自校閱劇本,對其中涉及國傢天下情節,重在展現君王心懷天下之睿智、臣民慷慨報國之熱血。雖有歌功頌德的意思,卻並沒有阿諛逢迎之諂媚,其詞曲無不大氣磅礴,正氣凜然,聽來令人精神振奮。

因為,靖國和張傢一樣,都經歷瞭坎坷的歲月。永平帝,從任用鄭昊(葫蘆)那時起,展現瞭當年奪皇位時的果決,做出瞭一個君王正確的抉擇,當得起明君之稱謂。

宿儒們對這些是最感興趣的,因此熱論不休。

板栗當然陪在長輩們身邊,仔細傾聽他們的見解和評價。(。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m.qidian.閱讀。)(去讀讀.)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