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區別

作者:我才是寶寶 字數:2260

開出這樣的條件。

說實話。

祝穗歲也是個人,說不心動那是假的。

就像是壽老頭說的一樣,這件事情危險重重,當初就算是壽老頭這樣的人,也淪落到這樣的地步,自己又有幾分力量,去幫助他呢。

祝穗歲想瞭想道:“壽爺爺,我不知道自己能幫你查到多少真相,但我會去留意這些,要是有什麼風吹草動,我就會來告訴你,要是能因此幫你找到傢人,我也替你高興,至於你屋子裡的東西,還有這套房子,您要是願意賣給我,給我一個好價格,我自然是高興的,給的話,無功不受祿。”

還有壽老頭的能力。

祝穗歲想瞭想,現在自己這樣,真有點趁火打劫。

她不一定能幫忙辦到,卻要壽老頭付出這麼多,她也覺得不太好意思。

兩傢人算是相處瞭一段時間,彼此關系都還不錯。

壽老頭因為許慧的關系,私底下也幫瞭不少忙,這一點可不是因為要求祝穗歲幫忙,純粹就是壽老頭熱心罷瞭。

見祝穗歲這麼說,壽老頭卻已經是很高興瞭。

他道:“這些身外之物,對我來說,都比不得傢人團聚重要,你能願意摻和進來,就已經是為難你瞭,至於我想將我一身的本領教給你,除瞭想要讓你幫忙之外,也是我發現你對這行是有天賦的,如今我也沒有後人,更沒有什麼傳人,空有一身本領,卻不願意再入這行,你要是不嫌棄我這個老頭子,就拜我為師吧。”

這是真心實意的話。

前幾次祝穗歲都有撿漏過,壽老頭看她帶進來的每一件東西,都不是凡品,但要不是專業水準過硬的,那便是真的和這些古玩有緣瞭。

後者聽起來似乎有點虛幻,但這一行確實就是如此,有些人就是有獨到的眼光,甚至不需要多厲害的專業知識,就能夠從一堆東西裡,找到最好的。

當年的他,就是這樣的人。

從小學東西就快,天賦異稟都不為過。

雖然說傢傳絕學不外傳,可壽老頭已經是年過半百的人瞭,如今孑然一身,連名字都不要瞭,哪裡會願意管這些。

聽到壽老頭這話,祝穗歲有些許的猶豫。

見她如此。

壽老頭索性拿起瞭雞缸杯,和她道:“看來我不露一手,你是沒法相信我有本事瞭,你先前和我說,你覺得雞缸杯並非明成化瓷器,對麼?”

祝穗歲點瞭點頭。

她心中也有些好奇,這從中是怎麼分辨的。

看壽老頭的樣子,是一眼就看出來瞭。

海宸琰在之後的名聲很大,他的瓷器水平,更是打臉瞭所謂的瓷器專傢,也因此揚名天下,被稱為瓷器鼻祖。

而他卻並沒有看出這一件,並非是明成化瓷器。

祝穗歲不知道是這個制假太厲害,還是說海宸琰還沒有進化成功。

壽老頭看她這樣,心中便料定瞭祝穗歲是屬於第二種。

這種就是天賦型瞭。

和自己一樣。

對古玩有特殊的感覺,學起東西來自然事半功倍。

壽老頭道:“其實明成化瓷器和雍正成化瓷器,確實做的十分相似,可以說是一模一樣,當年的雍正,實在是太過於喜歡明成化瓷器,以官窯仿官窯,甚至還命人在上面打上瞭成化款,這說起來可能是為瞭尊重成化瓷,隻是試想一下,當初能給皇帝仿制瓷器的,能是隨隨便便的人麼,全都是禦用的書法傢和畫傢,因此無論是從筆法還是畫意,水準都極其之高,算是最大的造假者瞭。”

這還真是祝穗歲不知道的。

她忍不住聽得津津有味。

難怪海宸琰都看不出來,因為無論是瓷器本身,還是筆法畫意,都無法去判斷。

這又要如何去辨別呢。

恐怕完全無法辨認出來,哪怕再過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察覺出來。

這是需要大量的歷史積累,還有對瓷器制造的瞭如指掌,就這兩件要求,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像是海宸琰,他發傢也不過這兩年,前些年的時候這些事情都是不允許做的,他的日子怕是也不好熬,能學到的本領,怕是都從傢人那,偷偷摸摸學的,這也還算是他有點能耐瞭。

而壽老頭,不僅是天才,更擁有著古玩暢行的大環境下,對這樣的瞭解,隻會更深入。

祝穗歲繼續聽。

壽老頭:“若是其他人,能辨認出明成化和雍正的,我想除瞭我之外,寥寥無幾,當年我在得到這一批瓷器之後,就做瞭大量的調查,結果發現瞭這一批瓷器中,竟然能分出兩部分來,不過這也是我對瓷器的敏感,旁人是看不出區別的。”

“能夠分清楚這兩種瓷器的區別,其實隻有一種辦法。”

祝穗歲知道接下來要說的,怕都是硬通貨瞭。

屬於在考古界,或者是歷史圈,連那些大佬教授,都要付費才能聽的。

壽老頭看祝穗歲認真的樣子,原本還刻薄冷漠的嘴臉,這會兒倒是多瞭幾分慈愛。

自己空有一身本事,要是沒有傳人,那也是要帶進棺材的。

可如今,要是祝穗歲做瞭自己的徒弟,至少有人替他傳承下去瞭。

像他們這樣一代傳一代的,有著傢傳絕學的傢族,選人傳承,都是十分的忌諱人品問題,不然很有可能就教導出一個敗類來。

那是古玩圈的悲哀,更是華夏的悲哀。

壽老頭繼續道:“那便是看釉水。”

“釉水?”祝穗歲重復瞭一遍。

壽老頭點頭,“因為這兩個朝代,開發使用的材料不同,所以就產生瞭唯一的區別。”

他耐心解釋,“從元代到成化七年之前,官窯用的有一種原料,叫做蘇麻離青料,這種原料的原產地是在阿拉伯地區。”

阿拉伯地區?

祝穗歲一愣,隨後聯想到瞭最近看的歷史書,道:“因為元代的時候領土面積非常大,所以那時候能直接開采到屬於阿拉伯地區的原料?”

壽老頭看瞭她一眼,帶瞭幾分欣慰,他點頭道:“是的,據歷史記載,等到瞭明代的時候,疆域縮減瞭,所以這種原料就變成瞭進口料,當時鄭和下西洋時,由於海陸交通的拓展,算是促進瞭當時瓷器的發展,不過因為前期不停的開采,所以使這種原料的產量越來越低,所以明朝政府,到後面就自己開采瞭回青料。”

“隻是回青料和蘇麻離青料的發色是有區別的,前者出自山西,顏色發灰,非常淡雅,後者的顏色卻非常的鮮艷,等到瞭雍正時期,開始用的是雲南料,叫做翠毛藍,純度很高,顏色也是十分的鮮艷。”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