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照面,隻一眼,謝茹便認出瞭顧小溪。
這不是當初在火車上駁瞭她面子,壞瞭她好事,讓她被火車上的人唾棄的死丫頭嗎?
看著旁邊眼睛被紮滿銀針的老太太,她的嘴角勾瞭勾。
“小姑娘,你有行醫執照嗎?你這樣可是非法行醫。這附近這麼多醫生在義診,也不收費,你怎麼能為瞭出風頭,擅做主張?”
“人的眼睛是人體最脆弱的地方,你一個不好,就讓人永久失明瞭。你太胡來瞭……”
她的語氣很冷,帶著強烈的質問,以至於四周的人都不淡定瞭。
很多人心頭大驚,這小姑娘沒有行醫執照嗎?
因為這話,所有人看顧小溪的眼神變得不善和厭惡。
他們老百姓活著已經不容易瞭,還有人為瞭出風頭,把他們不當人。
這老人傢年齡這麼大,這麼苦,這個姑娘怎麼忍心的?
“紮壞瞭讓她賠……”安靜片刻後,有人義憤填膺地吼道。
這一嗓子,讓許多人都附和瞭起來,“就是,紮壞瞭,讓她負責這老人一輩子……”
“紮壞瞭得抓起來吧……”
顧小溪正皺眉之際,齊霜霜已經扔下手裡的東西,氣呼呼地跑瞭過來。
“你們這些人知道什麼,就在這裡胡說八道。小溪是軍醫院的醫生,怎麼就不能行醫瞭?”
“而且,她的針灸術還是我爺爺親自教的。我爺爺可是青北人民醫院的齊老,齊學儒。小溪能免費給針灸,你們偷著樂吧!”
李昆也立即出聲幫襯,“就是。你這位女同志,什麼情況也沒弄清楚,在這裡瞎帶什麼節奏。顧醫生不隻是青北軍醫院的醫生,陳院長親自帶教不說,青北人民醫院的齊老也親自教導。她能下針,肯定就是有把握的。”
謝茹的臉色變瞭變,眼中閃過一絲異色。
陳院長她是知道的呀,齊老的名頭她也聽過。
眼前這臭丫頭,居然是陳院長和齊老親自教導的?
怎麼會?
四周的人也是怔愣,他們不知道什麼齊老,但是青北軍醫院和青北人民醫院多有名,他們是知道的呀!
而且,醫院院長親自帶教的醫生,水平能差到哪裡去?
眾人面面相覷之時,被針灸的老人動瞭動眼皮,想要開口說話。
顧小溪卻按住瞭她,“不要亂動,再過十分鐘就可以拔針瞭。”
“姐姐,謝謝你!我相信你!”小男孩握著自己姐姐的手,真誠地看著顧小溪。
老奶奶也緩聲開口,“我也信。”
她瞎瞭這麼些年瞭,也不怕什麼紮不紮壞瞭。
人傢小姑娘既沒讓她出錢,也沒讓她出力,能有什麼壞心思。
四周的人見老人自己都說相信顧小溪瞭,全都噤瞭聲。
隻是,謝茹的臉色難看得厲害!
顧小溪輕輕挑瞭下眉,然後看向願意相信自己的小男孩,“謝謝你們相信我。你奶奶這眼睛今天針灸後,最多恢復一點點光感。你明天再過來一次,我給你配制一瓶眼藥水,到時候讓你奶奶每天滴三次。”
“好。我記下瞭。”
十分鐘後,顧小溪拔下瞭銀針,輕輕幫老人的眼部做瞭一會兒放松按摩。
隨後,她拿瞭一塊幹凈的毛巾,浸瞭熱水,再不動聲色的動用瞭明眸凈化術。
離得近的人隻看到熱毛巾冒出的陣陣熱氣,卻看不到一團水霧在深渡清洗和凈化老人受損的眼睛。
等她再拿開毛巾,小男孩看到那新毛巾上出現瞭許多黑褐色的臟東西。
“你把毛巾洗幹凈,給你奶奶再敷一次。”顧小溪將手裡的毛巾遞給瞭邊上的小男孩。
小男孩點點頭,立即按顧小溪的去操作瞭。
顧小溪則起身去瞭一趟房間,拿瞭幾味中藥材出來,研磨成粉,調成藥膏狀。
等老人再熱敷瞭一次後,她又用藥膏給老人敷瞭一次眼睛。
謝茹心有不甘地看瞭一陣,最後還是趁所有人沒註意自己的時候,悄悄離開瞭。
半個小時後,老人眼睛上的藥膏被清洗掉,睜開瞭眼睛。
幾位在旁邊旁觀瞭近半個小時的醫生,以及排在隊伍裡的村民們,全都好奇地看向瞭老人。
“奶奶,你能看到我嗎?”小男孩緊張地問道。
老奶奶眨瞭眨眼睛,當看到眼前閃動的人影時,她的鼻尖一酸,眼淚掉瞭下來。
“虎子,奶奶看見瞭!雖然看不清你的臉,但大概能看到瞭。”
雖然現在隻能看到模糊的影子,但這對於她來說,已經非常好瞭。
想到這,她站起身,就想要對顧小溪磕頭。
“姑娘,謝謝你!謝謝你!”
顧小溪慌瞭,趕緊扶住老人,“別呀!感激的方式有很多種,您這麼大年紀瞭,可別跪我,我媽知道瞭要罵死我。”
站在一旁齊霜霜猛地聽到這句話,噗哧一聲,忍不住笑瞭。
她也上前扶著老人,笑著叮囑:“回去後,您要多休息,註意用眼。切記在光線不好的地方縫衣看報之類的。強光下,大太陽下也要註意。”
她從小跟著自己爺爺,雖然不學醫,但這些常識她很懂。
她其實也看過自己爺爺給人眼部施針,隻是銀針數量沒有小溪施的這麼多。
顧小溪贊同地點點頭,“對,就是這些註意事項。明天再過來一趟,用幾天眼藥水,視力會慢慢恢復的。”
“謝謝!我記下瞭!”老奶奶忙點頭。
“你們還有三千積分,可以換很多東西,您想要些什麼?我幫你們拿。”顧小溪笑著提醒。
老奶奶卻是搖瞭搖頭,“那些不要瞭。就當醫藥費行嗎?”
“那不行。我們是有規矩的,可不能占您的便宜。如果你們想不到要什麼,我幫你們挑吧!”
老奶奶心中感慨,點瞭點頭,“那麻煩你瞭。”
顧小溪轉頭看向虎子,“傢裡幾個人?糧食夠嗎?”
虎子紅著臉搖瞭搖頭,“傢裡隻有我和奶奶,奶奶經常說不餓,要省著糧食給我吃。”
顧小溪一聽,心裡有數瞭。
她拿著大紙箱,往裡面放瞭二十斤大米,又去貨架上拿瞭五斤面粉、五斤玉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