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大人,您說什麼?”柴志鳴還以為自己聽錯瞭,又問瞭一遍。
“我說我要在這裡住下!”
聶老爺子一臉嫌棄地看著他,好像說你年紀也不大怎麼就耳背瞭呢?
“不是,您住在這裡做什麼?”柴志鳴整個人都蒙瞭,“您打算住幾天,住在哪裡啊?”
“我要在這兒守著莊稼,一直住到秋收!”聶老爺子說完看向葉老二問,“你傢有地方住麼?我可以給錢的。”
聽瞭這話,葉傢兄弟四個也都蒙瞭。
住到秋收?那不是還有三個多月呢?
聶老爺子則一臉興奮地跟柴志鳴解釋道:“葉傢這片莊稼是我這麼多年看到長得最好的瞭!
“眼瞅著就要進入抽穗期瞭,我必須要在這裡守著才行。”
他已經打定主意,一定要觀察和記錄葉老二都是怎麼伺候莊稼的,如果能總結出規律那就最好瞭。
葉老二本來就已經有些嫌他太煩瞭,一聽還要在自傢住下不走瞭,頓時不樂意道:“你留下也沒用,我傢莊稼能長這麼好也不是我的功勞……”
“那是誰?”聶老爺子激動地問,還以為自己馬上就要得到葉老二種地的秘訣瞭。
“都是我侄女的功勞。”葉老二一本正經道。
“你侄女也會種地?她在哪裡?”聶老爺子一本正經地問。
葉老大沒想到葉老二會說這個,一臉無語道:“他侄女是我閨女,今年才五歲,她不會種地,都沒下過地……”
聶老爺子聞言皺眉問:“你是在耍我這個老頭子麼?”
“不是。”葉老二道,“我侄女今年立春的時候在京城抓到瞭春牛角,回來之後埋在我傢地頭上,所以我傢今年的莊稼才長的這麼好。”
“……”聶老爺子登時也體會到瞭葉老大的無語感。
他沉默半晌才道:“如果那玩意兒管用的話,朝廷也不用設立什麼司農寺,直接派人多做一些春牛角,每傢地頭埋一個不就好瞭!”
不過聶老爺子此時也看出葉老二對自己的不耐煩,趕緊表態道:“你放心,我住下來也絕對不打擾你,隻要你下地幹活的時候讓我跟著就行。
“小夥子,不是我這老頭子放著傢不回,非要留下來給你添麻煩。
“你的莊稼種得這麼好,是真的很有希望成為今年的糧王的。
“如果真的成瞭糧王,你傢地裡打出來的可就不是普通的糧食,而是種糧瞭,每一粒都是寶貝啊!
“如果有生之年,能讓我看到老百姓地裡的莊稼都能長得像你傢這樣好,老頭子我就是死也能閉上眼睛瞭。”
雖然此時還沒開始抽穗,但是莊稼長得粗壯精神,就代表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更強,有好收成的幾率就更大。
聶老爺子非要守在這裡。
一來是想親眼看著莊稼抽穗和成熟的過程。
二來也是怕後期出什麼意外,毀瞭這片好不容易長得這麼好的莊稼。
聶老爺子這番話把葉老二給說沉默瞭。
半晌之後他道:“你若是不嫌棄我們村裡條件不好,那你願意住就住下吧。
“不過我醜話說在前頭,我傢雖然有地方住,但是我可不會做飯。”
聶老爺子聞言道:“那倒不用你做飯,回頭我在村裡雇個人,專門負責給我洗衣做飯就是瞭。”
葉老二沉默片刻道:“那你找人做飯,能不能把我和傢裡孩子的份兒也一起帶出來?”
“當然沒問題瞭!”聶老爺子立刻表態。
三言兩語之間,這事兒居然就這麼定下來瞭。
葉老大趁機道:“行瞭,咱們也別在這兒曬著瞭,先回傢涼快涼快,喝口水歇會兒吧!”
這話可是說柴志鳴的心坎兒裡瞭,他趕緊連聲附和。
於是葉傢四兄弟就帶著聶老爺子、柴志鳴和幾個官差一起回傢瞭。
回傢把這事兒一說,葉大嫂第一個表示贊同。
“聶老爺子,您放心,雖然現在看著我傢人挺多,但是等明天上梁之後,我們就都回京城去瞭。
“到時候傢裡就隻剩老二和五個孩子瞭。
“您若是不嫌棄,我一會兒就把老四屋裡給您收拾出來,您今天就能住下。
“您想在村裡找人洗衣做飯,我也可以給您推薦個人。
“到時候我傢出夥食費,讓她幫忙把老二和孩子們的飯一起做出來,也給我們省心瞭。”
葉大嫂這樣積極答應也是有自己考量的。
一個是她想帶葉三嫂出去做事,傢裡剩下葉老二和孩子們,吃飯的確很成問題。
她原本就動瞭先花錢請人來幫忙做飯的念頭,又怕葉老太太不答應。
如今正好借瞭聶老爺子的光。
二來是因為她打算回京之後帶葉老太太去醫館看病,怕老太太堅持要留在村裡不回去瞭。
如今傢裡突然住進來一個老頭,葉老太太就算想留下也不合適瞭,隻能跟著他們回京城瞭。
果然,聽得葉大嫂問都不問自己就答應瞭這件事,葉老太太的臉色有些不太好看,想要開口反駁。
葉大嫂趕緊在桌子下面扯扯她的衣服,湊到她耳邊小聲道:“娘,這可是京城司農寺的人,你沒看連縣太爺都親自陪著過來瞭麼?
“人傢留下不就代表對咱傢莊稼的重視和認可麼?
“老二能不能有出息,可就都看這一回瞭。”
聽瞭這話,葉老太太立刻把都已經到瞭嘴邊的反對意見咽瞭回去。
自打葉老四的婚事定下來之後,四個兒子裡,葉老太太最擔心的就是葉老二瞭。
如今眼看葉老二的機緣終於到瞭,她自然不可能因為自己而耽誤兒子的前程。
於是葉老太太也跟著點頭,甚至還主動道:“是啊,如果您覺得廂房住著不舒服,回頭讓她們把正房屋收拾出來給您住。”
聶老爺子這點分寸還是有的,哪有在別人傢借住還要住正房的道理,趕緊道:“能有廂房住就已經很好瞭,我這人不挑。
“也就是如今年紀大瞭,擱在我年輕那會兒,都是直接在地頭上搭個窩棚,一住就是好幾個月,恨不得時時刻刻都守著莊稼才好!”
聽瞭聶老爺子這話,大傢不由得都對他多瞭幾分尊重。
朝廷十分重視農耕,身為百姓葉傢人也能感受得出來。
這些年間朝廷不但發放過一些新品種的種子,還引進瞭一些西洋作物。
比如苞米和地瓜這些,葉老太太小時候都根本沒見過也沒吃過。
但是到瞭葉昌瑞這一代,就都是吃著這些東西長大的瞭。
隻是大傢都沒考慮過,這些事情背後,其實是有許多聶老爺子這樣的人在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