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江夏一戰。
王磊手中多瞭許多大將。
其中不乏一些劉表原本麾下大將的降者。
但多數都為在歷史上寂寂無名之輩。
想來也是,能夠如此輕易便投降於他們的,又怎可能是什麼大將?
當然,還是有少數被人所熟知,乃至於三國演義中,都曾對其點評的一些將領。
像一把長弓,便能夠百步穿楊的大將黃忠!
經過甘寧蘇飛等人的幾番勸誡,他才是勉強入瞭王磊的麾下。
又如那李嚴。
在劉表麾下時,時長不被重用,在被王磊一番賞識後,他便心甘情願的入瞭王磊麾下。
當然,最令王磊震驚的。
還有一個人。
這個人並非是劉表麾下的大將,而是連甘寧等人都不曾聽過其姓名的無名小卒。
在甘寧等人破城之後。
他率領自己的一隊私兵,向王磊來投。
起初甘寧還不太在意,待向王磊提起此事的時候,後者反而頓時來瞭興趣?
王磊看著手中的畫像,又看瞭瞅瞭瞅面前人高馬大的壯漢。
詢問道:“你叫魏延,對嗎?”
“回主公的話,正是!”
王磊有些意外。
沒想到現實中的魏延與他印象中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其實,魏延這個角色。
王磊一直都在三國中有所留意。
當然,最開始也並非是因為魏延打仗勇猛,用兵如神。
當初認識魏延,完全是因為其懷才不遇。
早年的魏延一直效忠於劉表,但卻始終是一個馬前小卒的職位。
也多虧當年劉表的兒子劉琮,轉讓荊州後,魏延才有機會得以投靠劉備,有所建樹。
當然,這個過程也是極為緩慢的。
直到漢中之戰。
魏延才被提拔為鎮遠將軍,任漢中太守。
自此才開始嶄露頭角,從一個地位較低的小馬仔頭子,一躍成長為蜀漢集團中,分管漢中的總經理。
而這個過程,足足過瞭近十年!!!
可想而知,在魏延全意投靠,結果卻得不到重用,給兩位君主,默默無聞牽馬牽瞭十年的樣子。
你說魏延無謀也就算瞭,畢竟歷史上籍籍無名的人多瞭去瞭。
可偏偏魏延是有勇有謀,還如此不被重視。
建興三年,魏延大敗曹魏大軍,將一代名將郭淮與費瑤兩人一頓暴揍。
後主劉禪又任命魏延為征西大將軍,封南鄭侯。
之後,諸葛亮出征北伐,魏延作為隨同大將,屢建奇功。
甚至傳聞,如果當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采用魏延獻策的子午谷奇謀。
說不定北伐就會成功,也就不會有之後的曹魏,也更無所謂的西晉瞭。
當然,這些都是所謂的傳聞。
歷史上,魏延的下場也十分淒慘。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無人能抑制魏延,隨行的馬岱便前往追殺,取魏延頭顱後,被楊義等人踐踏,甚至魏延死後,他的整個族系還被株連。
早年不被重用,晚年卻又不得善終。
這大概就是魏延整個人生的真實寫照。
王磊默默點瞭點頭:“既然如此,你便留在甘寧身旁,做個隨從將軍吧,且協助甘將軍謀事!切要盡心盡責!”
魏延一聽自己竟然被破格提升至大將軍輔佐,也是驚訝萬分。
身為馬前卒的他,如今竟然成為這樣的大官?
雖說隻是輔佐,但這可是陪同在大將軍身側!
那地位自然是非同凡響。
沒想到自己隻是立瞭個投名狀竟然就能夠如此受到重用。
魏延頓時覺得王磊是一位明主。
值得他一生去侍奉~!
“末將魏延,定為主公效犬馬之勞!雖萬死,定然不辭!”
王磊笑著點瞭點頭,擺瞭擺手便讓他退下瞭。
一旁的甘寧雖然不解王磊為何要重用魏延,但既然是恩人的決定,一定自然會有他的道理。
“孫策與周瑜怎麼樣瞭?”王磊忽然詢問道。
甘寧拱手:“已經派人去追殺瞭,應該用不久就能把他二人給抓回來!”
“不必瞭。”
王磊搖瞭搖頭說道:“讓將士們都回來消息吧,這麼些天你們也都累瞭。”
“這......”
甘寧有些猶豫,這不像是王磊的作風?
隻是因為害怕將士勞累就放跑孫策與周瑜嗎?這與放虎歸山有何區別?
“主公,還是讓將士們再搜一搜吧,屬下怕他二人再生事端。”
王磊笑道:“我知道你的顧慮。”
“但你能想到的事情,你主公我為何會想不到?”
甘寧驚訝,像是猜到瞭什麼。
隨後哈哈大笑,直誇贊王磊的算無遺策。
誰能想到,那孫策與周瑜兵敗後,竟然還要落得如此下場?
雖說確實有些歹毒,但也是對他二人最好的歸宿瞭。
......
沿路上。
孫策與周瑜二人正在率領自己一幫親信,奮力逃竄。
身後的追兵窮追不舍。
而他們也終於是在第二日夜晚,擺脫瞭他們的追蹤。
一日未進食的孫策與周瑜二人,與親信們抱團取火。
手下的人拿來那用馬鞍做成的簡易鍋碗,將一些雜菜與剩幹糧倒入其中,開始蒸煮。
皮囊發出腥臭的味道與幹糧充分混合。
顯得蒸鍋食物腥臭不堪,令人難以下咽。
周瑜與孫策望著那鍋中黑乎乎的一團,又想起前日他們坐在皖城中的大酒大肉。
頓時形成瞭鮮明的對比。
一時間,不禁開始感傷,感嘆命運。
當初隨江東與自己一同出征的鄉親父老,如今犧牲的隻剩下不到百人的隊伍。
他孫策......回去江東之後,該如何面對先帝,如何面對那些信任他的百姓們啊?
周瑜同樣感同身受,如今這遭遇的一切確實跟想象中差距太大瞭。
在追蹤的過程中,他的頭發被亂劍割斷。衣物也是破損不堪。
哪裡還有昔日裡那風光無限大都督的形象?
倒不如說像是落草賊寇更為合適。
可盡管這樣,他還是安慰著孫伯符:“伯符,勿要感傷。”
“勝敗乃兵傢常事,隻是我們低估瞭那曹操的實力......”
“誰能想到許昌城與皖城相隔萬裡,他曹操都能將手伸到這裡來......”
孫策唉聲嘆氣道:“是我們太過自負瞭,若是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又怎會如此?”
“還是我太年輕,太輕敵瞭.....”
“待我們返回江東,重振旗鼓,再與那曹操戰上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