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晴川回來的度非常的快,與他同行的還有孤竹劍。
伴隨他們而來的就是鳳鳴居收集到的關於國子監學子大鬧三省都堂的消息。
看到孤竹劍手中厚厚成冊的信息,三位大儒都有些傻眼。
“事情鬧大瞭!”
這是三人心中同時升起的念頭。
等他們開始翻看記錄下來的一頁頁消息的時候,三個人的心再也無法安靜下來。
東陵歷1o46年,二月五日卯時末,白衣郭淮入禦史臺見禦史中丞寇援;辰時初,寇援入三衙見馬帥楊偃;辰時末,楊偃怒闖三省都堂喝問太師賈涉。
此消息一出,前來帝都趕考的天下學子追隨郭淮匯集三省都堂門前為楊偃打氣。
因此,太師賈涉大怒,與左右丞相於豹房內覲見東陵大帝,狀告三衙結黨連群,暫權執事,竊弄威福,蠱惑學子,造謠生事。
於是,巳時二刻,由司禮監掌印太監曾臻代替東陵大帝禦筆擬下旨意褫奪三衙軍權。
巳時末,上四軍中的天武軍、奉日軍領命,匆匆忙忙走出帝都。
然後,三省都堂前學子被禦林軍驅趕。
這在朝堂甚至軍中都感覺很正常,可天下學子卻似受到奇恥大辱一般,跑到國子監,尋求幫助。
也就是辰時初,穆豐他們聽到外面一片片的嘈雜聲的由來。
國子監、啟聖書院都在前州橋大街,兩則相聚不遠。
翻看到這裡,三位大儒已然感覺觸目驚心,可這不過是厚厚成冊的消息的一半,剩下的一部分就屬密文瞭。
孫休抬頭看瞭一眼孤竹劍,孤竹劍筆直如峰一般的侍立在穆豐身後,面無表情。
三位大儒對視一眼,輕輕籲瞭一口氣,低頭翻看起來。
他們能感知到,這位年輕人瞭不得,是位太玄大能。
可這樣的人,還不屬於穆豐麾下大能,卻如侍衛一般侍立在穆豐身後,不由讓他們在心底把穆豐的話重視再重視。
翻開密文第一頁,三位大儒就是一愣,因為上面書寫著:白衣郭淮,恩主司禮監提督太監高楓。
隻是這一個就讓三位大儒心頭一冷。
宮內司禮監,那可是與三公、左右帝宰平起平坐的內宮勢力,雖然他們接觸少,但也知道提督太監高楓、掌印太監曾臻權勢滔天。
說起高楓、曾臻權勢大到什麼地步。
太師賈涉權傾天下,強橫的將太傅、太保壓制成瞭隻有恩寵而無實職的虛銜,讓左右丞相不對其巴結奉承,仰其鼻息。
可就算是這樣,進入大內他有些事情也得與兩位大太監歡顏商討,否則也不能成事。
而現在,挑起世傢與皇室大戰的人竟然會是提督太監高楓的人。
三位大儒的心忍不住一抖,都知道,事情絕對不是表面這般簡單,有陰謀。
再往下翻看,禦史中丞寇援同樣也為提督太監高楓的人,而後三衙是皇室宗人府的人。
按照鳳鳴居推斷,整個事件應該是由高楓所令,由郭淮、寇援出頭,通過楊偃與樞密使彥青不合之事將三衙拖進水。
隻是因為太學生耿直、粗暴、沖動的性格讓他們大鬧三省都堂,給三省都堂借口,讓他們把三衙的軍權褫奪,使得脫離瞭事態的展。
至於下一步提督太監高楓還會如何反擊,就隻能看他下一步應招瞭。
看到這裡,三位大儒忍不住感到一陣頭痛。
孫休隨手把名冊遞給穆豐,穆豐接過後大致翻瞭一下,看著三位大儒沒有說話。
三位大儒知道穆豐是什麼意思,卻隻能無奈的苦笑一聲道:“書院外遷,事情太大,根本不是我們能夠做得瞭主的,還需山長肯才行。”
“可是山長呢?”
穆豐不在意的問瞭一句。
說到底,書院如何和他沒有關系,之所以他會為其出謀劃策還是因為荀洛的原因。
這點,三位大儒也是知道,無奈的搖瞭搖頭。
“還是再等一日吧,這事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出結果的。”
雷次宗想瞭想,把事情向後推瞭一日。
所有人同時點頭,的確,無論是擇一而靠還是作壁上觀都不是小事,等一等還是等得起的。
穆豐站起來,想瞭想伸手指向季晴川道:“其實,無論如何選擇找晴川都比找穆某要好辦。畢竟,帝都還是中州穆某都不熟悉。”
三位儒者想瞭想,同時頷。
的確,穆豐的來歷大傢都知道,他是古州人,還是第一次走進中州,走進帝都。
等待,是一個好選擇。
事情不管如何展都是需要時間,而在這段時間裡,生的任何事情,做的任何動作都能讓他們窺探出一些隱秘或破綻來。
天下任何事都是這樣,不動不錯,動,必然會有錯招。
因為天下事沒有十全十美的,敵我雙方任何一個動作,也許針對你是對的,在他看來卻可能是錯的。
尤其對作壁上觀的啟聖書院來說,更是如此。
上午、中午,任何事情都沒有生,啟聖書院把所有在外的學生都召集回來,正感覺慶幸的時候,又一件大事生瞭。
宣德門,登聞鼓院,以郭淮為國子監數百太學生,趕考舉子數百人上書請願,要求朝廷恢復三衙軍權,並懲戒太師賈涉,左相餘又晨,右相蕭沖。
一時間,帝都嘩然。
多少年瞭,從不曾有人敢於挑釁太師賈涉,現今竟然由一介白衣率領近千學子掀起一波倒賈狂瀾。
瞬間,登聞鼓院引起所有人矚目。
郭淮上書道:“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今東陵王朝已過三十四世,天下太平,其損益可知也,故而祖宗之法不可變。”
他又言:“在廷之臣,奮勇不顧、以身任天下之重者,三衙是也,所謂社稷之臣也。其庸繆不才、忌疾賢能、動為身謀、不恤國計者,賈涉、餘又晨、蕭沖、彥青之徒是也,所謂社稷之賊也。”
此事一出,帝都軍民聽說有太學生請願,不約而同地來到宣德門前,一下子就聚集瞭幾萬人,聲勢相當浩大。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