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就要大軍壓境瞭,現在這個時候劉登哪有心情看什麼禮物。
今天和三位將軍商議瞭很久,倒是也想出瞭不少作戰的套路,不過這一切到底行還是不行,還得真正的到實地去勘察一番,最後才能夠做結論。
“大王,馮大人可是朝中有名的聰明人,他應該不會這麼不知輕重的,他既然說瞭要讓大王當面查看,大王不妨看看馮大人送來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要說這些朝臣之中誰最瞭解馮敬,那當然就是李廣瞭,李廣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長安人,但是自從他參軍之後,在長安可沒少呆。
對於這位馮敬馮大人,他可真的是如雷貫耳瞭,馮敬本身就是個能文能武的人,怎麼可能會這麼不知輕重呢?
“說得到有幾份道理,打開看看吧!”
劉登一想到也是馮敬這個傢夥雖然神神秘秘的,不過無論是他的行事還是他的說話,可不像是一個不知輕重的人,他既然親自交代瞭,一定要讓自己第一時間過目,想必這東西應該是對自己有好處吧。
“諾!”
杜子騰原本還以為自己這馬屁又拍到馬腿上瞭,終於看到劉登回心轉意的時候,他的心裡也算是松瞭一口氣。
“這是!”
杜子騰自己都沒想到,他剛一打開箱子,劉登頓時就驚喜地差點跳瞭起來。
“這是雁門五百裡之內的地形沙盤!這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啊!來人呢,快點一起動手把這東西給我搬出來,小心一點,不要磕壞瞭!”
劉登真是又驚又喜,他倒是沒想到馮敬這傢夥來瞭雁門沒多長時間,居然就把這麼重要的事情不聲不響的辦成瞭。
劉登手中倒是也有一份雁門附近的沙盤,不過那東西隻是完全憑借著那些藥農樵夫商旅之流,憑借著他們的記憶制作的。
裡面有很強的主觀因素,雖然說比普通的地圖要好一些,但是真正要是作用於實戰的話,差距還實在是太遠。隻能用來制定戰略,但是能否實施還得實際觀測。
可是馮敬送來的這份就不一樣瞭,不說別的,單單看著雁門城的大小就已經能夠看出端倪瞭。
“馮大人果然有驚世之才!還真是沒想到,這位馮大人居然早早的就已經開始為戰爭做準備瞭,有瞭這份沙盤之後咱們可真是如虎添翼啊!”
三位將軍當然是最興奮的瞭,有瞭這份沙盤的話,他們對於整個戰場的局勢,大概已經有瞭一個更加明瞭的認識。
兵法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現在雖然已經是2月底瞭,但是這草原上的冰雪還沒有開始融化,四周的空氣都冷得嚇人,就算是漢軍都有些承受不住瞭,更別提那些遠道而來辛苦跋涉的匈奴人。
這個時候匈奴人主動選擇進攻,這簡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即便勝瞭,可能也會有很多的牲畜會生病而死。
畢竟經過瞭高速運動之後的戰馬需要精心的護理,可是匈奴人哪有時間,哪有條件去護理它們呢?
但是對漢軍來說,因為有著足夠的物資支持,而且背後就背靠著長城,不遠處就是堅固的雁門關。
隻要他們自己穩住陣腳的話,匈奴人想要取勝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畢竟,匈奴人全部都是騎兵,對於戰馬體力的依賴性比漢軍要強太多瞭。
在如今這個季節,他們根本就不應該出兵!
“大王你看,我看我們不如就在這裡決戰,這裡有一個微微隆起的土坡,雖然說這麼一點高度,對於匈奴人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卻可以大大的增加我軍的殺傷力!”
把沙盤拼裝起來之後,幾位將軍頓時就興奮瞭起來,李廣更是以神武軍為作戰單位,直接就開始滔滔不絕的講起瞭自己的戰術思想。
“李將軍,你可不要喧賓奪主啊,這次的主角可是新軍!這場戲還要靠他們來唱,神武軍隻要壓住陣腳,震懾住那些匈奴人就行瞭!”
和其他的諸侯王不同,劉登更喜歡在戰前聽一聽,這些將軍們怎麼說,畢竟真正上場打仗的是他們,而自己隻要把握好大方向,監督他們制定好計劃,然後催促著後方,把後勤保證供應充足。
最後在計算軍功的時候,不發生那種殺良冒功或者說搶奪軍功的事情,就算是完成瞭自己的任務。
左右現在的代國有的是錢,關於賞賜的事情,劉登從不擔心。
“大王說得對,侯爺,你也該給我們兩個一點機會瞭!”
蘇建和鄒暘對視瞭一眼,哈哈大笑瞭起來。
經過瞭這段時間的熟悉之後,他們兩個和李廣的關系已經很好瞭,畢竟他們也都是武將,對於李廣一戰封侯的事情也是羨慕的很。
“哈哈哈,大王說的對,大王說的對,這次是我老李不對瞭,此戰過後,我擺酒向你們兩位請罪!”
李廣也爽朗的一笑,然後也就不再說話,把主導權自覺的交給瞭蘇建和鄒暘。
“大王,臣以為,李將軍的一件很對,這處土坡的確是一處風水寶地,若是我們能夠占據這裡的話,以車陣穩住四三面,自然可以放心和匈奴人捉對廝殺!”
對於劉登這次拿出來的勾連槍,再加上特意鑄造的塔盾,還有那些純鋼制造的移動拒馬,就算是那些匈奴人連同戰馬全都身披鐵甲,想要突破漢軍的防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畢竟,全身披甲也就意味著戰馬的機動性喪失瞭很多,現在本來就是冬季,匈奴人又是長途跋涉,馬力的損耗肯定很大,這個時候再讓戰馬套上全身鐵甲,對戰馬的體力消耗可不是一般的大呀!
“說的沒錯,既然如此的話,我看我軍不如前移好瞭!今天晚上就到這裡吧,大傢好好休息一晚上,明天我們去實地勘測一下!真要是能夠實現戰略意圖的話,我們幹脆就把營寨設在土坡之後!”
劉登說著,狡黠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