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這是何意?”
張屠和陳奇兩個人對視一眼,實在弄不明白劉登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好端端的拿兩枚銅錢出來做什麼,這東西有什麼好稀罕的,不過就是朝廷的五銖錢而已,雖然看起來比較新,但是也沒看出來有什麼稀罕的地方啊。
“你們二位仔細看看!”
劉登再次埋首在桌案之間,頭也不抬地說道。
“老臣愚鈍,大王有話直說好瞭!”
張屠拿著那枚銅錢在手中端詳瞭很久,可是卻始終看不出來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這玩意兒無論是從形制還是重量上面來看,和普通的銅錢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實在是猜不透劉登到底是什麼意思,幹脆拱手問道。
“太傅大人何不把它切開來看!”
劉登還是在那寫寫畫畫,張屠這要罵娘瞭,你要切開早說呀。
比較起來陳奇的心態就要好很多瞭,他早就已經習慣瞭劉登這古靈精怪的做事態度。
聽到劉登這麼說,於是踏步上前,告瞭聲罪,從劉登的桌案上拿起來一把小匕首。
在張屠滿是疑惑的目光之中,直接伸手將那枚銅錢切成兩半,頓時就被裡面的東西給驚呆瞭。
“這、這是鉛!”
張屠整個人一愣,看到那灰蒙蒙的東西之後,立刻就認出瞭這玩意兒。
“大王此物,從何得來?”
張屠頓時感覺後背一陣的冰涼,這東西制作實在是太經常瞭些吧。
這可不是別的東西,這可是朝廷的5銖錢呀,這人到底想做什麼?
“這是吳王劉濞用來購買鹽票的銅錢,前後合共將近600萬貫!”
聽到劉登這麼一說張屠整個人頓時大驚失色,這可不是小數目,600萬罐這麼大的一筆錢,而且全是這種以次充好的貨色……
“二位大人可有什麼想法嗎?不知道,你們以為這件事情我們應該如何處置?”
劉登手中的筆終於停下瞭,抬頭看著二人問道。
“這個.......”
兩人雖然也知道這事情比較麻煩,但是,問題是這種事情到底怎麼辦他們還真是沒有經驗。
如果是代國境內,他們早就已經派兵前往瞭,但是,現在的問題是這是在吳國境內,而且,這造假的是吳王劉濞。
一時之間,他們是真的沒瞭註意,似乎怎麼處置都不妥。
“大王,臣以為,這錢咱們得趕緊花出去,不能留在我們自己手裡!”
陳奇到底還是比較年輕,猶豫瞭一會之後直接開口說道。
“不妥!他既然這麼算計我們,必然還有後手,恐怕你隻要花出去一文錢,立刻就掉入他的甕中!”
劉登還沒說話,張屠已經開始反對瞭,這事情確實是這樣,隻要他們敢在吳國境內動這筆錢,恐怕,立刻就會掉入劉濞的甕中。
“這!這不明擺著是欺負人嗎?這老匹夫!”
被他這麼一說,陳奇頓時也明白瞭過來,這他娘不是擺明瞭是耍無賴嗎?
“生氣解決不瞭問題,據本王看來,就算這錢我們不動,恐怕是他們也很快就要發動瞭!而且,隻要順豐行開門一天,這錢就會源源不斷的流進來!”
劉登的話一說完,張屠和陳奇兩人頓時就懵瞭,這麼說起來的話,這順豐行別說賺錢瞭,恐怕,直接都要開始賠錢瞭!
“大王,若是我們將這些錢回爐再造呢?”
張屠猶豫著再次提出瞭一個方案,雖然虧點錢,就是不知道會虧損多少。
“回爐、再造去除瞭雜質,加上火耗,人工,恐怕我們要損失四成!”
鑄幣權代國也有,這事情歸屬內史府管轄,陳奇直接張口就來。
但是,這個損失頓時就讓張屠傻眼瞭,不行,這事情不能這麼幹!
這個啞巴虧太大瞭,而且,這麼弄下去代國不是成瞭給吳國打工瞭嗎?
“那我們退出吳國呢?”
張屠狠狠的咬瞭咬牙,壯士斷腕,這確實也是個辦法,畢竟,這麼天長日久下去,就是有金山銀海也白搭!
關鍵問題是,他們造假的還是朝廷的五銖錢,而不是他們吳國的錢幣!
五銖錢的信用倒瞭,倒黴的可不光是他們順豐行吳國那一部分,整個大漢朝都要完蛋!
“前段時間不是讓你們籌集金銀嗎?不知道你準備瞭多少瞭?”
劉登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朝著陳奇問道。
“回稟大王,我們自己手中的黃金不多,所以這段時間從各種途徑換取瞭一些,現在一共有黃金一百八十萬兩,白銀多一些三百萬兩,銅錢大概還有三百萬貫!”
聽著這個龐大的數字,張屠都是不由得咂舌不已,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這銅錢如同大海一樣的流入代國。
現在代國擁有的錢財,劉登下半輩子都可以躺著折騰瞭。
“學院那邊的準備的差不多瞭,明天先撥付五十萬貫銅錢過去,趁著現在春耕的還沒開始,把地基給我抓緊時間弄起來!”
“大王,臣正想跟大王說這件事情,一個學院不過幾百人而已,咱們至於砸這麼多錢嗎?五十萬貫都足夠建一座小城瞭!”
陳奇的臉上一片苦澀,有錢也不是這麼花的啊,大王對這座學院的投入也太大瞭。
“陳大人,你府中的那些書吏很多都老眼昏花瞭,可是依然不讓他們告老,這是什麼原因?”
劉登沒有多說回答他的問題,反而淡淡的問道。
“這個......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替換人選,這天下的讀書人實在是太少瞭......”
陳奇也很是無奈,劉登的嘴角帶著一絲笑容,為什麼秦漢時期就沒有聽說過科舉制度?
因為天下的讀書人數量少的驚人,所以,所有孝順的人、讀書人、都可以被人推舉做官,很多時候,不是因為那些富貴人傢把持朝政,所以他們的子弟可以做官。
而是因為,窮人都在為吃飽肚子而掙紮,哪來的時間讀書?
三代之積,才能有一人讀書,在這個物質生活極度貧乏的年月,寒門子弟讀書都是奢望,大字不識幾個的人如何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