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零五章 萬千竹簡含真道

作者:我叫排雲掌 字數:3121

林沙在皇宮藏書閣裡悠閑看書,通過大量各類書籍的閱覽,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慢慢由淺變深,更是對自身前路有瞭某種模糊想法。

有瞭史料記載的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的某些事情,他對武道的追求一下子變得熱情主動許多。

本來,以他此時的內傢拳境界,放在現代之時已經達到大宗師之境,基本上已經沒有前路可言。

盡管他隱隱感覺,罡勁絕對不是內傢拳的最高境界

可他不知前路所在,到瞭罡勁之時對身體的掌控已經達到細致入微的程度,再想前進不知如何修煉。

隻是,沒想到這個世界的強者如此恐怖,又激起他心中武者熱血。

不管這世界武者的實力為何迅速下降,林沙都有踏上顛峰的沖動。

以前不知道就算瞭,現在既然知曉武者強大之後,力能碎山斷河,說什麼他也要試一試,看看自己有沒有成就這般實力的可能

不要說他癡心妄想,三國時期有位武力最接近霸王項羽的存在,那就是並州呂佈。

在正常歷史中,呂佈就號稱三國第一武將,一身實力堪比霸王。

而在這個世界,呂佈的實力能不能達到霸王那樣的程度,林沙不清楚,但他很有興趣見證一番。

如果歷史沒有出現太大偏差的話,也就是去年漢軍進攻鮮卑失敗,幾位漢軍統兵大將無一勝者,而且還將大片邊塞地域丟失,呂佈隨著其父內遷並州,相信以其武勇,用不瞭多長時間便會斬露頭角。

到時候,林沙肯定要過去會一會這位後來的三國第一武將

心中有瞭目標,林沙看書的動力更足,他要將這處皇室藏書閣中的書籍全部印入腦海。

盡管其中沒有絲毫修煉之法,可林沙依舊覺得收獲極大,有關這個世界的人文地理以及天象變化,還有百傢雜學的某些內容,都讓他有種豁然開朗,忍不住升起遊走天下的沖動。

從百傢雜學的粗略記載中,他甚至敏銳察覺瞭一篇篇功效奇特的修煉之法隱含其中,隻是可惜這些雜學記錄內容不全,林沙卻是沒辦法將隱含極深的修煉之法全部推斷出來

果然,史料記載百傢宗師全都是實力通天徹地的強者,盡管這一情況很有可能有哭長嫌疑,但他們都是武道或者其它能力強者卻是不爭事實。

這一發現,讓他對這個世界的力量體系,有瞭更為強烈的探究欲。

足足花費瞭一個半月時間,林沙以其強悍的記憶力,硬生生將此處藏書閣中的萬千竹簡全部翻閱一遍,將其中內容全部深深銘刻於腦海之中。

知識就是力量

別的不說,這麼多的知識儲存在腦海中,林沙的精神力有瞭明顯進步。

而且這麼多知識銘記於心,眼界大為開闊之餘,對世界的認識以及對武道的理解,都有瞭大概的輪廓。

這對他以後的武力提升,以及境界晉升都大有好處

就是對意念的運用,林沙也有瞭新的感悟和想法,隻待以後一一實驗並驗證,說不定會有巨大驚喜等著他。

別的不說,單單藏書閣中,數量最多的儒傢經典,對他的幫助和某些思緒啟發都有極大助益。

不談儒傢經典中的微言大義,林沙對此一點都不陌生,別忘瞭他前幾個世界都在古代遊蕩。就算他志不在讀書,可那麼多年的耳濡目染,對於儒傢經典的內容也是門兒清。

關鍵是,從藏書閣中的儒傢經典文章裡,他竟然粗粗領悟瞭凝聚文氣的辦法,實在是太不可思議瞭。

說老實話,以林沙的經歷之豐富,還有精神力之強大,隻要他願意完全可以模擬各種狀態的意念模型。

要他釋放剛正不阿的意念不是難事,隻是想要模擬浩然正氣卻是沒有辦法,那玩意對自身意志的要求太高,而且還需要自身有足夠的正氣積累。

至於如何積累正氣,林沙完全沒有概念好不好

他穿來這個世界還沒一年時間,其中還有大半年是在周山腳下的張村熟悉情況,來到雒陽的日子不超過三個月

這麼短時間,能夠對這個世界有一個大致瞭解,已經相當不容易瞭。

如果想要瞭解更加具體的正氣凝練之法,可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關鍵是之前他不知道如何積累胸中正氣,並將其轉化為可以喝退邪魔,震懾一切陰暗心思的浩然正氣

這奔應是儒門各派的不傳之密,隻有嫡系血親或者嫡傳弟子才有可能得到查,而且還不一定十分完整。

要知道,一份從儒傢經典中,領悟出的凝練正氣之法,可是儒傢一派的核心所在,同時也可能是某一個世傢豪門的立身根本。

沒見東漢末年的許多所謂大儒,在經史子集等等方面有獨道見解,並且得到儒傢主流認可,便足以開宗立派成一脈開山之祖

動不動就有門下弟子數百,說不定某一儒傢學派,或者千年世族門閥就是由此而來。

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林沙最近結識的大儒盧植

這廝在儒傢經典的研習之上很有收獲,揚名之後便在傢鄉琢郡開館授徒,大耳賊劉備跟白馬公孫贊就是那時拜入盧植門下學習。

而盧植所在盧氏傢族,也以此為根基,經過數百年發展,終於在隋唐之時成為大名鼎鼎五姓七望之中的范陽盧氏

當然,那是正常歷史中發生過的事情。

在這個特殊的世界,儒傢門人想要開宗立派,按照林沙的估計,起碼也要從儒傢典籍中,悟得一門修身養性凝練儒門正氣的法門方可

林沙回憶跟盧植相處的點點滴滴,還在每日的接觸過程中仔細觀察,確實發現瞭某些來哦不得的東西。

前文說過,盧植一身正氣,在儒傢學術的研究深度上,比起大才子蔡邕還要更進一步,達到瞭非常高深的程度

不僅如此,盧植距離凝聚浩然正氣,也隻有半步之遙

要說他沒修得一門上層儒門心法,林沙卻是萬萬不信的。之前還沒怎麼註意,也密友這方面的見識,現在看來盧植果然很不簡單

隻是,如果歷史不發生改變的話,盧植很可能一直都維持在這個境界,以後終生也都沒有取得突破,不然在圍剿黃巾大首領張角之時,手段不會那麼保守不力,最後被區區一位小黃門給幹翻瞭。

果然,這個世界的力量體系,不是他想象中那麼簡單。

林沙埋首皇室藏書閣的萬千竹簡中不可自拔,他的這種勤奮刻苦的表現,以及驚人的記憶力,終究還是引起瞭相熟的蔡邕和盧植的特別關註。

尤其在每日例行的攀談中,林沙偶爾說出的某些見解,叫這兩位大才子都忍不住心生感觸,覺得確實頗有道理,對於某些事務和典籍的理解,有瞭新的看法和認識。

這樣的情況,對蔡邕和盧植來說相當瞭不得。

以他們的淵博學識,想要讓他們在學問上面生出感觸可不容易,但林沙就做到瞭,而且這段時間經常如此。

蔡邕和盧植都不是傻子,相反兩人都是這個時代智商極高之輩,很快就發現瞭林沙的不同。

其在學識之上的進步速度之快,簡直到瞭駭人聽聞的地步

之前交流時,說實話林沙很難插得進嘴,可是現在林沙與他們坐談一點障礙都無,而且時時說出一番叫兩位大才子,都深有感觸的話語。

私下裡,兩人也談論過林沙,一致認為林沙以後前程不可限量

“異度,以你在學習之上的天賦,相信用不瞭多久便能達到某跟伯喈兄的程度,何不棄武從文”

這日,例行的茶話會開始後,盧植便迫不及待開口說道。

“是啊異度,以你如此驚人的學習進度,相信用不瞭多久,就會在士林名聲大噪”

蔡邕跟著勸說道:“打打殺殺實在太過危險,還是由武轉文的好”

林沙有些感慨,眼前兩位大才子都是實心人,並沒有沾染官場上那些污七八糟的壞毛病。

他們都是好意,他得領下這份人情,盡管他並不怎麼認同兩位的說辭。

當然,如果單論做官的話,文官的升遷速度確實比武官要快得多,尤其在天下太平政局穩定的時候更是如此。

可眼下的朝局,還有天下形勢短得算平穩麼

“兩位先生的好意,某心領瞭”

林沙也不做作,直言道:“隻是某志不在官場,而且對的朝局也並不看好,所以隻能說聲抱歉瞭”

“怎麼,異度你對眼下的朝局,有什麼看法”

盧植眼睛一亮,也不生氣笑著問道:“說說看,出得你口入得我耳,就當清談可好”

“是啊,異度你有什麼想法,不妨說來聽聽”

蔡邕也來瞭興趣,輕笑道:“以前隻見你埋首萬千竹簡中,還不知道你對朝局具體是個什麼看法呢”

無論是盧植還是蔡邕,別看此時官職都不大,卻是十分熱衷於參與朝政事務,不然之前也不會有鴻都宮門前的那場鬧劇瞭。

兩人倒不是真這麼看重林沙的想法,隻是閑著無聊說一說罷瞭,加上對林沙又有十分好感,這才來瞭談論的興致

無論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