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五百一十七章 荊州劉表

作者:我叫排雲掌 字數:3130

大漢經歷瞭黃巾之亂,以及之後短暫的諸侯爭霸,整個天下十三州神奇的恢復瞭平靜。

雖然小打小鬧的爭鬥不少,卻再也沒發生波及一州之地的大戰

這一切,不是因為身在長安的天子劉協坐得穩當,也不是天下群雄突然熄瞭爭鬥之念,隻因為占據中原八州的大將軍林沙

大將軍盤踞中原八州之地,猶如鼎定天下的定海神針一般,隻要中原八州不亂,整個天下就亂不起來。

不管周圍諸侯是何想法,中原局勢穩定,就代表天下的局勢穩定

就算諸侯最多,局勢最為混亂的江東之地也是如此,一改之前的混戰局面,幾大強勢諸侯各據一地默默發展,短時間內都沒有妄動刀兵的意思。

有大將軍林沙鎮著,天下十三州竟是顯出難得的寧靜,甚至比靈恒二帝矮位期間都要安寧。

大將軍林沙明明早有統一天下的實力,卻偏偏不出手,隻一個勁發展中原八州轄地。

在他的潛心經營下,中原八州之地變得無比覆蓋,遠朝秦漢任何時期,民富國豐一派大治氣象,百姓安居百業繁茂,工商流通產品行銷天下,甚至就連西域諸位都有來自中原八州的商旅。

中原八州如此錦繡繁華,逼得天下諸侯不得不緊緊跟隨,大力發展治下經濟民生,不然治下的有錢人和百姓都跑光瞭,他還混個屁啊。

在大將軍的強力組合下,天下各大諸侯都開放瞭自傢勢力地盤,允許百姓商旅自由流通,甚至就連稅率都定得一摸一樣。

不管暗地裡是什麼心思,明面上各地諸侯都表現得光風霽月,一切以市場還有民心論高下,並沒有在明面上使什麼手段阻擾百姓商旅流通。

如此情況,逼得各地諸侯,不得不使勁手段發展治下經濟民生,不然治下百姓可不會體諒他們的無奈,自然向往更好的生活。

於是,大將軍治下的中原八州之地,成瞭各地諸侯的學習目標,大把大把精英人才湧入學習,然後將先進的治理經驗帶回治地,盤活當地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提高百姓生活質量,以及改善周圍環境。

在如此熱火朝天的發展熱潮中,各地諸侯治下經濟發展迅猛,民生更是得到極大提升,整個天下十三州,顯示出一片欣欣向榮之勢。

有識之士回顧身後,不由感嘆大將軍的手段,果然是仁義無雙真豪傑

不動刀兵,隻靠大勢便逼得各地諸侯不得不做出改變,大力發展經濟民生,輕松達成心中目的。

就算各地諸侯反應過來,也絲毫恨不起大將軍,還得贊頌大將軍的仁義之名,把百姓民生放在心中,不僅僅隻是口上說說而已。

難得的,整個天下十三州,發展起來的勢頭極好,甚至超越瞭兩漢最鼎盛的宣帝時期。

不管各地諸侯,長安城的天子劉協和一幹朝臣是什麼想法,天下確確實實一片繁華,百姓生活的環境也是前所未有的安寧,這是大將軍的功勞,誰也搶不走,也沒那臉免搶奪。

荊州連接南北,乃是中原地區極為重要的大州。

自從劉表當上荊州牧以上,聯盟世傢整喝荊州勢力,讓原本頻繁動亂的荊州趨於穩定,經濟和民生都跟著有極大發展。

在諸侯討董之時,劉表的荊州實力冠絕一眾關東諸侯,就是跟董卓比拼,也有一撼之力。

隻是可惜,劉表不知出於何等心思,並沒有參與諸侯討董聯盟,而是作壁上觀,白白浪費瞭更進一步的機會。

等到大將軍以強橫之勢統一中原八州,與荊州成瞭鄰居之後,劉表已經徹底失去翻身機會,隻能戰戰兢兢活在大將軍的陰影中。

幸好大將軍不是貪婪之輩,也不喜妄動刀兵,拿下中原八州之後便一滿足,並沒有進一步擴張地盤的想法,叫劉表和荊州一幹文武長松瞭口氣。

可作為大將軍的鄰居,劉表依舊表示壓力山大。

特別是荊州門戶南陽,還在大將軍的強勢要求下,由荊州與大將軍府共管,心中的壓力更大瞭。

好在,大將軍並不是喜歡招惹是非之輩,答應的事情並無食言之意,之後近十年時光都沒有主動招惹,挑釁荊州的意思和想法。

相反,隨著中原八州經濟大爆發,作為南北商業交流重要中轉站的荊州,趁機大發其財,賺得盆滿缽滿富得流油。

也就是中原八州榜樣在先,劉表不願意讓大將軍專美於前,荊州州牧府狠是拿出瞭大筆銀錢,改善提升治下民生,還有各種基礎設施不落於中原八州之後

作為鄰居,荊州上下對中原八州的事務瞭解深刻,但凡不是涉及利益糾葛之事,基本上都照搬執行,效果也是相當不錯。

荊州之地經過這麼多年的安穩發展,已經成為緊次於中原八州之地的繁華所在。

眼見荊州發展如此興盛,很有大治之象,以劉表的性子難免驕傲,又有大批南下名士大儒吹捧,一時飄飄然真以為自己乃是治世之能臣。

當然,劉表雖然年紀大瞭,腦子也不怎麼靈活瞭,卻還沒到昏聵糊塗的地步,自然知曉這樣的心思自己揣著就好,沒必要說出來丟人現眼。

他要是治世之能臣,那大將軍算什麼

不要以為大將軍多年沒有動武,就變成瞭吃素的和善人,這位可是真正的天下豪傑,一旦出手必定會是雷霆一擊,到時候應該就是天下一統之時

劉表對大將軍心中滿懷警惕,隻是可惜他的能力有限,又受荊州世族牽制無法獨斷專行,隻有守成之力無進取之心。

漸漸的年紀大瞭,又有大兒跟幼子之爭,哪還有心思跟大將軍對抗

眼見大將軍確實沒有妄動刀兵的念頭,緊張瞭近十年的劉表慢慢放松瞭警惕,無論身心都逐漸沉浸於享樂之中。

他年紀大瞭,不想折騰瞭,身體每況日下,還不知道能活多久,還是趁活著之時好好享受一番,也不枉人世間走一回。

隻是最近,發生瞭叫他很不高興的事情。

襄陽州牧府,劉表一臉陰沉聽完手下匯報,臉色難看之極。

“諸葛亮和龐統,真的已經到瞭雒陽,還進入瞭當地的公學上學”

開口聲音撕啞,透著濃濃的腐朽之意,早已沒瞭當初剛來荊州上任時的意氣風發。

可就是如此,也應該不住他身上的威勢。

畢竟作為荊州之首二十來年,就算有世族牽制不得全力施展,可身上的氣度又怎能差得瞭

“正是”

匯報情況的男子恭聲答道:“諸葛亮年前就去瞭雒陽,並進入河南郡第一公學上學,而龐統則是今年三月抵達雒陽,在諸葛亮的幫助下進入河南縣公學上學”

劉表臉色陰沉,冷聲道:“什麼狗屁名士,還不是巴巴跑去雒陽逢迎大將軍,我道是他們很有骨氣呢,不過如此”

不怪他氣憤,被大將軍逼著發展經濟民生,提升荊州的整體實力,劉表對於荊州的人才還是相當關註的。

別看隨著大將軍建立公學體系,逼得大量北方名士南下,荊州最近十年可謂名士雲集,讓素喜清談的劉表好不開懷。

可劉表十分明白,荊州要想發展起來,不讓大量人口流失,必須依靠半實施的人才,而不是光會耍嘴皮子功夫的清談名士。

近十年光景,州牧府倒也網絡不少人才,又受瞭大將軍治下影響,他著實在提拔瞭不少實幹型人才,這才有瞭荊州的大治之象。

而諸葛亮和龐統,號稱臥龍鳳雛,乃是荊州年輕一輩佼佼者,劉表早早就盯上瞭這兩位,甚至多次遞出橄欖枝,想將兩位年輕俊傑收入囊中。

這兩位老是以能力不足推拒,劉表倒也不生氣,反正人在荊州,也不怕他們跑瞭。

可誰想一個錯眼不見,這兩位荊州年輕俊傑,竟然就跑去大將軍治下求學去瞭,還不怕掉面子想辦法進入公學學習,讓劉表感覺臉面掛不住啊。

合著,州牧府許諾的高官厚祿,還比不得大將軍治下的公學有吸引力

“主公,要不要屬下去雒陽,將諸葛亮和龐統請回來”

見劉表著實生氣,下首男子眼中精光一閃,急忙出聲表忠心道:“一定不叫他們兩個跑瞭”

“得瞭吧,到瞭雒陽哪還有你撒野的地方,別沒完成任務,反倒把自個給搭進去瞭”

劉表翻瞭翻白眼,沒好氣道:“據聞郡學學生,一身武藝都有不入流水準,一旦你們被圍上瞭,哭都沒地方哭去”

男子訕訕,馬屁沒拍好,一下子拍到馬腿上,他倒也不覺尷尬,沒有再開口自找沒趣。

說起來也真是叫人不解,大將軍治下的公學學生,就算再不成器的都有一定本事,更別說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其中還出現過三流好手的情況。

三流好手放在荊州軍中,怎麼也能混成一校校尉,就他手裡的人馬,甚至沒一個達到三流實力的。真要被大將軍治下郡學學生圍住,還真討不瞭好。

“算瞭,既然他們不願意替荊州效率,也由得他們”

劉表揮瞭揮手,沒好氣道:“隻要他們以後不後悔就成”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