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地裡的寶貝(續)

作者:吃仙丹 字數:3121

老胡回道:“老先生,這東西我也覺得挺不錯的,你看……”

老者愣瞭愣神,而後臉上就顯得有些忿忿,不過他可能是覺得他之前確實做的有些不對,因此,也不好多說什麼。

一時間,三人都沉默起來。

過瞭半響,中年漢子就諾諾的說道:“我說,你們到底準備怎麼辦啊,一會來瞭人,這事可就不好說啦!”

老胡一想也是,於是他和老者對視瞭一眼,馬上就答成瞭默契。

“老弟,那咱們價高者得吧,不過無論誰最後得到這隻罐子,都要給對方一千塊錢,怎麼樣?”

“行!”老胡點頭道:“我出六萬!……”

這樣,兩人就開始競起價來,不過兩人競爭的相當激烈,誰都不肯松口,到最後,老者更是把錢加到瞭三十二萬,這把那位中年漢子“嚇”的是目瞪口呆。

這時,老胡也差不多到極限瞭,不過他看瞭看那隻罐子,面對著將來數倍的利潤,他還是咬牙說道:“我出三十五萬,你要是高過三十五萬,我就不要瞭!”

老者搖頭一聲嘆息,而後從老胡那裡接過一千塊錢,就滿臉惋惜的離開瞭……

聽完瞭眼前這隻罐子的來歷,楚琛和老於不由得面面相覷,老胡的經歷,怎麼聽怎麼覺得是個“地雷”,這樣得來的東西,會是件開門貨嗎??

老胡嘿嘿一笑道:“這事吧,等我反應過來,我也覺得我可能是踩著雷子瞭,不過回來後,我查瞭許多的資料,通過對比,我認為我這隻釉裡紅罐肯定是件元代的真東西。”

“可是老胡,踩雷子踩到的東西可能是真的嗎?”老於滿臉不信的說道。

“沒誰規定踩雷子就踩不出真貨瞭吧?”老胡攤瞭攤手笑道。

楚琛對老胡所說到是深以為然,他到現在已經踩出兩件真品瞭,沒道理別人的運氣就一定比他差,說不定老胡還真的買瞭件真品,撿瞭個大漏。

“你說的確實有可能。”老於說道:“不過東西真不真,還是要看過才知道。”

“那你就看唄,看看到底真不真。”老胡很有自信的說道。

“我不行!”老於擺瞭擺手:“你也知道我對瓷器並不擅長,還是讓楚先生先看吧,他說真的,那我也就不用再確認瞭。”

“楚先生,那您先請。……”

楚琛客氣瞭一番,就對著釉裡紅罐仔細打量起來。

每個歷史時期的瓷器都有各自的制作特征,也就是說,它們會留下瞭這個時代的時代烙印。元釉裡紅和元青花同處在一個時代,因此在瓷器的制作上,如胎、釉、器型、工藝、圖案紋飾等方面,都是按照那個時代的款式、工藝去加工制作的。不管什麼器型、品種,基本上大致相同,這就是它們的共同點。

在鑒定上,可將對元青花、單sè釉的鑒定方法運用到元釉裡紅上來。當然,這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品種,因此也隻能作為參考,不能完全生搬硬套。

就像,以兩者的胎骨來說,元青花的就要比元釉裡紅的要來的jīng細一些,而此隻釉裡紅罐的胎骨,卻和元青花的胎骨一致,這不得不讓楚琛產生懷疑,不過光是以此肯定不能完全確認這是件贗品,隻是真品的可能xìng卻降低瞭不少。

不過除瞭這點之外,其它到沒什麼問題,像此罐底部呈現內凹圈足狀,足底寬厚,挖淺足。足底砂胎的細小砂眼以及黑糊麻點清晰可見,並有旋痕紋,呈火石紅及赭紅sè,這些都是元代釉裡紅真品的特征。

看完瞭胎再看釉,隻見此器的釉sèrǔ濁,白中泛青,積釉處呈青sè,有玉質感。釉裡紅呈sè均勻,看起來呈sè暗紅sè,白線條邊緣有暈散的紅斑塊,這主要是在燒成時還原不充分和銅在高溫下發揮所致,也是元代釉裡紅產品的不足之處。

另外,釉裡紅中還可以看到為數不多的褐黑斑點,還有一些明顯的飛紅現象。

飛紅是由於銅在高溫下容易揮發,而且在釉中容易擴散,稍一不註意,就會產生燒飛,雖然當時元代已經攻克瞭這個難關,不過飛紅這種現象還是不太容易避免。其中釉裡紅線繪多見飛紅現象,而釉裡紅拔白和釉裡紅塗繪少見飛紅現象。

雖然釉裡紅拔白也可能出現飛紅現象,不過像此罐這樣明顯,多少還是有些耐人尋味。

另外,楚琛還在釉層中看到針眼、粘渣和毛邊,這到是和元釉裡紅的特征基本一致。而後他拿出放大鏡,觀察著釉層裡面的汽泡。

一般古瓷器釉內都會蘊藏著氣泡,這是因為胎體和釉中及空間氣體在高溫燒制過程中,受到釉面阻擋而形成的。釉中氣泡的大小、多少及佈局,都因各時期不同的胎質、用釉、窯溫、燃料及燒制技術不同,呈現出不同的大小氣泡及排列狀態。

我國的古瓷器專傢,對各個時期的釉中氣泡都著jīng彩的描述,像之前提及的“聚沫攢珠”、“寥若星辰”等等,都是他們經過細心觀察而得出的結論。

萬物有形成,當然會有消亡,而這種釉中氣泡也不例外,這種情況,在古陶瓷界有個專門的術語,叫做“死亡氣泡”。

釉中“死亡氣泡”指的是瓷器隨著時間的久遠,在大自然的催化下,釉中氣泡自行消亡的一種變化現象,所謂死亡氣泡即是氣泡自行破裂,留下氣泡圓點痕跡,又隨著時間延長,在破裂氣泡的痕跡中呈現黑sè斑點。

瓷器存世的時間越長,死亡氣泡就越多。當然,氣泡的死亡與胎釉的技術制作有很大的關系,好的窯口,釉層肥厚,對氣泡起著較強的保護作用。

但是,氣泡的死亡是大自然一種不可抗拒的演變規律,因此,無論釉層有多麼肥厚,到瞭一定的年限,其中總會有“死亡氣泡”產生。

根據元代釉裡紅瓷器鑒定專傢長時間的研究結果表明,凡是在清後期,**和現代瓷器都不存在死亡氣泡,這是一個非常寶貴的經驗。

在30倍的放大鏡下,楚琛看到瞭釉內有小部分的“死亡氣泡”,破裂的氣泡中呈黑褐sè。而這正是元釉裡紅的典型特征。

看到這裡,楚琛輕輕的皺瞭皺眉頭,如果以“死亡氣泡”來判斷,此罐應該是件真品,但剛才那兩處地方是怎麼回事?這讓他一時間有些摸不著頭腦。

過瞭半響,楚琛暗自搖瞭搖頭,雖然說現在還沒有發現對“死亡氣泡”這種現象仿制成功過,不過萬事沒有絕對,有道是高手都在民間,誰也不能對此百分之百確定這一點一定就仿制不出來。

當然,也許是之前懷疑的胎骨和飛紅,也是偶然的特例也說不定。

元釉裡紅和元青花一樣,瓶、罐內壁多不施釉,內壁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因此器腹與器底往往留有明顯的胎接痕。

這隻釉裡紅罐確實有明顯接胎痕,而且楚琛用手一摸,可以明顯摸到到內壁凸起約1、2毫米不等、粗細大小不規則的胎接痕,並且有圓潤細膩的質感。

而後楚琛把罐朝著光線細細觀察,隻見罐內壁砂胎略帶淡黃sè,胎內明顯可以看到壁砂眼以及內壁稀朗小顆料石,腹上部並沒有經過修胎處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紋,瓶內壁稀朗砂眼明顯可見。

楚琛用強光手電對著這些稀朗砂眼,可以看到裡面閃出星光點,發出亮光,這引起也被稱yīn陽光點。

最後,楚琛又把這隻釉裡紅罐的紋飾仔細打量瞭一遍,從瓷器上刻畫的雲龍趕珠紋來說,制瓷大師的構思可謂惟妙惟肖,如果沒有反復揣摩,那是很難理解該罐畫面高超的藝術內涵的。

以整體來看,如果除去對胎骨以及飛紅現象的疑惑,這隻釉裡紅罐應該是一件元代的釉裡紅jīng品,可惜的是,對於古玩的鑒定來說,從來沒有“如果”兩個字。

於上楚琛自然而然的對這隻釉裡紅罐用上瞭異能,不過結果卻既在他意料之中,又有他完全沒有想到的事情,讓他一時間都有些感嘆直來。

“楚先生,不知道我這隻釉裡紅罐,您覺得如何?”

老胡有些忐忑的問道,雖然他因為年齡而對楚琛的眼力有些懷疑,不過楚琛畢竟頂著劉老高徒的帽子,因此,他對楚琛給出的結論還是非常在意的。

從之前老胡的述說中,楚琛瞭解到,這隻釉裡紅罐可是花光瞭老胡所有的積蓄,因此,當他看到老胡希冀的眼神時,實在有些不忍把結果說出來。

隻是這件事情老胡早晚都要面對,於是楚琛還是據實說道:“這隻釉裡紅罐品相完整,藝術水平非常高,如果單以這點來說,我可以給它打個十分,不過如果以元代的釉裡紅罐來打分,我隻能給它零分。”

聽到楚琛前半段的結論,老胡的臉上情不自禁的綻放出瞭燦爛的笑容,不過當他當聽到最後時,不由的驚呼瞭一聲。

“什麼?零分?這怎麼可能!”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