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經常撿大漏的楚琛來說,一件東西轉手賺五千,實在算不得什麼。但對普通人來說,哪怕是開瞭古玩店的潘彬,能夠轉手就賺瞭一千塊錢的東西,也是比較少的,因此,能夠以一萬的價錢買下這對兔毫盞,已經算很不錯瞭。
盧傳佑狡黠一笑道:“老潘,那這對兔毫盞你準備怎麼處理啊?”
潘彬聞言嗤笑瞭一聲,說道:“老盧,你不就是想打我臉嗎?我告訴你,這對兔毫盞如果最後證實確實是用不法手段得來的,那我二話不說,立馬捐掉!”
聽潘彬這麼說,盧傳佑反而有些尷尬瞭,如果真是因為他的一句話,讓潘彬把東西給捐瞭,那他得多不好意思!
“吶吶吶!”於是,盧傳佑虛點瞭潘彬幾下,說道:“你這傢夥就是這麼無趣,不就是跟你開個玩笑嘛,至於這麼端嗎?你這樣,我下次都不敢來見你瞭。”
潘彬臉上帶著揶揄的笑容,說道:“你能跟我開玩笑,我難道就不能給你開玩笑瞭?實話告訴你,其實我在發現這對兔毫盞有問題的時候,已經就這麼決定瞭,你難道還以為是你的原因啊!”
盧傳佑聽他這麼說,心裡也松瞭一口氣,笑道:“真是看不出來啊,就你這死板的性格,現在居然也會開起玩笑啦!”
潘彬笑道:“俗話說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你這傢夥接觸多瞭,就算不會也變會瞭……”
玩笑過後,潘彬就跟楚琛打瞭聲招呼。進裡屋拿瞭幾件他先前說的精瓷器出來,讓楚琛挑選。
幾件瓷器確實都比較精美,楚琛都比較中意,不過這些都算是潘彬壓箱底的物件,他也不好意思都買下來。於是就在其中挑選瞭兩件。當然,潘彬也給瞭楚琛很大的優惠。
正當楚琛和潘彬完成瞭交易,劉老電話裡說的辦案人員也趕到瞭……
…………
轉眼間,楚琛回到京城已經天瞭,期間,他除瞭處理瞭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其他時間,不是在別墅,就是在古玩店呆著,到也挺輕松自在。
不過,有兩件事情。還是讓楚琛有些苦惱,一件是關系著燭臺下落的那位,也不知道是躲起來瞭,還是遇到瞭什麼危險,反正是杳無音信。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那間四合院瞭,楚琛回京的那天,那位老到是打過電話給他。說她的妹妹還是堅持要把四合院轉贈給別人,隨後說瞭一些抱歉的話,就掛瞭電話。讓楚琛連問受贈方是誰的機會都沒有。
這兩件事情都挺讓楚琛苦惱的,但暫時除瞭等待這兩件事情也沒什麼好辦法可想,總不能讓他去醫院逼那位四合院的主人,把房賣給他吧?
好在,楚琛性格還算豁達,既然事情暫時沒什麼好的解決辦法。那就先放在一邊再說,把兩件糟心事一直放在心裡。從而敗壞自己的心情那肯定是不行的。
另外,在字都發現的那個團夥。也不知道是不是發現瞭什麼不對勁還是怎麼,主要人物突然就銷聲匿跡瞭,這讓劉老很是生氣,下命令一定要找到蛛絲馬跡,把這夥人盡快抓捕歸案。
星期四一早,吳可去公司上班,楚琛則帶著吳叔前往古玩店。
一上,吳叔頗有興致的和楚琛討論著那盞月影燈。自從吳叔見到瞭那盞神奇的月影燈之後,就對它起瞭濃厚的興趣,天天沒事就研究這盞月影燈到底是怎麼工作的。就好像小孩遇到瞭自己非常感興趣的玩具一般,一定要研究個透徹才行。
對於這一點,楚琛除瞭有些好奇之外,也是大力支持的。老年人嘛,平時能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興趣,也是好事。因此,他隻是讓吳叔平時註意休息,別勞累就行瞭。
古玩店裡也沒什麼事情,楚琛先是和顧琦飛以及谷建明兩人,交流瞭一會雕刻方面的心得。隨後,想到自己好久沒去市場淘寶瞭,他就和大傢打瞭聲招呼,走出瞭大門。
來到隔壁的市場,看到自己熟悉的場景,楚琛覺得倍感親切,一上,不是和熟人打個招呼,就是蹲下身,看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期間,他並沒有用上異能,完全憑著自己的眼力,沒一會就淘換到瞭兩件自己中意的小玩意兒。
最後,用異能一看,兩樣東西都是真,這讓他心情大好。
逛著逛著,楚琛就來到一傢專賣雜項物的攤位前,老板楚琛也認識,大傢都叫他錘,他這個錘,是一錘買賣當中的錘,個中含義,想必也不用多解釋瞭。
說實在的,楚琛平時不怎麼喜歡和錘這種人打交道,今天也是因為他被錘攤位上的一對鴿哨給吸引住瞭,這才和錘打瞭招呼。
兩人毫無營養的寒暄瞭幾句,隨後楚琛就拿起鴿哨看瞭起來。
鴿哨又名鴿鈴,屬於一種民間風物,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全國有不少地方都能制作鴿哨,而京城的鴿哨制作水平無論聲響效果還是種類型,都算是比較精致的,這與京城悠久的歷史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制造鴿哨的主要材料有葦、竹、葫蘆、瓢。除瞭以上原料外,還有用象牙或虯角做哨口,用銀杏、桂圓、荔枝、蓮等果殼做哨肚的,這些鴿哨因為材質和分量的關系,樣雖名貴新奇,效果卻不一定好。
楚琛看上的這對鴿哨是葫蘆類鴿哨,其是以細腰葫蘆的底肚為主體,將細腰切斷處的孔開大,再用圓片覆蓋其上,膠粘牢固。這圓片通稱“葫蘆口”,葫蘆口及兩側常安小崽。小崽以對六枚為常式,一對安在寬大哨口之前,稱“門崽”,兩對分安在葫蘆口兩側。
鴿哨以對計,兩枚葫蘆肚力求高矮相似,大小相同,因此購得葫蘆以千計,從中才能選配成對葫蘆肚。但葫蘆天生,大小很難完全一致,因此,每枚鴿哨的哨音也高低不同。這樣的組合無論在外形還是內在音色上,都富韻律感。
楚琛手中的這對葫蘆鴿哨大小相差不大,保存完好,表面均漆黃色,哨口後額(即哨口的上部,通稱“後腦門”)圓渾,一順而下,殆取流線型之意,與音響雖關系不大,但可減少氣流阻力,減輕飛鴿負荷。
鴿哨底刻“”字,“”字作者姓陶名佐,他制哨考慮周詳,是民國京城的制哨名傢。
這樣的名傢制哨,能夠完好的保存到現在,算是比較難得的東西,不過可惜的是就這麼一對,如果有幾對的話,那價值就高瞭,現在就一對的話,估計也就值個幾千塊錢而已。
正當楚琛在那打量著手中的鴿哨時,一位二十多歲,穿著一身高檔服飾的年輕人,就站到瞭楚琛旁邊,隨後蹲下身,拿起瞭攤位上的一隻青花小筆筒,左瞧瞧,右看看,看上去好像挺喜歡的。
錘見年輕人有意,便開始說這筆筒如何精美,年輕人如何識貨雲雲,如果年輕人要的話,五千塊錢就出手。
說實話,從那年輕人的樣,就能感覺的出他對青花瓷的研究應該還隻是剛剛入門而已,所以一時間吃不準這隻筆筒的真假。
正在年輕人躊躇之際,旁邊過來一名顧客模樣的男...
,在年輕人身旁觀看小攤的藏,忽然他就指著年輕人手中的筆筒說道:“這隻筆筒看上去頗具些韻味,挺像真東西的,小哥,問句冒昧的話,能不能讓我看看?”
楚琛見此情形,暗自一笑,這男其實他也有些印象,平時時不時的會給錘做托,估計今天看到年輕人可能比較有錢,又準備要給這年輕人“上”一課瞭。
古玩買賣和下棋一樣,都講究君不語,因此,楚琛明知道其中有問題,他也不會多說,畢竟誰都是從這一步過來的,既然想踏入這一行,就應該要有踩雷的覺悟。
年輕人是十足的新人,他根本就沒多想,便把筆筒給男觀看,而且還是直接遞給瞭男,一點都不擔心男沒拿穩筆筒,不小心給摔瞭。
男看瞭一會,就驚呼:“果然是好東西,老板這個筆筒你要多少錢才出手?”
錘比劃瞭一下,說五千,那男當即拍板,說東西他要瞭。
這時錘面露難色,說:“這位老板,這筆筒是這位先生先看上的,我實在不好賣給您啊。”
那個男馬上轉向年輕人,作揖請求道:“這位小哥,這隻筆筒我真得十分的喜歡,不知你能否讓給我呢?”
年輕人本來正在猶豫不決,見那男這種表現,心裡有些激動的想,看來這隻筆筒確實是真的,沒想到自己運氣這麼好,碰上一個漏,不撿白不撿,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嘛!
於是他便對那男說道:“這位大哥,十分抱歉,這隻筆筒我也十分喜歡,而且也已經和老板商定瞭,實在是不能讓給您瞭。”
那男聽瞭這話就長嘆瞭口氣,表情顯得很失望,隨後便繼續觀看小攤上的物。
ps:感謝“攬月破軍”投的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