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百零三章 珍貴的書法手卷和鸞膠

作者:吃仙丹 字數:5210

看到老太太最後的表態,楚琛心裡也舒服多瞭。本來嘛,老太太遭遇確實可憐,但就因為可憐,難道楚琛就應該以比較貴的價格買下她的東西?

而楚琛之所以同意購買,除瞭老太太的遭遇確實比較可憐之外,主要還是齊保福在電話裡說,老太太一傢為人都不錯,都是熱心腸的人,不然他也不會向老太太介紹楚琛。

先不說齊保福有沒有看錯人,至少憑他的面子,楚琛也會做這筆買賣。好在,老太太確實是明事理的人,不然就真有一些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味道瞭。

由於楚琛忙著佈置博物館,衣櫃買下來之後,他就放在那瞭。等把博物館的事情都處理好瞭,楚琛又看到這隻衣櫃,才起瞭興致,又把它仔細檢查瞭一番。

而檢查的結果也讓他大為驚訝,這隻衣櫃居然還有一個表面看不太出來的暗格,打開一看,裡面除瞭放著幾本古籍之外,還有一幅看起來頗為厚實的手卷。而且,這幅手卷居然還是用的蠶繭紙書寫的。

蠶繭紙以字意來理解,是用蠶繭殼制成的紙。這種紙歷史悠久,其中劉義慶撰《世說新語》中就介紹道:“王羲之書蘭亭序用蠶繭紙,紙似革而修也”,清晰地說明王羲之書寫《蘭亭序》用的是蠶繭紙。

≠♂蠶繭紙的特征為紙質很薄而正面光滑,纖維交織均勻,抗蟲蛀壽命長,寫字後墨透紙背,光滑爽利。實為紙中上品。

現在已很難見到晉代蠶繭紙,所能見到的是宋代的蠶繭紙。紙色淺黃類似繭絲外觀。但據研究,所謂蠶繭紙。其實並非蠶繭做成,而是一種構樹(又名楮樹)皮纖維制造的紙。

構樹皮含有一層膠衣,且纖維純凈潔白,造成紙之後,光亮細膩,白如蠶繭、細如蠶絲,故名蠶繭紙。

不管怎麼說,既然這幅手卷能夠用蠶繭紙這種上品紙張書寫,想必不會太差。於是。楚琛就連忙叫上其他人一起,小心的把手卷展開。

這幅手卷的篇幅非常長,展開之後長度足有二十多米,而上面的內容,當即就讓大傢驚呼不已,因為上面的內容不但和薛稷的《信行禪師碑》相同,而且看起來好像還是真跡。

大傢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全都是因為作者薛稷在書畫藝術上的成就實在太出眾瞭。

想必大傢都知道,漢字在其演化過程中。形成瞭篆、隸、草、楷、行多種形體和寫法,但在印刷品中最為廣泛采用和流行的字體,則是隸屬於楷書的宋體字。這種字體因其疏朗挺勁、骨氣洞達、形體精幹、表意顯豁而備受推崇。

宋體字,顧名思義。就是在宋代創造的字體。事實上,宋體字也確是因為在宋代得以欽定和流傳而得名。長期以來,傳說宋體字是秦檜創造。因為他是奸賊,所以宋代朝廷就將它收為國體。稱宋體。

這是由於秦檜為瞭取悅宋徽宗,對其創作的“瘦金書”刻意模仿。這才有瞭後世的仿宋體之說,也有瞭這個傳說。但這其實並不是對宋體字的奠基和首創,而隻是宋體字在演化和發展過程中的嬗變。

事實上,宋體書法的鼻祖是與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齊名的初唐四大書法傢薛稷。

對於薛稷,人們或許有些陌生,但要說到他的曾祖父薛道衡、祖父薛收、外祖父魏征,那可就傢喻戶曉瞭。

魏征對於書法也頗有研究。他的四子魏叔瑜,更是以擅長草書而著稱。在長期耳濡目染中,薛稷有瞭創新書法藝術的便利條件。

一天,薛稷在魏征傢裡看見褚遂良的書法,愛不釋手。他於政務之餘,就常去觀摩、臨習,進而“銳意模學,窮年忘倦。”

景龍末年某月一天,唐中宗大會賓客,並擺出裱糊好的王羲之、褚遂良書寫的《閑居孤樹賦》,讓眾人欣賞,薛稷特別鐘情於褚遂良書法,一邊欣賞一邊在自己衣袍上用手指摩寫,如癡如醉,忘乎所以。

從此,薛稷對褚遂良的仰慕之心日見隆盛,對褚遂良的書法藝術更是臨摹不輟,到最後幾乎到瞭以假亂真的程度,時人皆稱“買褚得薛,不失其節”。

除此之外,薛稷還向精於草書的四鼻父魏叔瑜學習草書。

期間,他不僅融會瞭漢字在長期書寫過程中所形成的諸多優勢特征與傳統技巧,而且更創造瞭一種極具個性特點和藝術魅力的筆運與書道。這使其書藝在達到藝術上乘的同時,更具有瞭易於被大眾接受和社會傳播的特點。

於是乎,這種具有藝術性,又不曲高和寡,頗具實用價值的字體,最終成為漢字書寫與傳播的范本,為今天所廣泛使用和傳播的宋體字的最終形成奠立瞭堅實的砥基。

對於這一點,明代學者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論及宋徽宗趙佶的“瘦金書”時說:“初為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近人葉昌熾在《語石》中更進一步闡釋道:“……參以褚登善、薛少保(薛稷),瘦硬通神,有如切玉,世稱瘦金書也。……今之仿宋體,亦是從此中脫出。”

因此,如果正本溯源,薛稷為宋體字的鼻祖應該當之無愧。

雖說,現在宋體字為宋人所創造的“想當然”中,真正的首創者薛稷卻漸漸被遺忘。而且薛稷詩不如書,書不如畫。在繪畫方面,既擅長花鳥,亦兼及人物,尤以畫鶴精妙而聞名。和他的畫相比,他的書法是的名氣也確實稍稍要遜色一些。

但你要知道,除瞭碑帖的拓本之外,薛稷的作品沒有一幅得已傳世,就可見楚琛發現的這幅《信行禪師碑》手卷的珍貴程度。

而且,薛稷的《信行禪師碑》為正書碑刻。是薛稷的代表作,疏朗挺勁。骨氣洞達,有褚遂良《伊闕神龕碑》遺意。同時其瘦勁的風采亦影響瞭唐末的柳公權和宋代的徽宗皇帝。

此碑立於唐神龍二年八月。原石久已亡佚。現有清代何紹墓剪裱拓本傳世,冊後殘缺。這個版本據傳已流入瞭島國。另外還有翁同龢藏宋拓本,此本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晚期,為避免損失於戰亂,由翁萬戈將之運到瞭米國。

雖說拓本和現在這幅手卷本可能有所差別,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鑒定真偽無疑會容易一些。

聽說這幅珍寶是這麼得來的,區老笑道:“還真是好人有好報啊!”

楚琛呵呵一笑,擺瞭擺手道:“我隻是做瞭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實在算不上什麼。再說瞭,我不是得瞭這麼一件可遇不可求的寶貝瞭嗎?回報已經遠遠大於付出瞭。”

區老說道:“話不能這麼說,對你來說這是件小事,對老太太一傢來說,可就是改變命運的大事。所以說,這幅畫你也是該得的,當然,如果你覺得有些心中有愧的話,可以再給老太太傢一點幫助。不過。人心可是世界上最難懂的,我建議你最好有個度。”

說到最後,區老就不禁有些感慨。說起來,類似楚琛這樣的遭遇。他也遇到過,當初他覺得對方傢裡可憐,還特意再送瞭點錢給對方。對方覺得奇怪。就問他為什麼這麼做,結果區老就把事實說瞭出來。

結果。對方聽說那件東西價值上百萬時,當即就不幹瞭。想要要回那件東西不說,居然還說,除瞭那件東西之外,還有價值更高的寶貝被區老藏起來瞭。

這樣的說辭把區老氣得夠嗆,當即就一拍兩散,不過,對方並沒有善罷甘休,還鬧上瞭法庭。

這件事情,楚琛也聽說過,聽說最後法官做瞭協調,最後區老拿出瞭一筆錢才算瞭瞭。因此,區老多年來一直耿耿於懷。

“嗯,我會記得的。”這樣的麻煩事,楚琛當然不想沾邊,到時就算再去幫助老太太一傢,也會做相應的準備,不然做好事反而惹出瞭麻煩,那實在太惡心瞭。

“好瞭,廢話不多說,欣賞寶貝要緊。”

說完,區老就拿出放大鏡,和老劉以及其他老前輩一起仔細鑒賞眼前這幅書法作品起來。

就一看,就足足過瞭半個小時的時間,劉老放下手中的放大鏡,雖然身體覺得有些勞累,但臉上滿是興奮的神色。

“瘦而不枯,華而不媚;硬中有婉,朗中有霓;犀利中見剛勁,瀟灑中顯神韻;削直中透圓潤,簡約中露瑰綺。好!真是好字啊!我沒想到,居然還能在有生之間,欣賞到如此優秀的作品……”

過瞭片刻,老前輩們陸陸續續的都放下瞭手中的工具,區老也抬起頭來,他的心情同樣也非常激動,甚至於看起來都有些熱淚盈眶瞭:“好好好!沒想到薛稷居然還有傳世作品,而且還是這幅巨作,能夠欣賞到這幅作品,此生已無憾!”

大傢全都連連點頭表示同意,隨即,劉老指瞭指楚琛,笑道:“你這小子,有這樣的寶貝,怎麼不知道事先給我欣賞一下?”

楚琛一臉無辜,說道:“這可不關我的事情,是大師兄一定要把這幅作品在開館這天展出的。”

俞仁朋呵呵一笑道:“這也是為瞭增加博物館的知名度嘛!”

劉老笑道:“有瞭傳國玉璽,難道知名度還不夠啊?”

俞仁朋搖瞭搖頭:“師傅,這可不一樣,傳國玉璽除瞭它的含義之外,說到底隻不過是一件玉器而已,但書法作品就不一樣瞭,好的作品,精氣神缺一不可,至少對我來說,傳國玉璽看多瞭也就那麼回事,但好的書法作品可是百看不厭,而且還能學習,比傳國玉璽那可實在多瞭。”

“好,說的好!”區老拍手稱贊,隨即笑著說道:“老劉,你無非是想獨樂樂而已,這一點我可不答應,別說我不答應,你去問問老張他們,看他們有幾個會同意的。”

“對。老劉,你可不能做這種天怒人怨的事情啊!”

“就是就是。老話說的好,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樣的寶貝,當然要大傢一起分享……”

一時間,其他老前輩都紛紛附和起來。

劉老為自己辯解道:“我這不是為瞭鑒定它的真偽嗎?”

區老一臉不信的說道:“得瞭吧,鑒定的話完全可以在這裡就可以,而且小楚這邊還有現代化的實驗室,你傢有這樣的條件?反正我覺得你想拿回去就是不按什麼好心,小楚,你可千萬別助紂為虐啊!”

劉老聽瞭這話,有些哭笑不得的說道:“得得得。我不拿回去總行瞭吧,搞得我好像千古罪人一樣。”

區老嘻嘻一笑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老劉你還是個好同志嘛!”

劉老笑罵道:“你這老頭,信不信我讓我徒弟把東西收起來,不給你看!”

“別別別,算我錯瞭還不成嗎……”

說笑過後,區老想起瞭一件事情:“對瞭,小楚。你不是還有一張繞梁琴嗎?怎麼今天都沒看見?”

“等等,老區你說什麼?繞梁琴?!楚王的那把?”

“不可能吧,都兩千多年前的琴瞭,還能流傳到現在?”

“會不會是仿制的啊!”

一位位不知情的老前輩都瞪大瞭眼睛。顯得很不可思議,也難怪,如果沒有親眼看到。這樣的消息確實很難令人相信。

區老笑瞇瞇的說道:“有道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是不是真的,到時你們看過就知道瞭。不過在這之前。咱們得先問問我們的楚館長,那張古琴現在到底在哪。”

楚琛笑著說道:“好東西當然要慢慢品,今天肯定不能一下子都拿出來。”

楚琛的話大傢都表示理解,有瞭傳國玉璽已經夠轟動瞭,再加上繞梁琴雖然更加引人註目,但物以稀為貴,接二連三的把寶貝拿出來,可能會讓人覺得麻木,效果不一定會好。

“楚館長,那能不能讓我們先欣賞一下啊!”有位老前輩有些迫不及待的請求道。

楚琛有些抱歉的說道:“張老,真是抱歉,其實那張琴現在還正在修復,您想看的話,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行。”

區老聽瞭這話,就有些奇怪,問道:“小楚,這張琴不是老費已經修瞭好長時間瞭嘛,怎麼還沒修好?”

楚琛有些無奈的說道:“主要還是琴弦的材質不能發揮出古琴的音質特點。”

“啊?”

其實,關於繞梁琴的弦費老已經下瞭很大的功夫瞭,一開始使用瞭他珍藏多年的絕版琴弦,發現根本達不到要求,後來他又試瞭多種材質,直到前些天的時候,他和幾位專傢一起才試制瞭一種琴弦,結果也還可以,但總的來說,音質還不能讓他們滿意。

楚琛說道:“現在他們正在對琴弦進行改進,具體到什麼時候改好,就不太清楚瞭。”

聽說是這麼回事,大傢都覺得非常遺憾,區老遺憾的說道:“這事我們也幫不上什麼忙,隻能耐心等待瞭。”

“區老,說不定您能幫的上忙。”

“什麼忙,隻要我能幫得上的,你盡管開口。”

楚琛笑著說道:“不知道,您聽沒聽說過鸞膠?”

“鸞膠?那種又叫續弦膠的鸞膠?”

鸞膠見於漢東方朔《海內十洲記》、晉張華《博物志》卷三。是神話傳說中用鳳凰嘴和麒麟角熬制的一種膠,又名續弦膠、集弦膠、連金泥。此膠能續弓弩或琴弦已斷之弦,連刀劍斷折之金,都能續接。

而且,用這種膠續接過的地方,就算用大力士用力拉,其他地方都斷瞭,續接的地方都不會斷他處乃斷。

唐杜牧《讀韓杜集》詩有雲:“天外鳳凰誰得髓,無人解合續弦膠。”

聽說是這種神話傳說裡的東西,區老顯得有些傻眼,其他人也都面面相覷,紛紛表示都沒聽說過這種膠,而且他們基本都認為,這種膠肯定是不存在的。

楚琛說道:“主要是費老他收藏過幾根品質非常出眾的琴弦,而且幾位都一致認為,這些琴弦應該能夠符合修理繞梁琴的要求,但可惜的是,這幾根琴弦是斷的。”

“斷不要緊,可以研究它們的材質啊。”區老說道。

楚琛說道:“已經研究過瞭,但主要的材料現在已經找不到瞭,所以除瞭找代替的材料之外,所以最完美的辦法,就是用鸞膠把它們接起來。”

區老呵呵一笑道:“你這是病急亂投醫啊,現在就算知道鸞膠的配方,沒有鳳凰嘴和麒麟角怎麼配制?”

楚琛說道:“現實中肯定沒有鳳凰和麒麟這種生物,不過古人有些時候說話挺誇張的,鳳凰和麒麟或許是普通的動物,或者這兩種生物存在過,但沒有像古人說的那樣誇張,而且也已經滅絕瞭。”

區老搖瞭搖頭:“就算事實確實像你說的這樣,但這種膠別說見瞭,連傳聞我們都沒聽過,又到哪去找呢?”

楚琛呵呵一笑:“所以才要問問各位前輩。”

老前輩們都搖瞭搖頭,其中有人說道:“我們最多也隻能幫你打聽一下,但說實話,真的非常的渺茫。”

楚琛連忙表示感謝:“沒事沒事,這樣就已經幫瞭我的大忙瞭……”

ps:感謝“古宋”“輕度憂鬱癥”“寧小繁”投的月票!

...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