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廢太子寵妾以後 第150節

作者:啟夫微安 字數:5397

第一百二十章

所謂的農科機構,就是一個助農的擁有官方權威的機構。

既然種子要公之於眾,王姝更希望是通過官方的手段,以更加惠農利民的方式讓所有窮苦百姓拿到實惠。不然這個東西讓出去,沒有任何意義。

蕭衍行的辦事效率是非一般人能匹及的。王姝這邊與他達成瞭協議,他那邊緊緊兩天就召集瞭人手,緊急趕往臨安縣。具體這個助農的農科機構要怎麼設置、運營,以及王姝對自己的良種有任何需要告知所有人的地方,都需要一個公開的商討過程。

“這個機構的設立,我希望你全程主導。”蕭衍行沒有女子不堪大任的性別歧視。隻要能做實事,他從不在乎能人是男是女。

王姝本意就如此,自然當仁不讓:“我省的。”

幾日後,臨安縣的南郊紅楓別莊內聚集瞭一幫人。這些人年紀不一,最大的滿頭華發,最小的也蓄上瞭美髯,瞧著模樣做派都不是一般人。借住在王傢小院的穆老先生也在其中。此時別莊的書房裡,眾人小聲地寒暄著,互相猜測此次主子設置農科屬的目的。

穆老先生捧著茶杯安靜地端坐其中,旁人詢問時,他但笑不語。時而呷一口茶,老神在在的不作他言。

“穆老先生也不清楚?”一個跟穆先生相熟的大胡子老頭兒耷拉的眼瞼動瞭動,歪過頭來問。

穆老先生笑著放下瞭杯盞:“設置農科屬,自然是為瞭糧食。”

其他人聽到這邊開口,目光都投射過來。

穆老先生笑起來:“殿下近來忙著治下的民生,鞏固西北邊防,十分繁忙。不過再忙,農業乃國之根本,涼州有那麼多百姓,自然以民生為重。涼州窮困久矣,殿下如今成瞭這片土地的主子,定然要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吃得飽飯。百姓吃得飽飯,治下才安穩……”

穆老先生這麼一說,眾人面面相覷,連連的點頭。

穆老先生不必說,滿腹經綸,穆老先生身邊的華勝英,乃是曾經的大司農。多年前因一力支持廢太子被牽連,被舉傢流放西北。右手邊第三位雖未曾科舉中出彩,本人卻在水利天文上有極高才華的牧虎。左手邊坐著的一個個論下去,都是實幹才能極強的人。

“殿下苦百姓窮困久矣,去歲的戰事死傷慘重,涼州府也算傷筋動骨。殿下早就想出手整治。”穆老先生嘆瞭口氣,“一會兒殿下若要諸位出謀劃策,希望各位盡力。”

“穆先生放心,我等自當盡力!”

“我等自當盡力……”

穆老先生這麼一說,書房眾人心中滾燙,紛紛朗聲表態。

……

等瞭片刻,書房門口才聽到細微的腳步聲。須臾,蕭衍行帶著王姝進瞭書房。

兩人踏入書房,瞬間陷入一陣死寂。

要知道,書房重地,素來不允許女子隨意進出。尤其蕭衍行的書房諸多機密,此次又是商討助農的大事,怎麼會有不相幹的女子進來?不過在座都是追隨蕭衍行多年的人,不少人清楚蕭衍行的性子。他們雖沒料到會有女子進來,卻也沒有擅自出言質疑。

眾人心中疑惑,一個個站起瞭身來迎接,目送蕭衍行走上主位坐下。莫遂搬來瞭一張椅子放到主位旁邊,這相貌絕美的女子就這麼堂而皇之的在蕭衍行身邊坐下來。

“坐。”蕭衍行淡淡開口。

眾人互相交換瞭個眼神,忐忑地坐下身來。

“叫諸位過來,是為瞭設置農科屬一事。”蕭衍行素來不說廢話,一開口便是直奔主題。

此話一出,在場所有人都看向瞭主位。有些性子直些的,當場就嘀咕出聲。顯然很不解既然是為瞭農科屬一事,為何讓一個小女子進來旁聽。如此嚴肅的場合怎能這般兒戲?

眾人交頭接耳的,有些焦躁。

蕭衍行卻沒有立即做出解釋,隻是讓莫遂將該準備的東西準備齊全。

說起來,諸位來之前已經收到瞭臨安縣這邊的消息,自然是知曉此行的目的。不少人過來之前,都特意做足瞭準備。就是為瞭今日來暢所欲言,提供最恰當最適用的建議。

關於涼州府的民生問題,多年以前,蕭衍行剛到西北便已經關註到此地百姓日子困苦的現狀。當初他一腔熱血,曾專門網羅瞭一批懂農科、懂民生的人才。但苦於沒有治下的權利,隻能將所有的政見押後,先讓這些人滲透在官僚機構的各個職位上,等候將來有恰當的時機再派上大用場。

蕭衍行瞥瞭一眼王姝,王姝對這些議論充耳不聞。頓瞭頓,她揚聲朝門外喚瞭一聲‘進來’。

門吱呀一聲打開,林二拎著一麻袋的東西目不斜視地進來。

又進來一個人,眾人更不解瞭。穆老先生身邊的大胡子華勝英老先生撞瞭撞他胳膊,眼神往上首瞥瞭瞥。穆老先生眼觀鼻鼻觀心,就是裝聾作啞。

華勝英心裡正著急呢,就見一群人的身後,莫遂不知何時拉過來一個豎著的大白紙板和一張長桌子。這是王姝特意命人按照後世的黑板改造的,還轉本準備瞭好拿的碳棒。林二將麻袋裡的東西一件一件地擺在桌子上,而後在東西的前方,放置瞭一個木質的三角牌。

眾人十分疑惑,不清楚這個女子在做什麼。交頭接耳的,議論紛紛。

王姝倒也沒有在意旁人的眼光,隻專註地思索要怎樣通俗易懂的講解所有的事情。

她是個喜歡用報告佐證自己陳述的人。許是現世時給導師做報告形成瞭習慣,王姝是不喜歡無實物描述的。為瞭能讓人更清晰直觀地看懂,她更多的是偏向於拿切實存在的東西來做現場講述。通過實物、特征標註、板報,以及現場講解的方式將要表達的內容傳達出去。

不得不說,哪怕在這個世界活瞭兩次,王姝卻還是沒被同化,她在專業上面依舊固執地保留瞭後世很多習慣。例如每做一次科研都寫一次報告的好習慣。數據是一找一個準。

“請各位稍安勿躁。”

輕輕地伸手敲瞭敲案幾,讓四周安靜下來。

“諸位請看。”王姝起身走到長桌的跟前,指著長桌上的一小搓稻米和一棵完整的稻穗道,“這個是臨安縣南郊最肥沃的一片水田的水稻。“

這一開口,書房是徹底靜下來。不僅華勝英老先生神色一變,就連一直老神在在的穆老先生也瞬間一驚,正色瞭起來。

先前穆老生之所以能這般坐的安穩,是因為早知道王姝十分聰慧。王側妃雖說是個後宅女子,卻有著非同常人的智慧。早有過轉移韓傢軍經驗,穆老先生對她有著深刻好印象。但欣賞王姝,卻不知王姝在農科上也有見地。當下坐直瞭身體,豎起瞭耳朵。

一個人有才華,隻卻不代表什麼事都做得成。王姝此時顯然是想插手農科屬的建設一事,穆老先生聽瞭許久,驚覺自己對王姝的認知存在著一定出入的。

“王主子是想對建設農科屬提出建議?”別的事可以放手讓人折騰,民生大事不能含糊。穆老先生站起瞭身體,率先開口問道。

“是。”王姝點點頭承認瞭他的這個猜測,“事實上,提出建設農科屬,是我的主意。”

穆老先生的眼眸瞬間睜大,詫異地看向王姝。

王姝卻沒有心情在這時候來長篇大論,以此表明自己有多少愛國愛民的情懷,又或者借機吹捧自己高尚的人格或者品德。她提出這件事,隻是出於一個農學人的初心。出於一個農學人願意一輩子紮根在泥土中,面朝黃土背朝天做這些研究的最終理想。並非為瞭一時的虛榮。

並未在意穆先生打量的眼神,王姝徑自道:“若是後頭瞧不見,諸位可以起身到近前來看。”

蕭衍行清淡的目光掃向下首的人,輕飄飄的,卻仿佛帶著千鈞的壓力。

眾人將信將疑地站起瞭身,湊過來。

湊近瞭才發現木牌上除瞭用大字標註瞭稻米的產地、品種,還有下面小字描述瞭田地的情況。以及作物植株本體的特征和形狀。

王姝手指著的這一塊木牌,上面寫的是涼州府北郊肥沃水田的稻種。眾人不解,抬頭看向王姝。王姝看向林二。林二於是走上前來,站到眾人的跟前來,方便給眾人做展示。他先是攆起瞭放在一旁的稻穗,橫放在手心,展示給眾人。而後又從稻穗上揪下來兩顆,碾碎瞭給諸位看。

眾人疑惑不解,不知王姝這般到底是什麼意思。

蕭衍行端坐在一旁,眼睛也盯著林二手上的動作。他以往在試驗田,看過王姝做此等動作。大致能猜得出來,這般是在看稻種的品質。

“一般來說,水稻十月初收成。如今已經是八月下旬,水稻該結實的也都已經結實。”王姝緩緩地走到林二的身邊,眾人讓開瞭一個縫隙,她站定瞭指著林二的手心淡淡開口,“但即使是肥沃的田地,稻穗的結實情況也不理想。一棵稻穗上有將近一半的顆粒是空的。飽滿的顆粒碾碎瞭,出漿也不多。”

“何為出漿?”華勝英很會抓重點。

王姝看瞭他一眼,又讓林二碾碎瞭一顆。

眾人看到奶白的漿水從稻殼中滲出來,立即就明白瞭出漿的意思。

“這便是出漿。”王姝的語氣不咸不淡,偏偏將在座所有人的心都給抓住瞭:“出漿不多,意味著糧食的品質不好。或者說,吃下去,飽腹效果差。”

這句話一落地,所有人心裡一個咯噔。

事實上,在座的所有人都是下過農田的,但下農田和會種田是兩碼事。他們自詡對農科懂不少,卻不曾聽過這個論調。但今日頭一次聽,所有人卻都莫名其妙地相信瞭這個說辭。

“這個是下河村附近的粟米,”王姝指著第二個作物,同樣的操作又來瞭一遍,“一樣的情況。”

王姝很有耐心,為瞭說服所有人從心底認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必須要將所有的事實擺在面前。王姝話不多,隻在拿出實物時給出必要的講解。一條長桌,從左到右擺瞭將近六十多堆糧食作物。有水稻、有小麥、有苞米、也有粟米。總之,涵蓋瞭涼州府一大半區域的田地產出。

毫無疑問,所有地域的作物產量先不提,光結實成果在王姝的描述中,都是不合格的。

王姝說完這些,自然也有些人提出異議。一個作物的收成差,其他的地方好,那是種植有問題。若是所有的種子都是這個收成,那就隻能說明這是一種常態。現實就是這般。

異議最多的,自然是前大司農華勝英。

華勝英是真的搜羅過大慶所有地域的糧食作物,也觀察過各地作物的產量品種狀況。王姝此時呈現來的這些作物的品質雖比不上江南富庶地域,卻也不算是最差的那一批。結實成果是差瞭些,但也沒有差到必須拎出來打上一個‘有問題’的標簽。

“華老先生說得對,確實是一個普遍現狀。”王姝聽完他的駁斥並沒有著急否認,點點頭道,“我的本意並非是批判此地種植效果差,隻是想將現狀清晰地表述出來。”

華勝英挑瞭王姝的理也不是故意,他隻是不喜一些不懂行的人在大放厥詞,更討厭拋開事實說空話。

“糧食的品種便是如此,並非是你換一塊肥田去種就能避免的。想要那稻穗顆顆飽滿,沒有一粒空殼,是不可能的。”華勝英這話一說出來,王姝就知道這位是個幹過實事的人。

王姝被他急赤白臉地一頓搶白也不著急,反而問瞭在座所有人一個問題:“諸位可知各種作物的畝產?”

眾人面面相覷,便一一回答瞭官衙統計上來的數字。

與王姝先前跟蕭衍行說的一樣,官方的水稻畝產量是不到一石,約莫二百市斤。小麥要低一些,約莫一百二十市斤每畝。粟米和苞谷就更低瞭,刨除殼和梗之類的東西,真正能飽腹的東西不到九十市斤。這是什麼概念?百姓種瞭一年的地,收上來的沒多少,還得交兩成至三成的稅。換句話說,哪怕累死累活一年到頭,一傢人還不一定能全吃飽飯。

“這是官衙給的數目,跟真實的存在出入。”

王姝知道不拿真真切切的數據說話,他們還是沒有清晰的概念,“官衙給的數目是大慶按照江南的標準算的。事實上,西北的糧食收成比江南的七成還不如。土壤和氣候等的差異,可能隻有一半。”

這話仿佛一記重錘錘在瞭在座所有人的心中。

一旁沉默不語的蕭衍行驟然抬起眼眸,看著王姝的眼神都幽沉瞭不少。

王姝接過林二手裡的碳棒,在後面豎起的白紙上寫起瞭數。

她以水稻為例,每株水稻大約會抽幾條穗,已經每條穗約莫有多重,以及每分或者每厘地估摸會種多少株糧食來做瞭一個非常繁復卻清晰的數字運算。九章算術,讀書人不一定都懂。但懂得人通過算術,都更加確信瞭數字的精準。

這其中就包括蕭衍行,穆老先生,以及華勝英老先生。一些反應慢的,靠著旁人的講解,也慢慢地得到瞭一個模糊的數字。

“這就代表著,若是一直用舊種,大慶的百姓永遠吃不飽。”

王姝一句話石破天驚,讓所有人都變瞭臉色。

“一派胡言!”華勝英雖然知道王姝說的是對的,但他認為隻要百姓足夠勤勞,種的地足夠多,就不會有人餓死。種子是老天爺給的,產量少那就多種,難道因為產量少不吃飯?

王姝沒在意華勝英老先生的怒氣,她隻是輕飄飄地問他:“確實是多種能提高產量,但所有人都有那麼多田麼?有瞭田,是否都是肥沃的?若是沒有田的人,那又該如何?”

“這就是我們農科屬要做的事。”其他人義憤填膺,“這就是設置農科屬的目的。”

……這麼說,其實也沒錯。

農民有田種,隻要人勤快種的地多,總歸是有餘糧。

但天下的地隻有那麼多,絕大部分被官府和世傢大族把持著。少部分肥田也被富庶的人傢占據。分到下層百姓手中的,隻有寥寥無幾的貧地和壓得人喘不過氣的重稅。這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革。但其他的問題王姝無能為力,她能做的,就是在現有的條件下盡力。

“農科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政策方面的內容,王姝不會摻和,“林二。”

林二於是將試驗田那邊取來的水稻、小麥給拿瞭出來。

水稻種一拿出來,引來瞭所有人的矚目。隻見那金黃的色澤和飽滿的稻穗,沉甸甸的稻穗一株抽瞭三四個穗。且每一顆果實都是飽滿的,沒有一個空殼。

“這,這!”華勝英激動的臉迅速紅瞭。

一旁穆老先生也站起身,倆老頭兒都湊到近前來:“這是水稻?這水稻長得也太好瞭!”

莫遂生怕兩人湊太近擠著王姝,伸出胳膊來擋住兩個激動的老頭兒。其他人也有些激動,他們即便沒有華勝英那麼懂農科。但聽瞭王姝如此深刻清晰的講解,也深深地意識到這稻種與稻種之間的不同。蕭衍行也站起瞭身,不知何時站到瞭王姝的身旁。

他的身體半貼著王姝的肩膀,呈半包圍狀將人護在懷中。

王姝沒註意這些,又喚瞭一聲‘林二’。

林二於是當眾揪瞭一顆稻種下來,當著所有人碾碎瞭在手心。奶白的漿水滲出來,能看出裡頭白白的實質。且這碾碎的情況,與先前涼州府治下范圍內搜羅上來的稻種碾碎的情況有著肉眼可見的巨大差別。哪怕他們沒有見識,也知道瞭品質的差異。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