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歷史的真相

作者:半閑半散 字數:2493

趙偉跟寧向東說完正事後,又提到瞭鄭村民。百度搜索文學網,更多好免費閱讀。

自從去年夏末,老鄭回鄉省親後,緊接著趙偉出事,寧向東被緊急召回連軋廠,隨後懲罰性調離,安置到鵝關礦,三個小夥伴就此天各一方,寧向東更是一次也沒見過鄭村民,此刻聽趙偉提起來,立刻關心的問道:“村民最近怎麼樣”

“咱仨就屬這小子最好,原本打算在春節結婚,不過他爺爺去世瞭,活瞭九十九歲,按照他老傢風俗算好事,這種老喜喪過一百天後就能操辦紅事,所以定好的日子改瞭。”

寧向東松瞭一口氣,他身邊已經有兩個親人在春節辦喜事,要是再加上鄭村民,這個月的份子錢可有點多瞭。

想到這裡他看瞭趙偉一眼,心中苦笑,說起來自己又是債主又是小老板的,每個月還是得指望著工資過活。

趙偉對寧向東的心理活動無知無覺,別看春節馬上要到瞭,面對眼前的大債主,他絲毫沒有“有錢沒錢,還債過年”的意思,反而想起瞭自己前任女朋友馬娟娟,不由嘆著氣,說道:“你也不錯,小青工一枚,竟然混上個大學生女朋友,咱仨就剩我還是單身狗瞭”

“天涯何處無芳草。”寧向東笑著說道。

“站著說話不腰疼。”趙偉回瞭一句。

“對仗工整,再來個橫批就好瞭。”寧向東誇瞭一句。

“你還是一邊涼快去吧”趙偉沒好氣的說道。

又閑聊一會兒,看看到瞭下班時間,二人各自有事,也沒有約晚飯,就此話別。

寧向東昨晚半夜回傢,今晚再呆外邊說不過去,所以老老實實在傢裡,也幸好他沒出去,剛吃瞭飯,宋小青又打來電話,說韓千雪爸爸聯系的文物管理局有瞭回話,想約他見一面,由於身在外地不太方便,韓父就把這事委托給瞭她。百度搜索文學網,更多好免費閱讀。

“要不你跟我一起去呀,向東。”宋小青在電話裡說道:“時間我已經跟他們定好瞭,就是明天。”

“好啊”寧向東明天沒什麼安排,除瞭晚上有可能跟趙偉師傅見個面兒之外,去文物管理局最多也就一上午的時間,兩者之間互不影響。

更何況他對龍山大佛的傳說非常感興趣,很想當面聽聽文物局同志的看法。

第二天一大早,天氣陰沉沉的,宋小青穿著一件白色的羽絨服,腳上一雙齊踝小皮靴,顯得亭亭玉立,把寧向東看的賞心悅目。

“大陰天的見你這樣,心都亮堂瞭。”寧向東嘴巴像抹瞭蜜。

“花言巧語的,不喜歡”宋小青白瞭他一眼,手卻穿過他的臂彎,挽著他向公交站牌走去。

“大庭廣眾的,這樣親近好嗎”寧向東身體僵硬,又激動又緊張,邁著方步向前走。

宋小青看他受寵若驚的樣子忍不住抿著嘴笑,說道:“有什麼不好的讓熟人看見更好,省的總跑我們傢介紹男朋友煩我。”

二人到瞭文物管理局,明清研究室的楊副主任親自出面接待。

“關於鵝嶺地區,其實我們很多年前就去考察過瞭,而且在實地勘察過很長時間,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那個傳說是以訛傳訛。”

文物局的同志拿出一捆陳舊的圖紙,邊緣已經有些發黃,有些地方因為曬圖沒有曬好,藍圖的顏色不太均勻。

寧向東和宋小青面面相覷,掩蓋不住的失望:“這麼說,龍山沒有大佛存在瞭”

“龍山有沒有還不確定,”楊副主任說道:“目前能確定的是,鵝嶺肯定不是古龍山所在地。”

“可鵝嶺的人文歷史也很長吧那裡不是還有一座南宋的城隍廟嗎”

“那座廟不是南宋的,而是明初的。”楊副主任笑著搖搖頭說道:“當年蒙軍兵分三路入侵南宋,但是沒有一路經過咱們這裡。”

“我看那本野史上寫的有鼻子有眼呀,南宋時期鵝關抗拒元軍長達十年之久,如果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怎麼可能描述的這麼生動呢”宋小青也不死心的問道。

“那可能是假借襄陽的事吧,古人演繹瞭一下搬到鵝關,也不是沒可能,”楊副主任不厭其煩的笑著解釋道:“明初時朱棣坐鎮北京,天子守國門,所以據離塞外附近大大小小上千座關隘都非常受重視,鵝關也曾經派遣瞭一支守軍,而且,帶兵的將軍恰恰姓潘。”

聽著楊副主任講述真正的史實,把很多過去解釋不通的地方漸漸融會貫通,寧向東越來越相信這才是歷史的真相。

“那鵝關村裡的人都認為潘郎是自己的祖先”

“哈哈守將姓潘,怎麼可能會延伸出這麼多其他姓氏,”楊副主任啞然失笑:“潘姓守將後來調任別處瞭,城關裡留下的都是曾經跟隨他的將佐後人,一代一代傳承瞭下來。”

“那怎麼不直接說成是自己傢的廟堂,而是叫做城隍廟”

“這個就無從考證瞭,但是據我們推斷,這座廟是潘守將的屬下建造的,”楊副主任說道:“古代的城隍廟不一定都是城隍判官遊神這些,有時候一些人生前曾經為當地做過貢獻,身故後,老百姓也會自發修建廟宇供奉,這樣的廟也可以叫做城隍廟。”

“這麼說,鵝關村沒有什麼文物價值,隻是一個普通山村瞭”

“文物價值當然有超過百年的東西就具有文物價值瞭,更何況那座廟是明朝的建築,之所以目前沒有采取保護措施,一來是資金問題,二來,那座建築隻具有普遍性,不具有代表性,你們也知道,我們國傢歷史太悠久瞭,類似這樣普遍性的古建築浩若煙海,保護工作隻能一步步來做。”

寧向東聽瞭點點頭,說道:“沒錯,其實如果依靠民間力量,自發保護有價值的文物古跡,遠勝過原地等靠要”

“說得好”楊副主任贊許的看著寧向東:“想不到你這個小同志的覺悟這麼高”

寧向東謙虛的笑笑,趁熱打鐵道:“謝謝楊副主任這麼耐心的解答,這些圖紙我能帶回去,借閱幾天嗎”

寧向東的想法是拿回去讓老媽去設計院復刻一份,因為這麼一捆圖紙,如果都拿給趙寶庫復印的話成本太高不說,一般復印機的稿臺也沒有這麼大。

“送給你都可以,對我們來說,這些圖紙已經沒有價值瞭。”楊副主任對寧向東剛剛的表態印象頗好,此刻聽他說想借閱圖紙,索性慷慨饋贈瞭。

至此,鵝關村所有厚重的歷史演繹全部真相大白。

“失望嗎”從文物局出來後,宋小青問道。

“當然沒有,這些就是收獲啊”寧向東舉瞭舉懷裡的圖紙:“你不是前段日子打聽過瞭,同樣的圖紙,在地質勘探院報價六萬塊錢吶。”

“那有什麼意義,我更希望看到鵝關的傳奇歷史。”宋小青失落的說道。

“歷史是人創造的現在這樣更好,就由我們來創造。”

宋小青就喜歡看寧向東大言不慚的樣子,笑著說道:“要是由你來,就不是創造,是編造。”

“隻是編,沒有造,歷史是人民書寫的,我就是人民之一呀”

“好啊,那我就等著看看鵝關的當代傳奇。”宋小青雙眸閃亮,看著眼前的男子。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