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意 第122節

作者:天如玉 字數:4094

封無疾道:“不止,他當時是開始擔心瞭,搭線是想讓虞晉卿納瞭你,好將你全然置於他眼下看著,甚至派過人來府上提過,還好母親拒絕瞭。”

舜音一怔,看著他:“有這事?”

封無疾點頭:“這還是大理寺審問他到當初你隨大哥外出這段時,才牽扯出來的。宋國公不知你當初為何隨大哥外出,本沒太在意,後見聖人總是調動人事,開始擔心,便謹慎瞭,才有此安排。母親拒絕後,涼州來都中尋找聯姻貴女,他有心將你送遠,最好是遠離長安徹底隔離的地步,便又改瞭主意,叫人悄然給涼州媒人遞信,推瞭你出去聯姻。”

舜音恍然,難怪會選到她頭上。

封無疾看看她:“還好母親當時沒答應,後來答應瞭涼州婚事。”想起虞晉卿他也有些感慨,本還覺得那是個不錯的人,隻是對他阿姊一個有夫之婦有非分之想實在不該,如今看來,原是當初道觀裡就一見鐘情瞭,可惜有這樣一個父親……

舜音什麼都沒說,忽然站瞭起來。

封無疾回神,看過去:“阿姊?”

她已往外走瞭。

鄭夫人從正廳中走出,穆長洲長身在後,剛好撞見她走來。

舜音走近:“我有幾句話要與母親說。”

穆長洲看瞭看她臉,二話不說,自一旁走開。

舜音看著鄭夫人:“母親當初為何拒絕虞傢?”

鄭夫人僵著臉,仿若剛想起有過這事:“你父親若在,不會容許有人納你為妾,我若答應瞭,豈非證明封傢已可任人欺凌?”她臉上露出恨色,“還好沒答應,否則我就是答應瞭仇敵。”

舜音問:“那又因何答應涼州婚事?”

鄭夫人眼睛沒看她:“你不是早不願被關在長安,走遠點也好,這樣見不到瞭,也就再想不起過往瞭。雖你不願,至少你父親對他滿意,總不算是毫不知底細。”

舜音點點頭,斂衣朝她拜瞭拜:“多謝母親,至少為我選瞭最對的那個,我如今已心甘情願。去涼州也是我做得最對的事,舊案昭雪,大仇將報。今後千裡之遙,難有一見,往事也不必再想瞭。”

鄭夫人終於朝她看瞭過來,一動不動地站著。

舜音轉身離開,餘光瞥見她身影,一如當初在秦州,自己獨自去抓仇敵時,她站在廊上看來的身影。

自己失去瞭父親和大哥,她也失去瞭丈夫和長子。

尤其是父親,那是她恩愛多年的丈夫。

當初父親離世後,她很長時間都帶著刀在身邊,若非年少的封無疾總在她面前守著,讓她記起幼子尚待撫養,大概她也早已隨夫而去。

舜音一直很清楚,每次見到自己,她都會想起隻有自己一人返回,大哥沒瞭,連累父親也受激沒瞭,最後將痛苦也全牽連到自己身上。

可她怎能忘瞭,自己並不比她好受多少。

好在即便如此,她也沒有將自己隨便推出去,至少也曾認真為她思慮過,這也夠瞭。

舜音的記性太好,隻希望她的記性差一些,此後少見,痛苦便忘瞭吧……

後院裡靜悄悄的,一個人也沒有。舜音走入,緩緩看瞭一圈,仿佛還能記得當初族兄弟們聚在這裡的熱鬧場景,轉過頭,看見站在廊前的身影。

她走過去問:“你與我母親說什麼瞭?”

穆長洲回頭說:“我謝嶽母將這世上最有用的人嫁給瞭我,往後有我在,她再不用歉疚自責愧對封傢,隻需對得起自己。”

舜音出神一般看著他。

穆長洲忽而伸手摟過她,一偏頭,在她左邊耳垂上用力一含,貼近她右耳問:“沒聽清?”

舜音心跳忽急,左耳滾燙,抬手撫住:“聽清瞭。”

一瞬間,心裡某處猶如冰雪消融,往日痛楚似也稍稍消弭。

第九十九章

當日,他們沒有在封傢多停留就走瞭。

封無疾本想為他們補一頓回門宴,也沒成,但見他們來瞭這趟似都很平靜,也沒與他母親有什麼不快,這才放心。

沒過幾日,朝中就下瞭詔令,昭示瞭封傢舊案結果,懸而未結至今的舊冤,終於得以大白於天下。

舜音卻不在城中,正在城郊的山間,那座道觀裡。

春意日濃,觀中草木青翠,周遭分外清靜,看不見幾個道士的身影。

她自一間空著的舊客房裡出來,回頭說:“何必非來這裡,根本沒什麼好看的。”

穆長洲站在房中,仔細看瞭一圈,這房中除瞭簡單的床榻案席,幾乎什麼都沒有,確實沒什麼好看的,她卻在此獨居瞭好幾年。

他跟著走出來:“想看看你的過往,你我認識得雖早,過往那些年的事,卻不過如今才知。”

舜音轉頭往山道上走:“我不也剛清楚你的過往,連你原就會射箭也不知,當初還以為你身弱體虛……”她回頭瞥他一眼,沒往下說。

穆長洲帶笑走近,跟上她腳步:“我幼年確實體弱多病,也隻練瞭騎射,涼州人人尚武,我這些沒什麼好提的。或許封傢那些族兄弟就是聽說瞭我幼時多病,當年才會如此禮待我。”

斜陽照去山下,他們說著話離開瞭山間,仿若將那些不願回憶的經歷全都忘瞭,說起的都是曾經彼此錯過,未曾知道的。

穆長洲說瞭自己的親生父母,舜音也說瞭自己當初如何學瞭那些密語……

跨馬入城時,日已將隱,遠處綠草茵茵,亭臺軒榭綿延,連著一片若隱若現不見邊際的蕩漾碧波,仿若一幕繁華夢境,是曲江池。

一群士人姿態文雅地閑步經過,談論咀嚼著新作的詩句,說笑遠去。

舜音勒住馬,看過那些人身上的素凈寬袍,又看到身旁馬上,穆長洲跟著勒馬,身上深袍折領,縛袖緊腰,與他們一比,周身凜凜英氣。

他如有所感,眼看過來:“怎麼,想起當初的曲江夜宴瞭?”

舜音遠遠看瞭一眼曲江池,想起瞭那個遙遠喧鬧的夜晚,沒來由的想,當初若是答應瞭父親的提議,不知會是何等光景。

眼睛轉去他身上,她沒說出口,低低道:“我隻想起你當初剛來封傢時的模樣瞭。”

穆長洲唇角一抿,笑一閃而逝,當初的模樣他大多已刻意忘瞭。

前方大道上隱隱有喧鬧聲響,舜音回瞭神,才繼續打馬往前。

越往前行,越是熱鬧,坊市之間今日通行便利,坊門大開,百姓們走動不斷,似都在觀望什麼。

許久之後到瞭最為繁華的朱雀大街,隻見一列禁軍隊伍自主道上穿過,浩浩蕩蕩往前而去。

穆長洲停在路邊,轉頭說:“看來是往封傢方向去瞭,聖人大約是有意制造聲勢,好為封傢徹底昭雪。”

舜音已看出來瞭,遠遠凝視著那處,終於到瞭這個時刻,她卻沒有接近,隻這般看著就夠瞭,手上韁繩輕扯,徑自離去。

穆長洲如同知道她所想,避開人群,打馬在後跟上。

回到官驛,恰逢一群弓衛自另一頭大路返回,後方引著好幾駕車,好似專程出去送瞭什麼東西剛回,到瞭院門處朝他們見禮。

舜音下馬問:“這是做什麼?”

穆長洲掀腿下馬,拋開韁繩:“我安排他們去封傢送瞭禮,先前空手而去,該有的禮數總要有。何況往後我們不在長安,今日趁熱鬧登門,剛好叫整個長安都知道,封傢女兒遠嫁涼州並不可憐,也是有夫傢倚靠的,便也顯得封傢以後不再勢單力孤瞭。”

舜音心頭微熱,沒料到他連這都能想到,故意低聲說:“到底是精於算計,連這都算進去瞭。”

穆長洲似笑非笑,低聲回:“我隻當你是誇我瞭。”

一名弓衛忽走上前,自袖中取出一封信函:“這是送完禮後,封郎君讓帶來的,請夫人親手展閱。”

舜音接瞭,抽出來,裡面竟是一份結案書,不禁看瞭看左右。

穆長洲眼已掃到,朝裡偏一下頭,示意她回房再看。

舜音捏著信收入袖中,轉身默默往裡。

外面天色暗瞭,朝中給封傢昭雪確有聲勢,今晚也不設宵禁,街上仍有人聲。

官驛的上房中亮著燈火,舜音梳洗過,披著外衫坐在案前,才又抽出瞭那份結案書。

內附一張小紙,今日聲勢浩大的昭雪,封無疾脫不開身,無法親自前來,隻好將結案書特地謄抄一份,送來給她,畢竟這是她等瞭多年的結果。

聖人本還有意加封其官爵,但封無疾辭謝瞭,不想靠父兄之冤換來這些,待此事結束,他便要返回秦州繼續任職。

房門被推開,穆長洲走瞭進來,松瞭袖上護臂,看見她在案後坐著,問:“看完瞭?”

舜音面前攤著那份結案書,點點頭:“與先前所知大同小異。我隻沒想到,聖人會查得如此順利,似乎隻等我和無疾立功後請求重查這一個機會,賀舍啜一被抓到,便水落石出瞭。”

穆長洲說:“若你知道聖人已查瞭六年,就不會覺得順利瞭。”

舜音詫異抬頭:“你怎知聖人查瞭六年?”

穆長洲走近,在她身側坐下,掃一眼那結案書:“當初我被帶往長安審問時,聖人曾與我提過,朝中有大臣也被動瞭,想來就是封傢。聖人應是聽說過我借住封傢的事,不想雪上加霜,當時才沒在我面前多提。”

舜音回味過來:“封傢與郡公府的事一先一後,皆在六年前,所以這中間有關聯。”

“聖人也覺有關聯。”穆長洲說,“我既入瞭涼州,他在朝中自然也不會隻是坐著,否則又怎會有後來的朝堂人事頻繁調動。”

舜音恍然,那她沒想錯,聖人一定早已懷疑虞傢,卻又想到什麼:“可梁通符和劉氏並未與宋國公勾結。”

穆長洲想瞭想:“關聯不在他們。當初拿回閑田時,西突厥可汗同意歸還,隻提瞭一個要求。”

舜音問:“什麼?”

“他要我幫他除瞭賀舍啜,但不能將他送往中原。”穆長洲慢條斯理說,“要除瞭賀舍啜自然是因為他不安分,妄圖成為西突厥可汗,但不能送往中原,就隻可能是怕賀舍啜將他這可汗也咬出來瞭。”

但他還是將賀舍啜悄然送往中原處置瞭。

舜音心裡漸漸清晰:“你是說,與宋國公聯結的不隻是賀舍啜,還有背後的西突厥可汗。”

“也不隻西突厥。”穆長洲沉眉,“你想想他們說你父親什麼?”

舜音說:“他們說我父親慣來主戰,還勸聖人要廣探四方,掌握各方情形,是在慫恿挑撥戰事……”

穆長洲點一下頭:“對於外敵來說,隻會樂於朝中皆是宋國公這樣的人,可偏偏有你父親這樣毫不松懈的,又身居高位,能左右朝局,是最大的障礙。”

舜音心底愈發清晰,她父親確實毫不松懈,一貫認定面對強敵要厲兵秣馬,決不能軟弱示之,甚至還要鉆研暗探密傳之道,他日好用於軍中,也便有瞭她學到的那些。

宋國公看似是與她父親在爭主戰主和,不過是受瞭外敵蠱惑,接受瞭他們的好處,要除去她父親這樣的絆腳石。

彼時帝王剛登基幾載,根基未穩,是最好的下手時機。

一旦她父親倒瞭,宋國公得到權勢,外敵也放開瞭手腳,之後再做什麼,朝中也會一再有人給他們大開方便之門。

“不隻西突厥,”舜音看向他,“是兩面外敵。”

穆長洲說:“他們圖謀的是河西十四州。”

如他們所願,河西十四州內部早已坐大,各州都蠢蠢欲動,多的是人與他們暗通款曲。

兵權愈重,胃口愈大,不止一個人想坐上涼州總管之位,他日山高水遠,遲早可將河西這塊廣袤之地據為己有,再與中原分庭抗禮,甚至自立為王。

而腹背兩面自然樂於扶持,這條商貿要道,繁華肥地,遠通西域,近扼中原,早不知被肖想瞭多少年。

偏偏老總管卻想將總管之位交給武威郡公。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