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要學會入鄉隨俗

作者:墨染蒼涼 字數:2210

安溫雅幾個人剛把行李放好,還沒來得及收拾,其他知青便陸陸續續都回瞭知青大院。

現在知青大院加上他們新來的五個人,一共有十個知青。

原本住在知青大院裡面的五個老知青,其中三個男知青和兩個女知青。在經過瞭一番簡單的自我介紹之後,算是對彼此有瞭一個初步的簡單瞭解。

其中最先回到知青院的蘇翠芳,今年剛滿二十歲,放在這個年代,特別是農村已經算是沒嫁人的老姑娘瞭。

蘇翠芳是兩年前來從遼省的一個小城市下鄉來的金陽大隊,身材屬於那種東北姑娘的大骨架,比很多姑娘都要高壯一些、皮膚黑黃,長相普通,長得很結實,平時幹活也屬她最實在肯幹,院子裡面的菜地基本上都是她一個人收拾的。

另外一個女知青名叫鄭曉菊,黑瘦黑瘦的,個子不高,不太愛講話,年紀也是二十歲,是從黑省另外一個城市來下鄉的。

鄭曉菊對待新來的三個女知青有些冷漠,特別是看見安溫雅和李紅燕穿著的新衣服的時候,眉眼中自動流出的一抹嫉妒神色,不過倒也沒上來就找茬,隻是一直拉著蘇翠芳的衣袖,一副兩個人才是一夥兒的樣子。

至於三位男知青,分別是去年從河北津市來下鄉的何騰飛,今年剛滿十九歲,性格活潑開朗,很快就跟許聰一副哥倆好的模樣處到瞭一起。

二十三歲的孔響,老傢是湖南的,來這邊已經快五年瞭,從一個無辣不歡的湖南人變成瞭操著一口東北話,吃不瞭多少辣的正宗東北人,性格穩重可靠,一副老大哥的模樣,也是知青大院的代表,算是知青小隊長。

還有同樣二十三歲的陳建安,巧的是這位也是滬市來的,隻不過是那邊的一個縣城的,原本應該分到當地的鄉下,可惜因為傢裡沒關系所以被人替換瞭下鄉地點,直接跑到大東北來瞭。

這人倒是剛回來就跟林志帆有瞭那麼點臭味相同的感覺,雖然幾年的下鄉生活讓原本還算白凈的城裡人變的黑瘦黑瘦的,但依然在來新知青的這天特意起大早把一頭垂至耳邊的短發弄的油光錚亮,穿著一身幹凈的深藍色衣褲,一副文質彬彬的書生模樣。

自我介紹之後,女知青這邊的蘇翠芳和孔響就帶著五個新來的知青去雜物房拿之前知青留下的草席,沒這東西,晚上根本沒法睡覺,那炕能硌的人第二天渾身疼的爬不起來。

“這也太臟瞭,上面還有一股味兒,這東西能睡人嗎。”

馮文麗果然不負眾望的第一個開瞭口,滿臉嫌棄的看著蘇翠芳找出來的一張草席,連接都不肯接過來。

這個時候,安溫雅和李紅燕也不想講話瞭。

真不是她們有多矯情,可畢竟是城裡剛來的姑娘,從小就被傢裡寵著,就連傢裡條件沒那麼好的李紅燕這會兒也有些接受不瞭瞭。

她自小也有媽媽和姐姐為她打理一切,她姐姐更是哪怕自己不穿好的衣服也會讓給她,是不會像別傢妹妹那樣撿姐姐不要的破舊衣服穿。

更不用說安溫雅瞭,每年傢裡的幾位女士都會輪番的給她做或者買新衣服,床上用的被子、褥子也都沒有能用上幾年不換的,長這麼大就連草席子她都沒見過,哪怕是跟著奶奶去鄉下住的那一年,床上鋪的用的也都是從京市帶過去的軟綿被子。

別說她倆瞭,就是在傢不受寵的馮文麗,哪怕撿的都是哥哥姐姐們不要的破舊被子,也真心沒睡過這種又臟又臭的破舊草席啊。

“這邊都是這樣的,哪怕你帶著鋪床的被子,最下面一層也要鋪上草席的,這東西可以隔灰防蟲、防潮氣,隻是用被子的話,你們身體根本受不住的。”蘇翠芳倒也理解這三個新來的女孩,當初她來的時候也是眼前一黑,甚至當時用的草席比這還破舊呢,現在這些剩下的已經好不少瞭。

“早上我們打瞭水回來,廚房裡面的水缸和菜地前面的水缸都是滿的,你們今天可以先用著,把草席好好擦一擦,一兩個小時就能晾幹,不耽誤晚上睡覺的。”孔響帶著林志帆、許聰兩個人也拎著兩張破舊草席出來,帶著幾分無奈的勸慰著幾個人。

馮文麗眉頭緊鎖,剛要開口繼續,安溫雅快速上前一步,事已至此,她已經不想再繼續聽馮文麗那沒屁用的抱怨和不滿瞭。

安溫雅毫不猶豫的接過兩張看起來還算完整的草席,勾著嘴角,輕吸瞭一口氣。

“多謝蘇姐和孔響同志,我們初來乍到很多地方都不太習慣,還請幾位不要見怪,我們一定努力適應的。”

安溫雅說著,就將手裡其中的一張草席遞給瞭李紅燕,接著笑著說道:“那就先不麻煩二位瞭,我們這就去把草席擦擦,免得晚上耽誤睡覺。”

安溫雅的懂事和禮數都讓蘇翠芳、孔響兩個人舒心不少,臉上的笑容也越發的真誠瞭,兩個人看都沒看那邊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馮文麗,而是態度溫和的對著安溫雅點瞭點頭。

“那行,你們先收拾,大隊那邊明天會休息一天,讓你們去縣城的供銷社買一些常用的東西回來,早上六點會有牛車在村口等著送你們去縣城,至於其他的事情,等明天你們休息好瞭,我們再說。”

“好呢,謝謝蘇姐、孔響同志。”安溫雅笑著點瞭點頭,嬌嬌軟軟的聲音帶著一股甜味,加上那溫和如陽光的笑容,真的很難讓人討厭。

安溫雅說完就拉著李紅燕轉身,順便給許聰使瞭個眼神,三個人直接拎著自己的草席向水缸走去。

至於馮文麗……

讓她自己鬧去吧,安溫雅算是看出來瞭,蘇翠芳、孔響兩個人看著和善大方,好像凡事兒都不計較的樣子,但絕對不是一個無底線慣著別人的老好人。

本來就該如此,大傢都是來下鄉的知青,互幫互助、相互扶持沒錯,但絕對不是誰欠瞭誰的,誰都沒必要慣著誰,誰又不是誰的爹媽,愛待不待,有本事就自己走。

蘇翠芳和孔響能好脾氣的帶著他們這些新來的找需要的東西,又好聲好氣的安撫他們的情緒,已經算是仁義瞭,畢竟他們做的多或者是少,村裡都不會給他們發工資、漲工分。

人啊,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要學會審時度勢,還有入鄉隨俗,方可安穩度日啊!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