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風景帶來的感悟

作者:冰火闌珊 字數:3143

想到陳逸的悟性,王羲之面上的笑容更加濃鬱,一個克服瞭無數困難,能夠自創出一種新書體的人,悟性又怎麼會差呢,否則的話,也不可能融合眾多名傢的章草,更不可能自創出書體。

許詢看到陳逸這一幅轉化而來的書法,不禁搖瞭搖頭,許多人拿章草當跳板,隻學瞭一些皮毛,所以,這些人根本無需轉化,直接學習今草就可以瞭,或者說,以他們對章草的理解,根本不可能進行轉化。

而陳逸現在對於這種章草書體,十分的精通,仿佛深入骨髓瞭一般,自然不可能一時轉化過來。

對於書法,他有鑒賞之力,此時也根本想不出辦法,來讓陳逸的書體轉化,變得容易一些,不過看旁邊王羲之的面上充滿笑容,應該是內心已有瞭打算。

察覺到眾人的目光都放在瞭自己身上,王羲之微微一笑,“輕雲,你覺得自己書體轉化方面最大的缺陷是什麼。”

陳逸面上露出瞭一抹思索,書法術的感悟,是一次次不斷練習而慢慢的給予,隨著書法水平的提升,感悟也會提升,如果剛剛學習一種書法,那麼書法術根本不可能給予像王羲之這般書法大師的感悟。

否則的話,他創造新的書體,也不會連續練習研究瞭數年,才終於完成。

這次由章草書體轉化為今草,雖然比創造一種新書體要容易一些,但是卻也是存在著困難。

他的內心不斷回想著自己書寫時的過程,然後緩緩的說道:“丈夫。我覺得最大的缺陷。就是對章草的依賴。不知不覺間,總會在一些地方,使用章草的筆法,使得寫出來的草書,就猶如連貫起來的章草一樣。”

“缺陷是對瞭,可是卻並不是不知不覺,抬起頭,看看前方的景色。想一想我為什麼會讓你來到這個地方書寫。”王羲之輕輕搖瞭搖頭,指著桌子前方的風景說道。

此時他們所在的地方,正對著那一處湖水,裡面的魚成群結隊的遊動,荷花在隨風搖曳,看起來極為美麗。

陳逸緩緩的抬起頭,看瞭看不遠處的小湖,感悟,是練習書法最為重要的內容,沒有感悟。又如何能寫出具有靈性的書法,從此處看來。就知道王羲之不僅僅是一位書法大師,更是一位合格的師傅,不會將一些東西直接的講解,而是要進行明悟。

悟透瞭,所由此轉化而成的書法,自然是充滿著靈性,悟不透,也隻能選擇讓王羲之直接講出來,那樣的話,或許與自己感悟的內容是一樣的,但是效果卻會不同,心境亦是會變得不一樣。

其他三處的風景,大多是花草植物,而唯有他面對的這一處風景,則是一處湖水,綠綠的荷葉上,此時綻放著粉白色的花朵,看起來極為美麗。

在這片湖水之中,除瞭這美麗至極的荷花之外,還有一些魚類不斷的遊動,在其中,他還現瞭有幾隻金黃色的鯉魚出現,時不時的飛上水面,躍過荷花,然後落入水中,看起來十分的賞心悅目,更是充滿瞭自由。

望著美麗的荷花,望著湖水中自由快樂的魚群,陳逸的面上漸漸露出瞭一抹明悟之色,心中明白瞭王羲之所說的話語。

“多謝丈夫,讓我通過此處風景,感悟到瞭轉化書體的關鍵所在。”陳逸面上帶著明悟之色,朝著王羲之拱手說道。

王羲之輕輕點頭一笑,然後說道:“輕雲,無需謝我,一切都是你自己的感悟,可否告訴我們,你都感悟到瞭什麼。”

以陳逸的悟性而言,能夠通過這處風景,感悟到轉化書體的一些關鍵,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隻是他還需要確認一下,並且讓旁邊的許詢,和自己的兩個孩子,知道陳逸的感悟。

雖然這轉化書體的學習,是他專門為陳逸所準備的,但其中,也有影響自己兩個孩子的想法。

陳逸轉過頭,目光看向瞭不遠處的湖水之中,然後緩緩的說道:“在我面前的這處風景,是一處湖水,其中最為令人註目的,便是這美麗的荷花和自由遊動的魚群。”

“其中,遊動的魚群,代表著自由,隨心所欲,而這正是今草所需要的東西,我之前以章草為基礎,書寫今草時,卻是太過於規矩,瞻前顧後,寫著寫著,就會將章草的習慣帶入進去。”

“這一片魚群,這一片風景,讓我感受到瞭心曠神怡,讓我的心境得到瞭放松,書寫今草,不必考慮什麼,放開自己的心靈即是,這就是我在魚群中的感悟。”

他確實是考慮的太多瞭,恨不得將自己想到的一些東西,都在書體轉化中實現,從而使得他今草的書寫度,甚至還比不上章草,寫出來書法,無非是連貫的章草罷瞭。

聽到陳逸的話語,王羲之微微頷,這正是他讓陳逸感悟的關鍵所在,書法雖然有著章法的存在,但卻是留瞭極大的空間,讓創作者加入自己的筆意和感悟,特別是草書,更是如此,唯有放開心靈,才能寫出好的草書。

旁邊的王操之和王獻之兩兄弟,也是若有所思的看瞭看不遠處的風景,他們覺得,如果換瞭自己,或許也會回答上來,但卻不會有陳逸這般的迅。

許詢的面上露出瞭一抹佩服,王羲之的教導方法十分的高明,陳逸的悟性,更是讓人驚嘆,通過外面的風景,就可以感悟出書法至理,實在是玄之又玄。

“除瞭魚群之外,帶給我更大感悟的,便是荷花,荷花是君子之花,由淤泥之中紮根而生,但是從小荷才露尖尖角到亭亭玉立,卻是非常的純潔,全身不沾染一片塵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說著,陳逸的目光放在瞭那一片美麗的荷花之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讓我感悟到瞭書體轉化的一些道理,雖然純潔的荷花之上,不會沾染任何的淤泥,但是,它卻是由淤泥而生,沒有淤泥,它們亦是無法生存。”

“而書體轉化也是一樣,章草就像是淤泥,是今草的根基,更是今草的養份,以章草作為養份,來由此生長出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今草來。”

“那一片魚群,讓我明悟瞭書體轉化時的心境,而這一處荷花,則是讓我明悟瞭書體轉化最為重要的關鍵,可以說,此處風景,角答瞭我心中對書體轉化的一些疑惑,沒有丈夫的提醒,我此時恐怕還陷入疑惑之中。”

陳逸面帶感慨的說道,同時向王羲之再次拱瞭拱手,書體轉化,並不是完全需要以章草為基礎,在其上轉化,而是需要將章草當做養份,吸收入今草之中。

完全以章草為基礎,那麼就算能夠轉化,所轉化而成的,也不過是另一種帶著今草氣息的章草而已,而通過吸收章草為養份,所由此轉化出來的,就如同荷花一樣,有著淤泥的養份和一些氣息,但卻是與淤泥毫不相同。

此時此刻,聽到瞭陳逸這接下來的話語,許詢,王操之兄弟倆,甚至於王羲之的面上,都是露出瞭一抹驚色。

王羲之的內心充滿瞭驚異,他之前讓陳逸觀看風景,所想要讓其感悟的,也隻是這一處風景自然自由的氣息而已,放開心境,順其自然,方能使得書體順利的轉化,而不能刻意的控制和強求。

他沒有想到,陳逸竟然從這處風景中的荷花上,領悟到瞭更加關鍵的東西,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簡直是太妙瞭,還有陳逸的那一段解釋,章草就像是淤泥,是今草的養份。

在此基礎上轉化而來的今草,就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樣,或許有著章草的氣息和養分,但是卻與章草並不相同,比章草更加的優秀。

陳逸想到瞭他所沒有想到的東西,由這荷花所感悟到的,比他內心的一些想法,還要高明。

他的內心充滿瞭感慨,陳逸的悟性,出瞭他的意料,無怪乎能夠創造出一種新的書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荷花,君子之花,妙,太妙瞭,太妙瞭。”此時,一旁的許詢從震驚中回過神來,拍著手掌大贊道。

對於荷花,許多文人和畫傢都給予瞭很大的關註,在漢代樂府歌辭盛行時,產生瞭許多優美的采蓮曲謠,之前他覺得這些描述荷花的曲謠還不錯,可是現在,與陳逸這一段話比起來,差得太遠瞭。

這可以說是他聽到過的,最能代表荷花的句子,僅僅十餘字,便將荷花的品質表現瞭出來,讓人為之向往。

聽到許詢的話語,陳逸愣瞭一下,心中有些無奈,他實在不是故意的,隻是隨口就說出來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一段名句,出自於北宋著名理學傢周敦頤的《愛蓮說》一文之中。

周敦頤為人清廉正直,襟懷淡泊,平生酷愛蓮花,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來從中襯托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更是從中表示自己對追逐名利,趨炎附勢之世風的鄙棄。(未完待續……)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風景帶來的感悟: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