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天雷滾滾

作者:共賞清歌 字數:2297

當然,他心裡頭的吐槽哪敢真的說出來,裝模作樣地問道。

“哪兩位人選?”

反正估計他一個都不認識,到時候就隨便推脫一下,把皮球又踢回去就是瞭。

“皇太後推舉典事朱穆,大將軍推薦的人選是議郎馬融,這二人皆有不世之大才,難決高下。”

“哦,朱穆,馬融,我也不知……”

等等,“你說馬融?他是不是有兩個弟子盧植和鄭玄?”

州輔見他臉色古怪,也有些莫名其妙,搖頭道:“馬融門下弟子上千人,似乎是有個高徒盧植,至於鄭玄,奴婢也不清楚。”

我的天,我知道我自己是誰瞭,這一刻仿佛天雷滾滾而下,將他轟得裡外通明。

那個盧植,不就是三國時期劉備和白馬將軍公孫瓚的師傅嗎?

那天登基時,隱約記得有提到他是大漢第二十一任皇帝,他想起來瞭,東漢最後一任皇帝漢獻帝,不就是排名第二十三嗎。

往前倒推,他肯定不是漢靈帝,因為情況完全不符合,根據年代來算,那他不就是《三國演義》裡沒出過場的頂級昏君,漢桓帝麼。

臥槽,他是漢桓帝?

《出師表》中那個親小人,遠賢臣的漢桓帝?

太他媽雷人瞭。

這可真是天大的冤枉啊,他連親政的機會都沒有,那些個壞事,肯定不是他幹出來的。

話說他中午才說想當個昏君呢,沒想到自己就是史上最有名的昏君之一。

自己讀初中時最喜歡的小說就是《三國演義》,抱著看瞭不知多少遍。

仔細想想,這個漢桓帝的豐功偉績,似乎除瞭重用宦官,打擊士大夫之外,還有好色。

據說他是整個大漢歷史上最好色的君王,擁有宮人五千,甚至還召集王公大臣和嬪妃們開過無遮大會。

這這這……聽起來確實是十分不靠譜啊。

好像他還是歷史上第一個親自賣官鬻爵的皇帝,自他開瞭這個先河,後世的所有昏君都跟風效仿,流弊深遠。

當然他名聲卓著,跟《三國演義》和《出師表》也有莫大的關系。

在《三國演義》之中,隻要有憂國憂民之士談起國傢大事,必然會以“自桓、靈二帝以來,朝綱混亂”為開頭。

再加上《出師表》名垂千古,甚至被選為後來的中學課本,因此他的昏君之名也隨之傳揚得路人皆知。

不是吧,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麼誤會?

根據母親所說,從前的劉志絕對是個純孝仁義的好孩子,而且還聰明好學。

難道是被關在宮裡多年,被大將軍迫害得心理變瞭態?

“陛下,陛下?您怎麼啦?”

見他忽然呆立不動,滿臉震驚和迷茫的神色,把州輔倒給嚇瞭一跳,選個太傅而已,至於嗎?

“沒事,沒事。”

劉志回過神來,急忙搖搖頭。

“剛才所說,陛下到底決定選哪一位?”

見他終於回瞭神,州輔便盡心盡責的繼續把問題重復瞭一遍。

“那就選馬融吧。”

當然得選他瞭,就算我大漢最後還是完蛋瞭,那我最起碼也是他劉備的師叔吧。

叫你動不動就罵我,動不動就罵我,到時候算不算是欺師滅祖呢?

劉志心裡突然有些小得意。

可他卻不知道這個選擇,簡直就是坑苦瞭自己,而且也在不知不覺間,做出瞭第一個改變歷史的決定。

因為真正的歷史上,這兩個人一位也沒當上太傅。

七月初二,孝質帝葬於靜陵,國喪期正式結束,他也開始瞭苦逼的學習生涯。

馬融此時已是六十八歲高齡,雖然為當世大儒,出身外戚豪族,但他多年來在官場上一直鬱鬱不得志。

之前還因為得罪瞭梁冀,被多方迫害,甚至因此自殺未遂。

若不是他後來服軟,屈從瞭大將軍,如今估計早就已經不在人世瞭,可也正是因為此事,他在私德方面一直被儒林所詬病。

現在突然天上掉餡餅,成為瞭太傅,簡直就是喜出望外。

要知道,太傅雖然在名義上是超越三公的上公,但若沒有“錄尚書事”的頭銜,那就是沒有實權的虛職而已。

不過帝王之師的金字招牌,拿到哪裡去都是炫耀的資本。

等到他喜滋滋的走馬上任,卻發現這個滿臉機靈的小皇帝,居然是個大字都識不瞭一籮筐的文盲。

這也太匪夷所思瞭,簡直比別人才發蒙的小孩子都不如。

一問之下,才知道情有可原。

原來是之前一場傷寒病糊塗瞭,也不知怎麼的,就把從前讀過的詩書給全忘光瞭。

這怎麼行,他馬融還從來沒有教過這樣的學生呢,若非天資聰穎,小有才名的青年才俊,根本就進不瞭他的門,更別說收為弟子瞭。

要不是因為他是皇帝,自己恐怕連看也懶得看他一眼。

可現在被逼無奈,隻能從頭開始瞭。

因此他每天的行程都排的滿滿的,除瞭遇到朝會的日子,需要去裝裝樣子以外,其餘的時候都被馬融逼著在學習。

幸好他不是真的不識字,隻是不認識漢朝的隸書而已。

畢竟文字起源有跡可循,其中有許多字和現代的寫法,或者繁體字的寫法還是很相似的。

隻要掌握瞭基本的規律,連蒙帶猜的,他也能認識一多半。

因此進度倒是很喜人,到瞭八月底,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不但認識瞭所有常用字,還已經開始讀《詩經》瞭。

梁太後對他的虛心求學非常滿意,大將軍對他完全不管朝政的行為,也倍感欣慰。

因此這幾個月以來,倒也相安無事,除瞭行動不太自由以外,劉志感覺自己的情形,就像當年讀中三的時候差不多。

一樣的整天都關在屋裡讀書。

直到九月初的某天早朝時,忽然有人提出來,按照慣例,要給劉志的父親和祖父追贈封號。

這是小事,梁冀自然也沒理由阻止,一番商量之後,他祖父河間孝王劉開,被追封為孝穆皇,祖母趙氏夫人為孝穆後,廟曰清廟,陵曰樂成陵。

父親蠡吾侯劉翼為孝崇皇,廟曰列廟,陵曰博陵。

再接著,問題就來瞭,皇太後果然如當初郾明所料,對於她的封號隻字不提。

劉志不懂其中的規矩,等瞭又等,結果等到散瞭朝會,也沒人提出來。

心下頓時十分的不爽,這幾個月以來,雖然在他的請求下,梁太後允許母親留在瞭京都,還賜下一座府邸。

但這麼久瞭,一次也沒有允許她進宮來見自己,而他也不被允許出宮半步。

現在父親被追封為孝崇皇,可母親卻什麼名分也沒有,就這樣不明不白的,作為兒子,心裡頭怎麼會舒服。

不行,他必須想個辦法,改變這個現狀。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