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作者:共賞清歌 字數:2221

“什麼?益州大捷?”

劉志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動地一把掀開車簾。

長街上,一名全副武裝的甲士騎馬疾馳而過,背上插著信使的旗幟,嘴裡一路呼喝。

這是大漢朝的規矩,隻要是上瞭規模的捷報,都可以從城門口開始一路喊到宮門,揚我國威。

“陛下,是真的,真的是益州大捷。”

鄧猛湊過來聽瞭聽,興奮地抓住他的胳膊搖晃著。

“我聽見瞭,益州大捷,哈哈哈……”

他忍不住仰天大笑,此時街道上的人全都被驚動瞭,紛紛探出頭來,熱烈地歡呼起來。

大漢人崇尚武力,君子六藝中騎射就是很重要的一環,哪怕是文人,也喜歡練習健體術或者搏擊術。

當時的讀書人講究竹杖芒鞋,遊歷求學,武人更是熱衷於好勇鬥狠,遊俠之風昌盛。

所謂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強亡,大漢的單兵作戰能力,在當時舉世無雙,甚至匈奴人感嘆,五胡抵一漢。

遊牧民族的優勢在於騎兵,步戰永遠不是漢軍的對手。

而且大漢人國傢榮譽感很強,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當年從武帝年間開始征伐四方,平定天下,大漢疆域達到頂峰,後來亦是代代抗擊羌戎,勝多敗少。

但最近幾十年,國力衰弱,大漢已經無力再組織大型的戰爭瞭,雖常有小勝,卻難有大捷。

所以今日聽到呼喊聲,一個個才會如此激動。

“萬勝!萬勝!萬勝!”

“哈哈……我大漢威加海內,當浮一大白。”

“走,一起去酒肆慶祝勝利。”

“來來來,今日高興,我們來痛飲三杯。”

……

聽到街邊呼朋喚友準備熱烈慶祝的百姓們,劉志發自內心的微笑。

大漢雖已沒落,但隻要人心不落,就有重現輝煌的那一天。

“快,速速回宮!”

他恨不得插翅飛回去,好早點看看捷報的內容,益州刺史畢遷此前聲名不顯,不過車騎校尉張奐卻是個名將。

即使是在三國時期,涼州三明的名頭依然如雷貫耳。

這三人分別是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段颎字紀明,因為三人的表字都有個“明”字,又都在涼州平定羌族立下赫赫戰功,故而人稱“涼州三明”。

劉志對他們印象深刻,當初段颎來投靠時,他立刻就認瞭出來,此次更專門派往涼州平亂。

而益州那邊,他也特地點瞭張奐的將,沒想到抱以厚望的殺神段颎還沒動靜,反而是張奐給瞭他一個驚喜。

還沒到宮門口,左悺便眉飛色舞地迎瞭出來。

“陛下,我給您把捷報送過來瞭。”

劉志大喜過望,一把搶過來,迫不及待地看瞭起來。

“太好瞭,斬敵首三萬餘,二十萬白馬羌歸順朝廷,哈哈哈……”

想過益州肯定戰績不錯,卻沒想到竟然如此輝煌,劉志樂得都合不攏嘴瞭。

益州大捷,同時也震懾瞭起兵的其他幾個部落,在心理上給予他們沉重的打擊。

相信陸陸續續還會有好消息傳來,此次羌人之禍,解矣。

“這裡還有畢刺史和張校尉的奏折,請陛下一並禦覽。”

左悺不失時機地又遞上瞭兩封奏折,這傢夥也特別會討好賣乖,明知道送捷報是最討喜的活兒。

畢遷在奏折裡請求為板據蠻封賞,此次他們出兵近兩萬人,若沒有他們的幫助,難以形成對何忍的包圍圈。

而張奐則請求將阿不刺封為新的白馬羌歸義令,並將其族人打散分為幾個部分,進行遷徙。

看得劉志頻頻點頭,張奐是名儒將,有勇有謀,在政治上也很有見地。

他對待羌族的立場就是“剿撫並用”,先圍剿,再狠狠的打,打怕瞭然後進行安撫,恩威並施,從心理上擊垮他們,這樣才能保持長期的和平。

段颎的殺心則太重,而且隻殺不撫,殺得血流成河,片甲不留。

以至於到後來羌族人隻要聽說他來瞭,就聯合起來拼死反抗,因為他連俘虜都殺,真正的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劉志知道他有本事,能打仗,但這也太猛瞭點,不是長治久安之道,所以出發前,特意找他談話,希望他適可而止,盡量不要殺戰俘。

“傳召下去,明日朝議,百官不得缺席。”

大漢朝廷五日一朝議,但遇到大事可以臨時召開朝議,不用遵守規則。

夜深瞭,劉志依舊沒睡,負手在寢殿裡走過走去,思考著有關如何安撫羌人的事情。

後世的羌族大部分都融入瞭中原文明,不再將自己當做胡人。

他覺得,想要徹底的平息羌人禍亂,就必須在文化上進行侵蝕,使他們打心眼底認同漢文化。

隻有他們將自己當成瞭大漢的一份子,才不會動不動就叛亂,心裡總覺得不安全。

第二日,百官們大清早就已經列隊在崇德殿前,人人臉上都有笑意,益州大捷的消息,昨晚就已經傳遍瞭京都。

參拜過後,劉志便要張讓將捷報當眾念瞭一遍,然後又把益州刺史畢遷和張奐的奏折也念瞭出來。

“諸位,益州大捷,該如何封賞?”

太尉黃瓊應聲啟奏,“此乃揚我大漢國威之事,當為畢遷封賞爵位食邑,張奐可擢升為中郎將。”

東漢總共才十三個州,除司隸屬京官之外,其餘十二州的刺史皆是食祿二千石,位同九卿瞭。

刺史總管一方之經濟行政,甚至下面的縣令任免皆由他說瞭算,按例每年需回京敘職,但實際上隻要派長史代表即可。

因此在職位上,刺史已經是漢國舉足輕重的重臣,很難再輕易升職瞭,隻能在爵位上有所賞賜。

這一點黃瓊看得很清楚,而張奐打仗雖然還可以,政治上卻差瞭點運氣,幾經沉浮,到現在也隻是個校尉。

官升一級,拜為中郎將,也算是真正進瞭武將高層。

他的提議立刻得到瞭群臣附議,劉志也痛快地準奏,接下來便商量瞭一下爵位的級別,食邑之類的。

這種事情向來都有定例,按章辦事即可,基本上也沒有多大的爭議。

緊接著,便是關於畢遷所奏板據蠻的封賞,蠻人愛財,賜給其首領一些榮譽封號,再賞賜些錢財,差不多也就搞定瞭。

阿不刺繼任白馬羌族長的事情,也沒有人提出異議,畢竟此人貪生怕死,比較好控制,此次又立瞭功勞,怎麼看都該賞賜。

接下來,也是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安撫歸順的羌人。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