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他還有龍麟衛作自己的耳目,否則就真是耳聾目盲瞭。
關於沛縣縣令的問題,之前鄧演已經寫瞭奏章送過來,此人本就是趙戒的門生。
在這次一環扣一環的驚天大案中,他不過是個小棋子,段颎帶兵過來以後,他自知難逃法網,便引頸自戮瞭。
而董班的大軍,被困在島上後,卻意外地與當地湖匪不打不相識,甚至最後說服瞭其中一股勢力。
即使段颎不南下營救,他們也能自行脫困瞭。
鄧演離開沛縣之後,在薛縣等地走訪瞭許多貧民,那裡雖有水匪,但並未遭受劫掠,相對於青州來說情況要好多瞭。
可即便如此,薛縣等地的百姓們日子依然不好過,此地水面廣,沼澤多,可耕種的田地有限。
本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們中很多人都是以打漁為生,但近些年來,湖面也被各個大傢族壟斷。
別說打漁換錢瞭,就是平日裡出門擺渡,都需要付過船費,搞得許多百姓連門都不敢出瞭。
生活順遂還好,一旦出點事情,便隻能淪落到賣身為奴,成為那些豪強的奴仆,從此淪為賤籍。
大漢的人口每年都在以驚人的速度減少,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入瞭奴籍,從官府的戶籍上銷掉瞭。
而這些,從前的鄧演是不清楚的,他出身鄧氏,即便傢族已經沒落瞭,甚至後來窮困到搬去城郭居住。
但與那些真正的貧民比起來,他依然幸運得太多瞭。
這些天,他見瞭太多的人間不平事,也見過瞭太多的真正可憐人。
鄧演心中十分沉重,一直在思考著問題的根源。
劉志靜靜地聽著他吐露心聲,作為一名漢代的貴族,能發出如此直面靈魂的疑問,已經實屬難得。
“衍成覺得,問題出在哪裡?”
他想看一看,鄧演的思想究竟能走到哪一步。
皺眉苦思片刻,鄧演才遲疑地說道,“民以食為天,百姓們沒瞭土地,也就失去瞭賴以生存的一切。
而土地卻被世傢大族巧取豪奪,若不打破這個局面,民間的矛盾隻會愈演愈烈。”
很不錯,身為貴族,能夠清醒地認識到階級矛盾,已經很令他意外瞭。
“是啊,你還記得當初我跟你商量,要借著剿匪收回部分土地的事情嗎?
那也是無奈之舉啊,土地兼並的問題,由來已久,歷代帝王都註意到瞭,屢次下詔,卻勞而無功,何也?”
劉志故意慢慢地引導他作出思考,他要徹底改革,就必須有志同道合的人追隨,否則始終都是獨木難支。
“臣讀史書時,也曾註意到這個問題,前漢時便已經情況嚴重,到新莽之亂時,曾提出王田制,將山川林澤收歸國有,重新分配。
可結果卻激起世傢不滿,紛紛起而反抗,後光武帝也曾發起度田之舉,然郡國大姓居然並起擊殺官吏,最後亦不瞭瞭之。”
劉志聽罷也頗為感慨,“王莽的制度其實沒錯,隻是不考慮實際情況,過於迂腐瞭,兼之朝令夕改,最後滅亡也是情理之中。
光武帝曾得世傢大族擁立,即使挾雷霆之威,也隻能動得瞭那些小姓小族,然有震懾之效。
但當年的土地兼並情況還是有所緩和,人戶增長明顯。”
說著長長嘆息一聲,“可如今我並無光武帝之威儀,然土地兼並情況卻更甚往昔。
衍成覺得,我該如何做,才能解決這個矛盾?”
是啊,之前所說的趁著匪患收回部分土地的事情,畢竟是少數,於大局無礙,改變不瞭整個社會格局。
想從世傢大族手中收回已經兼並的土地,簡直就是虎口奪食,如今的豪宗不但廣有土地,且高築塢堡,組建私兵。
其勢力與光武帝時比較,更不可同日而語。若是他們群起而反之,恐怕大廈將傾矣。
鄧演自負聰明,此時卻苦思冥想,陷入瞭僵局,無論如何也找不到破解之法。
臉色卻越來越難看,“陛下,恕臣無能,思來想去,都隻能動其皮毛,無法扭轉乾坤。”
劉志點點頭,“你能想到這些,已經很不易瞭,你看滿堂公卿,無不以傢族鼎盛為榮。
平日裡道貌岸然,滿口仁義道德,一旦觸及利益,便立刻翻臉。”
說著拍瞭拍鄧演的肩膀,“你可知道為何我要不遺餘力地支持舉察制度改革?
並且同時發展民間私塾和學堂?”
鄧演見他突然從土地問題上跳躍至舉察改革,不由得愣瞭愣。
照他之前的想法,肯定是陛下求賢若渴,希望廣招人才,野無遺賢。
但現在他卻知道,肯定沒那麼簡單瞭,思慮良久,他才有些遲疑不定地問道。
“陛下的意思,難道是想多提攜寒門子弟,讓他們去為黎民百姓爭取利益?”
“哈哈,有點意思瞭。”
劉志贊賞地一笑,“我想提攜寒門,是希望打破世傢對官場的壟斷,一旦他們的勢力不足以顛覆皇權時,便是我動手之日。
當然,僅憑著這一個舉措,還遠遠不夠,必須多頭並進,一點一滴的去改變這個格局。”
這番話明顯啟發瞭鄧演的思路,隻見他眼睛一亮。
“聽聞陛下今日重組瞭禦史臺,並新增瞭巡查禦史,可是為瞭此事?”
“對,即便不能改變現狀,但也必須保證情況不能加劇。
各種政策實施起來都需要時間,世傢大族在大漢猶如一個個龐然大物,隻有不動聲色地慢慢削減才行啊。”
大漢如今皇權式微,權力旁落,即使是皇帝行事也被多方制肘,隻能步步為營。
“陛下深謀遠慮至此,臣感佩萬分。”
鄧演這次是真的心服口服,而不是單純的歌功頌德,“臣不能為陛下分憂,深感慚愧。”
“衍成已經做得很好瞭,我很滿意。”
劉志誠摯地看著他,“我隻是要讓你明白,做這些事情的目的為何,這樣你以後心裡才有個底。”
“臣明白瞭,多謝陛下信任。”
鄧演神色毅然,君臣間坦誠相待,乃是真正的肺腑之言。
“好瞭,今日你遠道辛苦瞭,還是早點回去休息吧,過幾日,我們找個時間,再秉燭夜談。”
這般思想上的劇震,劉志也不想一次性灌輸得太多,還是先給他點時間慢慢消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