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雲雙眼一亮,熱切地望著劉志,仔細地聆聽著。
“太醫院裡分為幾個部分,問診、配藥,研究醫術以及教授醫學。
還有我想把醫學細分為婦科、兒科、內科和外科,這樣醫師才能各有專精,你看如何?”
“陛下此乃聖明之舉,若能舉國之力,何愁醫術不能發揚光大。”攫欝攫欝
激動不已的竇雲,眼含熱淚,他平生所願就是能將大漢的醫術帶入輝煌,從前這隻是他的癡心妄想。
但現在,他終於看到瞭希望,有瞭陛下的鼎力支持,他相信自己在有生之年,一定能實現願望。
“此事不用經過朝議,我明日與尚書臺商議之後,便即刻下詔,你先做好準備吧。”
當時醫師的地位在社會上並不高,民間甚至巫醫不分傢,帶有很濃烈的巫術色彩。
劉志此舉旨在提高醫師地位,並大量培訓真正的醫師,使之成為一門學科。
隻有醫師的社會地位提高瞭,大漢的醫術才能得到長足的進步。
“諾,陛下,臣親自去邀請幾位名醫,進駐太醫院。”
竇雲眉開眼笑地匆忙告退,瞧他激動的架勢,恐怕今晚上會樂得睡不著瞭吧。
待他走後,劉志原本打算再看會兒奏章,張讓卻躬身道,“陛下,竇醫令才說瞭您需要多休息,就是為瞭大漢,您也得愛惜自己的身子不是?”
劉志也知道他是好意,再說最近也確實熬夜比較多,便笑瞭笑。
“好,都聽你的,這就準備入寢。”
張讓聽瞭很是開心,立刻就忙著吩咐人為他沐浴瞭。
第二日不用上朝,休息瞭一夜的劉志又精神抖擻地開始瞭繁忙的工作。
中間召見袁盱交待瞭擴大太醫院的事情,又詢問瞭一下諸曹重組的情況。
尤其是新建立的工曹,劉志最為關註瞭,大漢要發展,除瞭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工業也不能落下。
工曹的建立,正是基於這個理念,大漢的鑄造業已經十分發達,與此配套的采礦和冶煉也如火如荼。
全國各地有名的鑄鐵爐,多達上百處,東漢百姓的鐵器使用率也非常高瞭。巘戅九餅中文巘戅
總的來說,除瞭禮器和酒具以及一些裝飾品是青銅之外,東漢已經完成瞭從青銅時代到黑鐵時代的跨越。
紡織業方面更不用說,絲綢制造早成規模,從養蠶、繅絲、紡織到印染,有一套完整的產業。
當時的紡車、繅車、織機、染具等等也都是世界領先的。
漢代絲織品的種類非常繁多,既有平紋組織的紗、絹、縑;還有絞經組織的素羅和花羅,更有斜紋組織顯花的綺、錦等等。
花色之精美,質地之華貴輕盈,即使拿到現代來看,依然讓人嘆為觀止。
西漢時代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最好的見證,至今讓中華民族引以為傲。
而且漢朝通過西域胡人學會瞭緙毛技術,毛織品的制造和印染也同樣十分精湛。
在棉花還沒有出現之前,而民間的紡織是以葛和麻為主,水平也相當高,隻是保暖性能略差。
說起棉花,上次劉志讓畫師繪瞭圖形,交給少府尋找,結果還真給找到瞭。
白馬寺的院落裡便種瞭一批,名為白疊子,被當做與佛教相關的觀賞植物。
隻要找到就好,劉志原本打算,實在找不到就派人千裡迢迢去古印度求取。
現在他已經取瞭種子,來年先在皇傢莊園試種,相信要不瞭幾年,就可以開展規模化種植瞭。
有瞭棉花,大漢的紡織業就能更上層樓。
其他手工業包括造紙、玉器、漆器,釀醋、釀酒、制醬、竹器編織、食品加工等等,也非常普遍。
但劉志想發展的,卻是工業技術,鼓勵在器具和制造方法上的創新。
因此他與袁盱商量,但凡有革新技術或者器具的,除瞭物質獎勵,還可以在工曹任職。
相當於讓這些手工業者,也多瞭一條出仕的道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人的潛力都是無限的。
如此下去,隻要漸成風氣,相信要不瞭多少年,工業技術創新就能上一個新臺階。
作為一名穿越者,很慚愧,他對那些先進的工業技術一竅不通,隻能在政策上給一些方便,在觀念上放開對手工業者的限制和歧視。
希望大漢人民不要讓他失望啊。
袁盱也把工曹的設立當成瞭重中之重,其他幾曹都隻是合並改組,相互之間協調融合好就行瞭。
唯有工曹是個全新的機構,一切都要從零開始,之前雖有鹽鐵官,但主要任務是限制經營,重點不在於制造上。
“我希望工曹能夠盡快組建新式造紙工坊和印刷作坊,把新的書籍和紙張,快速地推廣下去。”
新的造紙術改進之後,目前生產量連皇傢都供應不瞭,而蔡侯紙又不適用於書寫,這與他想普及教育的觀念,大有阻礙。
所以,當務之急,是必須要把紙和書籍普及下去,使得普通人傢都能看得起書。
為瞭避免被人壟斷技術,用於牟取暴利,造紙術和印刷術目前都屬於國有。
他的想法是,隻要京師和世傢大族都換成紙書,那麼他們就會淘汰之前笨重的竹簡,而那些竹簡書便會大量流入更偏僻落後的地區。
書籍的傳播,任何時候都會帶來知識的爆炸,讀書的人多瞭,通過知識改變自己命運的人也就會多起來。
日積月累,總有一天會打破世傢對知識和官場的壟斷,到那個時候,也就是他徹底把皇權收攏的好時機瞭。
不過他雖然建立瞭工曹,卻沒打算在目前大力提倡和發展工業與商業,對於經商的限制政策,暫時還不會有改變。
畢竟在農業真正發展起來之前,搶先發展工商業,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越是古老的朝代,對工商業的打壓就越厲害,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擔心勞動力都棄農經商,導致田地大量荒蕪,最後無法養活眾多的人口。
兩人就工曹的各種政策,商討瞭大半天,袁盱此人很有頭腦,袁氏雖是世傢,但他本人的思想卻比較開明。
這也是劉志看重他的主要原因,尚書臺如今的地位是水漲船高,袁盱也成為他不可或缺的左臂右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