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幾個都護府的特殊移民政策,並沒有在朝堂上激起任何水花。
自然也沒有遇到任何的阻力,幾乎隻是走瞭個過場,便順利地直接發放下去瞭。
這兩年來,朝臣們受到的各種思想風暴,已經夠多瞭,從震驚到麻木,再到有意識的思考,最後漸漸接受。
盡管各人對這些新思想的接受度都不同,但眼前這個政策隻是對夏季移民政策的補充,且合情合理。
沒有任何反對的餘地和必要。
隨著各州的長史與郡國相準時抵達京城,一年一度的帝國總結大會正式展開。
在劉志的心目中,今年的重頭戲還是土地改革,戰爭隻是順便。
所以對於各州各郡的土地政策執行力度,十分看重。
由於各州的實際情況大不相同,執行成績也參差不齊,交州地多,世傢力量薄弱,是整個大漢帝國平民百姓最好過的地方。
何況那邊氣候溫和,一年四季都可播種,產量本就是全國之冠。
涼州和並州、冀州之前是邊境,因為戰亂的緣故,土地拋荒嚴重,現在戰爭的威脅解除,土地富餘,所以分配情況良好。
青州因為前年的匪患,人口銳減,許多土財主們被盜匪殺絕瞭戶,因此在分配上也不成問題。
益州那邊地勢復雜,民族眾多,執行起來難度較大,所以各郡各縣的成績都不盡相同。
徐州今年遭瞭災,劉志網開一面,將政績的評定規格改為救災情況。
兗州、豫州、荊州和揚州,是大漢人口最密集的四個州,土地兼並也最嚴重,世傢力量盤根錯節,是劉志改革的重中之重。
荊州和揚州借著去年的水災,強行重新丈量瞭土地面積,兩州的州牧,董班和陳蕃都是劉志器重的人。
二人都是有氣節有抱負的有志之士,不畏強權,剛正不阿,甚至是將生死置之度外。
幸好,他們遇到瞭劉志這個維護他們的皇帝,給予瞭充分的信任和發揮空間。
也時刻派人保護他們的安全。
所以,荊、揚二州,在想盡辦法勸離瞭一批流民之後,也勉強完成瞭重新分配的任務。
農業生產也恢復得不錯,經過一年半的時間,水利設施大部分都重新維修完成瞭。
明年隻要能繼續保持此力度的話,基本上就能走上正軌,隻是水患問題要徹底解決,短期內基本上不可能。
隻能慢慢計劃瞭。
兗州和豫州才是情況最糟糕的地方,這兩處有許多老牌世傢,短則幾十上百年,長則兩三百年。
他們底蘊深厚,無論是權力還是財富體積都很龐大,而就目前來說,劉志的政策還沒有從根本上動搖他們的利益。
所以,這兩州的情況比之從前,雖然稍有好轉,但改變得不多,隻能說治標不治本。
劉志也深知此地的情況,但他暫時沒打算動整個世傢階層,所以隻能在移民上做文章。
而且兩州人傑地靈,是冶鐵和紡織業的基地,擁有大量的工匠。
劉志解除瞭工匠的戶籍限制之後,許多人都拖傢帶口湧進瞭城市,成為專門的手藝人。
若不是因為這兩點,兩州的情況會更難破局,現在隻能逐步緩解,沒辦法根除。
剩下的邊疆地區,種暠的軍戶制度,剛好可以解決,司隸校尉部,也就是京畿道,由於在天子腳下,監督得最嚴格。
扶風郡有大漢馬場,可以養活很多人,其他幾郡的工匠與商人比較多,這些都單獨入籍,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專門管理,其餘的無地流民,被半強迫地移民遼東遼西等地。
天下十七州,如今的情況基本如此,總的來說,在朝好的一面發展,但卻任務艱巨,任重而道遠。
劉志對現有的情況還是挺滿意的,土地改革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他的宏觀計劃中,現在的土地政策就隻是第一階段,到時候視完成情況,才會展開第二階段。
總結完畢,便是論功行賞,政績突出的,劉志都給予瞭獎賞,除瞭物質上的,還在全國進行通報表揚,樹立典型。
政績平平的,無功無過,但會對他們進行培訓,若是明年依然政績平平,將按照下等計算。
對於那些政績很差的,交由禦史臺和龍麟衛同時調查,如果確實情有可原,隻是降級處理。
但如果是因為自己玩忽職守或者是能力不夠,甚至有可能是因為以權謀私之類的原因。
這種人不但會罷免,還要按照各自的情況追究責任,該清退的清退,該關押的關押,該流放甚至殺頭的也毫不手軟。
一頓操作猛如虎,既震懾瞭那些混時度日的官員,也激勵瞭他們的工作熱情。
再像以前那般屍位素餐,結局會很慘,這一次,刷下來一批能力平平之輩。
距離第一次科舉,已經過去瞭兩年,明年又是大比之年瞭,三年來,縣試與州試都已經圓滿完成,參加考試的人數比上次翻瞭兩番。
劉志很期待,大漢歷史上制度最完善的一次科舉考試,能夠為幹涸的朝廷,補充大量的新鮮血液。
死氣沉沉的東漢帝國,在他大刀闊斧的改革下,已經開始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但這還遠遠不夠,少年強,則中國強,大漢的形勢還遠沒有到需要樂觀的地步。
該賞的賞瞭,該罰的也罰過瞭,就等著安安靜靜地過個好年。
這一年的冬季來得比較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剛開始一個個都很開心。
瑞雪兆豐年,雪越大,明年的蟲害也就越輕,可在京師一帶連下瞭五天大雪之後,情況就逆轉瞭。
冰凍三尺,積雪最深的地方連孩子都可以淹沒,聽說已經有許多鄉村的茅草房被壓塌瞭。
老人和體弱多病者,凍死瞭許多。
這時代沒有天氣預報,如此大型的寒流根本無法提前預知,更別提做預防準備瞭。
城市中這兩年發展很快,修建瞭許多磚瓦房,再加上組織瞭大量人手清掃積雪,因此情況要好得多。
皇宮和富戶燒炭和燒柴的用量,也在暴增,如果繼續冷下去,恐怕很快也會不夠用。
劉志在崇德殿召開瞭緊急朝會,商討應對雪災的問題。
大殿十分空闊,為瞭節省木炭,劉志沒有燒炭火,又體恤許多臣子年老體弱,便吩咐不用脫外面的大毛衣裳。
環顧一圈,大多數人都穿著各種狐皮、貂皮、羊羔皮之類的外袍,即使滴水成冰,他們也不會很凍。
可他知道,城內的除瞭一部分貴族能穿上高檔皮草,普通人隻能穿羊皮襖、狗皮襖之類的衣服。
人數眾多的平民能穿得起皮襖的,隻是一部分,還有許多人,隻能多穿幾層厚實的葛佈衣裳。
裹著灌瞭蘆絮的被子,瑟瑟發抖,等他們積攢的那點兒柴火燒完,冰天雪地的,能不能熬過去都兩說。
反而城外山中的村民,在雪災面前,情況要稍微好點,因為他們至少柴火充實,可以烤火取暖。
大漢王朝真是多災多難,本以為今年徐州的地震和海嘯就是最嚴重的災害瞭,誰知眼看著快過年瞭,卻發生瞭如此大面積的暴風雪。
最關鍵的是,誰也不知道這場風雪還會持續多久,一旦時間長瞭,不說那些平民,就是貴族們都撐不住。
而且由於道路受阻,糧食和各種生活物資運不進來,就會造成嚴重短缺,物價也會跟著飆升。
到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的災難來臨,這司隸校尉部也不知道會凍死餓死多少人。
崇德殿外寒風凜冽,大雪一團團的在空中狂飛亂舞,冰冷的大殿中,氣氛也同樣降到瞭冰點。
輕如鵝毛的大雪,此時像鉛塊一樣,沉甸甸的壓在每一個人心頭。
“諸位,假若這雪繼續落下去,該如何防范?”
之前朝廷集思廣益,編撰瞭一本防災救災指南,裡面針對洪澇災害,地震海嘯,風災蝗災等常見自然災害都有指導。
但偏偏遺漏瞭雪災,隻是一語帶過。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最近一二十年來,都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所以便下意識地疏忽瞭。
可偏偏在最沒有提防的時候。暴風雪便不期而至,讓整個朝廷猝不及防。
“陛下,臣以為需迅速組織人手清除道路積雪,打通運輸糧食和物資的通道。”
中書省大學士袁盱進言,這也是雪災的常規操作,但若風雪不停,清理起來也十分困難。
何況隻要一夜之間,剛剛清理出來的地方,就會被重新覆蓋。
所以前提必須是,雪很快就停。
但現在隻能做最壞打算,一旦估計不足,後果很嚴重。
後面零零星星地有幾名官員出聲附和,也提不出什麼有建設性的提議來,讓劉志頗為失望。
抬眼望著窗外潔白無瑕的世界,恍惚間似乎看到瞭上輩子的自己,在大雪中與小夥伴們嬉戲追逐……
忽然,他眼睛一亮,怎麼忘瞭雪橇呢,這東西簡單容易操作,還可以用滑雪板,那個更機動靈活,但負重效果不好。
隻要稍微培訓一下,就能解決運輸問題,也用不著清掃積雪瞭。
如果打通瞭運輸道路,就可以保障城內的物資供應,還可以讓寺廟和道觀開放給流浪人口。
組織大戶捐贈糧食和舊衣服,將那些乞丐和流浪者集中起來生火取暖,然後施粥保命。
隻要能熬過這段時間,盡量少餓死幾個人,就是勝利。
臣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半天,卻發現他們的皇帝陛下在走神,根本就沒有聽進去。
不由得面面相覷,都住瞭嘴,大殿中一時間無比安靜,隻餘下外面呼嘯的狂風暴雪。
劉志正在回憶滑雪板的詳細制造工藝流程,忽然間發現氣氛有異,驀然回過神來。
卻發現大傢都在用頗為奇怪的表情看著他,不由得一愣,他的樣子很特別嗎?
輕咳一聲,假裝若無其事地接著說道:
“諸位臣子都說得很好,先罷朝吧,六部尚書和中書省大學士,秘書省大學士都留下來。
朕要與爾等再商議一下。”
這麼冷的天,反正也商量不出什麼結果,陛下既然體恤臣子,自然也沒人會蠢到反對。
一時散瞭朝,外面的街道已經有城門校尉處的士兵,幫著清掃瞭一早上,這才能保證馬車安全出行。
被點到名的臣子,隨即跟隨皇帝前往中德殿的書房。
裡面早已燃起瞭炭火,不過劉志擔心雪災,已經吩咐將燒炭的數量減半,他年輕力壯的,又有皮裘保暖,即使硬扛也沒事。
隻是交代郾太後和賢妃兩處不可儉省,必須保證供應,畢竟這兩處一老一小,都是劉志最牽掛的人。
賢妃鄧猛見劉志如此重視,便也在宮中組織捐贈舊衣服給民間,還特意稟告瞭郾太後,發動宗室和各世傢大族一起參與。
此舉立刻得到瞭朝野上下的一致稱贊,許多王公大臣的夫人都踴躍參加,出錢出力。
就連郾太後也當面稱贊她,不負賢妃之賢名。
同樣的這一點也贏得瞭劉志的好感,最近兩個月,他沉浸在田覓的溫柔鄉中,不能自拔。
甚至已經下詔將她由婕妤的位份,升至瞭修容,對待鄧猛也比以前疏遠多瞭。
要不是因為掛念著女兒劉華,恐怕去合歡殿的次數會更少。
這段時間鄧猛也算比較低調瞭,除瞭處理後宮事務,侍奉郾太後和照顧女兒之外,便鮮少露面。
甚至也不在劉志面前晃蕩,更沒有任何刻意邀寵之舉,與寵妃田覓之間,幾乎是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往來。
既沒有排斥打擊她,也沒有絲毫要拉攏的意思。
但現在雪災嚴重,正在他憂心忡忡之時,鄧猛卻高調站出來募捐,為劉志分憂解難。
先不說效果如何,至少這態度就讓劉志感動,心中頓時便湧起一股歉意。
說好的喜新不厭舊,雨露均沾,自己還是偏心瞭。
且說中德殿中,劉志當眾宣佈,有種從北匈奴的更北方,極寒地帶傳過來的雪橇和滑雪板,可以很好地解決運輸和雪天出行問題。
這讓眾人立刻歡欣鼓舞,不用給道路鏟雪,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出來,幫百姓們清理房頂的積雪,以免被大量壓垮。
。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