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臨危受命

作者:共賞清歌 字數:4219

之前也許是沒張開吧,畢竟隻有十五六歲,有的女子十幾歲清麗可人,可有的卻正處在相貌的尷尬期。

原先看著隻是中人之姿的耿顯,卻出落得亭亭玉立,如一朵高貴典雅的風中百合。

不由得目光一亮,笑著問道,“最近都在做些什麼?”

“回陛下,妾每日除瞭照顧阿維,就是讀書練字,侍弄花草,或者來太後這邊坐一坐。”

她氣度雍容,看得出來過得很充實,並沒有因為劉志冷落便怨天尤人。

“你平常都讀些什麼書?”

如果換成其他的後宮美人,遇到這個問題,肯定會說一些比較高大上的書籍,以此來抬高身價。

可耿顯卻很隨意地回答,“大多都是些在集市上搜羅的雜書,千奇百怪什麼都有,就是圖個開心,看來打發時間而已。”

這態度倒是很像後世的網絡書蟲,劉志會心一笑。

“其實朕也喜歡看雜書,奈何沒有時間,哪天閑瞭你借我一本看看。”

本書由看書領現金紅包!

“好啊,陛下喜歡什麼樣的?”

耿顯很自然地與他聊天,這關系看著倒像是朋友的感覺,並沒有很親密。

“也沒有特別喜歡的,地理志怪,音律遊記,隻要有趣的就可以。”

見兩人相談甚歡,郾太後還貼心地將小劉維給帶到一邊玩去瞭。

作為皇長子的生身之母,耿顯多年來都沒什麼寵愛,郾太後一直都比較憐惜她,也希望她能過得好一些。

按照當日劉志制定的規矩,五年一選秀,今年正好到瞭該遴選良傢子的年份。

隻是由於天下大旱,又瘟疫連綿,朝廷上下都愁雲慘霧的,因此誰也沒有提起。

不過再遲,明年也會提上日程,若在此之前,耿顯還不能獲得聖寵,等那些新人進瞭宮,恐怕就更沒有機會瞭。

其實劉志自己倒並不著急,選不選妃的也就這麼回事,如今自己身邊連皇後在內,也有九名女子,對於皇帝來說,不算多。

但他卻覺得夠瞭,至少暫時不想往後宮填充太多的女人。

一來他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瞭朝堂上,能分給後宮的時間本就不多,還要分成許多份,那就更少瞭。

二來他已經深刻地體會到,天子無傢事,後宮的每一次變化,都會直接關系到朝廷的權力結構。

如今的朝廷,不宜加入大量的外戚,於他於國都會很不利。

何況他之前選妃還有個原因,那就是擔心沒有繼承人,如今已經有瞭兩位皇子,自然沒那麼在意瞭。

當初他對耿顯也不是沒好感,隻是更喜歡田覓一些,後來耿顯生瞭皇子,他又照顧到皇後的情緒。

再說瞭,耿氏是世傢,也有些底蘊,劉維將來肯定有機會角逐太子之位,他不想培養出又一個權勢滔天的外戚世傢出來。

因此也有些刻意的疏遠她,沒想到她倒是安之若素,寵辱不驚,這一點殊為難得。

當晚,劉志順理成章去瞭耿妃的承光殿,兩人聊瞭會兒天,言談間十分輕松愜意。

這一晚魚水和諧,頗有些久別勝新婚的意味。

第二日劉志精神煥發地去中德殿,半路上遠遠望見淑妃的迎春殿,心下不由有些憐惜,便派人賞賜瞭些明珠寶器,以示安慰。

今日不是常規的上朝日,臣子們除瞭有特別的事情,需要求見皇帝之外,一般都在自己的部門處理公務。

劉志昨日心情鬱悶,因此堆積瞭不少奏章,此時隻得加快速度,免得案頭堆積如山。

這些日子,大部分的奏章都與疫情有關,劉志重點看瞭揚州和豫州的奏報。

看樣子疫情還在向外擴散,並沒有遏制住,劉志也知道應該沒那麼快。

畢竟瘟疫的傳播有些特定的規律,從潛伏到爆發,再到高速擴散期,最後才漸漸衰弱下去,直至偃旗息鼓,繼續潛伏下來,等待合適的機會進行下一波的井噴。

若是按照從前的經驗,小規模爆發差不多要五個月左右才能壓下去,而中等規模的要一年半左右。

遇到大規模的瘟疫,很可能要花費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將他徹底壓制住。

看這勢頭,很有可能就是屬於大規模的爆發,何況此次還發生瞭病毒變異。

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表明,變種後的瘟疫會比之前的傳染性更強。

但新的病毒死亡率更高,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比之前的自然死亡率,起碼要高一成。

打破瞭原先對半分的死亡率。

這是個十分危險的信號,如果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病毒若是再次發生變異,有可能會變得失控。

大漢的醫學在他的極力倡導之下,雖然進步神速,但由於基礎過於薄弱,要想對付來勢洶洶的瘟疫,還是很難。

他隻能寄希望於新的隔離政策和消毒方式,能夠有效的減少病毒傳播,從而提前結束這次瘟疫。

在他心裡,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將一場大瘟疫,控制到小瘟疫的規模,他就心滿意足瞭。

但算算日子,從最初發現蛛絲馬跡,到現在也才過去瞭兩個多月,正處在高潮階段。

所以雖然明面上疫情還在擴散,劉志卻並不慌,到底抗疫成效如何,還要看從第四個月開始,瘟疫會不會衰減。

由於陳蕃就地罷免瞭好些救災不利的官員,官銜最高的是兩名縣令,雖然作為州牧,又是特殊時期,他有權任免屬下的所有官員。

但事後卻必須要詳細上報給吏部和皇帝,由吏部查驗後補齊罷免文書,現在的縣令隻是暫代,朝廷也需要任命新的官員。

不過一些普通的小吏,陳蕃都是直接提拔瞭一批人上來,隻需要給朝廷報備一聲就行瞭。

陳蕃行事膽大心細,不願意落人話柄,揚州的禦史也將調查情況上報瞭,與他所說一般無二。

至於各批物資的分發,他也吩咐屬下做瞭詳細的記錄,前面兩批已經用完瞭的,他查驗過賬目之後,迅速給戶部遞交瞭上來。

如今正在分發的是朝廷派過來的那一批,而京師正在準備運過去的這些,都是劉志自掏腰包采購的。

將來帳目也是直接呈給他,不需要再通過戶部核算檢驗瞭。

劉志隨便翻瞭翻賬本,陳蕃的帳目很清晰,條理分明,用的他下發倡導的圖文對比規格。

在賬目上,為瞭方便記錄,劉志引進瞭阿拉伯數字,說是從天竺傳過來的。

雖然真正的數字是在七世紀時才由古印度人發明出來,但後來卻是被阿拉伯帝國傳遍世界,所以人們誤以為是古阿拉伯人創造出來的。

現在,劉志也算是為他們正瞭名,還他們一個公道。

目前為止,阿拉伯數字還僅僅用於記賬,沒有在整個算學領域推廣開來,不過他相信,再過一些年,大漢人民就體會到其中的方便,會慢慢全面接受的。

陳蕃的賬目他倒是很放心,幹幹凈凈,沒什麼可詬病的地方,九江郡雖然是今年疫情的發源地。

但有竇雲和陳蕃親自坐鎮,相信不久之後,就會慢慢地有好消息傳來,如今他比較擔心的反而是豫州泗水郡。

最開始豫州並沒有對此引起重視,也沒有一個影響力足夠的大醫師統一指揮。

所以百姓們沒什麼防范意識,而根據經驗,傷寒瘟疫的潛伏期,長達四到十五天,偶爾還有二十幾天,甚至是三四十天的極端個例。

因此泗水郡到底已經有多少人染病瞭,根本無從得知,直到竇雲後來派瞭自己的得意門生荀倫過去,情況才開始轉變。

但由於之前的行動不利,雖然目前看來似乎比九江郡情況要輕松一點,可到底有多少潛伏期病人,還很難講。

豫州牧鞏嶽是個老成守舊的世傢官僚,做事雖然穩重,卻缺乏魄力。

泗水郡太守方廣更是個庸庸碌碌之人,在劉志三令五申嚴格防疫的情況下,還是平白耽誤瞭最佳時機。

就這樣他還把所有的過錯推給瞭九江郡這邊,急急忙忙上瞭一道奏章,為自己推卸責任。

劉志隨便看瞭兩眼,便冷哼一聲,扔到瞭一邊。

龍麟衛密探早已將那邊的真實情況,一字不漏地給他呈報瞭上來,看來若想趕快扼制住疫情,就隻能盡快換一個太守瞭。

自己手下的能臣不多,基本上都安在合適的位置上瞭,一時之間還真想不到什麼人。

想瞭想,便讓人招來秘書省大學士尹頌相商,臨陣更換泗水郡太守,與更換縣令完全就是兩碼事情。

畢竟太守是一郡之主,朝廷從二品的大員,已經算是國之棟梁瞭,每一位都至關重要,牽一發而動全身。

所以,郡太守的任免,劉志不能私自做決定,否則會引起朝堂上的動蕩。

尹頌博聞強記,對朝廷人事十分熟悉,許多六七品的官員他都能說出來,何況還是個從二品的郡太守。

劉志將方廣的奏章,還有龍麟衛的奏報,以及陳蕃的部分奏疏,都拿給他先過目瞭一遍。

尹頌仔仔細細地看瞭一遍,又沉思良久,這才慎重地說道。

“方廣其人清廉正直,性格古板,但做事能力不足,不知變通,此次抗疫的確有失職之處。

但念在其不失為一名廉吏,且此事之前並無經驗可借鑒,還請陛下網開一面,最多隻是降職處置。

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雖然抗疫失敗,冤枉送瞭許多人的性命,但就像尹頌所說的一樣,他突然改瞭防疫規則,確實有很多人手足無措。

方廣也真是無心之過,隻是其能力確實有限,他是當年梁太後任命的太守,其後的吏治整頓時期,並沒有查出貪腐之類的過錯。

劉志接手朝廷之後,雖然做瞭許多改革,但仍然無法撼動從前的官僚階層,大部分都是之前順帝時期的官員。

當然也與劉志培養起來的人太少,而且許多人還資歷不夠有關,無法取代這麼多的舊人。

而且方廣也是官宦世傢出身,其傢族勢力不容小覷,所以尹頌再三考慮之後,才做出如此提議。

劉志其實也是這個意思,在官員任免上,哪怕他是皇帝,也不可能隨心所欲。

於是點點頭,“可以。”

他們二人認定瞭,下次朝會基本上走個過場就行,不會遇到太大的阻力。

罷免瞭方廣,新的難題又擺在瞭眼前,到底派誰去接手泗水郡這個亂攤子呢。

要知道,臨危受命力挽狂瀾,說起來容易,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

而且,恐怕也有很多人不願意去,明知道是個火坑,誰願意眼睜睜的往裡跳啊。

這種情況下,若是疫情控制不住,自己豈不是白白背鍋嗎?

而且就算是最後僥幸控制住瞭,前面死掉的人太多,大不瞭也隻能落個無功無過的局面。

兩人把大漢的中層官員扒拉瞭個遍,最後不約而同地落到瞭同一個人身上,泰山郡太守陳寔。

陳寔是第一次科舉考試的魁首,當年也曾插花遊街,盡享無限風光,後來他卻自請外放,劉志很看好他,將他派去泰山郡做瞭個縣令。

彼時泰山郡剛剛遭遇過規模宏大的匪災,情況一片混亂,而他所去的縣,更是匪首公孫舉的老巢,幾乎已經被糟蹋成一片廢墟。

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沒人願意去那裡赴任,但陳寔卻二話不說地連夜上路去瞭。

此後他在泰山郡的表現十分亮眼,配合當時的太守李膺,兩人將戰亂後一片焦土的泰山郡,建設得有聲有色。

而且陳寔更是第一個進行土地改革的縣令,早在劉志頒發土地政策之前,他就完成瞭土地的重新丈量和分配。

而且還完成得十分圓滿,讓全國各地都刮目相看。

後來朝廷將他和李膺通報表彰,並擢升李膺為青州牧,陳寔也順理成章地成為瞭泰山郡太守。

可以說,陳寔在整個大漢都是個傳奇,他是真正的貧傢子弟,沒有一絲一毫的背景,完全靠著個人的努力,一步步走到如今的位置上。

陳寔的辦事能力也是有目共睹,這幾年來,他把泰山郡建設得十分繁榮昌盛。

與當年殘破不堪的情景,早已判若兩地,完全找不到兵災之後的痕跡的。

隻是,將他平調入泗水郡,確實有些不太公平。

。手機版網址: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