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瑞璋兩曜

作者:共賞清歌 字數:4169

年底,渤海王劉悝終於頂不住壓力,同意議親。

隻因當初皇帝曾經說過,等他成親後就要回渤海郡,所以他雖然已經過瞭二十歲,依然不肯成親。

就是為瞭能夠在京城多留幾年,反正他小妾歌姬一大堆,身邊也不缺人伺候。

樂得清閑自在,何必討個世傢女來管束自己。

如今平原王劉碩早已兒女雙全,據說夫妻感情極好,兩人恩愛有加,對母親馬夫人也十分孝順。

劉碩為人老成持重,把平原郡治理得很好,如今也是百業興旺,富饒安定。

說起來他們是同父同母的兩兄弟,怎麼性格南轅北轍,相差甚遠,一提起劉悝,劉志就有些頭疼,這貨簡直就是太不省心瞭。

整日裡架鷹驅犬,賭錢好色,與一幫紈絝子弟鬼混在一起,胡天海地。

知道自己不受皇帝待見,劉悝也處處躲著他,兩人一年四季都難得照面。

還是前段日子宗正府報上來,要給劉悝行加冠禮,劉志這才想起來,這貨原來一直都在京城裡啊。

因為是冠禮,所以劉志便沒有馬上說,還賞賜瞭不少禮物,怎麼說也是自己的親弟弟。

原本他還打算給個面子親自參加的,誰知郾太後剛剛問瞭聲,劉悝的頭就搖得撥浪鼓一樣。

“陛下日理萬機,就不要因為臣的這些小事費心瞭。”

估計劉悝若知道因為行冠禮而引起瞭陛下的註意,心裡恨不得不舉行才好。

果然他的冠禮過後,劉志便提醒太後,渤海王已經成年,再不娶親外面會謠言四起瞭,搞不好還以為他這個兄長虧待自己的弟弟。

從五年前開始,郾太後便開始操心劉悝的親事,馬夫人也頻頻寫信過來關心。

奈何當事人自己不積極,不管說誰都不同意,就這樣一拖再拖,拖成瞭大漢的大齡剩男。

這次劉志發瞭話,劉悝也自知逃不過,便隻能勉強點頭答應,不過卻提瞭一堆的條件。

什麼貌若天仙,琴棋書畫,能歌善舞,知情識趣……等等,郾太後一聽就犯瞭難,照這條件,比劉志選妃還苛刻啊。

而且,怎麼這些條件湊一塊兒,聽著就這麼奇怪呢,感覺全部符合的,隻能是個花魁吧,哪個世傢女兒會如此輕狂。

遙想當年平原王議親的時候,就兩個條件,賢惠,孝順,娶妻當娶賢,弄個妖妖嬈嬈的女子回來算什麼。

劉志一聽就知道這傢夥故意出難題,想蒙混過關,瞧,不是我不願意娶妻,是你們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對吧。

“母親隻管告訴他,朕給他三個月時間,要是還找不到中意的女子,那就直接下旨賜婚瞭。”

劉志才不吃他這一套,直接下達瞭最後通牒,把劉悝的退路都給堵死瞭。

京城中世傢多如牛毛,奈何劉悝聲名狼藉,願意與他結親的大多數都是些小傢族,郾太後又怕委屈瞭他。

一來二去的,確實難以找到合適的人選,郾太後甚至把目光放到瞭各州郡世傢貴女們身上。

且不說郾太後如何替他千挑萬選,眼看著就要到新年瞭,今年劉志把杜密調回瞭京師,接替年老去職的禮部尚書之位。

如今朝中有許多重要職位,漸漸都換上瞭他親政之初培養的人,這些人無一例外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務實。

他們無論本身性格如何,或圓滑、或耿直、或沉穩……但都踏實肯幹,願意實實在在的辦一些事情,而不是屍位素餐混日子。

而當年順帝時期的那批老臣,隻管混日子的這種情況太常見瞭。

說起來漢順帝也是個很有頭腦的皇帝,他曾經下定決心要進行舉薦制度改革,整頓吏治等等,無奈性格過於柔和,到最後都不瞭瞭之瞭。

梁太後掌權的時候,也啟用過不少賢臣,可惜有個無法無天的兄長,把她提拔的人都給迫害瞭。

所以她也是虧在當斷不斷,一再的猶豫和縱容,導致瞭後面的一發不可收拾。

劉志本身的性格並不算果斷,可他登基之後目睹瞭梁太後的悲劇,痛定思痛,才漸漸變得強硬起來。

隻是某些方面,他與梁太後還是有些相似,面對自己在意的人,過於縱容瞭些。

到瞭熙元八年,瘟疫帶來的影響慢慢消退,國傢經濟恢復的勢頭十分迅速,尤其是農業生產,一連兩年都風調雨順的,朝廷糧倉又開始充盈起來。

不過劉志可不敢大意,畢竟他知道現在處於小冰河時期,在以後的幾十甚至上百年裡,氣候都會反復無常變化多端。

幹旱、洪水、風暴、冰災和地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輪番上演。

生在這樣一個艱難的年代,生產力和科技又不發達,要想讓如此龐大的帝國富強安定,恐怕他未來就沒有省心的時候。

對付天災,除瞭各種預防措施,別無他法,這些年他大力提倡修建水利工程,健全各種防災救災制度,就是為瞭應付未知的災難。

六月間,皇後臨盆,朝廷上下矚目,就連已經榮退的竇雲也被請進宮來坐鎮。

鄧猛平時經常鍛煉,身體素質很好,即便大腹便便瞭,走起路來依舊輕捷有力。

盡管此時沒有B超,但通過太醫院醫師的精心檢查,早就發現她腹中懷的是雙胎。

這可是舉國歡慶的祥瑞之事,歷來雙生子都被認為是吉兆,而皇傢更是罕見。

因此坊間都在猜測,皇後這一胎孩子的性別,到底是兩個皇子,還是兩位公主,或者是更神奇的龍鳳胎。

為此很多人都私下開瞭賭局,當然誰也不敢公開說,畢竟這時代婦人生產就是一道鬼門關。

尤其是生孿生子,就更加危險瞭,不等到塵埃落定,誰也無法斷定孩子會不會健康成活。

由於現代影視劇的渲染,很多人都誤會瞭,以為古代雙生子是個忌諱,是不祥之兆,在皇傢還要丟棄一個等等的無稽之談。

實際上自春秋開始,就有許多關於孿生子的記錄,更有傳說殷商時期的君王祖甲生下雙胎子,一個叫‘嚚’,一個叫‘良’。

春秋時許釐公生雙胞胎女兒,一個叫‘妖’,一個叫‘茂’;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唐勒生龍鳳胎,男孩叫‘貞夫’,女孩叫‘瓊華’。

西漢時期有文字記載的雙生子更多,鄭昌時、文長蒨、滕公都生瞭雙胞胎,李黎生龍鳳胎……

劉歆所著更是記載瞭一件趣事,權臣霍光的妻子誕下雙生兄弟。

一傢人為瞭誰是兄長,誰是弟弟爭論起來,有說先出生的為長,後出生的為弟。

也有的說應該位置在上面的為兄長,位置在下面的為兄弟,後來還是霍光拍板,說就依照大部分人傢的習慣,先出生的為兄長吧。

這則故事以趣聞軼事的口吻述說,並沒有絲毫關於不詳的記錄。

到瞭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宗室元湛的夫人薛慧命生下雙胎子,不幸夭折,夫人悲痛過度而亡,其墓志銘寫道。

……以二月十日神熊雙誕,瑞璋兩曜,劍崿韜囗,俄來鯈去,一骨一血,辭我安速……

其中神熊雙誕,瑞璋兩曜,就明確寫出瞭,雙胞胎是吉祥的象征。

唐代玄宗原配王氏,與其兄長王守一就是龍鳳胎,也沒影響她嫁給郡王,可見雙生子不吉利的說法,純屬胡言。

再往後關於雙生子的記錄就更多瞭,都是以喜慶的口吻記錄,明代中記載。

其叔父趙王朱瞻塙生育雙胞胎兒子,上奏侄兒報喜。

英宗雲:此蓋祖宗福祐所及,叔積善之慶,宗室蕃衍之徵也。惟善撫之。

另外明代更有許多民間生三胞胎,受到朝廷米鈔獎勵的記載。

之所以會有雙生子不吉利的傳聞,是因為古代某些信奉巫術的少數民族,認為雙生子是邪崇附體而孕育,視為不詳。

據說直到現在,依然有某些少數民族有此風俗。

後來的影視劇為瞭制造狗血劇情,便借題發揮。以訛傳訛之下,造成瞭中國古代認為孿生子不詳的謠傳。

閑話少敘,單說這皇後生產,驚動瞭大漢所有的頂級醫師,自從當年竇雲冒險為已故的淑妃田覓剖腹產之後,數年來,手術條件已經得到瞭長足的進步。

手術刀、止血鉗、聽診器、麻醉藥、酒精濃度、抗生素的出現,以及縫合技術等等,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最關鍵的輸血技術,自從高倍放大鏡發明之後,也開始逐步攻克,目前,已經能用最古老的血清方法測試出四種最基本的血型。

雖然還是無法辨別特殊血型和陰性血,但也已經為人與人之間的輸血奠定瞭基礎。

經過竇雲及其弟子們的數年探索,終於實現瞭這個目標,已經在大漢京師醫院,進行瞭多次臨床實驗。

由於技術的限制,死亡率肯定比現代大得多,但對於許多隻能等死的疾病和嚴重外傷,無疑是個救星。

隻是因為血液儲存技術沒能達到標準,無法像現代一樣事先收集,隻能事先預備一批人,作為備用輸血包。

而這批人,除瞭部分醫學生,大部分都是些奴仆,在軍隊中也有些普通士兵備用。

不過此事也有麻煩,漢代階層劃分嚴格,許多士大夫認為,賤民的血液進入自己體內,會污染自身的高貴血脈。

所以在軍隊中能夠迅速推廣的神奇輸血術,到瞭京都,卻不那麼受追捧。

一般世傢貴族如需輸血,都會在親人中尋找合適的血型,但卻意外的發現瞭幾起非親生子的事件。

這一下子打開瞭貴族們的腦洞,許多對兒女有懷疑的,都偷偷跑到醫院來要求檢查血型。

大漢的醫院屬於內務府管理,也就是說是皇帝劉志的私有財產。

鑒於倫理道德方面的原因,竇雲一開始是嚴辭拒絕這種要求的。

結果劉志知道瞭以後,卻指示他可以接受,但必須收取高昂的費用,並且為鑒定者保密。

而這些收入都將用於他們團隊的研究費用,為大漢醫學的發展添磚加瓦。

據說到目前為止,已經查出多個有問題的孩子,而且多半都是些妖嬈小妾生的庶子。

要知道這時代的世傢貴女,從小規矩嚴格,身邊從者如雲,無論是從道德品質還是實際條件上,誕下私生子的可能性都非常的低。

但小妾就不同瞭,有部分是看上夫主的錢財,也有一部分是被強迫的,心不甘情不願之下,會不會為夫主保守貞操,就很難說瞭。

一時間京城暗流洶湧,時不時地就有某某大傢子被傢族偷偷流放,或者幹脆找個借口處理瞭的。

雖然劉志知道,人的血液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奈何如今的主流思想皆是如此。

何況他身為封建制度的君主,也必須維護本階層的崇高地位。

因此早在數月之前,鄧猛的親人就開始檢測血型,由於她父親已不在,兄長又遠在天涯海角,母親年事已高。

最後便將幾位堂兄弟姊妹拉來抽血化驗。

確定瞭包括她弟弟鄧遠在內的三人備選,其中還有她的貼身女官鄧婉,她一直追隨皇後,即使後來嫁人瞭,也還在宮中任職。

一旦皇後有臨產征兆,除瞭負責接生的醫師,這三人也必須隨時待命,以備不時之需。

六月初六,鄧猛因為產期臨近,不再去永安宮例行請安,用過早餐,便扶著腰在院子中散散步。

忽然覺得肚子開始隱隱作痛,便知道是發動瞭,不過她到底不是初次生產,並不驚慌。

知道要生還早的很,便沒有聲張,不動聲色地慢慢往回走。

走到殿門口,這才吩咐鄧婉,“你去通知太醫院的人,就說我發生瞭,陛下那邊先別驚動,等有瞭大動靜再說。”

鄧婉見她語氣平靜,自己卻嚇瞭一跳,畢竟皇後這是懷的雙胎啊。

在漢代雙生子之所以稀少,主要的原因還是生產時出意外的比例太高造成的。

雖然皇後吩咐瞭,但鄧婉仍然不敢大意,再說劉志早前曾經交代過,皇後生產必須第一時間通知他。

所以這邊鄧猛剛剛不疾不徐地進入產房,那邊郾太後和皇帝就已經匆匆趕瞭過來。

。手機版網址: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