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大喪

作者:共賞清歌 字數:4198

來艷私訪羌族聚集地,已有數月之久,隻在妻子快臨盆時匆匆回來待瞭一段時間。

幸而劉志性格豁達大度,也沒有一般金枝玉葉的嬌貴氣,隻恨自己不能同往。

不但沒有絲毫抱怨,反而十分支持他的行動。

隻是擔心他的安危,特地又加派瞭幾個龍麟衛暗中保護他。

畢竟這些地方都是天高皇帝遠的,頭領們行事肆無忌憚,又大多數野蠻無知。

來艷是暗中行事,自然是沒有暴露身份的,難免會被誤傷。

他去的地方是犍為郡和巴郡一帶,那裡大部分都是羌族部落,而漢中郡和蜀郡則以老漢人為主。

在地理條件上,這兩個地方都是崇山峻嶺,道路艱險難行。

所以來艷每去一次,來回都要一兩個多月的時間,他扮做行商,到當地去收集土特產。

借此機會瞭解當地人的風俗習慣和想法,想知道他們為什麼互不相容。

因為此事,夫妻倆過年也沒能回京城,就留在成都,鄧猛放心不下,派瞭鄧遠過去,給小外孫來安送瞭許多禮物。

過年的時候,郾太後感慨皇帝已經多年未正式選秀,讓他趁著年輕再添幾個年輕的嬪妃。

最近幾年來,後宮除去添瞭個田聖以外,再沒進過一個新人。

其實劉志知道母親的心思,這麼多年來自己再沒添過一男半女,幾個孩子大部分都已成人。

這時代的老人傢都秉承著多子多福的觀念,自然是願意看到兒孫滿堂,越多越好。

劉志也不好拂瞭她的心意,滿口答應下來,“母親幫我選吧,你眼光好,看上的肯定錯不瞭。”

果然,正月裡郾太後還真就認真地幫他挑選起來,劉志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又是九五之尊,自然有大把的人願意將女兒送進宮來。

劉志也沒理會這事情,反正對他來說,這些妙齡女子都是差不多的,春蘭秋菊,各有千秋。

等到某天太後告訴他,已經選定瞭五名世傢女子,讓他先看一看。

起初劉志也沒再意,這幾名女子都是十五六歲的年紀,容貌姣好,裊裊婷婷。

可其中一名女子的名字,卻忽然勾起瞭他久遠的記憶。

“此乃竇妙,城門校尉竇武的女兒。”

竇妙?

那不是後來靈帝時期的竇太後嗎?

整個大漢的命運都已經改變,為什麼這個女子還是走到瞭他的面前。

如果是原來的歷史路線,到瞭竇妙出場之時,鄧猛應該已經不在瞭,而他也命不久矣。

似乎就在立竇妙為皇後不久,自己便撒手人寰,直接升為太後的竇妙,聽從父親竇武的安排。

選擇瞭瀆亭侯劉宏為帝,正式開啟瞭東漢王朝的滅亡之路。

而竇妙和竇武,也因為這個錯誤的決定而死於非命。

眼前的少女面如滿月,羞澀而文靜,但劉志卻突然間便覺得心情有些沉重。

他大筆一揮,直接把竇妙的名字從上面劃掉瞭。

既然一切都已經改變,那就讓這個結局也截然不同吧。

竇妙自認為容貌出眾,才學禮儀樣樣皆好,為這一次選秀之佼佼者,萬萬沒想到卻在最後關頭被皇帝給刷瞭下來。

心高氣傲如她隻覺得大受打擊,原本還有一腔爭寵之心,這下子徹底沒瞭機會。

郾太後之前也很看好竇妙,但她一向不會強制幹涉劉志的選擇,雖然覺得有些惋惜,但也什麼都沒說。

這次選秀突然讓劉志意識到,雖然他的穿越改變瞭許多事情,但歷史的車輪依然遵循著某種神秘的軌跡,滾滾而來。

即使他刻意地避免某些事情出現,但繞一個彎又會回到大道上。

今年是建寧十三年,也是個極其敏感的年份,本來“建寧”這個年號,應該是漢靈帝的。

而他刻意提前將這個年號使用瞭,就是為瞭改變歷史的軌跡。

一向並不信命的劉志,召大國師張衡來見,讓他為自己開壇卜卦。

然而結果卻讓他更覺撲朔迷離,張衡連起三卦,皆是不成卦象,根本無法算出來。

罷瞭,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是否意味著自己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好壞就看他如何做瞭?

之前他打算今夏去成都避暑,順便巡幸西南,發展一下那邊的經濟,但現在卻取消瞭。

一動不如一靜,還是坐鎮洛陽的好,萬一他始終無法逆天改命,也有時間安排後事。

當初秦始皇威加海內,四海一統,要不是暴斃於巡幸途中,又怎麼會被趙高、李斯之流趁虛而入呢。

大秦的命運也不會二世而亡,如此短暫瞭。

到瞭初夏,劉志自己沒事,郾太後卻突然一病不起,太醫院名醫輪番上陣,確診為嚴重的消渴癥。

劉志心都涼瞭半截,雖然中醫消渴癥的范圍很廣,但太後的癥狀明顯就是現代的糖尿病。

消瘦多食、多尿、口渴心煩、尿甜等,至少已經是中後期的癥狀。

此病在現代都屬於絕癥,隻能控制不能根除,哪怕大漢醫學突飛猛進,但與現代相比,仍然差距巨大。

所以,劉志意識到,郾太後的生命是真的走到瞭盡頭。

於是盡量一有時間就去陪伴著她,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如此絕癥也苛求不瞭那些醫師。

隻希望這一世不要像上輩子一樣,留下遺憾。

遠在成都的陽安長公主,聽聞祖母病重,立刻帶著不滿周歲的兒子,出發趕回京都。

此時來艷還在巴郡,並沒有陪妻子回去,劉華給他留瞭一封書信,讓他不必擔心。

作為帝國長公主,儀同郡王,因此按照禮制來說,劉華最多可以擁有五百親衛。

但她與來艷一向深居簡出,連同暗衛一共也隻有四五十人,因為不放心,所以有三十人跟著來艷去瞭巴郡。

益州這邊派出瞭兩百多士卒,加上她自己的侍衛,以及龍麟衛大約三百多人。

盡管劉華心急如焚,但無奈帶著這麼小的孩子,不得不放緩瞭速度,等到她趕到洛陽的時候,已經是盛夏瞭。

郾太後的病情急轉直下,如今已經臥床不起,經常陷入昏迷之中。

見到長孫女和自己的重外孫,老人很是開心,如此到瞭初秋的時候,身體已經越發不堪瞭。

幾位醫師會診之後,都表示已經無力回天,讓陛下早做打算。

作為皇帝生母,郾太後無疑肯定會與先皇劉翼合葬入博陵。

當初馬氏夫人病逝之後,即便她是劉翼的正妻,但因為隻有貴人的名分,所以是緊挨著博陵下葬的。

按照當時的傳統,早就在博陵之中為郾太後留好瞭位置。

在這一點上,東漢的墓葬制度與西漢有著顯著的區別,西漢的帝後同陵而不同塋,棺槨位置同陵而位置不同。

但到瞭東漢,卻明確規定帝後同室而葬,如果不是同時薨逝,則需要留好位置。

八月十五,團圓傢宴永安宮舉行,因為太後已經無法進幹食,劉志親自給她喂瞭些牛奶。

過完這最後一個中秋節,太後基本上便進入瞭彌留狀態,每日大部分的時候都是昏迷不醒。

各地藩王早在夏季的時候,便已經受詔入京侍疾,按照東漢禮制,太後病重,除瞭宗室以外,二品及以上大臣也要進宮輪流值守。

到瞭八月十七的晚上,一直昏迷不醒的郾太後,突然變得清明瞭一些。

劉志歷經生死,知道她這是回光返照,連忙召集妻子妃嬪和兒女們前來送終。

看著床榻前整整齊齊的幾十位後人,郾太後這輩子,從一介小吏之女到尊貴無比的帝國太後,夫君寵愛兒子孝順,按理說已經沒什麼遺憾瞭。

可她卻依然用哀求的眼光看著劉志,久久不語,這最後的堅持也讓他無可奈何。

劉志懂她的心思,暗暗嘆瞭口氣,在母親耳邊輕聲道:

“母親放心吧,我已經下詔赦免瞭三弟,讓他重回渤海為郡王。”

聽瞭這話,郾太後終於露出瞭一絲笑意,這輩子她心性仁厚善良,一直覺得對不起馬氏夫人和她的兩個孩子。

眼看著黃泉路近,擔心到瞭泉下無法向夫君和馬氏夫人交代,所以心願未瞭,一直難以瞑目。

當日劉悝自不量力,異想天開想謀逆篡位,劉志隻當他是個跳梁小醜,讓他最覺得不可原諒的是,太後對他視如己出。

而劉悝卻親自動手劫持太後,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當時沒有殺瞭他,便已經是顧及到太後的情緒瞭。

但到瞭現在,劉志覺得隻要母親能夠安心上路,其餘的都不必再計較瞭。

不過無論如何,劉悝想長居京城的願望,是永遠也不可能實現瞭。

郾太後得到瞭兒子的許諾,心弦一松,再次陷入瞭昏迷之中,直到當晚亥時去世,再沒能睜開看過一眼。

東漢以孝治天下,太後崩逝,乃是舉國同哀的大事件,不過因為太後已經病瞭好幾個月,所以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等到宮中的喪鐘一傳出來,各處便有條不紊的開始治喪。

劉志在位期間,這已經是他送走的第二位太後瞭,當年梁太後死後,他也是按照禮節,轟轟烈烈地將她安葬瞭。

他和梁太後之間的感情十分復雜,有恩有義也有仇,但總的來說劉志還算是比較敬重她的。

因此無論是梁太後生前還是死後,劉志都給瞭她足夠的尊榮。

如今郾太後是自己的生母,母子情深,自然又與梁太後大不相同瞭。

何況如今國力雄厚,四海清平,喪事大操大辦,也不是什麼出格的事情。

因此,郾太後的喪禮極盡哀榮,不但大赦天下,還讓民間停止喜宴一個月。

京城中四處都結瞭白幡,關門閉戶,大型市集也暫停瞭一切貿易行為。

原本熱鬧非凡的洛陽城,瞬間便變得冷清起來,處處不聞絲竹之聲。

太後靈柩直接停在永安宮大殿,方便宗室和文武百官祭奠,朝廷自三品及以上皆需守靈。

除此以外,還有各國在京的使節,也會前來吊祭。

各個有品級的夫人們,也需要入宮舉哀,由皇後主持安排。

除瞭年事已高的老臣和老夫人們,可以每隔一個時辰休息一次以外,其餘人等都必須隨禮官跪拜祭祀。

這個儀式需要進行七天,之後便進入停靈階段,直到一月後,才能進行封葬。

朝野上下都知道皇帝事母至孝,因此人人都謹慎小心,嚴格管束自傢兒女,生怕在國喪期間鬧出點什麼事情來。

因為先皇劉翼去世的時候,隻是個小小的蠡吾侯,所以便安葬在當地,劉志登基以後,便把他的墓葬按規格重新修築。

因此郾太後也必須要運送到博陵去安葬,當年的蠡吾縣屬於冀州中山國,為瞭祭祀孝崇皇劉翼,就從中分瞭一部分出來,與蠡吾縣和並為博陵郡。

等到他後來封賞二弟劉碩的時候,又將博陵郡改名為平原郡國,封劉碩為平原王,以繼承先皇衣缽。

劉碩死後,劉志特別開恩,沒有降低其兒子的郡王等級,依然襲封為平原郡王,負責看守先皇陵寢,四時祭祀等等。

正因為這些特殊的原因,所以太後下葬須得勞師動眾,劉志作為皇帝親自扶靈,從洛陽一路向北進入冀州。

朝廷這邊,他留下袁盱、陳蕃、杜密和王暢等一幹重臣坐鎮,如今四海升平,也出不瞭什麼大事。

大隊人馬中包括瞭幾乎所有的宗室皇親,四姓小侯,就連遠在海外的南海公鄧演,也不遠千裡趕瞭回來,參與送靈。

隊伍浩浩蕩蕩,又有沉重的棺槨,且送靈途中禮儀繁多,因此行進速度十分緩慢。

自九月十八從京師洛陽出發,一直到瞭十月中旬,這才到達平原郡國。

劉翼畢竟是追封,隻能稱先皇,不能稱帝,因此博陵的陵墓規格,比之真正的帝王陵寢,還是要遜色許多。

在此停靈三日,又舉行瞭祭奠儀式,這才準備下葬。

合葬的程序很簡單,打開博陵羨道,皇帝親自謁便房,祭拜一番後,便可將帝後葬於一室。

便房內,先皇劉翼的石棺槨靜靜佇立,對於他,劉志可以說沒什麼印象瞭。

恭敬地行禮,祭奠完太後和先皇,這才默默地退瞭出來。

回望博陵,心中感慨萬千……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