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第九部

作者:共賞清歌 字數:2179

安南成立東南總督十幾年,他已經給足瞭過渡時間,不可能再無限期地拖延下去。

必須要盡快將那邊納入正軌瞭,否則會影響整個帝國的發展進度。

盡管董班不是很贊成這種做法,但既然皇帝陛下已經決定瞭,他也不會去阻撓,隻會想盡辦法幫助他順利達成。

“臣以為,原東南總督府的長史荀旉,可擔此大任。”

“荀旉……”

他都幾乎已經忘記瞭,荀爽的這個小弟,當年也是那一屆科舉的探花郎。

彼時他才十九歲,風度翩翩,少年英傑,隻是他的光芒被自己的六哥荀爽所掩蓋,沒什麼人註意到他罷瞭。

後來他出為縣令,三年期滿,然後自請去瞭南洋,這一去至今都沒有回來。

荀爽身居高位,又常侍皇帝左右,卻也從未利用職務之便,在他面前提過一句半句的。

“那你說說,荀旉都有些什麼政績?”

董班為人正直,又牽掛東南局勢,斷然不會因為荀爽的原因徇私舞弊,何況他與荀爽從未見過面,又何來私情之說。

“當日荀長史初到安南之時,正值少年氣盛,眼高於頂,然數年下來,幾番坎坷之後大有改變。

如今他做起事來,踏實肯幹,人又聰穎,頭腦靈活,多年來他走遍瞭安南的每一處地方,對當地情況十分瞭解。

從最開始的普通縣令,到現在的都督長史,已經成為臣的左膀右臂。”

劉志還依稀記得當年的那個豐神俊秀,春風得意的美少年,少年得志,才高八鬥,也難怪彼時的他目空一切瞭。

不過,像他這般聰明絕頂之人,隻要能戒驕戒躁,將來的成就絕對不可限量。

“董卿推薦的人選,一定錯不瞭,就這麼定瞭吧。”

劉志二話不說,便直接決定瞭安南州的州牧人選,其餘的下級官員名單,還用不著他這個皇帝來操心,自有相關人等去安排。

“多謝陛下信任。”

公是公,私是私,二人私交再好,公事上依然會一絲不茍。

“這次調你回來,就是想讓你留在朝廷裡幫朕一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朕打算在八部之外再設立個教育部,由董卿你來負責。”

“教育部?”

這可是個新名詞,將整個教育系統從戶部剝離出來,足以證明陛下對它的重視程度瞭。

董班低頭琢磨瞭一會兒,眼神卻越來越亮,“臣謹遵聖命。”

教育部尚書,是朝廷正二品官員,而東南總督也是正二品,不過外放和京官,區別還是很大的。

但他在意的不是品級,原本就已經猜到劉志會讓他留在京城,但卻沒想到,會為他新增加一個部門來任職。

要知道陳寔從東北總督的位置上退下來後,一直都在秘書省暫任副職,除瞭協助勘測水利工程,並沒有具體的負責事務。

自己和他比較起來,已經算是幸運多瞭。

何況他向來都對教育事業感興趣,看到陛下如此重視,也倍感欣慰。

“朕打算在全國范圍內加辦多所官辦小學,至少每縣不低於五所,另外設立官辦中學,每縣至少要有一所。

每州至少要有一所官辦大學,統統都納入教育部體系之中,由朝廷發放薪資,統一管理。”

大漢的教育事業,這二十多年來,發展十分迅猛,但同時也很不平衡。

在中原地帶和江南地區,教育一向發達,不但官辦學校多,民辦學校也風靡一時,有錢人傢更是聘請西席入府講學。

而在欠發達地區,特別是一些少數民族比較多的地方,除瞭最基本數量的官辦學校之外,民辦學校根本就沒有。

這導致教育資源嚴重傾斜,從每年六大官辦太學以及三大學院的招生情況上看,分佈十分不均勻。

特別是科舉考試,最能檢驗各地的教育成果,如今的朝廷官員,大多都出自中原和江南,比例高達八成以上。

這還是劉志刻意照顧邊遠地區,每次科舉都為他們保留名額之後的結果。

若不是朝廷大力扶持,直接看考試成績的話,可能邊遠地區半成也沒有。

這種情況不僅對於人才選拔有影響,也會阻礙各地的均衡發展,同時也不利於各民族的融合。

之前國庫空虛,朝廷自顧不暇,根本無力撥款大力扶持教育業,如今天下太平,國傢也漸漸地富裕起來,也是時候該發展教育瞭。

“陛下此舉實在是英明,臣以為學校的先生也應該與官員一樣,實行考核制度,每三年進行一次審核。

優異者有所獎勵,不合格者將開除講師資格。”

教師考核制度,在後世早已盛行,但這是一千多年前的東漢時期,董班能夠想到這一點,真是殊為不易。

“這主意不錯,就這麼辦,教育部的籌辦,還要征求多方意見,你也不必急於一時,有什麼好的意見,統一給朕上書。

到時候還要經過外廷商議,形成制度確立下來,如此後面的工作才好順利展開。”

“是,臣回去之後,就立馬著手籌辦,盡快拿出個章程來讓陛下過目。”

話說到這裡就該告辭瞭,劉志忽然想起一件事來,“你多年未進京,也沒在京城置辦房產,這次回來得又倉促,不可能一直住在官邸。

等會兒我讓人給你安排一座府第,收拾一下最多兩三天就可以入住瞭。”

身為朝廷二品大員,按照朝廷制度,的確是應該分派府邸的,自己以後若長住京城,沒個落腳的地方也不方便。

董班再直爽,也不會在這方面矯情,立刻躬身拜謝,“臣多謝陛下體恤瞭。”

“好啦,你長途奔波,也早已經累瞭,今日又多喝瞭兩盅,還是早點下去休息吧。

記著明日我們還要聚一場呢,哈哈……”

再見董班,他今日的心情無比舒暢,直到等人都走瞭,還是興致不減。

看看天色還早,便要張讓宣陳寔覲見,他負責主持西北水利工程的勘測,具體情況如何,也該向他全面總結一下瞭。

陳寔這些日子早已將情況整理好,哪怕劉志不召見他,也準備在年前把奏章呈上去。

看瞭他帶來的資料,劉志不由得面色沉重,從他們調查的情況來看,西北旱災已經初見端倪。

而地形勘測方面的結果,又很不理想,情況堪憂啊……

。手機版網址: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