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有備無患

作者:共賞清歌 字數:2148

教育局和水利部的組建工作,由於從過年前就已經開始瞭,所以到瞭現在,基本框架已成。

兩部的辦公地點,就設在南宮,劉志指示安置在鳳凰殿和黃龍殿,靠近蒼龍門,與宮墻外的國傢三大學院毗鄰。

整個南宮,除瞭皇後的長秋宮和皇太子的東宮之外,其餘全都是朝廷行政機構所在。

如今朝廷部門變多,劉志又準備籌建內閣,南宮就顯得有些擁擠瞭。

思之再三,他決定把皇後遷回北宮,住進當年梁太後的永樂宮,那裡的宮殿更寬敞華麗,而且一直空著也很浪費。

何況永樂宮離濯龍園也更近,帝後二人相互來往方便點,免得還要穿過復道,十分的麻煩。

為此劉志還將永樂宮改瞭名,換成瞭長秋宮的名字,而原先的長秋宮,則改成瞭宜德殿,空置已久的西宮,也更名為西觀。

如此一來,南宮一下子就多出瞭好幾個殿宇,與原長秋宮相鄰的阿閣也騰瞭出來。

劉志對整個南宮重新進行瞭功能區域劃分,合理規劃,為將來的內閣處理政務做準備。

處於中心位置的崇德殿、中德殿、千秋萬歲殿,還有平朔殿,這一系列都是皇帝處理政務的。

崇德殿不用說,是上朝的地方,中德殿是皇帝書房,千秋萬歲殿則是舉行各種朝廷宴會的地方。

平朔殿用來接待一些特殊的人物,東邊上半部分的建築群,都劃歸皇太子管轄。

以東宮為主體,圍繞東宮的東觀,溫德殿、承風殿,都屬於東宮,整個結構差不多就是個微縮的小朝廷。

方便他熟悉朝廷各種事務,並培養自己的人手。

下面從樂成殿開始,一十二個殿宇,其中十個是尚書部的辦公地點,另外金馬殿為十部共同協商事務之所。

而侍中廬顧名思義,是朝廷侍中所在地。

在整個南宮中線上,還有一所宮殿,那就是位於章華門與端門之間的卻非殿。

這是禦史院所在地,由此可見,禦史院在朝廷結構中的作用,他是用來監督整個朝廷的部門。

南宮的西半部分,從下往上,雲臺供奉著歷代名將和名臣,當年光武帝的雲臺二十八將便由此而來。

這是身為臣子最榮耀的歸宿,也是他們努力的榜樣。

蘭臺是國傢圖書館,玉堂殿是翰林院,明光殿為秘書省,嘉德殿為中書省,宣室殿為軍機府。

其餘宮室也都各有用處,不一一細表,現在騰出來的宜德殿、阿閣和西觀,三大宮室,就是為內閣會議所準備的地點。

皇後對搬遷宮室,並沒有表示任何意見,新的長秋宮無論是規模和華麗程度,都遠遠高於原來,畢竟這裡是曾經太後的寢宮。

何況除瞭主宮室,還有兩座配殿,實際上是個宮殿群,這也象征著皇後的權威得到瞭提高。

當年劉志初掌權之時,制定瞭外戚不得專權的規定,但後來卻做瞭調整,改為有特殊貢獻可以破例。

為瞭不讓後世子孫有機可乘,對於特殊貢獻做瞭很詳細的描述,雖然不能完全杜絕舞弊,至少還是好多瞭。

皇後的娘傢鄧氏,本就是世傢大族,但傢風嚴謹,在京城一直都很低調,南洋公鄧演又遠在海外,雖然權力滔天,卻並不參與朝中紛爭。

因此鄧傢的名聲在大漢很好,哪怕年少時調皮搗蛋的鄧遠,也謹言慎行,從沒有被禦史彈劾過。

鄧氏傢族,完全就是憑德行服人,沒有絲毫恃寵而驕,這一點劉志一直都很滿意。

所以劉瑾能成為皇太子的不二人選,除瞭自身的優勢之外,還與鄧氏不無關系。

這兩個月劉志考慮瞭很多,希望能把所有可以預見的漏洞都補上。

內閣組建他不急,必須一步步來,先等朝廷部門結構完成瞭再說,後期他還想增加稅務部、外務部之類的部門。

但具體增加哪些,他還需要斟酌一番,主要必須適應本國的國情,不能生搬硬套。

這麼一合計,倒讓他想起一件事來,商學院自從建立之後,也有差不多兩年瞭,上次雖然重修瞭商業法,但因為時代局限性,隻起瞭個大綱,細則不夠完整。

一來是國內商業活動還不是主流,畢竟國情發展還沒到那個階段,農業才是國之支柱。

二來相關的人才比較稀缺,沒有這個修法的能力。

商學院組建兩年來,有他的大力扶持,進展神速,每年都在擴大規模。

但於人才培養方面,由於周期還太短,沒能輻射到朝堂上去,所以影響力與國傢三大學院相比,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許久沒有召見院長單威瞭,劉志今日特意將他召瞭過來。

看到單威與其兄長單超有七八分酷似的面容,劉志不由得微微有些感慨。

仔細看的話,他們兄弟倆雖然都是八面玲瓏之輩,氣質上卻有明顯的區別。

單超是個笑面虎,臉上如沐春風,眼底卻凌厲如刀,隻是一般人看不出來罷瞭。

弟弟單威卻更儒雅,氣質也更溫和一些,讓人忍不住心生好感,但其實他這人很有原則,柔中帶剛,隻是手段高超,不會讓人心生不快罷瞭。

“怎樣?最近商學院的運作如何瞭。”

看在單超的份上,劉志對單威一直很好,不過他這人自身也很爭氣,才能得到他的持續重用。

“回陛下,目前來說,還是按部就班,穩定發展。”

商學院早已步入正軌,本就沒什麼問題,劉志也不過隨口問問罷瞭。

“商業法的細則補充條例,也應該漸漸提上日程瞭,不過也不用著急,多看多想集思廣益。”

這才是劉志的真正目的,按照他的計劃,隻有四年的時間瞭,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若不能早做打算,到時候肯定來不及。

“是,臣先派人出去,用上一年的時間廣做調查,然後再慢慢統計商議。”

看來單威一直把此事放在心上,早已有瞭全面的考慮,畢竟當年劉志曾經就此事與他長談過數次,對他的思路都很瞭解。

但他長袖善舞,見劉志不提,隻是暗中做準備,並不主動提出來,這才是商人出身的優勢,明明白白看得到他的功勞,卻偏偏擺出一副不爭不搶的架勢。

。手機版網址: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