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三方制衡

作者:共賞清歌 字數:2162

能留住一條命,他就已經很意外瞭,實際上很多時候他都覺得,活著對他來說是一種折磨。

如果父親當初選擇直接處死瞭他,也免得一輩子都活在無望的痛苦之中。

“我……”

劉維張瞭張嘴,卻又苦笑著停瞭下來,他還能有什麼打算?除瞭借酒澆愁,他又能做什麼呢?

“維兒,人生在世可做的事情太多瞭,難道除瞭這一個目標,對於你而言就再無其他瞭嗎?”

劉志的語氣頓瞭頓,又語重心長的說道:“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吧,想好瞭就進宮來見我。”

“是,父親。”

轉著手裡的酒杯,劉維第一次失去瞭陶醉的感覺,其實也不是他真的就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瞭,而是潛意識裡認為,父親不會再給他任何機會瞭。

成王敗寇是不變的基本規則,他既然已經輸瞭,便已經有瞭思想準備,要麼身死道消,要麼被幽禁一輩子。

但現在,父親卻給瞭他另一條路,就仿佛於絕境中看到瞭一絲曙光,讓劉維的心又開始活動起來。

話說到這份上,如果劉維還是不能振作起來,作為父親,劉志也無能為力瞭。

今年的傢宴雖然多瞭長子和長女,卻少瞭二女兒和二兒子,這讓劉志也頗有感慨,孩子們都大瞭,總有自己的生活要過。

該放手時須放手,偌大的國傢他都舍得放下,還有什麼放心不下的。

當晚劉志便宿在瞭長秋宮,拿出一張艦艇設計圖,與鄧猛一起商量。

這是大漢船舶司最氣派的一款遠洋輪船圖紙,劉志左看右看,還是覺得不滿意。

雖然他也知道,現有的造船技術,無論如何也造不出後世豪華遊輪的感覺,但最起碼可以利用如今的技術改造一下吧。

尤其是在舒適度上,畢竟遠航出去一趟就是好幾年,到時候太艱苦瞭他也受不瞭。

享受瞭幾十年的養尊處優,又經歷過一場大病,哪怕他最近幾年一直都在加強體能訓練,但在體質上還是無法和年輕人相比。

反而鄧猛對此不太計較,隻要有機會見識到外面的世界,對她來說,於願足矣。

三天的千秋節,很快就過去瞭,但由此帶來的震蕩,卻依然在持續擴散。

整頓宗室,修改王爵繼承制度,對外廷官員來說,並無影響,這些年普通宗室的權地位越來越低,在政治上甚至還不如一些世傢大族。

再加上宗室中的紈絝子弟太多,名聲在外,既然皇帝都要打壓,也沒人非要出這個頭。

但陛下也不是不念著同宗之情,這不是給瞭他們三個月時間自糾自查嗎,也算是仁至義盡瞭。

真正讓臣子們在意的,反而是內閣組建和議會的成立,這可是關系到整個朝堂格局的大事件。

內閣首輔的人選不言而喻,肯定是非袁盱莫屬瞭,他是最早跟隨陛下的人之一,無論傢世和才能都無可厚非。

實際上,這些年來由於陛下逐漸放權,袁盱已經成為事實上的丞相,現在不過是給他正名而已。

他們關心的,是關於副相的人選,陛下當時隻說一到七人,那麼具體數量和人員,就大有文章可做瞭。

眾人猜測,李膺、陳蕃、王朗三人絕對是跑不掉,但剩下的人選,就有待商榷瞭。

有資格入內閣的大臣不多,但也不是沒有,朝廷的派系劃分雖然沒以前那麼分明,卻也還是存在的。

誰不想把本派系的人塞進去,這樣以後幾十年都會有利,好處不言而喻,這個道理是個人都明白。

一時間朝堂上波詭雲譎,暗流湧動,私下裡的較量越來越激烈。

對於這種現象,劉志並未幹涉,適當的爭鬥有利於皇帝對朝廷的掌控,隻要不是劇烈的黨派之爭,就可以選擇視而不見。

內庭與外庭的鬥爭就像走鋼絲一樣,需要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無論偏向瞭哪一方,都會出現權力的失衡。

當瞭二十幾年的皇帝,劉志對於朝堂的平衡調控能力,早已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借著這個機會他也想給太子劉瑾上一堂課,這幾年朝堂中實在是太平瞭許久,也該讓他看到殘酷的一面瞭。

朝堂上如何掀瞭天,劉志都泰然自若,包括幾位一品大員也是一樣,能到他們這個級別都已經寵辱不驚瞭。

對他們來說成立議會的意義更加深重,不到他們這個級別還體會不到議會對於整個國傢層面的意義,有多麼的巨大。

千秋節之後,數位朝廷大佬齊聚中德殿,共同商討議會問題。

他們中有人贊成,也有人持反對態度,認為將立法的權力下放,會造成皇權的削弱,影響到律法的神聖權威。

而贊成的人則認為,議會能夠保證修法的公正公平,以免有失偏頗,也可以集合各方面的意見,使得律法更有包容性。

再說瞭,議會隻是提出律法修改意見,決定權還是在皇帝手中,怎麼說,也不至於削弱皇帝的權威。

李膺、陳蕃一直屬於激進派,他也是舉雙手贊成的,但王朗和胡廣都是反對派,而袁盱卻從頭到底沒有參與爭論。

胡廣本就是個典型的守舊派,如今已經七八十多歲瞭,但因為他的資歷足,再加上翰林院本就是個閑職,因此並沒有卸任。

看來,確實是時候讓他退下來瞭,他的思想還停留在舊時代中,過於僵化瞭,翰林院也該註入新的氣息瞭。

劉志靜靜地聽瞭會兒,也不表態,側首朝著一直沒說話的袁盱問道。

“袁公怎麼看?”

袁盱微微一笑,“臣也贊成議會成立,但希望陛下能考慮清楚,怎麼樣規范其運作流程,使其不至於權力膨脹。”

劉志頷首,果然有首輔之風范,又看著荀爽問道:“荀卿呢?有何看法?”

身為太子太傅,他的態度對於劉志來說很重要,因為他可以直接影響到劉瑾對政務的判斷。

“臣也贊成,但認為應該加大禦史院的監督力度,在權力上進行多方制衡。”

他的話讓劉志精神一振,這不就是後世二元君主制的精髓麼,皇帝、議會和大法院,形成三方制衡,互相監督。

禦史院就相當於後世的大法院和檢察院的綜合體,而皇帝的權威則提現在一票否決權上……

。手機版網址: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